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及对相关血清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邱艳艳 徐化利 +2 位作者 张林猛 张玉倩 李克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0期1482-148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方案治疗组(对照组)60例与高压氧治疗组(观察组)60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方案治疗组(对照组)60例与高压氧治疗组(观察组)6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饯(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并评定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d后,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10例,症状改善32例,无改变12例,恶化6例,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8例,症状改善23例,无改变21例,恶化8例,总有效率为51.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CAM-1、TNF-α、IL-6、MMP-9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辅助高压氧治疗能够降低细胞炎症因子的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细胞间黏附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结合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可吸收线肋骨捆扎牵引技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磊 陈晓军 +3 位作者 于健 刘超 宋杨杨 张金贵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4期2067-2071,共5页
目的分析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结合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可吸收线肋骨捆扎牵引技术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成两组,各74例。... 目的分析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结合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可吸收线肋骨捆扎牵引技术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成两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环抱器接骨结合胸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环抱器接骨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胸痹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手术出血量、胸管引流量等临床各项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以及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3.24%,高于对照组74.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9.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胸痹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手术出血量、胸管引流量分别为(56.71±5.35)min、(4.31±1.06)d、(7.84±2.46)d、(3.02±0.84)d、(83.28±11.22)ml、(321.76±53.65)ml,均优于对照组(85.13±7.39)min、(11.44±4.53)d、(15.75±4.68)d、(5.48±1.22)d、(174.56±19.28)ml、(563.48±94.3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7.11±0.32)分、(3.47±0.29)分,均低于对照组(8.45±0.33)分、(5.88±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PaO2、PaCO2指标分别为(105.32±2.75)mmHg(1 mmHg=0.133 kPa)、(28.92±1.12)mmHg,均优于对照组(80.21±3.14)mmHg、(43.56±1.5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多发肋骨骨折采用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结合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可吸收线肋骨捆扎牵引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 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 胸腔镜 肋骨捆扎牵引技术
下载PDF
T细胞α型趋化因子/CXC趋化因子受体-3信号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董霞 梁秀云 +1 位作者 李大龙 赵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5期2213-2216,共4页
目的探讨T细胞α型趋化因子(I-TAC)及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普外科手术切除或黏膜活检所取的胃癌组织40例,相应的癌旁胃组织40例及正常胃黏膜组织20例,采用... 目的探讨T细胞α型趋化因子(I-TAC)及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普外科手术切除或黏膜活检所取的胃癌组织40例,相应的癌旁胃组织40例及正常胃黏膜组织20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I-TAC及CXCR3在三个研究组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TAC及CXCR3mRNA的表达与常见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I-TAC及CXCR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胃组织及正常胃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提示,I-TAC在胃癌组中阳性表达率(80.0%)高于癌旁组(52.5%)及正常胃组织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3在胃癌组中阳性表达率(67.5%)高于癌旁组(45.0%)及正常胃组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病理因素分析提示,CXCR3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I-TAC及其受体CXCR3的特异性激活,提示I-TAC/CXCR3信号传导通路在胃癌发生及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一个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趋化因子受体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下载PDF
人参皂甙Compound K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金娥 张洪涛 +3 位作者 李东燕 段燕 王晓鸣 单齐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2期1870-1875,共6页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Compound K(CK)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CK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K对细胞周期时相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CK对凋亡信号...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Compound K(CK)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CK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K对细胞周期时相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CK对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5μmol/L CK作用卵巢癌细胞48 h即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总的细胞凋亡率为11.0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发生变化,如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促凋亡蛋白Bid的表达随着药物剂量增加而升高;而死亡受体(Fas/FasL)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CK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通路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 卵巢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线粒体介导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5
作者 孟宪良 赵娜 +2 位作者 张宁 王倩 孔令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8期2082-2088,共7页
卒中后抑郁(PSD)是指在明确的脑卒中事件(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的抑郁症状。PSD发生率高,诱因众多。PSD目前有短暂性抑郁、持续性抑郁状态和抑郁复发三种发作形式。PSD的发生机制具有多元论、多样化特点,目前主要集中于... 卒中后抑郁(PSD)是指在明确的脑卒中事件(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的抑郁症状。PSD发生率高,诱因众多。PSD目前有短暂性抑郁、持续性抑郁状态和抑郁复发三种发作形式。PSD的发生机制具有多元论、多样化特点,目前主要集中于神经解剖学说、神经生化学说和神经基因遗传学说三个方面,且更倾向于上述几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出现的结果。PSD的治疗以脑卒中及其二级预防为首要治疗,专科医师积极心理辅导、家庭成员及社会关怀等不可或缺。新型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新的物理治疗方法及改良的红细胞生成素,也给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带来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发病机制 神经递质 5-羟色胺 临床治疗 神经康复
下载PDF
MCM5和E2F-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6
作者 王永胜 孙灵梅 +2 位作者 王宗宝 王志强 贾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2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MCM5和E2F-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43例(其中高分化20例,低分化23例)及正常脑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织中MCM5和E2F-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MCM5和E... 目的探讨MCM5和E2F-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43例(其中高分化20例,低分化23例)及正常脑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织中MCM5和E2F-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MCM5和E2F-1在正常脑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MCM5在胶质瘤高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5.0%,在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在胶质瘤高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0.0%,在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5和E2F-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47,P<0.05)。结论 MCM5和E2F-1在胶质瘤中呈阳性表达,且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强,说明二者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一种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MCM5 E2F-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TBL+SP在普通外科急腹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石海洲 陈艳荣 +2 位作者 刘秀芳 王笃杰 丁文贤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TBL(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和SP(standardized patient)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式在普通外科急腹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作为TBL+SP组,在普通外科急腹症临床理论教学中实行TBL+SP综... 目的探讨TBL(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和SP(standardized patient)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式在普通外科急腹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作为TBL+SP组,在普通外科急腹症临床理论教学中实行TBL+SP综合教学方式;将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和成绩对比的方法,比较TBL+SP综合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BL+SP组在综合成绩、学习兴趣、团队协助意识、解决困难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L+SP教学模式能更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临床医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团队协作意识、解决困难能力,培养出更符合现实要求的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教学法 标准化病人 普通外科 临床教学 急腹症 教学方法
下载PDF
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于刚 黄增丽 +1 位作者 王峰 李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21期3327-3330,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并评定此种方法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以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的射频组及以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小剂...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并评定此种方法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以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的射频组及以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的联合组,按照颈椎病JOA标准计算并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JOA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联合组较射频组疼痛评分显著提高。治疗后6个月,射频组的优良率为83.3%(45/54),联合组的优良率为90.7%(49/54)。结论CT引导下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提高了射频热凝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微创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 热凝术 靶点 胶原酶 CT引导
下载PDF
CXC亚族趋化因子受体3及其配体I-TAC在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杰书 王峰 +2 位作者 李欣欣 赵琨 任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22期3487-3490,共4页
目的 检测 CXC 亚族趋化因子受体 3(CXCR3) 及其配体 I-TAC 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在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研究分组:研究组(30 例伴有肝转移的直肠癌组织标本)、对照组(46 例不伴有肝转移的直肠癌组织... 目的 检测 CXC 亚族趋化因子受体 3(CXCR3) 及其配体 I-TAC 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在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研究分组:研究组(30 例伴有肝转移的直肠癌组织标本)、对照组(46 例不伴有肝转移的直肠癌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 CXCR3 及 I-TAC 的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中 I-TAC 及 CXCR3 的 mRNA 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I-TAC 在研究组中阳性表达率(83.33%)高于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60.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6)。CXCR3 在研究组中阳性表达率(70.00%)高于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5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1)。结论 伴肝转移直肠癌组织中存在 I-TAC及其受体 CXCR3 的特异性激活,提示 I-TAC/CXCR3 生物轴在直肠癌肝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AC CXCR3 趋化因子 直肠癌 肝转移
下载PDF
阿奇霉素辅助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灵梅 卢洁 +2 位作者 王永胜 刘霞 刘玲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7期1078-1080,共3页
探讨阿奇霉素辅助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并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55例)和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治疗,5... 探讨阿奇霉素辅助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并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55例)和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治疗,51例),并分析比较两组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病情均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炎症指标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第一秒用力呼出气容量(FEV1)及最高呼气流速(PEF)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除应用相应抗生素外,可酌情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优化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糖皮质激素 肺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眼表应用稀释的黏弹剂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11
作者 尹靓瑶 徐怡 +3 位作者 李竑 张明明 李景翠 陈悦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19-425,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眼表应用稀释的黏弹剂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滨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干眼患者77例(9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随...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眼表应用稀释的黏弹剂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滨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干眼患者77例(9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临床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38例(45只眼),B组39例(45只眼)。A组术中眼表应用稀释的黏弹剂,B组术中眼表应用平衡盐溶液频繁滴眼。观察分析术前1 d及术后3、7、30 d行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F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染色(CFS)检查;术前及术后7及30 d行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CIC)。结果术前1 d两组患者FBUT、SIt、CFS、CI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0 d A组FBUT、SIt、CFS分别为(5.58±2.01)s、(6.62±2.83)mm及(6.20±1.97)分,与B组(3.44±1.71)s、(5.29±2.02)mm、(9.07±1.85)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两组CIC结果异常细胞眼数比例增多,B组尤为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眼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眼表应用稀释的黏弹剂有利于恢复术后泪膜稳定性,对眼表微环境的修复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干眼综合征 眼泪 透明质酸 结膜印记细胞学
原文传递
贝伐珠单抗治疗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家族性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静 王雪松 王洪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6-441,共6页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治疗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所致家族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滨州医学院附属...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治疗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所致家族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滨州医学院附属滨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27例HHT所致家族性鼻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55.3±11.2)岁。按5 mg/kg体重计算贝伐珠单抗剂量,观察第一次用贝伐珠单抗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全身症状自我评分;用鼻出血严重程度量表(epistaxis severity score,ESS)对治疗前后患者的6个问题(鼻出血频率、持续时间、出血强度、治疗需求、是否贫血、是否输血)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第一次贝伐珠单抗治疗1个月后,27例患者中22例自诉鼻出血严重程度明显改善,5例自诉治疗效果不显著,治疗有效率81.5%(22/27)。用药效果显著的22例患者疗效维持时间5~24个月,中位时间11.23个月。全身症状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2.55)分比(8.19±1.47)分,t=9.708,P<0.01]。ESS的6个问题的得分及ESS标准化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鼻出血频率(1.78±1.22)分比(3.44±0.80)分,t=6.814,P<0.01;出血持续时间(0.85±0.91)分比(3.00±0.73)分,t=8.845,P<0.01;出血强度(0.19±0.40)分比(1.00±0.00)分,t=10.696,P<0.01;治疗需求(0.22±0.42)分比(1.00±0.00)分,t=9.539,P<0.01;是否贫血(0.41±0.50)分比(0.89±0.32)分,t=4.914,P<0.01;是否输血(0.11±0.32)分比(0.41±0.50)分,t=3.309,P<0.01;ESS标准化评分(2.50±2.45)分比(7.60±1.30)分,t=9.344,P<0.01]。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48±24.31)g/L比(73.07±23.71)g/L,t=6.864,P<0.01]。27例患者中HHT1型(ENG基因)8例,HHT2型(ACVRL1基因)19例;药物应用后鼻出血改善持续时间前者为(4.76±5.12)个月,后者为(7.60±10.84)个月,后者长于前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ESS评分在两组基因型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次用药治疗后2例女性患者出现停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贝伐珠单抗静脉滴注治疗HHT所致家族性鼻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遗传性出血性 鼻出血 贝伐珠单抗 鼻出血严重程度量表
原文传递
麦默通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保云 段晓东 +1 位作者 张政 张凯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53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微创组(27例)和开放组(26例)。微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穿刺引流置管术,开放组行传...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53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微创组(27例)和开放组(26例)。微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穿刺引流置管术,开放组行传统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均行全身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疼痛程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术后哺乳情况以及乳房外观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疼痛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术后哺乳比例、乳房外观评分分别为(2.6±0.8)d、(2.1±0.2)分、(7.3±0.6)次、(18.0±0.1)d、81.5%、(3.5±0.2)分,开放组分别为(5.2±0.2)d、(3.3±0.3)分、(28.0±0.2)次、(30.0±0.8)d、26.9%、(2.1±0.2)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38、-5.12、-5.61、-5.39,χ2=32.25,t =-6.12,均 P <0.05)。结论麦默通微创穿刺引流是一种很好的治疗乳腺脓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脓肿 麦默通微创穿刺 置管引流 冲洗
原文传递
经乳管镜冲洗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保云 段晓东 +2 位作者 张海泉 韩超 闫红卫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经乳管镜冲洗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52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乳管镜介入下进行检查并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病变区域乳... 目的:探讨经乳管镜冲洗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52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乳管镜介入下进行检查并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病变区域乳管进行冲洗;对照组为人工排乳,两组均应用同种抗生素全身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肿块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健侧继续哺乳人数比例、形成脓肿人数比例、回乳人数比例、同侧同象限复发人数比例分别为(3.5±1.2)h、(5.0±0.9)h、(1.0±0.1)d、(1.0±0.3)d、92.6%、7.4%、7.4%、0.0%;对照组分别为(24.0±3.2)h、(2.0±2.1)h、(2.0±0.2)d、(3.0±0.3)d、88.0%、12.0%、12.0%、8.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检验值分别为1.72、0.36、0.43、0.72、1.83、2.02、1.56、0.34,均 P <0.05)。结论乳管镜冲洗在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中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乳管镜 冲洗术
原文传递
硬膜双层缝合在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强 周贤文 +1 位作者 贾强 王宗宝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7期2604-2606,共3页
目的:探讨硬脑膜双层缝合在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后修补颅骨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额颞顶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钛网颅骨修补术,根据第一次去骨瓣减压术中硬膜修补情况分为两组,观察组(硬膜双层缝合)27例,应用... 目的:探讨硬脑膜双层缝合在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后修补颅骨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额颞顶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钛网颅骨修补术,根据第一次去骨瓣减压术中硬膜修补情况分为两组,观察组(硬膜双层缝合)27例,应用自体膜扩大修补后在其上方加缝一层人工硬膜,位于颞肌与硬脑膜之间。对照组(硬膜单层缝合)25例,应用人工硬膜直接扩大修补硬膜。比较两组患者行颅骨修补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手术时间:观察组为(65.00±8.15)min,对照组为(83.00±10.2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9,P<0.05);(2)出血量:观察组为(55±8)mL,对照组为(79士12)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1,P<0.05)。(3)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4例(14.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5例(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结论硬脑膜双层缝合在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后行二次手术修补颅骨缺损时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硬膜双层缝合 大骨瓣减压术
原文传递
新辅助化疗对结肠癌组织中CD44V6、p21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海珍 王伟 +2 位作者 于刚 郭天华 王杰书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5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结肠癌组织中CD44V6及p21蛋白的表达差异,并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肠癌患者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滨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结肠癌组织中CD44V6及p21蛋白的表达差异,并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肠癌患者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滨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结合术后常规化疗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检出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CD44V6及p21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而观察组患者两种蛋白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肠癌患者3年内存活率(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存活率(4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显著降低结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提高p21的表达,提示新辅助化疗在改善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结肠癌 CD44V6 P21
原文传递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在二甲双胍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霞 李延海 +2 位作者 王海珍 李东燕 胡长娥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5年第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凋亡及裸鼠皮下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二甲双胍作用于结肠癌细胞后其细胞活力及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二甲双胍对结肠癌HT-29细胞周期时相、凋亡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凋亡及裸鼠皮下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二甲双胍作用于结肠癌细胞后其细胞活力及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二甲双胍对结肠癌HT-29细胞周期时相、凋亡率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将结肠癌HT-29细胞接种于裸鼠,观察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裸鼠皮下瘤生长的影响。结果5 mmol/L二甲双胍作用细胞48 h,细胞生长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率为(22.46±2.19)%;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而促凋亡蛋白Bid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高剂量二甲双胍组及联合用药组裸鼠皮下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裸鼠瘤的体积,20 d时两组抑瘤率分别为38.4%、67.7%。结论二甲双胍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途径来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发生凋亡,并抑制结肠癌细胞裸鼠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结肠癌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抑制肝癌MHCC97-H细胞迁移及侵袭活性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石海洲 卢清军 +1 位作者 熊宇 吴国洋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15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人肝癌细胞在体外和裸鼠体内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用三个组:A组(二甲双胍5mmoL/L)、B组(顺铂5mg/L)和C组(DMEM空白对照组)。用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逆转...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人肝癌细胞在体外和裸鼠体内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用三个组:A组(二甲双胍5mmoL/L)、B组(顺铂5mg/L)和C组(DMEM空白对照组)。用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将MHCC97-H细胞接种于裸鼠,观察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对裸鼠皮下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结果对MHCC97-H细胞作用48h后,A、B两组细胞的迁移速率分别为(33.24±8.7)wm/h、(29.5±5.6)jxm/h,侵袭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2.24±7.3)个、(18.24±4.6)个,MMP-2、MMP-9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c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处理组裸鼠皮下瘤的重量显著小于对照组,所有实验组肝脏转移瘤的大小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抑制肝癌MHCC97-H细胞的迁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MMP-2、MMP-9表达下调有关,但转移抑制作用在动物体内却没有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MHCC97-H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肿瘤侵袭转移
原文传递
T细胞α型趋化因子/CXC趋化因子受体-3生物轴在结肠癌组织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鹏 王杰书 +3 位作者 郝青 李洪林 卢清军 李国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4-614,共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a型趋化因子(I-TAC)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 结肠癌组织 CXC T细胞 a型 生物 肝转移 干扰素
原文传递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廷瑞 邱艳艳 +2 位作者 李延可 陈艳荣 李晓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患病类型分三个研究组,即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PCI组),进展性脑梗死组(PCI组)和健康人群对照组,每组60例... 目的分析比较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患病类型分三个研究组,即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PCI组),进展性脑梗死组(PCI组)和健康人群对照组,每组60例,并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凝血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PCI组患者血清中IL-18、TNF-α及纤维蛋白原(Fi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NPCI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PCI组研究对象在入院第14天时TNF-α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患者血清中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44±1.61)、(26.51±2.75)及(8.26±1.39)ng/mL,均显著低于NPCI组及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凝血相关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IL-18、TNF-α可作为评估进展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一种参考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凝血指标 白细胞介素-18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