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特征的区别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庆年 李景文 +3 位作者 王绪芬 张路生 杨雪静 周霞 《中国棉花》 2000年第10期20-21,共2页
系统调查了转 Bt基因棉新棉 33B与常规棉中棉所 1 2不同时期植株上、中、下部棉蚜、棉叶螨、棉铃虫及其主要天敌的数量。求得各时期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相似性指数并分析抗虫棉与常规棉的群落特征区别。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常规棉 群落特征 害虫 天敌
下载PDF
混群杂草密度与玉米产量损失关系预测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明立 段培奎 +2 位作者 刘会海 刘俊展 张金光 《山东农业科学》 2000年第3期34-35,共2页
1995~ 1996年于滨州地区进行了混群杂草与玉米损失竞争关系田间试验研究 ,经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检验 ,建立了混群杂草与玉米产量损失关系预测模型 :YL( % ) =d3 36 3 +0 0 1d× 10
关键词 混群杂草密度 玉米 产量损失关系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山东省不同农区玉米田杂草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明立 刘会海 +1 位作者 段培奎 刘俊展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9-43,共5页
运用倒置“ W”9 点取样法对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鲁西平原、沿海地区3 个农区玉米田作农田杂草调查。结果表明,3 个农区玉米田杂草有21 科59 种,其中双子叶杂草45 种,单子叶杂草14 种。按杂草优势多度等级排列,黄河三角... 运用倒置“ W”9 点取样法对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鲁西平原、沿海地区3 个农区玉米田作农田杂草调查。结果表明,3 个农区玉米田杂草有21 科59 种,其中双子叶杂草45 种,单子叶杂草14 种。按杂草优势多度等级排列,黄河三角洲玉米田杂草优势种组 合为马唐—牛 筋草—狗 尾草—小 藜—铁苋菜; 鲁西平原优势种组合为马唐—牛筋草—马齿苋—铁苋菜; 沿海农区优势种组合为马唐—牛筋草—马齿苋—香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杂草调查 治理
下载PDF
稀点雪灯蛾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迟新之 郭振宗 +2 位作者 王俊靖 袁保彪 刘建立 《中国植保导刊》 1993年第1期18-19,共2页
自1987年以来,一代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在我省已成为麦套玉米的主要害虫。轻者玉米小苗受害,重者缺苗断垄,甚至翻种。为经济有效地控制一代稀点雪灯蛾的危害,于1990——1992年,对其为害损失率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1... 自1987年以来,一代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在我省已成为麦套玉米的主要害虫。轻者玉米小苗受害,重者缺苗断垄,甚至翻种。为经济有效地控制一代稀点雪灯蛾的危害,于1990——1992年,对其为害损失率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1 试验内容与方法1.1 人工接虫测定危害损失率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进行试验,每小区种20株玉米,用纱网笼罩。分别接虫1、2、4、5、6头,以不接虫为对照,共6个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当套种玉米正值二叶一心时,大田幼虫正处三龄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点雪灯蛾 防治指标 缺苗断垄 麦套 纱网 虫口密度 随机排列 被害率 校正系数 敏感期
原文传递
大豆田甜菜夜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庆年 刘俊展 +3 位作者 金宗亭 刘京涛 王绪芬 张路生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0年第3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大豆 甜菜夜蛾幼虫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原文传递
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6
作者 迟新之 郭振宗 +2 位作者 王俊清 刘建立 袁保彪 《病虫测报》 1992年第4期42-44,共3页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在山东省一年发生三代,主要以一代幼虫为害麦套玉米幼苗和麦套棉苗。该虫在我省自1987年严重发生以来,已成为套种玉米的主要害虫,确定其分布型,采取适宜的调查抽样方法,是做好预测预报和适时防治...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在山东省一年发生三代,主要以一代幼虫为害麦套玉米幼苗和麦套棉苗。该虫在我省自1987年严重发生以来,已成为套种玉米的主要害虫,确定其分布型,采取适宜的调查抽样方法,是做好预测预报和适时防治的科学依据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和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一、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测定1991年在惠民县选择地力较均匀的麦套玉米和麦套棉田共11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点雪灯蛾 分布型 麦套棉 玉米幼苗 套种玉米 抽样技术 小麦群体 序贯抽样 预测预报 抽样方法
原文传递
鲁北麦区小麦叶枯病种类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7
作者 赵建方 范广华 刘俊展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8年第6期12-13,共2页
1996~1998年在鲁北麦区不同地点采集小麦叶枯病标样263份,鉴定出病原物10种,其中交链孢叶枯(Alternariatenuisima)和根腐叶枯(Drechslerasorokiniana)出现频率最高,为害... 1996~1998年在鲁北麦区不同地点采集小麦叶枯病标样263份,鉴定出病原物10种,其中交链孢叶枯(Alternariatenuisima)和根腐叶枯(Drechslerasorokiniana)出现频率最高,为害最重。在小麦抽穗扬花前后喷施32%克菌乳油、20%粉锈宁乳油等杀菌剂可控制病害的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枯病 种类 药剂防治 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