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州市中心医院妇科备血与用血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岳翠青 吴文哲 刘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6期153-156,共4页
目的依据妇科患者不同种类疾病,提高输血科备血能力,制定妇科备血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年度妇科不同疾病备血量和用血量,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疾病用血率。结果妇科总用血率为26.19%,... 目的依据妇科患者不同种类疾病,提高输血科备血能力,制定妇科备血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年度妇科不同疾病备血量和用血量,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疾病用血率。结果妇科总用血率为26.19%,不同疾病患者用血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异常子宫出血(67.86%)、子宫腺肌病(44.87%)、子宫平滑肌瘤(28.03%)、异位妊娠(24.89%)、子宫内膜增生(18.48%)、卵巢黄体破裂(18.18%)、流产(15.57%)、肿瘤(13.31%)、卵巢囊肿(12.98%)、子宫内膜异位症(9.52%)、子宫内膜息肉(2.15%)。其中用血率较高的疾病有子宫腺肌病(用血率为44.87%)、异常子宫出血(用血率为67.86%)。结论妇科患者用血,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备血,用血率<30%的疾病可不备血,减少不必要的备血,从而提高血液资源利用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用血率>30%的疾病需按时备血,实际备血量根据患者检验指标而定,保证安全储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备血 输血 输血策略 输血率 实际用血量 备血输注率
下载PDF
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清电解质、凝血功能及酸碱平衡变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敏 赵新惠 +1 位作者 吴文哲 刘朝阳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6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究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清电解质、凝血功能及酸碱平衡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1年1月在院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输血前后电解质(Na^(+)、K^(+)、Ca^(2+)、Cl^(-))、凝血功能(PT、APTT、TT、FI... 目的 探究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清电解质、凝血功能及酸碱平衡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1年1月在院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输血前后电解质(Na^(+)、K^(+)、Ca^(2+)、Cl^(-))、凝血功能(PT、APTT、TT、FIB、PLT)、血气分析(pH值、Lac、BE)、TCO_(2)、肝功能(AST、ALT、TBil)、肾功能(BUN、Cr、UA)变化情况。结果 输血后K^(+)、Ca^(2+)、FIB、PLT、pH值、静脉血TCO_(2)水平低于输血前,PT、APTT、TT、BE、Lac、ALT、AST、TBil高于输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输血前后Na^(+)、Cl^(-)、BUN、Cr、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输血后会对机体电解质水平、凝血功能、酸碱指标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输血患者,应密切监测电解质、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电解质 凝血功能 血气分析
下载PDF
输血检验流程的临床质量控制效果研究
3
作者 刘敏 杨东昌 岳翠青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7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质量控制运用至输血检验流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滨州市中心医院收诊的150例输血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患者,常规组给予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在输血检验... 目的研究临床质量控制运用至输血检验流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滨州市中心医院收诊的150例输血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患者,常规组给予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在输血检验中行临床质量控制,对比两组发生发热、溶血、凝血障碍、血型抗体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远远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临床质量控制应用于输血检验流程中不仅能降低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能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打下夯实的基础,故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检验流程 质量控制 效果
下载PDF
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田新村 吴文哲 刘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6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2月该院检验科行相应检验项目的 200例患者检验样本进行分析,找出其检验出现差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200例患者中,含有63.0%准备阶段的误差,20...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2月该院检验科行相应检验项目的 200例患者检验样本进行分析,找出其检验出现差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200例患者中,含有63.0%准备阶段的误差,20.5%标本采集阶段的误差,6.0%标本处理阶段的误差以及10.5%检测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误差。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影响医学检查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了提高检验质量,有必要对整个检验过程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提高因素 对策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东昌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GT)应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ABO-HDN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接受微孔板凝聚胺技术(MPT)、MGT检验,记录配血、直抗类型...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GT)应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ABO-HDN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接受微孔板凝聚胺技术(MPT)、MGT检验,记录配血、直抗类型与交叉配血、血清交叉配血、放散液交叉配血等情况。结果共实施400次交叉配血,其中MGT血清、放散液分别出现296、248次不和,MPT血清、放散液分别出现12、20次不和;除MPT交叉配血外,直抗阳性血清、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格率均高于直抗阴性(P均<0.05)。MGT、MPT血清交叉配血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MGT、MPT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GT有利于提高ABO-HDN患儿输血前检验准确性,对确保此类患儿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微住凝胶技术 输血前检验
原文传递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盟 王宗兰 +2 位作者 杨东昌 潘士虎 李梅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在良恶性胸腹水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169例恶性胸腹水患者设为恶性腹水组,146例良性胸腹水设为良性组,比较两组胸腹水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CA19-9水平,并对各肿瘤标志物对良恶...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在良恶性胸腹水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169例恶性胸腹水患者设为恶性腹水组,146例良性胸腹水设为良性组,比较两组胸腹水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CA19-9水平,并对各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胸腹水的诊断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恶性组的CEA为(139.7±56.4)ng/mL、AFP为(189.2±45.2)ns/mL、CA125为(314.74-86.2)U/mL、CA19-9为(158.5±24.2)U/mL,浓度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CEA、AFP、CAl25以及CA19-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547、0.715和0.769,其对应的诊断切点分别为5.6ng/mL、63.7ng/mL、38.9U/mL和30.4U/mL;AFP因ROC曲线下面积过低不适于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三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方法学评价的各项指标均以CEA最好,灵敏度为75.7%,特异度为88.6%,联合检测以CEA、CA125以及CA19-9的联合检测效果较好,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94.0%。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胸腹水的性质鉴别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胸腹水 恶性 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