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石建伟 王齐超 +2 位作者 张永辉 张生 何兵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4期480-481,48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住本院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为研究组,年龄均大于60岁,住院期间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案治疗。同期人院患者60例... 目的研究分析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住本院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为研究组,年龄均大于60岁,住院期间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案治疗。同期人院患者6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采用Harrie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患侧髋关节功能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患髋优良率分别为92.9%(52/56)、83.9%(47/56),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8.3%(47/60)、68.3%(41/60),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vs.20.0%,P〈0.05)。结论对于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可有助于改善患髋功能,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内固定术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时机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建伟 王齐超 +2 位作者 张永辉 张生 何兵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8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时机的近期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根据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伤后48 h内手术)70例和晚期组(伤后2-7 d内手术)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时机的近期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根据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伤后48 h内手术)70例和晚期组(伤后2-7 d内手术)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2个月,采用Harris功能评分标准对患髋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为(58.6±7.2)min、术中出血量为(182.4±16.7)ml;而晚期组则分别为(72.8±7.7)min、(186.3±15.8)ml。早期组手术时间短于晚期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晚期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伤后早期给予坚强内固定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髋功能,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 手术时机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分阶段治疗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3
作者 史鹏飞 孙以华 刘跃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分阶段治疗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ACS)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01—2018-07间接受分阶段治疗的25例合并ACS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的随访。切口... 目的探讨分阶段治疗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ACS)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01—2018-07间接受分阶段治疗的25例合并ACS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的随访。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结论分阶段治疗合并ACS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同时兼顾两种损伤的治疗,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方案
下载PDF
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骨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严晓云 李玉伟 +1 位作者 温艳 王启松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年第12期945-947,共3页
将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4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14.3±... 将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4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14.3±2.0) d、对照组为(22.1±3.9) d,平均换药次数治疗组为(2.3±1.1)次、对照组为(14.8±7.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对照组4例发生感染。提示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能够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液化切口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物理治疗技术
原文传递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3 位作者 严晓云 崔巍 张永辉 李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6-1141,共6页
目的 对比颈前路脊髓减压后应用钉板系统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共47例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入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钉板组(颈... 目的 对比颈前路脊髓减压后应用钉板系统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共47例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入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钉板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融合器植入、钉板系统内固定术, 26例)和零切迹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椎间固定融合术, 2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 并计算改善率;颈椎侧位 X 线片测量颈椎 Cobb 角, 根据术后动力位 X 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 评价术后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钉板组手术时间为(71.2±26.8) min, 零切迹组为(53.4±28.6)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钉板组术中出血量(78.1±46.7) ml, 术后引流量(63.3±37.7) ml;零切迹组术中出血量(77.5±50.4) ml, 术后引流量(60.7±28.6) ml,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周钉板组5例(19.2%)仍存在吞咽困难、零切迹组0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2~42个月, 平均(23±2.16)个月, 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 钉板组JOA评分由术前的(8.25±1.23)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4.28±2.96)分, 改善率68.91%±7.9%;零切迹组JOA评分由术前的(8.13±1.58)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4.32±2.87)分, 改善率69.79%±11.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钉板组末次随访颈椎曲度为15.2°±5.7°;零切迹组为18.1°±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植骨融合。结论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与传统的钉板系统相比, 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慢性吞咽不适的发生率, 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钉板系统 颈前路减压 固定治疗 切迹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
原文传递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玉伟 严晓云 +1 位作者 王海蛟 王玉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63-965,共3页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fusion, ACDF)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融合节段相邻的椎间盘、椎体和韧带加速退变,从而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临床上...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fusion, ACDF)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融合节段相邻的椎间盘、椎体和韧带加速退变,从而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临床上称为邻近节段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对于ASD,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颈椎前路取出原内固定、重新对相邻节段的椎问盘切除减压后再次内固定,或者颈后路间接减压、采用钉棒系统长节段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相邻节段 加速退变 椎间融合器 术后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椎间盘突出 应用
原文传递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2
7
作者 严晓云 李玉伟 +2 位作者 温艳 李燕晖 鲁秀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52-1054,共3页
对56例行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后早期给予颈部及四肢康复指导。术后切口内血肿致呼吸困难2例、神经症状加重1例、脑脊液漏4例,经护理干预后均顺利恢复;呛咳吞咽不适3例,术后... 对56例行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后早期给予颈部及四肢康复指导。术后切口内血肿致呼吸困难2例、神经症状加重1例、脑脊液漏4例,经护理干预后均顺利恢复;呛咳吞咽不适3例,术后2周内消失,2周后无1例存在吞咽不适或咽部异物感。未发生松动、移位、断裂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术后12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9.37%,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的(4.45±1.66)分降为(1.03±0.79)分。认为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减压术 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原文传递
颈前路先减压后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玉伟 严晓云 +2 位作者 王海蛟 王义生 刘宏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1期3384-3386,共3页
近年来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急剧增多,下颈椎脱位的发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2].目前下颈椎脱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术前大重量牵引,如果复位成功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如复位失败则行后路手术或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3-6].本研究对下颈椎脱位患... 近年来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急剧增多,下颈椎脱位的发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2].目前下颈椎脱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术前大重量牵引,如果复位成功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如复位失败则行后路手术或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3-6].本研究对下颈椎脱位患者采用急诊下行一期颈椎前路先减压后复位的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脱位 复位治疗 减压后 临床观察 颈前路 联合手术治疗 颈椎前路 大重量牵引
原文传递
3D打印人工颈椎与钛网置入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1 位作者 崔巍 李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5-711,共7页
目的 比较3D打印人工颈椎与钛网置入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34例下颈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组(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3D打印人工... 目的 比较3D打印人工颈椎与钛网置入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34例下颈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组(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3D打印人工椎体植入内固定术,16例)和钛网组(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置入内固定术,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改善率、融合节段的椎体高度变化及cobb角变化、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最终3D打印组有15例患者、钛网组有16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完成随访.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D打印组手术时间[(83.9±21.4) min]短于钛网组[(116.2±27.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9,P<0.001).3D打印组和钛网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2.6±25.4) mL和(105.6±21.7)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0,P =0.350).随访时间6~15个月,两组患者均无钢板螺钉断裂、移位发生,末次随访时均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改善,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3D打印组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均大于钛网组,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假体沉降率(6.7%)低于钛网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重建颈椎稳定性,3D打印组与钛网组相比,手术时间短,具有更好的骨-材料结合界面,不易出现假体下沉,在维持颈椎高度与曲度方面优于钛网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脱位 钛网 3D打印微孔钛金属人工椎体
原文传递
硬脊膜松解对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4 位作者 崔巍 张永辉 石建伟 周鹏 温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硬脊膜松解对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0月,32例行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硬脊膜松解的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 目的探讨硬脊膜松解对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0月,32例行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硬脊膜松解的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2010年1月-2011年1月36例单纯行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累及节段、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术前颈椎屈曲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VAS评分以及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变化。结果术中3例出现硬脊膜撕裂,其中A组2例、B组1例;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中A组2例、B组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18.7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组JOA评分及改善率显著高于B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脊髓后移距离大于B组(P〈0.05)。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椎板再关门。结论对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进行充分硬脊膜松解,有利于脊髓后移,与单纯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疗效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硬脊膜松解
原文传递
不同脊髓前方致压因素对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1 位作者 王义生 刘宏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9-1103,共5页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软性或骨性致压物、轻型或重型患者的疗效差异,以明确脊髓前方致压物分型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月-2013年2月采用颈后路扩大单开...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软性或骨性致压物、轻型或重型患者的疗效差异,以明确脊髓前方致压物分型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月-2013年2月采用颈后路扩大单开门减压术治疗的1 216例多节段CSM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A组为脊髓前方致压物为软性、椎管侵占率为轻型(MRI示致压物椎管侵占率〈50%)者,569例(46.8%);B组为脊髓前方致压物为软性、椎管侵占率为重型(MRI示致压物椎管侵占率≥50%)者,365例(30.0%);C组为脊髓前方致压物为骨性、椎管侵占率为轻型者,210例(17.3%);D组为脊髓前方致压物为骨性、椎管侵占率为重型者,72例(5.9%)。4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合并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脊髓受压程度不同,术前4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术后共发生脑脊液漏9例,其中A组2例、B组1例、C组3例、D组3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术后4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椎板再关门及C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74个月,平均35个月。D组17例(23.6%)于术后6~12个月出现症状再恶化,其他3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各组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D组JOA评分、改善率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B、C组(P〈0.05),A、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脊髓前方致压物分为软性、骨性及轻型、重型,对判断多节段CSM手术预后、确定术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管狭窄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原文传递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鹏飞 孙以华 刘跃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6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采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胫骨开放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延迟愈合患者41例,随访患者治疗后情况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 目的观察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采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胫骨开放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延迟愈合患者41例,随访患者治疗后情况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9个月,37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率为90.2%.结论应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 胫骨 开放骨折 延迟愈合
原文传递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四肢干骺端骨折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鹏飞 李明华 +1 位作者 孙以华 刘跃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四肢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四肢干骺端骨折17例,术后随访观察。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17例骨折全部愈合,患肢功能康复优良率为88.9%。结论应用... 目的观察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四肢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四肢干骺端骨折17例,术后随访观察。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17例骨折全部愈合,患肢功能康复优良率为88.9%。结论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干骺端骨折,不跨关节固定,固定稳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避免对骨骺造成再次损伤,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干骺端 骨折 组合式外固定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