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内侧入路行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先莹 丁涛 +2 位作者 郎旭剑 吴明禹 韩桂全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80-83,共4页
目的比较股内侧肌下入路(SVA)与髌旁内侧入路(MPA)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KOA患者89例,其中经SVA行TKA 46例(SVA组)、经MPA行TKA 43例(MPA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比较股内侧肌下入路(SVA)与髌旁内侧入路(MPA)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KOA患者89例,其中经SVA行TKA 46例(SVA组)、经MPA行TKA 43例(MPA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手术前后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mFTA),术前及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计时(TUG)测试、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DPM)以及患膝术后初次主动直腿抬高(SLR)时间。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VAS、ROM、WOMAC评分和BBS评分(除MPA组术后1个月BBS评分外)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均<0.05);除术后6个月BBS评分外,SVA组术后各时间VAS、ROM、WOMAC评分和BBS评分均优于MPA组同期(P均<0.05)。两组术后6个月mFTA、TUG测试、TDPM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5),且SVA组术后6个月TUG测试、TDPM优于MPA组(P均<0.05),而两组术后6个月m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A组初次主动SLR时间显著低于MPA组(P<0.05)。除SVA组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外,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假体松动或移位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MPA相比,经SVA行TKA治疗KOA疼痛程度减轻,患膝关节功能和本体感觉功能恢复较好、术后初次主动SLR时间降低,并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内侧肌下入路 髌旁内侧入路
下载PDF
经S_(1)椎弓根拉力螺钉固定骶髂关节分离的钉道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景莲 张洪飞 +2 位作者 闫加鹏 周甲彬 于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337-2341,共5页
背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骶髂关节分离的首选方法,但目前很多采用平行水平面的方式置入螺钉,此置钉方法风险相对较高,易受人体骨盆变异的影响,且很难实现双螺钉固定,需寻找一种新的内固定方式。目的:通过骨盆3D模型,模拟7.3... 背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骶髂关节分离的首选方法,但目前很多采用平行水平面的方式置入螺钉,此置钉方法风险相对较高,易受人体骨盆变异的影响,且很难实现双螺钉固定,需寻找一种新的内固定方式。目的:通过骨盆3D模型,模拟7.3 mm拉力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然后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确定最佳髂骨进针点和空间角度。方法:用Mimics 21.0软件对60例骨盆CT数据进行3D重建,建立60例骨盆3D模型。从臀部外上方尽量靠近髂嵴上缘的位置,经S_(1)椎弓根到S_(1)椎体上1/3中点模拟置入7.3 mm拉力螺钉(尾向置钉法),在冠状面上平行下移5-8 mm置入第二个拉力螺钉。所有病例必须满足双螺钉安全置入要求,然后在软件中测量第一个拉力钉轴线与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偏离角度,观察和分析髂骨进针点的位置。结果与结论:①进针点在小骨盆内边缘垂直切线上稍偏外的位置;②男性最佳置钉通道与水平面偏离角α、矢状面偏离角β、冠状面偏离角γ分别为(12.56±6.14)°,(66.42±5.45)°,(18.68±5.09)°;女性分别为(9.78±5.31)°,(69.46±5.34)°,(16.86±5.94)°。男女间α、β有显著差异,γ无明显差异;③尾向置入骶髂螺钉技术,空间角度相对稳定;④骼骨进针点在前后位投影面上的小骨盆内边缘垂直切线略偏外侧,变异较小;⑤对于大多数的患者,可以实现2个平行螺钉固定;⑥因此,骶髂螺钉尾向置入技术可以作为临床使用的进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拉力螺钉 三维重建 MIMICS软件 CT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9
3
作者 闫加鹏 张洪飞 +1 位作者 刘焕彩 韩桂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3诊治的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Ahlback 3、4期)。25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UKA组),2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TK... 目的比较分析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3诊治的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Ahlback 3、4期)。25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UKA组),2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TKA组)。比较2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12~24)个月。术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内衬脱位等并发症发生。UKA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短于TKA组,术后2周时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均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与TKA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单髁置换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更快,但适应证也更为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