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组带教+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诊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1
作者 杨辉 李方方 张文轩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3期202-204,222,共4页
目的探析分组带教+PACS系统对于医学影像诊断教学的教学价值。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1年7月—2022年8月接收的影像诊断学实习生4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22名。对照组采取PACS系统教学,观察组实习生采取分组带... 目的探析分组带教+PACS系统对于医学影像诊断教学的教学价值。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1年7月—2022年8月接收的影像诊断学实习生4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22名。对照组采取PACS系统教学,观察组实习生采取分组带教+PACS系统教学,观察和对比两组实习生考试成绩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在阅片考试成绩、理论测试考试成绩、病例探讨考试成绩以及诊断报告书写成绩比较中,观察组考试成绩较对照组各科考试成绩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率(100.00%)较对照组(68.1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组带教+PACS系统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教学中,可以显著提高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诊断 PACS系统 分组带教
下载PDF
胸部Castleman病MSCT影像表现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巍 李若葆 刘金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1期1810-181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Castleman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增强对该病的认识,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变部位:中纵隔或肺门者6例,前纵隔和后纵隔各2例。... 目的通过分析Castleman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增强对该病的认识,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变部位:中纵隔或肺门者6例,前纵隔和后纵隔各2例。临床分型:局灶型7例,多中心型1例。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7例,浆细胞型1例。MSCT表现:MSCT平扫示病灶为等密度,2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示透明血管型病灶有明显强化,浆细胞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astleman病的CT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病变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多层螺旋CT 影像表现
下载PDF
肾旁后间隙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3
作者 丁宁 李玉标 +4 位作者 黄文君 薛清文 李进 董小涵 董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肾旁后间隙(pPRS)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pPRS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16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原... 目的:探讨肾旁后间隙(pPRS)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pPRS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16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原发性病变8例,继发性8例;CT/MRI可显示病变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pPRS占位性病变少见,根据病变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准确定位诊断,部分病变可作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旁后间隙 占位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儿童乙状结肠伴结肠系膜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4
作者 李雪涵 宁厚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68-768,772,共2页
患者男,4岁。2周前出现腹痛和腹泻,左侧中腹及下腹部可触及不规则肿块,有压痛,心肺无明显异常。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增强扫描:显示较长段的乙状结肠壁明显增厚,最厚处约2.5 cm,可见结肠粘膜破坏,无明显管腔狭窄与梗阻。乙状结肠... 患者男,4岁。2周前出现腹痛和腹泻,左侧中腹及下腹部可触及不规则肿块,有压痛,心肺无明显异常。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增强扫描:显示较长段的乙状结肠壁明显增厚,最厚处约2.5 cm,可见结肠粘膜破坏,无明显管腔狭窄与梗阻。乙状结肠肿块密度均匀,低于邻近肌肉组织。肿块沿乙状结肠系膜延伸,大小约为6.5 cm×7.7 cm×9.3 cm,密度不均匀,肿块内可见散在的坏死灶(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乙状结肠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TACE对肝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于继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肝细胞癌细胞凋亡指数 (AI)和细胞增殖指数 (PCNA LI)的影响 ,以及AI和PCNA LI的相关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病例 63例 ,包括单纯手术组 42例 ,TACE组 2 1例。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肝细胞癌细胞凋亡指数 (AI)和细胞增殖指数 (PCNA LI)的影响 ,以及AI和PCNA LI的相关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病例 63例 ,包括单纯手术组 42例 ,TACE组 2 1例。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各标本的AI和PCNA LI。结果 TACE组AI高于单纯手术组 ,PCNA LI低于单纯手术组 (P <0 .0 1) ,AI和PCNA LI呈高度负相关 (P <0 .0 1)。TACE组术后血清AFP值较术前下降 (P <0 .0 5 ) ,肿瘤缩小 ,坏死率增高 (P <0 .0 1)。结论 TACE可以明显增加HCC细胞凋亡率 ,降低细胞增殖率 ,从而促使肿瘤缩小 ,促进肿瘤坏死 ,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细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对髂股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周茂义 李丽新 +4 位作者 刘静 邢美芬 杨春波 赵兴圣 刘鹏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 CT静脉造影 ( SCTV)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 SCTV诊断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2 6例 ,经双下肢足背静脉穿刺顺行性 SCT静脉血管造影 ,造影剂注射速度为 2 .0 ml/s,延迟扫描时间为 15~ 18s,螺距 1.5mm,... 目的 探讨螺旋 CT静脉造影 ( SCTV)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 SCTV诊断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2 6例 ,经双下肢足背静脉穿刺顺行性 SCT静脉血管造影 ,造影剂注射速度为 2 .0 ml/s,延迟扫描时间为 15~ 18s,螺距 1.5mm,图像后处理选用层厚 2 .7mm,层间距 1.2~ 2 .0 mm,应用 MIP和 SSD进行血管成像。结果  SCTV清楚地显示出了下肢静脉血管梗阻性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侧支循环情况。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 SCTV表现 :1静脉血管中断或纤细 ,血管腔狭窄、血管闭塞 ;2股浅静脉侧支静脉血管扩张、迂曲、呈串珠状改变 ;3在横断面上血管腔内充容缺损和血管壁增厚。 4肢体软组织增厚 ,密度不均匀 ,皮下软组织内静脉血管扩张迂曲、增多、增粗。结论  SCT髂股静脉造影对下肢深部静脉以及盆腔静脉血栓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横断面原始图像可直接显示静脉血栓 ,完全可以替代下肢深静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血管造影 血栓 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CT扫描对喉咽癌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杨春波 周茂义 +3 位作者 李丽新 赵兴圣 刘静 刘鹏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62-363,共2页
目的 探讨CT对喉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CT扫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咽癌 16例。结果 本组梨状窝癌 12例 ,环状软骨后癌和咽后壁癌各 2例 ,以梨状窝癌最多见。在CT上主要表现为原发于喉咽部的软组织肿块 ,周围组织结构有不同程度... 目的 探讨CT对喉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CT扫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咽癌 16例。结果 本组梨状窝癌 12例 ,环状软骨后癌和咽后壁癌各 2例 ,以梨状窝癌最多见。在CT上主要表现为原发于喉咽部的软组织肿块 ,周围组织结构有不同程度受累。增强扫描肿块边缘明显强化 ,还可有颈部淋巴结增大等。结论 CT能对喉咽癌清楚定位、可显示病变范围、了解周围组织结构有无受累 ,还可发现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 ,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咽癌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IDEAL-IQ序列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少明 郑召龙 +2 位作者 马青 于晓军 玄飞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MRI迭代最小二乘法水脂分离定量技术(IDEAL-IQ)测量的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值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同时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和腰椎MRI IDEAL-IQ序列检查的患者48例,应用DXA分别测定L1~4椎体的骨密度... 目的:探讨MRI迭代最小二乘法水脂分离定量技术(IDEAL-IQ)测量的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值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同时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和腰椎MRI IDEAL-IQ序列检查的患者48例,应用DXA分别测定L1~4椎体的骨密度值(T值),利用IDEAL-IQ序列、FF图测量相应的FF值.根据DXA测得的T值将48例192个椎体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3组,同时应用非参数检验比较3组椎体的FF值,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判断FF值的诊断效能;椎体FF值与T值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椎体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椎体的FF值分别为(49.79±9.62)%、(41.75±14.76)%、(33.44±13.4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F值鉴别骨量正常与骨量减少、骨量正常与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2、0.698;椎体FF值与T值呈负相关(r=-0.459).结论:MRI IDEAL-IQ序列FF值能够反映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载PDF
CT对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EGIST和十二指肠源性GIST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李玉标 任安利 +2 位作者 丁宁 李进 董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4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鉴别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和十二指肠源性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EGIST和肾旁前间隙内的10例十二指肠源性GIST患... 目的探讨CT对鉴别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和十二指肠源性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EGIST和肾旁前间隙内的10例十二指肠源性GIST患者的CT资料,重点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和强化等情况,以及肿块与十二指肠的关系等,二者之间相互对比。结果肾旁前间隙原发性EGIST组和十二指肠源性GIST组病例之间,患者的年龄、肿块的最大横径、肿块强化程度和特点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块“尖角征”的显示、肿块与十二指肠分界清晰情况,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肾旁前间隙内肿块的CT特点,尤其是肿块“尖角征”的显示、肿块与邻近十二指肠分界情况,CT有助于肾旁前间隙内原发性EGIST和十二指肠GIST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鉴别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分级及明确瘤周浸润范围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锡金 张林 +3 位作者 曹新山 邢成颜 李泉 董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7期5345-5347,共3页
脑胶质瘤为颅内恶性肿瘤,复发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一直是神经外科中难治性疾病之一,由于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且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手术不可能将其彻底切除,术后常有复发[1]。常规CT和MRI检查在准确诊断肿瘤恶性程度、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肿瘤分级 弥散张量成像 浸润范围 颅内恶性肿瘤 浸润性生长 肿瘤恶性程度 脑胶质瘤 肿瘤实质 正常脑组织
原文传递
膀胱异位前列腺钙化一例
11
作者 马智军 李秀丽 张彩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01-801,共1页
关键词 CT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膀胱异位 前列腺钙化
原文传递
腰椎黄韧带厚度与椎管斜径比值对黄韧带肥厚致椎管狭窄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殷好治 周万军 +5 位作者 孙西河 刘永刚 傅晓琴 王汝芬 梁福民 刘明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黄韧带厚度与椎管斜径的比值对黄韧带肥厚致椎管狭窄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71例腰腿痛患者行 CT 与 MR 检查,以 MR 双旁正中矢状面图像上硬膜囊后方是否出现黄韧带压迹为依据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同时对50例无腰腿痛志愿者行腰椎 ... 目的探讨黄韧带厚度与椎管斜径的比值对黄韧带肥厚致椎管狭窄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71例腰腿痛患者行 CT 与 MR 检查,以 MR 双旁正中矢状面图像上硬膜囊后方是否出现黄韧带压迹为依据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同时对50例无腰腿痛志愿者行腰椎 CT 检查;再以 CT 轴面分别选取 L3~4、L4~5、L5~S1椎间盘下缘层面,测量其黄韧带厚度与椎管斜径比值(简称厚度斜径比值),分析其与 MRI 阳性符合率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结果阴性组(35例)共210条黄韧带,厚度为(3.01±0.72)mm,厚度斜径比值为0.19±0.04;阳性组(36例)共119条黄韧带,厚度为(3.94±0.84)mm,厚度斜径比值为0.28±0.06;对照组黄韧带厚度为(3.16±0.85)mm,厚度斜径比值为0.19±0.04,阳性组黄韧带厚度与阴性组或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厚度斜径比值与阴性组或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厚度斜径比值>0.24为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8%、89.6%、73.6%;黄韧带厚度、厚度斜径比值与临床症状均呈正相关性(r 值分别为0.72、0.86,P 值均<0.05);黄韧带厚度、厚度斜径比值两种测量方法对临床症状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测量厚度斜径比值较单纯测量黄韧带厚度对判断黄韧带肥厚致椎管狭窄更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椎管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起源自小肠系膜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宁 任安利 +3 位作者 翁爱婷 李进 王广志 董鹏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肠系膜源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系膜EGIST的CT表现特征及肿块部位,尤其是肿块与肠系膜上动脉、上静脉、小肠、小肠系膜血管的关系。结果 19例均为体积较大的单发囊实... 目的探讨小肠系膜源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系膜EGIST的CT表现特征及肿块部位,尤其是肿块与肠系膜上动脉、上静脉、小肠、小肠系膜血管的关系。结果 19例均为体积较大的单发囊实性肿块;4例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上静脉移位,7例表现为十二指肠水平段向后方、左侧移位,肿块包绕邻近的肠系膜血管6例;16例在肿块与邻近的小肠之间显示小肠系膜缘的血管弓;肿块包绕邻近小肠肠管4例。CT平扫均可见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内显示明显的囊变、坏死,其囊壁和/或实性部分呈持续强化。结论小肠系膜EGIST根据其肿块的CT特征及其与邻近肠管和血管的关系,可作出定位诊断以及一定程度的定性诊断,从而有助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肠系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