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高血压角度认识头晕 被引量:5
1
作者 詹霞 迟相林 +1 位作者 毕建忠 许顺良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4,共5页
近年来全国各地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头晕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头晕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其涉及的领域包括临床各科室,这就导致了临床误诊、漏诊率很高,并且人们在一些基本概念和分类上很难达成共识。本文基于高血压的病理... 近年来全国各地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头晕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头晕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其涉及的领域包括临床各科室,这就导致了临床误诊、漏诊率很高,并且人们在一些基本概念和分类上很难达成共识。本文基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分析了高血压和血管性头晕的关系;并以高血压和头晕共病疾病(颈椎病、焦虑和抑郁、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衔接点,提出了几个关于头晕诊断、定义上的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头晕 焦虑 抑郁 颈椎病 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不同时间强度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詹霞 迟相林 +2 位作者 郭兆荣 吴喜娟 董春玉 《中国康复》 2008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强度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7例,分为强化组17例和常规组20例,急性期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2组均给予针刺及肌电反馈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常规组每天训练时间4...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强度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7例,分为强化组17例和常规组20例,急性期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2组均给予针刺及肌电反馈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常规组每天训练时间40~45min,每天1次;强化组则治疗时间延长至60~80min,每天2次。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Fugl-Meyer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与常规组比较,强化组表现更显著(P<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出血性脑卒中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道珍 (综述) +2 位作者 于永鹏(综述) 王远臣(综述) 李振光(审校) 《医学综述》 2011年第5期686-688,共3页
出血性脑卒中后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血肿周围存在炎性反应、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的改变,同时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进一步参与脑出血后病理过程,免疫功能的变化影响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和预后。鉴于脑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并存在多种... 出血性脑卒中后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血肿周围存在炎性反应、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的改变,同时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进一步参与脑出血后病理过程,免疫功能的变化影响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和预后。鉴于脑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并存在多种免疫学异常,深入探讨免疫机制在脑出血发病中的作用对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免疫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秀平 杨静 +1 位作者 周斌 王远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19期102-102,共1页
目的观察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训练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75例。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新模式护理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目的观察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训练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75例。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新模式护理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93.3%(P<0.05)。治疗前2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康复训练期采用知信行护理模式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改善了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知信行模式 护理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迟相林 李振光 +5 位作者 郭兆荣 鞠卫萍 周丽 吴喜鹃 蔄红好 董春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283-286,共4页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生理止血 发病机制 多发生 CVS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詹霞 周丽 +1 位作者 蒋东晓 赵振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6期831-833,共3页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VCI)的疗效以及对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接诊50例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试验观察,所选患者发病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VCI)的疗效以及对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接诊50例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试验观察,所选患者发病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将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TMS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TMS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进行TM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效果,并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CRP以及Fib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疗后TMS组患者的血浆CRP以及Fib值均低于常规组[(6.04±2.56)mg/L比(8.27±3.14)mg/L、(2.98±0.64)g/L比(3.844-0.73)g/L],TMS组的MMSE评分、BBS评分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3.01±0.65)比(4.53±0.74)、(15.35±5.21)比(24.46±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降低引起认知障碍的血浆CRP以及Fib值,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与康复质量,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经颅磁刺激 认知障碍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疗效 影响
下载PDF
表现为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喜娟 李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10期113-114,共2页
桥脑梗死主要表现为脑神经症状(第Ⅴ、Ⅵ、Ⅶ、Ⅷ对颅神经)、长束症状及小脑症状,从而临床表现为如下桥脑病变综合征:闭锁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或Foville综合征、Raymond—cesten综合征等。近年随着影像学技术MRI的应用,很... 桥脑梗死主要表现为脑神经症状(第Ⅴ、Ⅵ、Ⅶ、Ⅷ对颅神经)、长束症状及小脑症状,从而临床表现为如下桥脑病变综合征:闭锁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或Foville综合征、Raymond—cesten综合征等。近年随着影像学技术MRI的应用,很多影像学证实为桥脑梗死.并未表现上述典型的综合征.却主要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损害的特点:病灶对侧肢体的运动障碍,伴或不伴有感觉障碍。现将我院自2000年至2006年初步诊断为大脑半球梗死,后经MRI证实为桥脑梗死32例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半球病变 桥脑梗死 Millard-Gubler综合征 临床分析 Foville综合征 闭锁综合征 影像学技术 神经症状
下载PDF
解读现代版希波格拉底誓言
8
作者 迟相林 郭兆荣 +3 位作者 周丽 蔄红好 吴喜鹃 董春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年第4期27-29,73,共4页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也在大步迈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们被赋予了新的科学内涵。这一内涵在现代版希波格拉底誓言中得以详细阐述。
关键词 现代版希波格拉底誓言 医德 伦理学 哲学
下载PDF
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的洋金花中毒1例
9
作者 詹霞 丛艳彬 于丽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21期3315-3316,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因“睡醒后头晕、行走不稳、言语笨拙2小时”于2016年5月7日入院。患者4h前午睡,2h前醒后感头晕,行走不稳,似醉酒感,需人搀扶,伴言语笨拙,尚能听懂问话及表达自己意愿,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无肢...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因“睡醒后头晕、行走不稳、言语笨拙2小时”于2016年5月7日入院。患者4h前午睡,2h前醒后感头晕,行走不稳,似醉酒感,需人搀扶,伴言语笨拙,尚能听懂问话及表达自己意愿,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无肢体麻木及意识障碍,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金花 中毒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血浆LP-PLA2水平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时萍 柳森 +2 位作者 刘黎霞 周建华 迟相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9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住潍坊医学院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为高血压组,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9例(其中血压完全正常...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住潍坊医学院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为高血压组,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9例(其中血压完全正常者40人,正常高值血压者29人)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体重、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LP-PLA2、静息心率(RHR)等临床数据。对两组血浆LP-PLA2水平及其他多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秩相关进行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LP-PLA2、收缩压、舒张压、RHR、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中LP-PLA2水平与RHR、同型半胱氨酸均呈正相关(r=0.672、0.436,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水平(OR=1.006,95%CI:1.002~1.009,P<0.01)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P-PLA2可能是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RHR、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亦可能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原发性高血压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静息心率
下载PDF
脑实质强化程度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风险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亚利 于瑞晓 +1 位作者 于永鹏 白家赫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术后CT平扫脑实质强化程度预测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及兰陵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 目的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术后CT平扫脑实质强化程度预测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及兰陵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即刻头颅CT显示的造影剂外渗情况评估脑实质强化程度,分为脑实质无或轻度强化组和中重度强化组,术后24~36 h行头颅CT评估HT情况。比较两组HT发生率,探讨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CT平扫脑实质强化程度与HT的关系。另外,根据术前CTP结果,比较中重度强化组术前梗死侧和健侧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梗死侧相对PS(relative PS,rPS)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0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CT显示脑实质中重度强化组14例,发生HT者7例(50.0%);无或轻度强化组16例,发生HT者1例(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中重度强化组患者梗死侧PS值高于健侧[2.99(2.90~3.10)mL/(100 g·min)vs 2.00(1.97~2.33)mL/(100 g·min),P=0.01],中重度强化组梗死侧rPS高于无或轻度强化组(1.44±0.28 vs 1.10±0.07,P=0.01)。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CT显示的脑实质强化程度可能是预测HT的一种直观有效的影像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转化 血脑屏障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双侧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能力
12
作者 周琳 郑亚利 +1 位作者 于永鹏 张淑培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8期3784-3791,共8页
目的:探讨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rTMS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 目的:探讨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rTMS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两组均给予抗PD药物治疗,rTMS组在此基础上给予3周(12~15次)的DLPFC高频rTMS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完成起立行走计时试验所需的平均时间(TUGT)、转弯时间(TT)、转弯步数(TS)、帕金森氏病评分量表III (UPDRS-III)等评估,观察两组PD患者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参数的差异。结果:治疗前rTMS组与对照组患者TUGT、TT、TS、UPDRS-III等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后rTMS组TUGT、TT、TS、UPDRS-III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仅UPDRS-II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rTMS组与对照组相比TUGT、TT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侧DLPFC高频rTMS治疗能够改善PD患者的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步态功能 背外侧前额叶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联合中医按摩及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迟相林 郭兆荣 +2 位作者 王道珍 李振光 詹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中医按摩及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同时联用神经促通技术及中医按摩疗法,2组... 目的观察联合中医按摩及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同时联用神经促通技术及中医按摩疗法,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药物口服。分别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r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并且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按摩及神经促通技术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按摩 促通技术 肌痉挛
原文传递
短时心率变异性非线性分析方法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迟相林 周建华 +1 位作者 时萍 刘澄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3-200,共8页
目前关于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频域及时频分析等线性分析方法已经取得很多共识,而针对HRV的非线性分析方法也在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上有不少的研究报道,尤其是短时HRV分析,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结论。本文就短... 目前关于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频域及时频分析等线性分析方法已经取得很多共识,而针对HRV的非线性分析方法也在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上有不少的研究报道,尤其是短时HRV分析,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结论。本文就短时HRV非线性分析常用的三种方法(分形维、熵及复杂度)的原理、临床应用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综述和讨论,以期为准确地将其应用于临床医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心率变异性 非线性分析 分形维 复杂度
原文传递
视神经脊髓炎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东晓 连艳芬 苘红好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2-713,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4岁,曾因“左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0d”于2007年3月入院治疗,体检:左眼视力0.3,右眼视力1.0,余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力正常,感觉无异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头颅MRI未见异常。诊断为视神经炎,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4岁,曾因“左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0d”于2007年3月入院治疗,体检:左眼视力0.3,右眼视力1.0,余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力正常,感觉无异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头颅MRI未见异常。诊断为视神经炎,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左眼视力恢复正常后出院。出院后患者未再出现视力减退。2007年8月,患者因“双下肢麻木、无力3d,加重伴双上肢无力1d”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双上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Ⅱ一级,C5以下痛觉减退,双侧Babinski征(-)。颈髓MRI:C2~5水平脊髓增粗,髓内见纵行条片状异常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1),T1WI呈低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视神经脊髓炎 BABINSKI征 双上肢无力 四肢肌力 头颅MRI 双下肢麻木 右眼视力
原文传递
把健康的责任留给自己——从医学人文谈起 被引量:1
16
作者 迟相林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4-1005,共2页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脑卒中的首要防治措施是改善生活方式"……这些应该是脑卒中相关文献中最常见的语句了,也是最能影响脑卒中临床决策的朴素话题。我已经记...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脑卒中的首要防治措施是改善生活方式"……这些应该是脑卒中相关文献中最常见的语句了,也是最能影响脑卒中临床决策的朴素话题。我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在自己的研究论文中提到上面的话语,它们似乎成了表格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决策 致死率 血压变异性 偶测血压 下肢病理征 脑血管病 清茶淡饭 给你 渐行渐远 剧烈活动
原文传递
再谈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迟相林 毕建忠 +1 位作者 许顺良 鞠卫萍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7-819,共3页
首先要明确,血压管理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药物降压或升压,而是一个综合治疗策略。它包括血压的正确测量、对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认识与界定、风险评估、综合控制、合理用药(包括中医中药)、血压达标、改善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 首先要明确,血压管理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药物降压或升压,而是一个综合治疗策略。它包括血压的正确测量、对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认识与界定、风险评估、综合控制、合理用药(包括中医中药)、血压达标、改善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并发症处理、护理参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而言,血压管理贯穿其治疗的始终。IS患者从入院后的急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管理 综合治疗 血压变异性 并发症处理 药物降压 正确测量 正常血压
原文传递
整体人均血压水平升高的原因和对策 被引量:7
18
作者 迟相林 毕建忠 +1 位作者 张道强 许顺良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是〈140/90 mm Hg(1 mm Hg=0.133kPa);≥65岁老年患者降压目标是〈150/90mm Hg,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 Hg;〉80岁老老年患者血压目标是〈150/90mm Hg。2013年欧洲高血...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是〈140/90 mm Hg(1 mm Hg=0.133kPa);≥65岁老年患者降压目标是〈150/90mm Hg,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 Hg;〉80岁老老年患者血压目标是〈150/90mm Hg。201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欧洲心脏病学会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H )高血压管理指南认为,对于收缩压〉16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有充分证据表明,将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而非〈140mmHg是有益的;同时,第8次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 highblood pressure,JNC)专家组成员报告(JNC8)明确将老年人(≥60岁)的降压目标值由140上调到15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水平 HYPERTENSION 老年高血压患者 降压目标值 欧洲高血压学会 欧洲心脏病学会 老年患者 联合委员会
原文传递
电针对6-羟多巴胺毁损大鼠黑质铁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永鹏 丛海铭 +1 位作者 丛艳彬 毕可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8期2309-2312,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PD)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OHDA)偏侧黑质毁损大鼠模型,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电针组、PD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9只大鼠。大鼠进行电针处理2周后,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PD)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OHDA)偏侧黑质毁损大鼠模型,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电针组、PD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9只大鼠。大鼠进行电针处理2周后,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黑质铁含量,观察针刺某些特定穴位对偏侧毁损大鼠脑黑质铁含量的影响。结果 PD模型组大鼠黑质铁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旋转行为学明显异常;而电针组大鼠黑质铁含量较PD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旋转行为学明显改善。结论电针疗法可以降低6-OHDA偏侧毁损大鼠脑黑质内铁的含量,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学,研究结果提示电针疗法对6-OHDA偏侧毁损大鼠脑黑质内铁代谢有调节作用,这也可能是针刺治疗PD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羟多巴胺 电针
原文传递
脑出血急性期血清抗核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道珍 王远臣 +3 位作者 张道强 詹霞 于永鹏 迟相林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1期164-165,共2页
目的观察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表达的阳性率,从而探讨脑出血患者自体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方法采用HEP-2、鼠肝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及健康对照组在内的血清ANA的表达。结果脑出血组、脑梗... 目的观察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表达的阳性率,从而探讨脑出血患者自体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方法采用HEP-2、鼠肝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及健康对照组在内的血清ANA的表达。结果脑出血组、脑梗死组及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45.61%、29.89%、12.33%,脑出血组的阳性率高于脑梗死组(P<0.05)及健康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不同年龄亚组A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36%(40~50岁)、33.33%(51~60岁)、68.0%(61~70岁)及64.52%(≥71岁)。与40~50年龄段亚组比较,60岁以上脑出血亚组ANA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脑出血轻、中、重三组A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23%、48.98%、68.18%,脑出血轻、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病情越重血清ANA表达阳性率越高。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可能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异常,ANA可能成为脑出血急性期免疫功能紊乱的指标之一,早期进行ANA检测可以为脑出血的免疫功能评估、预后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抗体 抗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