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及DWI对BI-RADS 4-5类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春梅 董光 +6 位作者 王文娟 耿海 聂家秋 张强 庄莹莹 于秀荣 孟凡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MRI的形态学特征、动态强化特征及弥散加权成像对BI-RADS 4-5类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9例经病理证实的初诊为BI-RADS 4-5类、未经治疗乳腺病变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 目的:探讨MRI的形态学特征、动态强化特征及弥散加权成像对BI-RADS 4-5类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9例经病理证实的初诊为BI-RADS 4-5类、未经治疗乳腺病变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测量病灶的ADC值,进行t检验并用ROC曲线分析。结果:69例病变中27例为良性,42例为恶性,BI-RADS 4-5类乳腺肿块性病变表现为边缘毛刺、环形强化、流出型曲线时恶性可能性高(P<0.05),病变形状和早期强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存在统计学差异(t=4.903,P=0.000),最佳ADC诊断阈值为1.12×10-3 mm2/s,敏感性82.4%,特异性80.6%,产生假阳性的常见病变主要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DWI与DCE-MRI结合对鉴别BI-RADS 4-5类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可调整部分病变的分类,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
下载PDF
蝶窦、视神经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的影象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丽庭 仇沂洲 +3 位作者 刘丹 王绍美 王琦 韩在文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为经鼻内镜蝶窦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影象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40例(80侧)鼻、鼻窦正常的受试者行蝶窦、视神经管有关解剖数据的影象学测量。结果:两侧视神经管各壁长度均值为:内侧壁12.08±0.62 mm... 目的:为经鼻内镜蝶窦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影象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40例(80侧)鼻、鼻窦正常的受试者行蝶窦、视神经管有关解剖数据的影象学测量。结果:两侧视神经管各壁长度均值为:内侧壁12.08±0.62 mm,外侧壁10.16±1.73 mm,上壁9.16±1.17 mm,下壁10.24±1.35 mm。两侧视神经管及蝶窦有关径线均值为:视神经管颅口处:左右径5.57±0.95 mm,上下径4.53±0.78 mm;中部:左右径4.40±0.67 mm,上下径4.36±0.67 mm;眶口处:左右径5.09±0.85 mm,上下径5.90±0.98 mm;鼻小柱前缘中点到蝶窦前壁中点的距离:7.08±0.54 cm;蝶窦最大左右径:17.83±4.38 mm,最大上下径:18.40±3.76 mm,最大前后径:23.19±6.73 mm。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有效地测量蝶窦、视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对经鼻内镜手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 CT扫描 影象解剖学 蝶窦
下载PDF
对比增强前后SWI在脑星形细胞肿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兆凤 董光 +3 位作者 王琦 耿海 郑岗 谭绪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6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前后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脑星形细胞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手术病理证实前均行磁共振传统序列及SWI序列扫描的28例星形细胞肿瘤患者,观察肿瘤成像特点并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前后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脑星形细胞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手术病理证实前均行磁共振传统序列及SWI序列扫描的28例星形细胞肿瘤患者,观察肿瘤成像特点并进行比较;对SWI图像ITSS分级,分析其与肿瘤术后病理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28例病灶,低级别组10例(Ⅰ级2例,Ⅱ级8例),高级别组18例(Ⅲ级10例,Ⅳ级8例)。18例病灶内显示ITSS,低级别组10例仅2例Ⅱ级肿瘤ITSS分级为1级,余均为0级;高级别组ITSS分级较高,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ITSS分级均为3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2例ITSS分级为0级,3例为1级,3例为2级,2例为3级。ITSS分级和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学级别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54。结论:SWI序列作为传统序列的有效补充,增强前后SWI图像清晰显示瘤内出血和静脉血管,有助于肿瘤分级的评定,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星形细胞肿瘤
下载PDF
蝶窦和视神经管多层螺旋CT的测量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丽庭 仇沂洲 +2 位作者 刘丹 王绍美 王琦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为经鼻内镜蝶窦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40例鼻及鼻窦正常病例行蝶窦、视神经管有关解剖数据的影像学测量。结果两侧视神经管各壁长度均值:内侧壁(12.08±0.62)mm,外侧壁(10.16... 目的为经鼻内镜蝶窦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40例鼻及鼻窦正常病例行蝶窦、视神经管有关解剖数据的影像学测量。结果两侧视神经管各壁长度均值:内侧壁(12.08±0.62)mm,外侧壁(10.16±1.73)mm,上壁(9.16±1.17)mm,下壁(10.24±1.35)mm;两侧视神经管及蝶窦有关径线均值:视神经管颅口处左右径(5.57±0.95)mm,上下径(4.53±0.78)mm;中部左右径(4.40±0.67)mm,上下径(4.36±0.67)mm;眶口处左右径(5.09±0.85)mm;上下径(5.90±0.98)mm;鼻小柱前缘中点到蝶窦前壁中点的距离(70.8±5.4)mm;蝶窦最大左右径(17.83±4.38)mm,最大上下径(18.40±3.76)mm,最大前后径(23.19±6.73)mm。结论利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准确方便的测量蝶窦和视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对该部位的经鼻内镜手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解剖学 视神经管 蝶窦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下肢CTA成像质量与注射速率和相对注射量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孔源 季乐新 相法伟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最佳注射速率和最佳相对注射量.方法 将6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64层螺旋CT行血管成像检查.对比剂注射速率第1组为3.5ml/s;第2组为4.5ml/s;第3组为4.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最佳注射速率和最佳相对注射量.方法 将6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64层螺旋CT行血管成像检查.对比剂注射速率第1组为3.5ml/s;第2组为4.5ml/s;第3组为4.5ml/s,并且注射量增加40ml生理盐水.将获得的数据传入Syngo CT workplace 工作站进行MR,MIP,SSD等后处理,比较两组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质量.结果 第3组血管增强效果及图像质量明显优于第2组和第1组.结论 正确的注射速率和相对注射量是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肢动脉疾病
下载PDF
磁共振T2WI饱和脂肪抑制和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视神经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爱杰 孟凡莲 +1 位作者 王永奇 李伟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7-78,F0003,共3页
目的 研究磁共振T2WI饱和脂肪抑制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视神经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视神经炎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眶MRI轴位、矢状位成像及眶部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和横轴位DWI检查.结果 17例患者... 目的 研究磁共振T2WI饱和脂肪抑制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视神经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视神经炎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眶MRI轴位、矢状位成像及眶部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和横轴位DWI检查.结果 17例患者在眼眶常规MRI检查中视神经未发现病变,而在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中发现视神经信号增高,轴位DWI序列示视神经信号弥散受限.结论 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和轴位DWI是视神经炎无创易行、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磁共振成像(MRI) T2WI饱和脂肪抑制 弥散加权成像(DWI)
下载PDF
双源CT前置门控及回顾性门控扫描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比
7
作者 庄莹莹 董光 +5 位作者 耿海 张涛 季乐新 郭荣 聂家秋 孙希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前置门控与回顾性门控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者120例。6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60例行回顾性扫描。前置门控根据心率分为A(≤70次/分)、B(>70次/分)两组,分... 目的:评价双源CT前置门控与回顾性门控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者120例。6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60例行回顾性扫描。前置门控根据心率分为A(≤70次/分)、B(>70次/分)两组,分别采用步进-点射式扫描和适应性扫描。回顾性门控根据心率分为C(≤70次/分)、D(>70次/分)组,选取冠脉显示好的期相进行重建。采用4分法分析冠脉节段及图像质量,同时比较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各组年龄、性别、BMI、平均心率、心率变异率、图像噪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2801段冠状动脉进行分析,A~D组合格率分别为95.9%(702/732),83.8%(547/653),97.1%(720/742),86.9%(586/674),其中A组与C组、B组与D组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28±0.23)mSv,(5.49±1.31)mSv,平均(4.35±1.44)mSv,C、D组分别为(15.29±0.55)mSv,(13.44±1.11)mSv,平均(14.51±1.32)mSv,分别降低78.55%和59.16%,平均降低70.03%。A、B组间辐射剂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源CT前置门控扫描能够对冠脉检查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并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因此能够用于可疑冠脉疾病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质量控制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预测胃肠间质瘤危险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方龙江 董光 耿海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对照病理结果,探讨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与其危险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胃肠间质瘤36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对照病理分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与GIST危险度有... 目的 对照病理结果,探讨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与其危险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胃肠间质瘤36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对照病理分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与GIST危险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强化形式、肿瘤内坏死与GIST危险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强化形式、肿瘤内坏死可以预测其危险度.胃肠间质瘤浸润邻近结构及器官、周围淋巴结肿大和转移即提示肿瘤高危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病理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区表观弥散系数与脑内代谢物质的相关性
9
作者 王振华 钟池 +3 位作者 赵斌 王琦 郑岗 谭绪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梗死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和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及ADC值与脑内代谢物质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行头部MR平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梗死灶中心区、周边区、外围正常区及梗死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梗死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和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及ADC值与脑内代谢物质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行头部MR平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梗死灶中心区、周边区、外围正常区及梗死灶中心区对侧镜像区(以下简称镜像区)的ADC值;行1H-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测定上述各区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肌酸及乳酸的含量.并进行ADC值与NAA、胆碱、乳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与镜像区比较,梗死灶中心区的ADC值降低最明显,其次是周围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围正常区ADC值无明显变化.②与镜像区比较,梗死灶中心区的NAA含量降低、乳酸含鼍升高均为最明显;外围正常区的NAA和乳酸无明显变化;梗死周围区、外围正常区、镜像区的胆碱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梗死中心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的ADC值与NAA含量呈正相关(rs=0.196,P=0.027),与乳酸旱负相关(rs=-0.381,P=0.000),与胆碱无相关性(rs=0.088,P=0.326).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梗死中心区和周围区的ADC值、NAA、胆碱和乳酸的含量出现变化;ADC值的变化与NAA、乳酸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磁共振波谱学
下载PDF
双源CT在高心率检查者中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比
10
作者 李春梅 庄莹莹 +4 位作者 张涛 耿海 徐益明 季乐新 聂家秋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95-198,I0004,共5页
目的评价比较双源CT前置门控和回顾性门控扫描在高心率检查者中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办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心率〉70次/min的检查者80例。4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40例行回顾性门控扫描。前置门控扫描根据BMI... 目的评价比较双源CT前置门控和回顾性门控扫描在高心率检查者中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办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心率〉70次/min的检查者80例。4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40例行回顾性门控扫描。前置门控扫描根据BMI分为A,B两组进行适应性扫描。回顾性门控根据BMI分为C,D组,选取冠咏显示好的期相进行重建。采用4分法分析冠脉节段及图像质量,同时比较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各组年龄、性别、BMI、平均心率、心率变异率、图像噪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2009段冠状动脉进行分析,A~D组合格率分别为82.7%(456,/552),83.9%(379/452),86.9%(502/578),85.1%(363/427),其中A组与C组、B组与D组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06±0.84)mSv,(5.38±1.29)mSv,前置门控有效辐射剂量为(4.46±1.21)mSv,回顾性扫描C,D组分别为(7.90±2.01)mSv,(13.34±1.21)mSv,回顾门控有效辐射剂量为(13.08±3.19)mSv,分别降低44.3%和41.2%,平均降低63.O%.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辐射剂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前置门控适应性扫描能够为冠脉检查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并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能够用于可疑冠脉疾病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前置门控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颅内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DTI研究
11
作者 荆利娜 董光 +3 位作者 全世杰 孟凡莲 于秀荣 耿海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颅内肿瘤与邻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方法对60例颅内肿瘤(脑膜瘤20例、胶质瘤20例、转移瘤20例)进行常规MR检查及DTI检查,使用纤维束跟踪软件重建得到病灶周围纤维束,判断肿瘤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颅内肿瘤与邻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方法对60例颅内肿瘤(脑膜瘤20例、胶质瘤20例、转移瘤20例)进行常规MR检查及DTI检查,使用纤维束跟踪软件重建得到病灶周围纤维束,判断肿瘤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结果白质纤维束与肿瘤的空间关系分为:脑膜瘤周边白质纤维束移位12例,水肿5例,水肿移位3例;胶质瘤周边白质纤维束移位8例,水肿3例,水肿移位1例,破坏浸润8例;转移瘤周边白质纤维束移位7例,水肿9例,水肿移位4例。结论肿瘤对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影响分为4种基本类型:破坏、浸润、水肿、移位。其中破坏浸润多见于高级别胶质瘤,水肿见于各种肿瘤的瘤周水肿区,移位多见于脑膜瘤、转移瘤和低级别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白质纤维束
下载PDF
MRI多序列检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万德坤 钟池 +3 位作者 王琦 王洪海 邢国平 许晓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0-14,32,共6页
目的 采用MRI多序列检查方法评估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并分析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分为糖尿病组30例,非糖尿病组33例.行颈部MRI... 目的 采用MRI多序列检查方法评估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并分析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分为糖尿病组30例,非糖尿病组33例.行颈部MRI多序列检查(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成像、T1加权像、T2加权像、血管壁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根据 MRI检查定义斑块的易损性,比较两组斑块的稳定性及斑块大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结果 (1)126支(63例)颈动脉中,91支有斑块.糖尿病组41支(30例),其中36支(87.8%)为易损斑块;非糖尿病组50支(33例),其中19支(38.0%)为易损斑块.两组易损斑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斑块大小比较,糖尿病组斑块最大厚度为(5.8±0.8) mm,非糖尿病组为(5.2±1.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总面积、管壁面积、管腔面积及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0.780,95%CI:4.531-95.217,P=0.000)、饮酒史(OR=13.518,95%CI:1.086±168.265,P=0.043)为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为斑块稳定性的保护性因素(OR=0.096,95%CI:013-0.069,P=0.020) 结论颈部MRI多序列检查是检测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方法.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面血管瘤病1例
13
作者 王明亮 董光 王现亮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59-159,I0001,共2页
关键词 颅面血管瘤 诊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盆腔脂肪增多症1例
14
作者 甘露 于小勇 全世杰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9-19,T0002,共2页
关键词 盆腔 脂肪增多症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介入化疗栓塞在瘢痕妊娠综合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姗姗 魏方萌 孙春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临床确诊为CSP的10例患者,2例为刮宫术中出现阴道大出血经保守治疗不佳急诊行介入治疗,其余8例为预防性双侧子...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临床确诊为CSP的10例患者,2例为刮宫术中出现阴道大出血经保守治疗不佳急诊行介入治疗,其余8例为预防性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采用Seldinger技术,导管插至双侧子宫动脉内,灌注杀胎药后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 2例阴道出血的急症患者介入治疗后出血症状即可停止,10例患者均在介入治疗后48h行清宫术,术中出血量10~70ml,平均出血量约30ml,组织病理学为坏死的绒毛或蜕膜组织,术后血β-HCG下降到正常。结论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CSP,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出血,减少清宫术的出血量,降低了危险性,保留患者子宫,是治疗CSP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 介入性 栓塞 护理
下载PDF
急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波 孙春涛 +2 位作者 李伟 胡宗华 郝刚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25-326,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大咯血患者,经Cobra导管或RLG导管、微导管注入聚乙烯醇微粒或真丝线粒、线段行支气管动脉末梢栓塞,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和钢圈栓塞支气管动脉主干。结果32例大咯血患者31例(9...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大咯血患者,经Cobra导管或RLG导管、微导管注入聚乙烯醇微粒或真丝线粒、线段行支气管动脉末梢栓塞,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和钢圈栓塞支气管动脉主干。结果32例大咯血患者31例(96.88%)即时止血,1例(3.13%)失败,4d^36个月内8例(25.80%)复发,复发者给于第2次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结论采用经皮穿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大咯血的首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栓塞 大咯血
下载PDF
探讨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在诊断同侧乳腺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书宜 董光 +4 位作者 耿海 聂家秋 李春梅 于艳妮 朱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在诊断同侧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对169例乳腺疾病患者行乳腺动态增强MR检查,在最大密度投影(3D-MIP)图像上进行血管计数,当血管长度≥3 cm且最大直径≥2 mm时,列入筛选合格范围,两侧乳腺合格血管差值≥2个... 目的探讨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在诊断同侧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对169例乳腺疾病患者行乳腺动态增强MR检查,在最大密度投影(3D-MIP)图像上进行血管计数,当血管长度≥3 cm且最大直径≥2 mm时,列入筛选合格范围,两侧乳腺合格血管差值≥2个时认为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分析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诊断同侧乳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以及与浸润性癌病灶最大径及组织学分级的关联。结果病理结果证实恶性病变83例和良性病变43例,其中浸润癌72例和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11例,其余的43例经随访均为阴性。以乳腺不对称性血供增加作为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的灵敏性为65%,特异性为84%,准确性为75%,阳性预测值为79%,阴性预测值为71%。在浸润性癌组中的灵敏性与DCIS组相仿(P<0.001)。在浸润性癌组中,病灶最大径越大的组,灵敏性越高(P<0.001)。在组织学Ⅲ级病灶组中的灵敏性高于在组织学Ⅰ级、Ⅱ级病灶组(P=0.013)。结论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与同侧乳腺癌相关,尤其在浸润性癌最大径≥20 mm或组织学分级高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最大密度投影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双源CT各向同性技术在内听道解剖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栾慧 王永奇 +3 位作者 逄铭源 孟凡莲 王爱杰 刘志健 《中国辐射卫生》 2010年第2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各向同性技术在内听道解剖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双源CT对402例正常志愿者行颞骨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观察内听道的形态,并对各相关径线进行测量。结果经两位从事影像阅片工作多年医师评估,所有图像内听道结构显示清晰,... 目的探讨双源CT各向同性技术在内听道解剖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双源CT对402例正常志愿者行颞骨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观察内听道的形态,并对各相关径线进行测量。结果经两位从事影像阅片工作多年医师评估,所有图像内听道结构显示清晰,内听道形态中平行管状699耳,喇叭口状53耳,壶腹状50耳,不规则型2耳。内听道长度为(9.81±1.83)mm,内听道底管径(最大径×最小经)为(5.08±0.74)mm×(3.25±0.61)mm,中段管径(最大径×最小经)为(5.04±0.96)mm×(4.23±0.79)mm,内耳门区前后径(5.05±1.05)mm,内耳门区上下径(5.66±1.20)mm。结论DSCT在各向同性方面的优势,能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观察内听道的空间立体形态,在此基础上对其相关径线进行精确测量,真正实现了活体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道 体层摄影术 双源CT(DSCT) 多平面重建(MPR) 各向同性成像
原文传递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失败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海燕 刘志健 +2 位作者 董光 耿海 侯伟娜 《中国辐射卫生》 2010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检查前准备工作和扫描时参数设置方面出现的导致检查失败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7月~2007年11月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失败的11位患者的资料,分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失败的因素。结果11例冠状动脉检查失...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检查前准备工作和扫描时参数设置方面出现的导致检查失败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7月~2007年11月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失败的11位患者的资料,分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失败的因素。结果11例冠状动脉检查失败病例中检查前准备工作不完善7例,包括注射对比剂外漏1例,含服硝酸甘油后出现不良反应1例,小儿患者从睡眠状态苏醒1例,未屏气2例,严重心律失常2例;扫描时参数设置不当4例,包括冠状动脉或冠状动脉变异没有全包在扫描范围以内2例,扫描时间滞后1例,噪声太高1例。6例患者行第2次检查,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检查前准备工作不完善和扫描时设置不当都可能导致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失败,应予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检查失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