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竹青 朱芸 +2 位作者 张滨 马晶晶 昌路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2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检测138例RA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年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小...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检测138例RA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年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小板的相关性。结果 RA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高活动组、病情低活动组RA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病情缓解组RA患者(P均<0.01);病情高活动组RA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病情低活动组(P<0.01);所有RA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年龄、ESR、VAS评分、RF、血小板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1)。结论 RA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D-二聚体可作为临床判断RA患者病情活动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指标,亦可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D-二聚体 VAS评分 红细胞沉降率 类风湿因子
下载PDF
D-二聚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芹 朱芸 +1 位作者 李明 孙文文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检测D-二聚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水平,了解其在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5(?)RA患者及30例健康人群中D-二聚体的水平,并了解其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抗环(?)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目的检测D-二聚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水平,了解其在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5(?)RA患者及30例健康人群中D-二聚体的水平,并了解其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抗环(?)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疾病活动度(DSA28)的相关性。结果①血D-二聚体水平在RA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相关性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与DAS28评分(r=0.462,P<0.01)、ESR(r=0.497,P<0.05)、RF(r=0.639,P<0.01)、CRP(=0.562,P<0.01)、PLT(r=0.371,P<0.05)具有相关性,与年龄及病程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D-二聚体在CCP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中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相关,提示凝血-纤溶系统在R的发病机理及疾病转归中存在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D-二聚体 病情活动
下载PDF
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凤霞 于孟学 +1 位作者 赵岩 李薇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78-181,共4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
下载PDF
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4
作者 张群群 朱芸 +1 位作者 韩智杰 李明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研究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MCV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以及与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4例其它结缔组织病患者MCV抗体水... 目的 研究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MCV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以及与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4例其它结缔组织病患者MCV抗体水平,同时检测CCP抗体,计算RA组患者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评价MCV抗体、CCP抗体两者诊断RA的价值,并分析两者与RA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两组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MCV抗体(70.6%,96.9%)、CCP抗体(54.4%,95.3%);MCV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CP抗体,患者MCV抗体水平与DAS28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MCV抗体是RA患者良好的诊断指标,并且与疾病活动关系密切,高滴度提示病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性 MCV抗体 CCP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昌路艳 朱芸 +2 位作者 李明 李红梅 张竹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4期73-76,共4页
目的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IL-22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初诊的RA患者(RA组)和18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22的水平,其中RA组患者进一步分为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有骨侵蚀组和无骨侵蚀组,... 目的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IL-22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初诊的RA患者(RA组)和18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22的水平,其中RA组患者进一步分为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有骨侵蚀组和无骨侵蚀组,类风湿因子(RF)阳性组和RF阴性组,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阳性组和抗CCP抗体阴性组。分析IL-22在不同组别的表达及其与RA患者临床及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RA组患者血清IL-22水平[(80.30±37.73)pg/mL]较健康对照组[(29.29±7.38)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A活动组[(86.58±41.21)pg/mL]与RA非活动组[(63.24±17.98)pg/mL]及健康对照组[(29.29±7.38)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有骨侵蚀组[(94.71±42.20)pg/mL]与RA无骨侵蚀组[(56.03±18.1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22在RF阳性组、抗CCP抗体阳性组[(84.65±38.47)、(100.3±43.68)pg/mL]明显高于RF阴性组及抗CCP抗体阴性组[(59.48±39.01)、(64.12±18.3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RA组患者血清IL-22中水平与DAS28、RF呈正相关性(r=0.2883,P=0.0382;r=0.3670,P=0.0074)。结论 RA患者血清IL-22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可作为RA病情活动及骨侵蚀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白细胞介素 骨侵蚀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抑制类风湿关节炎软骨破坏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丛翠翠 朱芸 +2 位作者 李明 马晶晶 赵雪丽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检测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前后变化以评价糖皮质激素在抑制RA软骨破坏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活动期RA患者59例(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内脏受累),随机分为激素治疗组和非... 目的 检测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前后变化以评价糖皮质激素在抑制RA软骨破坏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活动期RA患者59例(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内脏受累),随机分为激素治疗组和非激素治疗组,两组均以慢作用抗风湿药物为基础用药,分别予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时记录COMP、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评估DAS28评分、ACR70等并进行比较.另取18例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COMP水平.结果 RA患者COM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激素治疗组COMP水平下降较未用激素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MP可作为关节软骨破坏的生物学标记物,并可用于RA的疗效评估.联合应用小剂量激素可迅速、明显地缓解RA的关节症状,降低血清COMP水平,推断其可缓解软骨破坏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糖皮质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损害发病的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凤霞 马晶晶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损害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儿童
下载PDF
SLE患者中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李云 朱芸 +2 位作者 李明 张竹青 陈锡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6期21-24,共4页
目的检测血清维生素D在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014年5月~2015年8月35例初诊SLE患者(SLE组)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25(OH)D_3的水平,分析25(OH)D_3与SLEDA... 目的检测血清维生素D在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014年5月~2015年8月35例初诊SLE患者(SLE组)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25(OH)D_3的水平,分析25(OH)D_3与SLEDAI评分、肾脏受累、光过敏及SLE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01),且SLE组25(OH)D_3水平不足与缺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1.46,P<0.05),影响因素有肾脏受累、光过敏、抗dsDNA抗体;25(OH)D_3水平与疾病活动性、ESR、IgG、补体C3、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相关,P均<0.05;与抗Sm抗体、CRP、IgM、IgA、补体C4无相关性。结论初诊SLE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降低,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生、发展,可作为SLE病情活动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维生素D 疾病活动性 肾炎 光过敏
下载PDF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定制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王军 姜鑫 +2 位作者 赵雪丽 孙延山 刘建永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定制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75~90岁,平均82岁.12例患者均采用定制型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定制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75~90岁,平均82岁.12例患者均采用定制型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实施手术,时间约60~90min,无骨水泥方面的并发症;术后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前疼痛症状消失.随访6~18个月无伤口感染、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断裂方面的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定制型假体置换术治疗,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减少卧床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关节成形术 高龄 内固定
下载PDF
复发性多软骨炎3例诊治体会
10
作者 刘凤霞 于孟学 +3 位作者 赵岩 郑文洁 曹金 李薇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70-371,共2页
目的分析3例复发性多软骨炎(RP)的诊治经过,探讨RP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复习我院收治的3例RP病例,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及总结治疗经验。结果3例患者均有耳廓痛、声嘶,但首发症状分别为声嘶、多关节肿痛和耳廓炎。激素和... 目的分析3例复发性多软骨炎(RP)的诊治经过,探讨RP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复习我院收治的3例RP病例,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及总结治疗经验。结果3例患者均有耳廓痛、声嘶,但首发症状分别为声嘶、多关节肿痛和耳廓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多数患者有效。结论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RP诊断标准的认识。RP的治疗可选用激素、甲氨喋呤或环磷酰胺。难治性RP可尝试给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软骨炎 复发性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治疗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继发肢端坏疽病例分析
11
作者 韩智杰 朱芸 +1 位作者 张群群 李明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继发肢端坏疽的病因、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收集近5年来风湿科住院的663例结缔组织病病例,其中11例继发肢端坏疽,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诊断、治疗,特别是...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继发肢端坏疽的病因、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收集近5年来风湿科住院的663例结缔组织病病例,其中11例继发肢端坏疽,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诊断、治疗,特别是病因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结缔组织病继发肢端坏疽中,5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为系统性硬化(SSC),1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1例为SLE合并RA,2例Buerger病,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大剂量激素冲击者4例;1例主要应用环磷酰胺.9例好转出院,随诊(12±10)个月,坏疽部位缩小或痊愈;1例因合并SLE心功能衰竭治疗无效死亡;1例截肢.结论 结缔组织病并发肢端坏疽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改善预后,早期治疗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坏疽 血管炎
下载PDF
多模式血池显像对皮下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李现军 李桂芝 李广宙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99Tc^m标记红细胞(^99Tc^m-RBC)多模式(多体位静态、断层及三维重建技术)血池显像对皮下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皮下肿物行手术切除、术前彩超及^99Tc^m-RBC多模式血池显像检查资料齐全的患者59例,术后病理示海绵... 目的探讨^99Tc^m标记红细胞(^99Tc^m-RBC)多模式(多体位静态、断层及三维重建技术)血池显像对皮下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皮下肿物行手术切除、术前彩超及^99Tc^m-RBC多模式血池显像检查资料齐全的患者59例,术后病理示海绵状血管瘤31例,非血管瘤皮下肿物28例(良性18例,恶性10例)。回顾性分析^99Tc^m-RBC多模式血池显像的影像特点。统计肿物放射性计数与对侧相应区或肿物周边区的放射性计数比值(R值),计算该法诊断血管瘤的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与彩超血流信号(CDFI)检查比较,行Х^2检验或Fisher's分析。结果血管瘤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集肿物,血管瘤R值明显高于非血管瘤良性肿物及恶性肿物(P均〈0.05),血管瘤断层显像R值高于静态显像(P〈0.05);^99Tc^m-RBC多模式血池显像诊断血管瘤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CDFI检查(P均〈0.05)。:结论^99Tc^m-RBC池显像表现为放射性异常浓聚可确立血管瘤的诊断,采用包括多体位静态显像、断层及三维重建等多种显像技术在内的多模式血池显像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对于指导皮下肿物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红细胞 体内标记法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锡燕 朱芸 +2 位作者 李明 张滨 李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6期152-156,共5页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累及多器官或组织的慢性自身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清IgG4升高、组织中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多灶性纤维硬化性改变及闭塞性静脉炎。目前其临床谱逐渐扩大,且对激素敏感。该病临床症状异质,...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累及多器官或组织的慢性自身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清IgG4升高、组织中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多灶性纤维硬化性改变及闭塞性静脉炎。目前其临床谱逐渐扩大,且对激素敏感。该病临床症状异质,故诊断困难,易误诊或漏诊,近些年逐渐被大家所认知。本文就近年来IgG4-R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强我们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 IGG4相关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激素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畸形性骨炎2例
14
作者 刘凤霞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F0003-F0003,I0001,共2页
关键词 畸形性骨炎 病例报告
下载PDF
IL-23与AS疾病活动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静静 朱芸 +2 位作者 李明 周卉 昌路艳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36-438,F000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3(IL-23)水平的检测,研究其与AS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AS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23水平,分别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病情活动组与稳定组,HLA—B2... 目的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3(IL-23)水平的检测,研究其与AS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AS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23水平,分别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病情活动组与稳定组,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及骶髂关节X线不同分期的IL-23水平,检测AS患者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CRP,ESR)、骨破坏程度,探讨其与IL-2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S组血清IL-23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S患者IL-23的水平活动组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S患者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IL-23,CRP,ES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AS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C反应蛋白、ESR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333,0.433;P值均<0.01),IL-23水平与骶髂关节X线破坏程度有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AS患者血清IL-23水平比健康人升高,与疾病活动性相关,与骨破坏的程度相关,血清IL-23水平可作为AS活动性指标,可反映骨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白介素23 CRP ESR HLA-B27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