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灌注呈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童雨田 姜忠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9-1032,共4页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主要的血管开通手段.然而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心肌灌注程度才是心肌存活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准确评价心肌...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主要的血管开通手段.然而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心肌灌注程度才是心肌存活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准确评价心肌灌注状况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当前,临床用于评价心肌灌注状况的方法较多,例如TIMI血流分级法、心肌灌注呈色(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分级法、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心肌声学造影(MCE)和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等方法.其中MBG分级法具有客观、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等特性,已广泛用于临床,尤其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如支架置入技术、血栓抽吸技术及冠状动脉内注入血小板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等,这些技术都提高了心肌灌注MBG程度,现就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血栓抽吸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序贯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怀新 赵吉梅 +2 位作者 梁浩 童雨田 姜忠宾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21期2923-29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人(PCI)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人选的116例STEM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序贯PCI组58例和58例,传统PCI组按PCI常规进行,序贯PCI组在传统PCI...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人(PCI)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人选的116例STEM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序贯PCI组58例和58例,传统PCI组按PCI常规进行,序贯PCI组在传统PCI术前尽量吸量冠状动脉内血栓,然后再按PCI常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治疗即刻和之后2周时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并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PCI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序贯PCI组与传统PCI组比较,局部最大收缩末容积(RESVmax)、局部最小收缩末容积(RESVmin)、局部最大射血分数(REFmax)、局部最大舒张末期容积(RED-Vmax)、E/A比值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尸〈0.05);以序贯PCI为变量,对REFmax恢复到50%的影响进行两项Logstic回归分析,序贯PCI治疗方法的OR值为3.47,95%CI为1.39~9.75,P=0.04;影响心肌功能恢复的其它因素还有:发病到血流开始再通的时间(OR=4.59,P=0.01)、梗死面积导联数(OR=4.22,P=0.01)、人院时心功能Killip级别(OR=3.99,P=0.02)和年龄(OR=2.75,P=0.04)等。结论PCI序贯治疗可促使心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优于传统PCI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脏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全程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康复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唐艳 高玉红 孙丽云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996-1998,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康复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全程护理组51例(简称ANG),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治疗;一般护理组51例给予一般护理(简称CNG),出院时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康复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全程护理组51例(简称ANG),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治疗;一般护理组51例给予一般护理(简称CNG),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差异。结果全程护理干预组心率变异性增大,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时进行系统的全程护理有助于患者心电活动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全程护理 心率变异性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亮 曹清涛 王怀新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3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造影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造影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不同特点。结果研究组的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和频域指标中的HF、T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I-I/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OR:2.10,95%CI1.12~5.18,P=0.03)、糖尿病史(OR=2.14,95%CI1.16~5.98,P=0.03)、血糖水平增高(OR=2.99,95%C11.21—7.74,P=0.02)及高血压(OR=1.91,95%c,1.06~5.27,P=0.04)等均是HRV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心脏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受损害,导致心率变异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心率变异性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