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农村教师培养机制及其优化
1
作者 董守生 孙晓清 孙晓东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养的三重机制,即基于国家政策扶持的再生机制、基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基于教师城乡...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养的三重机制,即基于国家政策扶持的再生机制、基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基于教师城乡流动的共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政策调节的教师结构性优化、基于教师流动的教师共同体构建、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自我提升的三种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农村教师
下载PDF
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动向”:问题与防范
2
作者 孙来勤 范先佐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28-32,共5页
乡村小学教师建设出现了“选调走”和“不用下”的“新动向”。如不及时有效地防范,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将面临“结构坍缩化”和“信念异质化”的问题。为留住优秀师资,应实施乡村小学教师工资倍增和职称自然晋聘计划;应创新乡村小学教育... 乡村小学教师建设出现了“选调走”和“不用下”的“新动向”。如不及时有效地防范,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将面临“结构坍缩化”和“信念异质化”的问题。为留住优秀师资,应实施乡村小学教师工资倍增和职称自然晋聘计划;应创新乡村小学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入口、出口、编制、班额等方面的改革,优化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应实施乡村教育自信提振工程,增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学 教师队伍建设 新动向
下载PDF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的价值意蕴、弱化归因和培养路径
3
作者 王倩 李亚西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08-112,共5页
文章从社会文明进步,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和学前残疾幼儿发展需要四个维度论证了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的价值意蕴。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呈现出弱化现象,在融合教育态度方面表现为,理念接纳、... 文章从社会文明进步,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和学前残疾幼儿发展需要四个维度论证了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的价值意蕴。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呈现出弱化现象,在融合教育态度方面表现为,理念接纳、行动不足;在融合教育知识方面表现为知识掌握笼统,缺乏精准;在融合教育能力方面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操能力弱。文章系统分析了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弱化的归因,并根据归因指出了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的路径,以期能够达到提升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融合教育素养 价值意蕴 提升路径
下载PDF
公办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实践偏差、认知匡正与机制完善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来勤 魏晨明 《教育评论》 2023年第12期123-132,共10页
不适合继续留任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及时退出意义重大,但我国公办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建设依旧滞后,导致各地公办中小学教师退出的诸多实践存在偏差。鉴于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变革的经验,参照公职人员和企业员工退出的做法,基... 不适合继续留任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及时退出意义重大,但我国公办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建设依旧滞后,导致各地公办中小学教师退出的诸多实践存在偏差。鉴于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变革的经验,参照公职人员和企业员工退出的做法,基于我国教师事业编制、教师资格申请注册、教师职称评聘的管理制度要求,我国公办中小学教师退出涵盖了岗位退出、编制退出、资格退出、职称退出。完善我国公办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应完善教师退出的法律法规和制定教师退出的认定标准,设立教师退出的领导、认定和权益救济机构,制定教师退出的退出前帮扶和退出善后政策,设定教师退出的工作期限、时限和基本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出机制 实践偏差 认知匡正 机制完善
下载PDF
乡村教师“乡贤化”的制度困境及其突围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来勤 魏晨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55,共7页
我国有着久远的乡村塾师担当乡贤教化之责的传统,应鉴于目前乡村知识人群依旧稀缺的现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盘活乡村教师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担当起“新乡贤”的身份职责。但我国教师队伍管理法规制度的有关限制和乡村教师队伍的素... 我国有着久远的乡村塾师担当乡贤教化之责的传统,应鉴于目前乡村知识人群依旧稀缺的现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盘活乡村教师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担当起“新乡贤”的身份职责。但我国教师队伍管理法规制度的有关限制和乡村教师队伍的素养现状,决定了乡村教师“乡贤化”将面临着建制性困境、管理性困境、认同性困境和专业性困境。应通过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定权威指导性意见,来明确乡村教师“乡贤化”的身份限度、任务限度、时间限度和收益限度,进而厘清并界定乡贤教师的“作为限度”。应参照我国公职人员兼职管理的有关法规和管理制度,通过逐步建构组织领导机制、日常管理机制、申请审批机制、多元激励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纠纷解决机制,来确保乡村教师“乡贤化”的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乡贤 制度困境 突破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角下潍坊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2
6
作者 付金花 李亚西 《潍坊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21,共5页
方言蕴含着丰富的区域文化,是特殊的文化形式,是差异性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方言是潍坊区域文化自我展现的名片,是潍坊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潍坊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同样也是对于潍坊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研究基于地... 方言蕴含着丰富的区域文化,是特殊的文化形式,是差异性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方言是潍坊区域文化自我展现的名片,是潍坊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潍坊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同样也是对于潍坊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挖掘潍坊地域文化与潍坊方言的共生依存关系,调查潍坊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现状,探索潍坊方言逐步没落的原因,借鉴国内外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潍坊方言保护与传承的路径与相应对策,以期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潍坊方言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价值意蕴、现状与提升路径
7
作者 王敏 《潍坊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5-99,共5页
学前融合教育是融合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素养。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有利于提升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并有助于克服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 学前融合教育是融合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素养。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有利于提升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并有助于克服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当前我国学前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积极的融合教育理念未完全树立、融合教育知识欠缺、专业技能有待提升的问题。提升学前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应当从将融合教育理念教育融入教师职业全过程,提升职业认同感;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厚植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融合教育 教师 专业素养
下载PDF
从“教书育人”到“立德树人”的教育学启示
8
作者 倪烈宗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4年第7期62-66,共5页
新时期为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确立学生成长、成人的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的对象是人,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高品质的教学只有通过激发受教育者内心的学习冲动,用自己的工作激情唤醒他们潜在的求知欲望才能得以实现,而绝... 新时期为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确立学生成长、成人的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的对象是人,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高品质的教学只有通过激发受教育者内心的学习冲动,用自己的工作激情唤醒他们潜在的求知欲望才能得以实现,而绝不仅是通过外在的纪律束缚和教师的权威规制其发展。所以在本质上,教师的教育行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心理化的创造性劳动。真正的教育必须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为前提,实现受教育者知识获得感的满足和心灵充实地成长、成才,找寻自己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 教育学启示
下载PDF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邵林海 孙来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4-228,共5页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代课教师的存在是解决当地师资匮乏的有效办法。这些代课教师因各种条件表现出不同类型,但却存在某些共同的特征。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对农村代课教师进行"分类"和"优劣甄别"、完善农村代课教师的...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代课教师的存在是解决当地师资匮乏的有效办法。这些代课教师因各种条件表现出不同类型,但却存在某些共同的特征。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对农村代课教师进行"分类"和"优劣甄别"、完善农村代课教师的"人事代理"制度、实施"本土"招聘和"长期"留住政策、建立健全不合格代课教师的"人性化"退出和培训机制、建立健全代课教师津贴补助制度等政策,为特殊贫困地区长期留住优秀师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农村代课教师 本土优秀师资
下载PDF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元元 曲振国 +1 位作者 殷融 苑莉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第10期71-77,共7页
通过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特征结构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特征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工作投入、学生角度、职业定位、人格魅力、职业认同、自我调控能... 通过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特征结构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特征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工作投入、学生角度、职业定位、人格魅力、职业认同、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认知等八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测量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胜任特征 模型建构
下载PDF
教师主体性的失落与回归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勇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17,共2页
主体性表现为人面对客观世界体现出的自主精神、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是自然界中的人,必然具有主体性;教师也是社会中的人,理应成为主体性的表率。所以,教师的主体性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职业的必然,然而,教师的主体性发挥... 主体性表现为人面对客观世界体现出的自主精神、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是自然界中的人,必然具有主体性;教师也是社会中的人,理应成为主体性的表率。所以,教师的主体性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职业的必然,然而,教师的主体性发挥是有限度的,表现为由显性主体向隐性主体的转变,这要求教师在教的领域成为教学研究者,成为课程开发者,成为教学改革的设计者,在学的领域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的主体性 失落 回归
下载PDF
“有编不补”与“临聘教师”在乡村小学何以共存?——基于J县的个案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来勤 张永秋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79,89,共9页
我国已建立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已培育了足够的中小学储备师资,但一些地方依旧有编不补,在乡村小学长期使用临聘教师。这种怪象根植于县级公共部门长期使用临时工的二元用工土壤,造成了乡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持续低下,导致了乡村小学... 我国已建立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已培育了足够的中小学储备师资,但一些地方依旧有编不补,在乡村小学长期使用临聘教师。这种怪象根植于县级公共部门长期使用临时工的二元用工土壤,造成了乡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持续低下,导致了乡村小学生的持续流出,强化了乡村小学教育管理者的避责逻辑。其背后是县级公共部门长期使用临时工的政策惯性,非“一票否决”考核语境下的行政“理性”,为纾解财政压力、应对部门间编制需求博弈的“平衡策略”,以及失范的乡村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应基于公共部门临时工问题治理的视域,审视乡村小学临聘教师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建议把“有编不补”问题纳入对县级政府的“一票否决”考核清单,通过乡村小学教师编制专项治理、盘活存量师资、建立乡村小学教师编制退出机制等举措,尽量为乡村小学补充编制。对于确实需要临聘教师填补的空缺,建议通过政府购买临时师资服务的方式,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编不补 临聘教师 政府购买临时师资服务
下载PDF
自主:教师成长的专业化诉求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水玉 褚海燕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66,共4页
教师专业化已赋予了教师生命意义和自主成长意蕴,然而,由于外界元素的颇多干预,教师发展的自主、选择、自觉等特质未得到彰显。新形势下激起教师个体主动发展的自觉,尊重教师自由成长和发展的权利,把"自主"视为教师成长的途径和归宿,... 教师专业化已赋予了教师生命意义和自主成长意蕴,然而,由于外界元素的颇多干预,教师发展的自主、选择、自觉等特质未得到彰显。新形势下激起教师个体主动发展的自觉,尊重教师自由成长和发展的权利,把"自主"视为教师成长的途径和归宿,既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成长的专业化实然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 教师成长 专业化 诉求
下载PDF
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逻辑 被引量:3
14
作者 倪烈宗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7,共4页
教师专业发展奠基于外部专业压力与内在自觉探究,通过向理论学习、向他人学习,运用理性和知识改变教育的客观现实,从而建构起充满自身体验、经验与教育智慧的认知结构(即经验系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奠基于外部专业压力与内在自觉探究,通过向理论学习、向他人学习,运用理性和知识改变教育的客观现实,从而建构起充满自身体验、经验与教育智慧的认知结构(即经验系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网络研修与学习中心的行动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理论 实践 学习
下载PDF
简论高校教师教学风格的培养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洪芳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6,共2页
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会对教学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风格的培养应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学校领导应更新教育观念,鼓励教师形成属于自己个人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二是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应成为每个... 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会对教学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风格的培养应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学校领导应更新教育观念,鼓励教师形成属于自己个人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二是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风格 意义 影响因素 培养
下载PDF
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变革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来勤 张永秋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31期79-84,共6页
在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动下,发达国家逐步建构了各自的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该机制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总体质量,但在工作实践中,其短板和矛盾也日益暴露。受制于少子化、教师队伍老龄化和政府... 在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动下,发达国家逐步建构了各自的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该机制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总体质量,但在工作实践中,其短板和矛盾也日益暴露。受制于少子化、教师队伍老龄化和政府财政危机,在“新公共管理范式运动”和“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助推下,发达国家已通过系列改革,基本上实现了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由“不合格退出”向“分类退出”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 不合格退出 分类退出 发达国家
下载PDF
公共性视野中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曲振国 《政法论丛》 2006年第4期33-36,共4页
公共性是研究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的一个基本视角。在公共性视野中,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应该定位为国家公务员,这不仅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从教育的公共性出发,把中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定位为国家公务员在... 公共性是研究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的一个基本视角。在公共性视野中,中小学教师法律地位应该定位为国家公务员,这不仅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从教育的公共性出发,把中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定位为国家公务员在现阶段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处理好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国家公务员 中小学教师 教师法律地位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下舞蹈艺术的媒介表达与传播路径探析
18
作者 盛文娟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舞蹈艺术从传统的剧场模式向视觉化、社交化、商业化模式转变,改变了舞蹈艺术的传统表达方式,形成了技与艺的跨界融合、多感官信息交互、虚与实的意境交织、跨媒体的立体传播等新的媒体表达形式。在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舞蹈艺术从传统的剧场模式向视觉化、社交化、商业化模式转变,改变了舞蹈艺术的传统表达方式,形成了技与艺的跨界融合、多感官信息交互、虚与实的意境交织、跨媒体的立体传播等新的媒体表达形式。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为深化舞蹈艺术的深度传播,需要从受众拓展、内容创新、精良制作和渠道整合等角度探索舞蹈艺术的大众化、创意化、品牌化和矩阵化传播路径,为舞蹈产业成功“破圈”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舞蹈艺术 媒介表达 传播路径
下载PDF
乡村教育的历史经验、现实矛盾与振兴理路
19
作者 郑丽华 孙来勤 丁建军 《潍坊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我国古代乡村教育“劝农留农”的传统久远,在地化教育样态也较为多元,表现出较强的内部自给性。在历代有志有识人士的深度参与下,乡村教育能够较好地契合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就近满足了乡村社会的多元教育诉求。当前,乡村教育... 我国古代乡村教育“劝农留农”的传统久远,在地化教育样态也较为多元,表现出较强的内部自给性。在历代有志有识人士的深度参与下,乡村教育能够较好地契合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就近满足了乡村社会的多元教育诉求。当前,乡村教育发展正面临着师生持续流出、教育资源要素严重外部依赖、教育样态单一低质、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亟需参考借鉴历史经验,通过分层分类规划设计、重建在多样态在地化乡村教育体系、吸引多元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和强化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能力等举措,来逐步满足乡村社会的多元教育需求,使乡村教育能够真正支持并服务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历史经验 现实矛盾 振兴理路
下载PDF
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问题治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来勤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7期12-16,共5页
田野调研及政策分析发现,各地公办中小学校使用临聘教师的原因既有共性,又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和城乡差异;尽管总体资质不低于正式教师,工作任务等同于正式教师,但因同工不同酬、流动更频繁、缺少专业发展资源和机会,临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田野调研及政策分析发现,各地公办中小学校使用临聘教师的原因既有共性,又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和城乡差异;尽管总体资质不低于正式教师,工作任务等同于正式教师,但因同工不同酬、流动更频繁、缺少专业发展资源和机会,临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普遍低下,极易引发中小学内部的复杂劳动矛盾,甚至影响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应基于临聘教师常态存在的必要性和管理的科学性,尽快制定省级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管理办法,用以规范约束临聘教师的管理和使用。同时,最大可能盘活编制内的存量师资,尽量减少临时师资缺口。对于通过盘活存量师资不能补充的临时师资缺口,建议在确保临聘教师的权益和有序退出的前提下,建立县级临聘教师管理服务中心,逐步实现临聘教师的统管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办中小学 临聘教师 问题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