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国庆 商建军 +1 位作者 韩战庆 马先贵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72-173,共2页
关键词 奥拉西坦 脑损伤 神经功能缺失
下载PDF
潜水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川 陈革 郭宏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003-6004,共2页
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成功率高,对脑的牵拉程度小,敛残率和死亡率低.目前世界各地的内镜手术量均明显上升^[1]。尤其随着导航辅助技术的应用,手术的精确度更高,并发症更少,因而更加适合老年乖体瘤患者^[2]。Locatelli等^[3]... 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成功率高,对脑的牵拉程度小,敛残率和死亡率低.目前世界各地的内镜手术量均明显上升^[1]。尤其随着导航辅助技术的应用,手术的精确度更高,并发症更少,因而更加适合老年乖体瘤患者^[2]。Locatelli等^[3]首次报道了潜水技术在内镜经鼻手术中的应朋,现今国内部分神经内镜医师也已开始应用此项技术。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中潜水技术的应用,探讨潜水技术的方法、作朋及在老年患者中应月】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潜水技术 经鼻蝶 垂体腺瘤
下载PDF
神经内镜在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永杰(综述) 夏鹤春 孙健彬(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642-643,647,共3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1,2],好发于45~65岁中年人,发病后1年存活率为50%,5年存活率仅为29.2%,而且大部分存活者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3]。目前,对于大量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 高血压性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1,2],好发于45~65岁中年人,发病后1年存活率为50%,5年存活率仅为29.2%,而且大部分存活者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3]。目前,对于大量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置管引流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等。目前,神经内镜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就神经内镜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内镜 应用进展
下载PDF
Ommaya囊埋植、软性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
4
作者 张国庆 商建军 +3 位作者 肖连东 马先贵 韩战庆 宋立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年第6期41-42,共2页
目的探索防治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方法。方法常规钻孔引流术以神经内镜辅助,脑搏动不良或膨起不佳者,帽状腱膜下埋植Ommaya囊。结果23例高龄CSDH患者均获得痊愈。结论本术式可有效防治高龄CSDH术后顽... 目的探索防治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方法。方法常规钻孔引流术以神经内镜辅助,脑搏动不良或膨起不佳者,帽状腱膜下埋植Ommaya囊。结果23例高龄CSDH患者均获得痊愈。结论本术式可有效防治高龄CSDH术后顽固性积液或血肿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MAYA囊 软性神经内镜 高龄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5
作者 范凌燕 邢国平 +2 位作者 吴晓丽 于海宁 郭国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小血管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PLD(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小血管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PLD(1.5 s、2.5 s)行3D-ASL脑灌注成像,应用GE AW4.5工作站对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颞顶交界处进行镜面对称测量(CBF_(1.5)、CBF_(2.5)),比较两组WMLs评分差异,分析WMLs评分/MoCA量表评分与各脑区CBF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WM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认知障碍组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颞顶交界处的CBF_(1.5)值均明显较低,认知障碍组双侧额叶、颞叶与海马区的CBF_(2.5)值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PLD下,认知障碍组患者的双侧额叶CBF_(1.5)与CBF_(2.5)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额叶CBF_(1.5)值/CBF_(2.5)值与WML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双侧额叶、颞叶、海马CBF_(1.5)值及双侧额叶、海马、左侧颞叶CBF_(2.5)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3D-ASL技术中PLD=1.5 s指标下对识别VCI患者脑低灌注的敏感度较高,而PLD=2.5 s指标下特异度较高;WMLs与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脑白质损害
下载PDF
改良小续命汤联合立体定向技术治疗脑出血的预后因素回顾性分析
6
作者 周垂贤 王文波 +1 位作者 商建军 赵钧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51-055,共5页
探讨影响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及改良小续命汤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潍坊市中医院改良小续命汤联合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的60例ICH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运用... 探讨影响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及改良小续命汤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潍坊市中医院改良小续命汤联合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的60例ICH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影响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ICH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及改良小续命汤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结果 60例ICH患者中, 共进行了75次手术,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显示,预后理想55%(33/60)、预后不良45%(27/60)、3例(5%)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多灶性脑出血(Multipl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MICH)、血肿形态及脑室积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对预后不良影响显著(P<0.05);温热药物组方-改良小续命汤加减与其他辩证论治中药应用无显著差异(p>0.05)。对以上因素进一步行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是年龄(≥75)(OR=5.280,95% CI:1.189-23.454, P=0.029)、MCH(OR=17.176,95% CI:2.476-119.147,P=0.004)、IVH(OR=7.191,95% CI:1.877-27.550,P=0.004)。结论 高龄(≥75岁)、MCH及IVH是影响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主要临床因素,改良小续命汤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应用起到扶正祛邪作用,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立体定向 血肿碎吸术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改良小续命汤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CT/MR表现与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7
7
作者 肖连东 张国庆 +3 位作者 商建军 马先贵 韩战庆 钟景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重视CSDH患者术前CT/MR表现,引导临床选择有效术式。方法将98例CDSH患者根据其术前CT/MR表现分为非分隔型、分隔型及机化型,分别选择不同术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d、1月临床级别差百分数明显低于术前。结论依据术前CT/MRI选择正确术... 目的重视CSDH患者术前CT/MR表现,引导临床选择有效术式。方法将98例CDSH患者根据其术前CT/MR表现分为非分隔型、分隔型及机化型,分别选择不同术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d、1月临床级别差百分数明显低于术前。结论依据术前CT/MRI选择正确术式,达到充分引流,是治愈CSDH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并发脑中心疝37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国庆 叶航 +4 位作者 商建军 肖连东 韩战庆 马先贵 钟景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对37例sTBI并发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预后良好者17例,预后不佳者20例。与预后有关的诸临床因素中,GCS...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对37例sTBI并发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预后良好者17例,预后不佳者20例。与预后有关的诸临床因素中,GCS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GCS评分3~5分、临床分期中的中脑-桥脑上部期、脑桥下部-延髓上部期及延髓期和非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熟悉脑中心疝的临床特征,重视影像学检查结果,才能迅速正确诊断;间脑期及时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脑中心疝
下载PDF
双侧同时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国庆 李刚 +8 位作者 商建军 肖连东 韩战庆 马先贵 周川 宋立涛 钟景阳 孙建彬 韩银川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49例sTBI患者,分为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组)和传统手术方式(对照组)并于3个月后进行GOS评定。结果治疗组27例,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对照... 目的探讨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49例sTBI患者,分为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组)和传统手术方式(对照组)并于3个月后进行GOS评定。结果治疗组27例,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对照组22例,恢复良好3例,中度残疾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0例,(P<0.05)。结论采用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sTBI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膨出 治疗 双侧同时开颅手术 疗效
下载PDF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 被引量:3
10
作者 商建军 张国庆 朱先理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477-480,共4页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 病理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脑外伤后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国庆 商建军 +4 位作者 肖连东 马先贵 韩战庆 周川 王法德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67-468,共2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辨证施治的疗效。方法:94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72例,予以中药辨证施治;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65.3%(47例),显效率20例(27.8%),有效率6.9%(5例);对照组治愈率31.8%(7例),显...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辨证施治的疗效。方法:94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72例,予以中药辨证施治;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65.3%(47例),显效率20例(27.8%),有效率6.9%(5例);对照组治愈率31.8%(7例),显效率36.4%(8例),有效率27.3%(6例);无效率4.5%(1例)。(P<0.05)。结论:脑外伤后综合征的辨证施治,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后综合征 辨证论治 辨证分型
下载PDF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9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周川 商建军 韩战庆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59,共1页
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普及,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院自2005年以来收治的9例快速自然消散ASDH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17~60岁,平均34岁;其中车祸伤6例,坠落... 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普及,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院自2005年以来收治的9例快速自然消散ASDH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17~60岁,平均34岁;其中车祸伤6例,坠落伤3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1.2临床表现头痛、恶心8例,呕吐5例,脑脊液耳漏2例,一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病理征(+)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快速自然消散 临床分析 头颅CT检查 一侧瞳孔散大 双侧瞳孔散大 临床资料 脑脊液耳漏
下载PDF
改良颅骨钻孔对冲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体会
13
作者 韩战庆 周川 +1 位作者 商建军 张国庆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12-313,共2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一般为头外伤后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头外伤轻微,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发病时间一般为受伤后1~3个月[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45例,女11例,年龄56~86岁... 慢性硬膜下血肿一般为头外伤后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头外伤轻微,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发病时间一般为受伤后1~3个月[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45例,女11例,年龄56~86岁,平均66岁.病因:车祸伤30例,头部碰伤12例,打击伤8例,头颈部过度活动锻炼1例,不明原因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骨钻孔 引流术 治疗 改良 临床表现 发病时间 活动锻炼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宋立涛 钟景阳 +3 位作者 韩战庆 周川 孙建彬 韩银川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80-480,共1页
依达拉奉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国内广泛用于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动物实验证实,氧自由基清除剂对颅脑损伤也有较好的疗效,本院于2005年6月~2007年6月,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脑梗死 外伤性 依达拉奉 疗效
下载PDF
^(18)F-FDG PET辅助定位颞叶致痫灶切除术临床分析
15
作者 马先贵 孙建彬 +3 位作者 宋立涛 钟景阳 肖连东 陈继锁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在颞叶致痫灶切除术中的定位作用。方法对48例顽固性癫痫病人于术前行PET检查,显示低代谢区位于颞叶前部。术中应用皮层及深部电极证实致痫灶,予以切除。术后通过随访评价PET的定位价值。结果 48例病人中41...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在颞叶致痫灶切除术中的定位作用。方法对48例顽固性癫痫病人于术前行PET检查,显示低代谢区位于颞叶前部。术中应用皮层及深部电极证实致痫灶,予以切除。术后通过随访评价PET的定位价值。结果 48例病人中41例获随访3年以上,手术的效果优良率为87.3%,有效率96%.结论 PET辅助定位可大大提高癫痫灶定位的准确性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可减少有创皮层EEG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G-PET 颞叶致痫灶 手术 外科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老龄大鼠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16
作者 赵钧慧 孔雯雯 +2 位作者 孙美艳 赵晓勇 周垂贤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7期88-91,121,共5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老龄大鼠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SPF级、健康、老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只。POC...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老龄大鼠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SPF级、健康、老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只。POCD组和实验组大鼠通过探查腹腔脏器的方法建立POCD模型,实验组大鼠于手术结束前30min及术后第1、2天分别予2ml/kg丹红注射液(Danhong injection,DHI),POCD组大鼠在相同时间点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进行手术,但在相同时间点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DHI能够缩短POCD大鼠的逃逸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提高POC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不同实验组S-100β蛋白水平[术后6h(1.05±0.03)、术后24h(0.98±0.15)、术后48h(0.79±0.05)]较POCD组[(术后6h(1.39±0.22)、术后24h(1.24±0.13)、术后48h(1.19±0.15)]降低,实验组NSE水平[术后6h(15.71±5.12)、术后24h(13.35±4.64)、术后48h(12.59±4.22)]低于POCD组[术后6h(25.49±4.82)、术后24h(20.71±5.12)、术后48h(18.43±3.72)];POCD组中TNF-α(112.6±16.7)、IL-6(39.6±6.5)、IL-1β(39.5±6.7)水平均较实验组TNF-α(71.2±15.3)、IL-6(30.4±5.6)、IL-1β(23.0±5.6)高。结论DHI能够提高POC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POCD大鼠的神经系统损伤及POCD导致的炎性反应,改善老龄大鼠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丹红注射液 S-100Β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抗凝与局部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钟景阳 杜晓光 孙建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对比评价单纯抗凝与血管内局部溶栓结合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效果。方法收集采用单纯抗凝治疗和局部溶栓结合抗凝治疗的CVST患者各30例,单纯抗凝组患者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治疗12个月;局部溶栓... 目的对比评价单纯抗凝与血管内局部溶栓结合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效果。方法收集采用单纯抗凝治疗和局部溶栓结合抗凝治疗的CVST患者各30例,单纯抗凝组患者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治疗12个月;局部溶栓结合抗凝组患者分别接受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18例)、颈内动脉溶栓(6例)、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结合颈内动脉溶栓(6例)治疗,术后常规口服华法林12个月。结果局部溶栓结合抗凝组30例患者静脉窦主干实现再通,有2例窦内接触性溶栓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增多并发症;单纯抗凝组27例患者静脉窦主干实现再通,3例患者影像学显示再通不明显,但临床症状改善,无出血并发症。出院前单纯抗凝组患者和局部溶栓结合抗凝组患者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13.4±1.6、1.8±0.7和14.2±1.3、1.4±0.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12个月随访时局部溶栓结合抗凝组患者恢复好于单纯抗凝组,单纯抗凝组有2例患者自觉偶发头痛,其中1例为CVST复发。结论局部溶栓结合抗凝治疗CVST是安全有效的,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溶栓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 抗凝 溶栓 疗效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和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中的效果 被引量:35
18
作者 钟景阳 杜晓光 宋立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59-61,6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和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至手术时间将其分为A、B组。A组为出血后≤6 h给予手术治疗,B组为出血后>6h给予手术治疗。根据出血具体部位、血肿量、出血...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和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至手术时间将其分为A、B组。A组为出血后≤6 h给予手术治疗,B组为出血后>6h给予手术治疗。根据出血具体部位、血肿量、出血量大小进行手术分类,将其分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观察并比较不同时机及不同方式患者的各项评分及ADL分级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MMSE评分、CSS评分及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P<0.05);小骨窗开颅组患者的MMSE评分、CSS评分及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大骨瓣开颅组(P<0.05);A组患者的GCS评分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优于B组(P<0.05);小骨窗开颅组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大骨瓣开颅组(P<0.05);小骨窗开颅组的感染发生率稍高于大骨瓣开颅组;A组患者的Ⅰ级、Ⅱ级、Ⅳ级发生率均显著优于B组(P<0.05);小骨窗开颅组与大骨瓣开颅组的ADL分级情况基本相符。结论根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各项参数,尽早地行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可以提高其临床效果,降低其死亡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时机 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体会
19
作者 孙建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2期364-364,共1页
探讨分析对出现了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方法 对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进行了治疗的30例患者当中,有3例患者进... 探讨分析对出现了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方法 对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进行了治疗的30例患者当中,有3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而27例患者进行了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无1例患者死亡,患者在治疗7d之后复查CT,患者均恢复良好。2个月后进行CT复查,保守治疗中有1例复发,而手术有2例患者出现了复发(少量)。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无1例患者致残,基本生活能够自理。讨论 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式,需不需进行手术,必须要严格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来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保守治疗 体会 钻孔冲洗引流术
下载PDF
四种不同入路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166例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永和 肖连东 +3 位作者 商建军 李爱军 王玉亭 王喆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翼点、纵裂、额下、眶上外侧4种手术入路对前交通动脉瘤手术解剖暴露的便捷性、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术前已破裂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Ⅰ-Ⅴ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经翼点入路8... 目的探讨经翼点、纵裂、额下、眶上外侧4种手术入路对前交通动脉瘤手术解剖暴露的便捷性、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术前已破裂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Ⅰ-Ⅴ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经翼点入路85例、纵裂入路47例、额下入路32例、眶上外侧入路2例。结果16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均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致脑梗塞25例,慢性脑积水9例,尿崩症29例,精神症状14例,嗅觉减退32例,肺部感染19例,GOS预后分级良好93例,轻残33例,重残19例,植物状态13例,死亡8例。结论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应根据术前动脉瘤的大小、指向及是否合并血肿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以便于动脉瘤的解剖暴露、夹闭、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最大程度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及颅内血肿,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