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肺炎的免疫学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霖 薛萌 +1 位作者 张国霞 李志勇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9期1712-1716,1724,共6页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样性的临床表现,小儿肺炎可能常继发于感冒或麻疹等病毒感染后,预后较差者疾病容易反复,影响患儿机体发育。小儿肺炎发病各阶段的免疫应答过程有所不同,小儿的营养状况、遗传素质等均受到相应影响。目前国内外对...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样性的临床表现,小儿肺炎可能常继发于感冒或麻疹等病毒感染后,预后较差者疾病容易反复,影响患儿机体发育。小儿肺炎发病各阶段的免疫应答过程有所不同,小儿的营养状况、遗传素质等均受到相应影响。目前国内外对小儿肺炎免疫学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对其具体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一致,主要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细胞因子与免疫逃逸、气道高反应性等,目前小儿肺炎的治疗已由主要通过抗感染治疗过渡到现代免疫治疗以及免疫预防,但仍需不断研究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肺炎支原体 免疫学机制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脑炎异常MRI与EEG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吕祖芳 张立明 +2 位作者 韩春芳 周清霞 于海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6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VE)异常磁共振成像(MRI)与脑电图(EEG)动态变化特点,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MRI异常VE患儿的MRI、EEG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46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VE颅脑MRI异常主要表现为多发或单发,弥漫或局限...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VE)异常磁共振成像(MRI)与脑电图(EEG)动态变化特点,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MRI异常VE患儿的MRI、EEG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46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VE颅脑MRI异常主要表现为多发或单发,弥漫或局限点状或斑点状、片状的长T1、长T2信号。多部位损伤52例,主要累及大脑半球各叶、基底节、脑干、脑血管等,恢复期表现为脑软化、脑萎缩、脑室扩大等。EEG异常68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或局限性高幅慢波θ波、δ波活动,部分表现波幅降低、棘波、尖波、背景节律异常,随着病情好转,慢波消失,背景节律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恢复快,EEG早于影像学恢复。MRI异常显示脑损伤重,恢复时间长,易致后遗症。结论:颅脑MRI、EEG是VE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治疗效果、评价预后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磁共振显影 脑电图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行多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国文 赵华锋 +3 位作者 王海立 邵贤丽 王倩云 许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6期12-17,共6页
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行多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17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 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行多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17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次数,将患儿分为单次组和多次组(≥2次),对两组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评估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多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预测价值。结果176例患儿中单次组为129例,多次组为47例。多次组BAL前热程、胸腔积液比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D-二聚体(DD)、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G、MP-IgM)、塑形痰栓或堵塞比例均高于单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χ^(2)值介于-9.140~66.458之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OR=2.395,95%CI:1.262~4.544)、BAL前热程(OR=1.675,95%CI:1.048~2.67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1.120,95%CI:1.001~1.254)、ALT(OR=1.056,95%CI:1.006~1.108)及塑形痰栓或堵塞(OR=279.875,95%CI:10.925~7170.118)是MPP患儿行多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提示DD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95%CI:0.920~0.982,P<0.001),最佳截断值为2.085ug/mL;BAL前热程AUC为0.862(95%CI:0.803~0.921,P<0.001),最佳截断值为7.5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UC为0.806(95%CI:0.735~0.876,P<0.001),最佳截断值为69.25%;ALT的AUC为0.774(95%CI:0.691~0.850,P<0.001),最佳截断值为20.5U/L。结论过强的免疫炎症反应、ALT的显著升高及塑形性支气管炎的形成是MPP患儿行多次BAL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危险因素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儿童
下载PDF
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82例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于海英 魏清洁 +1 位作者 范虹华 任晶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3期169-170,共2页
目的观察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感染后咳嗽的患儿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采取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治... 目的观察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感染后咳嗽的患儿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采取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混悬液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 孟鲁司特钠
下载PDF
清肺解毒汤与头孢呋辛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于海英 任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6期74-74,共1页
目的探讨清肺解毒汤与头孢呋辛联合用药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头孢呋辛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清肺解毒汤与头孢呋辛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清肺解毒汤与头孢呋辛联合用药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头孢呋辛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清肺解毒汤与头孢呋辛联合治疗。以2组患儿的发热、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作为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发热、咳嗽、肺啰音的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2.6±1.4)d、(3.4±1.8)d、(4.9±2.5)d,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为(3.8±1.7)d、(4.9±2.6)d、(6.7±3.1)d,总有效率为7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解毒汤与头孢呋辛联合用药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疗效优于单纯的头孢呋辛给药,此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解毒汤 头孢呋辛 小儿支气管肺炎 疗效
下载PDF
抗心磷脂抗体及D-二聚体与小儿病脑预后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赵华锋 刘慧 岳圣增(通讯作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774-0774,共1页
目的:研究小儿病脑病程中AC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A)及D-D(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病脑患儿96例,分轻型组(78例)及重型组(18例),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临床治疗约... 目的:研究小儿病脑病程中AC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A)及D-D(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病脑患儿96例,分轻型组(78例)及重型组(18例),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临床治疗约2周基本达恢复期时测定血清ACA、D-D的含量变化,同时选择健康查体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急性期ACA重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缓解期ACA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急性期D-D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缓解期D-D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A及D-D血浆含量在重型脑炎患儿中显著升高,可为小儿病脑特别是重症脑炎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病脑 ACA D-D 预后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脑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动态观察
7
作者 赵华锋 姜萍 段全纪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0期1765-1766,共2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20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临床治愈后(约2周)、治疗后4周抽取外周血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并腰椎穿刺查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抽取20...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20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临床治愈后(约2周)、治疗后4周抽取外周血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并腰椎穿刺查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抽取20例健康查体儿童外周血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作为对照。脑脊液各项免疫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自身对照。结果:急性期病脑患儿外周血CD_3^+及CD_4^+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_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以IgA为主均有降低,但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2周后,显著性差异仍存在;4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以细胞免疫异常为主,同时可伴有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并且由病脑引起的免疫指标的完全恢复在临床治愈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脑脊液 动态
下载PDF
中药治愈小儿肺结核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崔彩霞 《光明中医》 2010年第2期283-283,共1页
关键词 肺结核 中医药疗法 中医儿科学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脑炎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动态观测
9
作者 赵华锋 岳圣增 段全纪 《心理医生(下)》 2011年第9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72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其中30例结果异常者于临床治愈后(约2周)、仍有异常者10例于病程4周,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72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其中30例结果异常者于临床治愈后(约2周)、仍有异常者10例于病程4周,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上述各项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自身对照。结果:急性期病脑患儿脑脊液CD3+及CD4-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舍量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2周后,显著性差异仍存在,但较急性期变小;4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免疫异常在脑脊液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为主,也可伴有体液免疫异常,并且该免疫指标的完全恢复多在临床治愈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动态
下载PDF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淑莹 王利莹 +3 位作者 李明磊 潘雨雨 刘晓宇 吕祖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44-1348,共5页
背景轮状病毒肠炎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多见于秋冬季节,呈流行性,可导致胃肠道、肝脏等消化系统损害,还可并发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损害,重者可致死亡。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出现惊厥、昏迷、肢体瘫痪等症状,... 背景轮状病毒肠炎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多见于秋冬季节,呈流行性,可导致胃肠道、肝脏等消化系统损害,还可并发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损害,重者可致死亡。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出现惊厥、昏迷、肢体瘫痪等症状,其中惊厥是最常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原因及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并发惊厥相关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预防惊厥发生,减轻脑损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住院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惊厥分为惊厥组(47例)与非惊厥组(87例),患儿入院后留取粪便样本,进行大便RV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生化、尿常规检测。记录患儿性别、年龄、呕吐次数、腹泻次数、发热发生率、脱水情况、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结果惊厥组患儿腹泻次数、CK-MB高于非惊厥组患儿,发热发生率、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非惊厥组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OR=0.131,95%CI(0.045,0.383)]、血钙[OR=66.923,95%CI(5.630,795.468)]、血糖[OR=1.958,95%CI(1.316,2.915)]、CK-MB[OR=0.989,95%CI(0.979,1.000)]为RV肠炎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腹泻次数、发热、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及CK-MB等指标,特别是发热、血钙、血糖及CK-MB变化可能影响惊厥发生。因此,仔细询问病史,及时完善生化检查,及早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对症治疗,可预防惊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惊厥 婴幼儿 肠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心脏冠脉成像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预后随访
11
作者 董伟伟 刘晓东 +2 位作者 赵陆华 张玉梅 马锦秀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 KD)冠状动脉病变预后及心脏冠脉成像( CTA)对判断不同时期冠脉病变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2月~2013年10月间潍坊市人民医院儿内科收治的30例KD并发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发...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 KD)冠状动脉病变预后及心脏冠脉成像( CTA)对判断不同时期冠脉病变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2月~2013年10月间潍坊市人民医院儿内科收治的30例KD并发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发病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行CTA检查。截止至2013年10月,最长随访时间24个月。结果3个月时CTA检查各级病变恢复正常例数为:1级14例(77.7%),2级3例(33.3%),3级0例;6个月时恢复正常例数为:1级2例(11.1%),2级2例(22.2%),3级1例(33.3%);12个月时各级病变中分别有1例恢复正常;2年时各级病变均无恢复病例,另1例多发巨大冠脉瘤患儿随访2年无变化。不同级组~3个月、~6个月时间段冠脉病变恢复率、冠脉内径恢复差异有显著性( P<0.01,0.05)。~12个月、~24个月时间段恢复率、内径恢复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同一级别病变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冠脉内径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D并冠脉病变1级多数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6个月内几乎全部恢复;2级病变多数在1年内恢复;3级病变恢复较慢。病变持续12个月以上者,恢复率极低。 CTA技术可用于小儿川崎病冠脉病变的无创评估及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随访 心脏冠脉成像
下载PDF
潍坊地区肺炎支原体致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12
作者 韩丽平 段全纪 周清霞 《青岛医药卫生》 2015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分析潍坊地区肺炎支原体导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婴幼儿160例,利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所有患儿肺炎支原体(MP)IgM,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余病原体IgM... 目的分析潍坊地区肺炎支原体导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婴幼儿160例,利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所有患儿肺炎支原体(MP)IgM,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余病原体IgM,并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以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患儿2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了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病原检测均设对照组。结果肺炎支原体(MP)60例,呼吸道合孢病毒(RSV)27例,乙型流感病毒(IVB)12例,甲型流感病毒(IVA)10例,腺病毒(ADV)8例,副流感病毒(PIV)8例,IVB+MP 8例,RSV+MP 14例,PIV+MP 6例,IVB+RSV 7例。MP组年龄〈6个月18例(30%),6个月~2岁42例(70%);RSV组〈6个月17例(62.96%),6个月~2岁10例(37.04%),两组患儿患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感染的肺损伤较RSV重、肺外并发症较后者多(P〈0.05或P〈0.01)。结论 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肺炎支原体是潍坊地区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这与以往报道的毛细支气管炎以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为主有差异,且临床表现较呼吸道合孢病毒更为复杂。混合感染不容忽视,应重视关于联合抗感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合孢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婴幼儿
下载PDF
多索茶碱联合溴己新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分析
13
作者 秦江娜 段全纪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81-282,共2页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联合溴己新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60例,给予多索茶碱联合溴己新治疗;对照组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多索茶碱组60例,给予多索茶碱治疗,溴己新组60例...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联合溴己新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60例,给予多索茶碱联合溴己新治疗;对照组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多索茶碱组60例,给予多索茶碱治疗,溴己新组60例,给予溴己新治疗,治疗疗程为1周,并观察疗效。采用X^2检验,对3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0例患儿,多索茶碱联合溴己新治疗组有效率91.03%,多索茶碱组有效率81.29%,溴己新组治疗组有效率为62.38%.经X^2检验两两比较,多索茶碱联合溴己新治疗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多索茶碱组、溴己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索茶碱组的有效率高于溴己新组,两组进行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多索茶碱联合溴己新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独口服多索茶碱、溴己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索茶碱 喘息性支气管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TCIRG1基因新突变致婴儿恶性石骨症1例
14
作者 卢园园 闫丽平 +2 位作者 周清霞 迟京霞 赵华锋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88-391,共4页
1病例资料患儿男,8个月,因“发现前囟饱满1月余”就诊。患儿1月余前因“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发现前囟饱满,颅脑CT提示脑室扩大、小脑扁桃体疝,遂至我院神经外科就诊,血常规示贫血、血小板减少,颅脑MRI示颅骨弥漫性增厚伴异常强化... 1病例资料患儿男,8个月,因“发现前囟饱满1月余”就诊。患儿1月余前因“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发现前囟饱满,颅脑CT提示脑室扩大、小脑扁桃体疝,遂至我院神经外科就诊,血常规示贫血、血小板减少,颅脑MRI示颅骨弥漫性增厚伴异常强化,脑积水伴轻度间质性脑水肿。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科。个人史:患儿系G3P1(G1、G2人工流产),足月顺产,产时无窒息,出生体重3950g,出生身长50cm,生后人工喂养,未添加辅食,现8个月龄,体重6.9kg,抬头不稳,可短暂独坐,不能翻身,可无意识发“yiyiyaya”音。家族史:母孕期体健,否认滥用药物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近亲结婚 前囟饱满 脑室扩大 添加辅食 足月顺产 人工流产 石骨症 母孕期
下载PDF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需行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倩云 王海立 +3 位作者 邵贤丽 刘国文 张筱笛 赵华锋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5期82-88,共7页
目的 探讨常规治疗疗效差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8例RMP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设计建模组与验证... 目的 探讨常规治疗疗效差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8例RMP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设计建模组与验证组。建模组共197例,根据常规治疗是否有效分为常规治疗组(106例)与支气管镜组(91例),验证组共131例。记录RMPP患儿的年龄、热峰、热程,检测患儿血清白细胞(WBC)、快速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在入院48h内完成肺部CT检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获得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热程>7天(OR=4.339,95%CI:1.440~13.830)、HNL>115.5ng/mL(OR=10.922,95%CI:2.546~76.989)、IL-6>4.38pg/mL(OR=4.876,95%CI:2.266~10.769)、胸腔积液(OR=13.402,95%CI:3.894~63.564)均为RMPP患儿需行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该4项危险因素构建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概率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其中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验证组AUC为0.839,提示预测模型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校准曲线表明该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风险。结论 热程>7天、HNL和IL-6高于正常值、存在胸腔积液均是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当RMPP患儿出现上述危险因素时,常规治疗效果欠佳,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概率增加;构建的列线图可准确评估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治疗的风险,具有实用性、真实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气管镜 儿童 评分模型 风险预测
下载PDF
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脑电图及颅脑磁共振成像对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吕祖芳 李明磊 +2 位作者 张立明 赵华锋 张爱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70-187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电图(EEG)、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对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的患儿65例,于病程3d内同期进行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电图(EEG)、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对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的患儿65例,于病程3d内同期进行血清NSE、EEG、颅脑MRI检查,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对检查异常患儿分组为NSE异常组、EEG异常组、MRI异常组,伴有昏迷、局灶体征为重症,记录3组患儿重症发生率;治疗后2周~3个月进行1~3次复查,3个月时记录3组患儿恢复正常率;临床随访半年,对患儿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记录3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结果65例患儿NSE异常43例(66.2%),EEG异常58例(89.2%),MRI异常36例(55.4%)。NSE、EEG、MRI异常患儿重症发生率、恢复正常率、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异常组重症发生率高于EEG异常组(P〈0.01);EEG、NSE异常组恢复正常率均高于MRI异常组(P〈0.01);MRI异常组后遗症发生率高于EEG异常组(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E异常、EEG异常、MRI异常及合并多脏器损伤对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的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E异常、MRI异常及合并多脏器损伤为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SE、EEG、MRI是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重要辅助检查方法,NSE、MRI异常者预后不良,MRl对预后判断价值最大。三若从不同角度反映脑损伤情况,结合分析、动态观察对正确诊断、判断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为患儿恢复期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以改善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电图 磁共振成像 预后
下载PDF
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5
17
作者 孙蕊蕊 刘晓东 +2 位作者 栾孟福 李田华 刘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5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确诊为RV肠炎的3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心... 目的 探讨儿童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5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确诊为RV肠炎的3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心脏器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其中心肌损害组220例,无心肌损害组130例.对14个可能与心肌损害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0~1岁)、发热、病程(>5 d)、腹泻次数(>10次/d)、重度脱水、呕吐、代谢性酸中毒(代酸)、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红蛋白(r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钠及血钾;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肌损害组的年龄(0~1岁)、呕吐、代酸、血钠及血钾水平与无心肌损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0~1岁、呕吐及代酸对儿童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年龄为0~1岁、呕吐及代酸可能是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儿童RV肠炎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重症病较少,对1岁以内伴有严重呕吐和代酸的RV肠炎患儿,应行常规心脏标志物检查,必要时应行心脏器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并做出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轮状病毒感染 心肌损害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玉屏风颗粒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吕祖芳 刘静 +4 位作者 张秀芬 刘加发 孙建军 魏玉萍 赵洪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7期16-18,21,共4页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MPP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给予阿奇霉素加玉屏风颗粒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3周,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MPP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给予阿奇霉素加玉屏风颗粒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3周,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选择同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组。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与健康组比较,IgA、补体C3、C4水平降低,IgM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gA、IgG升高,IgM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C4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C3水平升高,IgM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C4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C3水平高于对照组,Ig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及肺外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玉屏风颗粒辅助用药治疗可改善、提高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对促进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预防复发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玉屏风颗粒 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下载PDF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64层螺旋CT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蕊蕊 栾孟福 +3 位作者 刘晓东 李田华 魏玉云 刘茜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通过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的对比,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CA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发病年龄6个... 目的:通过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的对比,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CA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发病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2.0±1.5)岁,均于发病11 d内给予64SCT及RT-3DE检查,观察冠状动脉开口、各支的形态和走向,并测量其内径。结果:64SCT检查结果示CAL13例,累及冠状动脉18支,其中累及左冠状动脉主干13支,左前降支1支,左回旋支1支,右冠状动脉3支。RT-3DE检出7例,累及冠脉9支,其中左冠状动脉主干6支,右冠状动脉2支,右冠脉瘤1支。两种检查方法探查左右冠状动脉病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64SCT能观察冠脉的全貌,特别是冠脉的中远段,对CAL显示远高于RT-3DE。64SCT用于探查小儿KD冠脉损害是可行的,可以作为心脏超声的补充和替代方法,对KD急性期冠脉损伤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视网膜下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岩松 赵华锋 +3 位作者 王晓莉 曹永亮 张芳芹 张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7期9261-9264,共4页
背景:目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没有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组织细胞工程尤其是干细胞工程的兴起为视网膜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的:以视网膜电图b波、视网膜形态学、神经节细胞密度及内层视网膜厚度为指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 背景:目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没有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组织细胞工程尤其是干细胞工程的兴起为视网膜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的:以视网膜电图b波、视网膜形态学、神经节细胞密度及内层视网膜厚度为指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下移植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对照实验,于2007-01/12在潍坊医学院眼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选择清洁级Wistar成年大鼠48只。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采用Daniel法制备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视网膜下移植Hoechst33324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108L-1;磷酸盐缓冲液组输注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h,24h,3d,7d,14d,28d动态检测各组视网膜电图b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8d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视网膜Hoechst33324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8d处死各组大鼠,分别对视网膜进行苏木精-伊红、尼氏染色观察,检测并比较各组神经节细胞密度及视网膜内层厚度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时间点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视网膜电图b波逐渐降低,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8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视网膜电图b波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8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视网膜各层均可见Hoechst阳性细胞,核染成蓝色。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与内层视网膜厚度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0.01),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磷酸盐缓冲液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下移植,可以改善视网膜电图b波、增加神经节细胞密度及内层视网膜厚度,从而达到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细胞 视网膜 移植 局部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