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十二指肠切除经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杜福田 林洪峰 +3 位作者 丁伟 耿晓霞 李森 宋钦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1487-1490,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有效安全术式。方法:2003年1月~2006年6月共施行经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3例,并与同期的56例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进行对比。结果:改良... 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有效安全术式。方法:2003年1月~2006年6月共施行经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3例,并与同期的56例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进行对比。结果:改良手术组43例患者,未发生胰肠吻合口漏,发生胆肠吻合口漏2例,经2~3周的充分引流治愈。腹腔感染2例,经抗感染及充分引流后治愈。胃应激性溃疡4例,经加大抑酸剂用量及应用凝血药物后治愈。传统手术组5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胰肠吻合口漏3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9000IU/L,其中2例经应用生长抑素十四肽、静脉高营养及禁饮食,通畅的腹腔引流21~32d后治愈。1例82岁高龄患者死亡。其他术后并发症与改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安全有效术式,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十二指肠肿瘤/外科学 十二指肠肿瘤/诊断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经腹下腔-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杜福田 林洪峰 +2 位作者 丁伟 耿晓霞 李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36-36,共1页
1 临床资料 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布-加氏综合征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45.5岁(28~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不适,消化不良,不同程度的胸腹壁、下肢静脉曲张及肝脾肿大。伴有腹水13例,小腿皮肤溃疡3例,下肢明显肿胀... 1 临床资料 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布-加氏综合征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45.5岁(28~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不适,消化不良,不同程度的胸腹壁、下肢静脉曲张及肝脾肿大。伴有腹水13例,小腿皮肤溃疡3例,下肢明显肿胀2例,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4例已行脾肺固定术,2例已行介入治疗。所有病人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诊断,上、下腔静脉会师造影联合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明确诊,确定病变范围及程度,并明确肝静脉通畅情况及肝短静脉代偿性扩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节段 介入治疗 人工血管架桥术 布-加综合征 下肢静脉曲张 布-加氏综合征 彩色多普勒诊断 肝静脉造影 经腹 主要临床表现
下载PDF
腔内治疗在主动脉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丁伟 董承伟 +5 位作者 郭玉林 李春友 杜福田 李加起 丁维宝 李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44-144,162,共2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和主动脉夹层(aqortie dissection.AD)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手术切除同时重建腹主动脉血流是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目前择期手术死亡率低于5%,但对于合并心、脑、肺、肾等重要脏...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和主动脉夹层(aqortie dissection.AD)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手术切除同时重建腹主动脉血流是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目前择期手术死亡率低于5%,但对于合并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高龄患者,其手术死亡率可高达40%;AD的传统手术风险更高.预后更差,手术死亡率可高达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外科 临床应用 腔内治疗 手术死亡率 腹主动脉瘤 AORTIC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血流
下载PDF
孤立性大肝癌的外科切除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加起 牛家增 李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52-55,共4页
孤立性大肝癌是指单个直径>5cm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或假包膜形成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孤立性大肝癌具有相对良好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和独特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其术后效果尤其是远期疗效并不比小肝癌差,而且随着对肝脏解剖学认识地加深... 孤立性大肝癌是指单个直径>5cm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或假包膜形成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孤立性大肝癌具有相对良好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和独特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其术后效果尤其是远期疗效并不比小肝癌差,而且随着对肝脏解剖学认识地加深以及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使得大肝癌的所在部位已不再是限制切除的主要因素。因此近几年孤立性大肝癌外科切除取得良好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大肝癌 分子病理学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经腹肝上下腔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杜福田 林洪峰 +2 位作者 丁伟 耿晓霞 李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363-364,367,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肝后下腔静脉短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16例采用经腹行肝上下腔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改良手术组),相同病理类型18例应用开胸行右心房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 目的:探讨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肝后下腔静脉短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16例采用经腹行肝上下腔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改良手术组),相同病理类型18例应用开胸行右心房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传统手术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改良手术组16例中,术中1例急性右心衰,15例术中经过顺利。人工血管长度6~8cm,随访6~55个月人工血管内无血栓形成。传统手术组18例中,术中急性心包填塞1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与急性心包炎各1例。人工血管长度12~14cm。术后随访60个月,有3例分别于术后37、42、58个月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结论:经腹腔行肝上下腔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胸行下腔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架桥术,该手术是治疗肝后下腔静脉短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血栓形成·人工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智 李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338-340,共3页
肝门胆管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切除肿瘤。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对肝门胆管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手术方式的扩大化已显示出较良好的生存结果,尤其是对肝门周围的解剖特点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的深入认识,使得这... 肝门胆管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切除肿瘤。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对肝门胆管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手术方式的扩大化已显示出较良好的生存结果,尤其是对肝门周围的解剖特点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的深入认识,使得这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决定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 胆管癌 外科治疗
下载PDF
BismuthⅢ型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峰 丁维宝 李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总结BismuthⅢ型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39例BismuthⅢ型HCC患者资料。其中Ⅲa型16例,Ⅲb型23例。结果:30例完成切除手术,其中R0根治性切除16... 目的:总结BismuthⅢ型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39例BismuthⅢ型HCC患者资料。其中Ⅲa型16例,Ⅲb型23例。结果:30例完成切除手术,其中R0根治性切除16例,R1姑息性切除8例,R2姑息性切除6例,手术切除率77%(30/39),根治性切除率53%(16/30)。R0根治性切除组14例获得随访,1年生存12例,3年生存7例;R1姑息性切除组全部获得随访,1年生存5例,3年生存2例;R2姑息性切除组4例获得随访,1年生存2例,3年生存0例。另9例未完成病灶切除,行经肿瘤切开放置Y管内支架引流6例,胆囊桥式肝管-十二指肠吻合3例。9例患者中6例获得随访,1年生存1例,3年生存0例。结论:BismuthⅢ型HCC应积极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能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肠系膜上静脉“胰后干”和门静脉干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森 宋钦华 +4 位作者 林开祥 裴永泉 李春友 庄冠一 王建立 《肝胆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为提高近端胆管癌和壶腹周围癌的手术切除率,使该区域受肿瘤浸润的血管能一并与肿瘤器官同时切除,并使血管直接重建。方法本组在实施肝门胆管癌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术中病人的肝蒂内门内的肠系膜上静脉干即“胰后干”... 目的为提高近端胆管癌和壶腹周围癌的手术切除率,使该区域受肿瘤浸润的血管能一并与肿瘤器官同时切除,并使血管直接重建。方法本组在实施肝门胆管癌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术中病人的肝蒂内门内的肠系膜上静脉干即“胰后干”(post-pancreas-trunkPPT)进行解剖学定位并进行分段测量长度及可以纵向折叠的长度,以此估计可切除的静脉长度及重新再建血管的长度。结果测量肝蒂内门静脉干104例,长度标准差男性5.8±1.99cm,女性5.5±0.81cm,优势长度大于4.5cm,男性56例占76.7%,女性25例占80.6%。胰腺钩突内段肠系膜上静脉干测量54例长度标准差男性3.7±0.77cm,女性3.5±0.64cm,优势长度大于3.0cm者,男性28例占77.6%,女性14例占77.8%。门静脉纵向折叠移动的范围在1.8~4.2cm之间,平均折叠2.2cm者(1.8~2.4)占66.3%,平均折叠2.8cm(2.5~4.2)占33.7%。切除胰十二指肠后胰腺钩突内肠系膜上静脉段纵向折叠范围平均4.0cm,最长达5.2cm。结论这二类肿瘤切除术合并受浸血管切除在一定范围是可行的,为联合区域性整块切除术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 胆管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3例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友 李森 付云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8期7689-7692,共4页
报告2001-03/2004-08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收治的3例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病发症患者,其中2例为谵妄样精神障碍,1例出现癫痫及肢体运动障碍,主要给与调整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处理。观察术后患者预后情... 报告2001-03/2004-08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收治的3例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病发症患者,其中2例为谵妄样精神障碍,1例出现癫痫及肢体运动障碍,主要给与调整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处理。观察术后患者预后情况,并对各病例诊治过程给予回顾性观察。病例1,男,54岁,乙型肝炎肝硬变并大肝癌。有高血压史15年,糖尿病史10年。2001-09-25行背驮式肝移植。术中、术后曾应用甲强龙1000mg冲击治疗。术后28d因高胆红素血症,高钾血症,肝肾功能衰竭临床死亡。病例2,男,47岁,乙型肝炎,肝硬变并巨大肝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有高血压史5年,糖尿病史2年。2001-12-26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后44d时有明显的咳嗽、咳黄绿色痰,痰培养有曲霉菌属(50%),给与大扶康治疗效果可。至53d时,出现嗜睡、精神委靡,54d时出现神志不清,55d时出现右侧偏瘫,逐渐昏迷,经脑CT检查证实为脑内出血,最后死亡。病例3,男,59岁,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萎缩合并右肝小肝癌。2004-08-20日行原位改良经典式肝脏移植手术,无体外静脉转流。术后4d突发性失语、逐步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烦躁等情况,并有癫痫发作,经给予苯妥英钠、水合氯醛灌肠、鲁米那钠等治疗后,局灶型癫痫发作、烦躁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失语、左侧偏瘫。术后5个月脑出血死亡。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病发症发生率较高。而脑出血则是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术中减少出血,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的稳定,避免大量的输血及输液对于预防该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精神神经系统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解剖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加起 李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132-134,137,共4页
关键词 下腔静脉前间隙
下载PDF
胰头癌可切除性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维宝 李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331-333,共3页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成人原位肝移植动脉重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方峰 林洪峰 李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327-329,共3页
关键词 肝移植·动脉
下载PDF
胆囊架桥并自制支架引流管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春友 张勇 +2 位作者 李森 李加起 丁伟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406-406,共1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管外科的一个治疗难点。我们自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对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中放置自制的支架引流管.部分患者采用胆囊体行肝管十二指肠搭桥或胆囊补片保持胆道通常,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支架引流管 胆囊体 手术中 架桥 胆管外科 十二指肠 癌患者
下载PDF
腹膜后多发去分化脂肪肉瘤一例
14
作者 庄冠一 董承伟 +1 位作者 李加起 李明健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89-90,共2页
腹膜后肿瘤多为脂肪瘤及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是指分化好的脂肪肉瘤中出现高度恶性非脂肪源性的梭形细胞肉瘤,此病理类型在临床少见。我科收治1例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下载PDF
暂时性门腔分流在背驮式肝移植中的应用
15
作者 林洪峰 李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01-203,共3页
关键词 肝移植 门腔分流术 外科
下载PDF
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廷 丁维宝 +1 位作者 林洪峰 李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 N)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支持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行PD的患者,比较28例围手术期给予EN和25例给予肠外营养(PN)的患者胃肠功能、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的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 N)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支持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行PD的患者,比较28例围手术期给予EN和25例给予肠外营养(PN)的患者胃肠功能、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的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术后第7天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明显少于PN组(P<0.05);EN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PN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EN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力、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螺旋CT对胰腺钩突位置的界定及其径线的测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冠勇 李森 +7 位作者 刘慧泽 耿海 庄冠一 李春友 李加起 丁伟 杜福田 丁维宝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2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为胰腺钩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非胰腺疾病患者120例,在螺旋CT横断面、冠状面界定胰腺钩突的上下、左右界线,测量钩突的上下、左右、前后径;观察正常胰腺钩突的边缘、形态及与肠系膜上血管的关系。结果... 目的:为胰腺钩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非胰腺疾病患者120例,在螺旋CT横断面、冠状面界定胰腺钩突的上下、左右界线,测量钩突的上下、左右、前后径;观察正常胰腺钩突的边缘、形态及与肠系膜上血管的关系。结果:钩突大小、形态在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钩突尖端到达肠系膜上动脉后方者较少,没有超越其左缘者。胰腺钩突的上下径为(2.6688±0.7337)cm,左右径为(2.2550±0.3854)cm,前后径为(1.6292±0.3102)cm。不同年龄、性别患者3种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螺旋CT对正常胰腺钩突进行了界定、测量,在胰腺钩突肿瘤的术前诊断、评估及手术治疗方面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钩突·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胰腺肿瘤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胰胃吻合术后胃瘫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海军 李森 +2 位作者 庄冠一 徐洋 丁伟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胰胃吻合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以及诊治策略。方法对4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胃吻合术后发生PGS的9例(18.8%)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PGS均发生于术后5~10 d,经治疗PGS平均缓解时间为26.2 d,其...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胰胃吻合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以及诊治策略。方法对4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胃吻合术后发生PGS的9例(18.8%)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PGS均发生于术后5~10 d,经治疗PGS平均缓解时间为26.2 d,其中1例再次手术行胃空肠吻合术。结论胰十二指肠术行胰胃吻合术后胃瘫多发生于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可分为轻度胃瘫和重度胃瘫,多数学者认为术后胃瘫的发生属多因素致病。预防术后胃瘫,需要术前消除病人顾虑,术中操作要轻柔,遵循微创原则,术后加强营养及控制感染。治疗术后胃瘫,应该是以肠内营养(EN)为主的综合疗法。对那些病情重、体质差、精神紧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病人,术中空肠造瘘、术后适时置放鼻肠管是防治胃瘫有效的措施,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瘫 胰胃吻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经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行八例特大肝血管瘤切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森 李加起 +6 位作者 庄冠一 李春友 杜福田 丁伟 董承伟 郭玉林 宋钦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 探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在特大肝血管瘤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利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行8例特大肝血管瘤切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利用此入路手术均取得... 目的 探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在特大肝血管瘤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利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行8例特大肝血管瘤切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利用此入路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可作为一良好的肝特大血管瘤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特大血管瘤 手术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
原文传递
肝后下腔静脉间隙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森 李加起 +5 位作者 丁维宝 李春友 杜福田 庄冠一 丁伟 宋钦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解剖基础及其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尸肝(包括完整的下腔静脉)进行解剖,测量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相关解剖数据。经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行6例巨大肝癌、血管瘤切除及1例背驮式肝移植病... 目的探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解剖基础及其在肝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尸肝(包括完整的下腔静脉)进行解剖,测量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相关解剖数据。经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行6例巨大肝癌、血管瘤切除及1例背驮式肝移植病肝切除。结果肝上静脉窝内肝静脉间的距离平均为(16.75±3.93)mm。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长度平均为(57.76±9.65)mm。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宽度平均为(9.17±2.30)mm。7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与其它手术入路相比有显著意义。结论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有其解剖基础,在肝脏外科中可作为一良好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局部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