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结果期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
作者 陈志霞 王素霞 +6 位作者 刘玉荣 潘景梅 陈世霞 祝宪庭 张华钰 贾玉臻 张晓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0期98-104,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基层县市区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前结果期望,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潍坊市某县级城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拟行髋关节置换的住院患者255例,术... 目的了解中国基层县市区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前结果期望,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潍坊市某县级城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拟行髋关节置换的住院患者255例,术前1 d利用简体中文版《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结果期望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当场指导填写,当场回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结果期望值总分为(61.62±5.81)分,均值(3.41±0.33)分,得分最高前5项依次为自己穿鞋袜(3.91±0.29)分、心理健康(3.87±0.34)分、减少药物应用(3.85±0.31)分、改善疼痛(3.81±0.39)分、摆脱辅助器械(3.80±0.40)分;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及照护者类型与期望值强相关(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患者结果期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THA患者术前对手术结果的期望较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照护者类型、手术原因制订个性化干预措施,优化患者的结果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 结果期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脊索瘤在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辉 王新玉 +1 位作者 曹振波 李华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93-198,共6页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局部侵袭和高复发率为特征。该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对脊索瘤控制效果欠佳。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深入研究脊索瘤的发病机制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局部侵袭和高复发率为特征。该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对脊索瘤控制效果欠佳。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深入研究脊索瘤的发病机制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分子生物学已经在肿瘤等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这一进展也为脊索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本文的主要焦点在于介绍分子生物学在脊索瘤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分子生物学在脊索瘤中的靶向基因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作用,可以深入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修饰,更好地理解脊索瘤的特点和机制。通过讲述脊索瘤目前研究发病机制现状,以便找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最后介绍生物标志物在脊索瘤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现状,这将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脊索瘤,同时也为新药的开发提供线索。总之,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为脊索瘤的诊治和研究带来了新的机会。深入研究分子层面的机制和标志物,有望改善脊索瘤的治疗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靶基因 信号通路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外展外旋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朱军 孙英华 +1 位作者 任金亭 王复超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外展外旋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肩关节脱位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实行外展外旋复位法,对照组采取足蹬法。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外展外旋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肩关节脱位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实行外展外旋复位法,对照组采取足蹬法。比较两组患者复位成功率、肩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及复位时间。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5,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出院1个月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外展外旋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展外旋复位法 肩关节脱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SOCS5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王明伟 王善涛 房有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7期2510-2514,2519,共6页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5(SOCS5)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该院的80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5(SOCS5)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该院的80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测定SOCS5基因3个不同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哮喘组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治疗,对比不同疗效患儿携带的SOCS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不同SOCS5基因型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差异。结果哮喘组SOCS5基因rs6737848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CC基因频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健康组SOCS5基因rs41379147位点、rs3768721位点携带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治疗结果,哮喘组患者被分为疗效良好组(52例)和疗效不良组(28例)。疗效不良组SOCS5基因rs6737848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CC基因型频率高于疗效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不良组、疗效良好组SOCS5基因rs41379147位点、rs3768721位点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OCS5基因rs6737848位点携带CC基因型是哮喘发病和疗效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3个月后,哮喘组SOCS5基因rs6737848位点携带GG基因型的患儿治疗的FEV1、FEV1/FVC、PEF水平高于CG基因型,CG基因型患儿FEV1、FEV1/FVC、PEF水平高于CC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CS5基因rs6737848位点多态性与哮喘发生、疗效及肺功能密切相关,其中携带CC基因型可增加哮喘发生风险、降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SOCS5基因多态性 疗效 肺功能
下载PDF
阿哌沙班对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抗凝疗效
5
作者 王建业 车力凡 +1 位作者 赵光宗 方军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究阿哌沙班对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抗凝疗效。方法选取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接受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骨瓣... 目的探究阿哌沙班对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抗凝疗效。方法选取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接受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者,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预防血栓栓塞,观察组采用阿哌沙班口服治疗预防血栓栓塞,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用药前后凝血相关指标、术后血栓栓塞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长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栓栓塞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采用阿哌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均可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且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与低分子肝素比较,阿哌沙班给药方式相对简单直接,更适合老年患者的术后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哌沙班 InterTan髓内钉 股方肌蒂骨瓣移植 股骨颈骨折 血栓栓塞
下载PDF
Buttress钢板在踝关节垂直型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刘玉荣 陈世霞 +2 位作者 崔淑芳 王明慧 王玉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3期168-172,共5页
目的回顾性评估Buttress钢板在踝关节垂直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88例踝关节垂直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58.45±10.6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5.11±1.02)天;摔伤49例,... 目的回顾性评估Buttress钢板在踝关节垂直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88例踝关节垂直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58.45±10.6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5.11±1.02)天;摔伤49例,扭伤19例,车祸伤20例。均依据病史、X线和CT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内踝骨折,骨折线垂直走形,给予切开复位后Buttress钢板(或联合其他钢板)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过程和结果,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结果88例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4±0.7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其中延迟愈合7例,无不愈合患者。并发创伤性关节炎者2例,伤口Ⅰ期愈合者85例,并发伤口感染未能I期愈合者3例。无螺钉松动、断裂,骨折无移位,无畸形愈合,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为(90.54±5.12)分,治疗效果为优80例,良6例,可0例,差2例,治疗优良率为97.73%。结论踝关节垂直型骨折应用Buttress钢板固定,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踝-后足稳定性好、并发症少、固定牢靠,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垂直型骨折 Buttress钢板 旋后内收Ⅱ型 垂直骨折线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夏海 杨瑜瑜 +1 位作者 孙英华 李本英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830-2832,2836,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58例,收集临床资料,分别于患者入院第2天、术前24 h、术后1、3、5 d时,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根据患者下肢DVT...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58例,收集临床资料,分别于患者入院第2天、术前24 h、术后1、3、5 d时,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根据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生DVT中的价值。结果 158例患者中37例发生DVT,发生率23.4%;与非DVT组患者相比,DVT组患者年龄偏高、高能量损伤比例高、Pilon骨折比例高、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比例高、内科基础疾病比例高、超声检查阳性率高、术前RAPT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术前24 h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超声检查阳性、术前RAPT评分和术前24 h时D-二聚体水平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24 h时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生DVT时曲线下面积0.794(95%CI:0.696~0.891),当D-二聚体水平为3.86 mg/L时,灵敏度为75.7%,特异度为80.2%。结论年龄、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超声检查阳性、术前RAPT评分和术前24 h时D-二聚体水平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24 h时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筛选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生DVT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夏海 范晓华 +1 位作者 焦兆德 尹鹏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993-997,共5页
目的统计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索对应的防治措施。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14年5月,获取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文... 目的统计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索对应的防治措施。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14年5月,获取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文献。通过R软件Meta软件包中的Metaprop函数进行统计分析,记录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前瞻性研究9篇,回顾性分析15篇。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复位不良、关节僵直、关节炎,其发生率分别为6.3%[95%CI(0.04;0.09)]、2.5%[95%CI(0.02;0.04)]、9.3%[95%CI(0.06;0.14)]、4.4%[95%CI(0.03;0.08)]、10.2%[95%CI(0.07;0.15)]。结论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复位不良、关节僵直及关节炎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预后影响显著,围手术期需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VEGF、HIF-1α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光宗 孙子伟 +2 位作者 方军 张龙强 崔好才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共纳入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脊... 目的观察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共纳入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脊柱创伤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男性病例123例,其中骨量正常组34例、低骨量组39例、骨质疏松组50例,测定HIF-1α、VEGF及骨代谢及骨转化指标水平[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human cross-linked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量正常组与低骨量组BAL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BALP指标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5)。3组间HIF-1α、VEGF及TRACP 5b、TGF-β1及CTX-I指标随骨量降低而升高,BGP随骨量降低而降低(P〈0.05)。HIF-1α与VEGF呈正相关(P〈0.05),与BALP、TRACP 5b、TGF-β1及CTX-I呈正相关,与BGP呈负相关(P〈0.05)。VEGF与TGF-β1及CTX-I呈正相关,与BGP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F-1α及VEGF与骨代谢、骨转化指标显著相关,是骨质疏松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男性 VEGF HIF-1Α 骨代谢
下载PDF
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冀东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5-708,共4页
目的研究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9份小牛胸腰椎(T11~L3)段标本,根据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方式分为三组:跨骨折椎体固定组、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每组3份标本,检测各组标本正常、骨折和固定状态... 目的研究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9份小牛胸腰椎(T11~L3)段标本,根据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方式分为三组:跨骨折椎体固定组、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每组3份标本,检测各组标本正常、骨折和固定状态下的各项指标:应用生物材料试验机检测轴向刚度,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检测椎间活动度(前屈、后伸、左轴向旋转、右轴向旋转、左侧弯、右侧弯),并测试在固定状态下不同扭矩的扭转角度,评价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结果固定状态下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轴向刚度较跨骨折椎体固定组明显增加(P<0.05),而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轴向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状态下三组的轴向刚度明显高于骨折状态(P<0.05)。正常状态和骨折状态下,三组的椎体椎间活动度(前屈、后伸、右侧弯、左侧弯、右轴向旋转、左轴向旋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状态下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椎体椎间活动度(前屈、后伸、右侧弯、左侧弯、右轴向旋转、左轴向旋转)较跨骨折椎体固定组降低(P<0.05),而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椎体椎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 Nm、10 Nm的扭矩下,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扭转角度小于跨骨折椎体固定组(P<0.05),而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扭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术能明显改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轴向刚度和椎体椎间活动度,减少扭转角度,从而提高伤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固定
下载PDF
MiR-490-3p靶向HMGA2在骨肉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伟 刘华强 许国星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以人骨肉瘤MG-63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miR-490-3p诱导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设立miR-490-3p mimics组(对照组)、慢病毒lenti-sh miR-490-3p组(药物组),每组设6个复孔。采用MTT法检测miR-490-3p对细胞生长抑制作... 目的以人骨肉瘤MG-63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miR-490-3p诱导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设立miR-490-3p mimics组(对照组)、慢病毒lenti-sh miR-490-3p组(药物组),每组设6个复孔。采用MTT法检测miR-490-3p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miR-490-3p对MG-63细胞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iR-490-3p对HMGA2、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iR-490-3p能抑制MG-63细胞增殖,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次实验结果,药物组的早期凋亡的细胞比例为58.90%±0.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G-63细胞中HMGA2、Bcl-2、Bax、Caspase-3、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显示miR-490-3p转染后,促进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Bax或Bcl-2比率增高,而线粒体凋亡途径下游的Caspase-3蛋白被激活,表达量降低。结论 MiR-490-3p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HMGA2的表达、上调Bax/Bcl-2蛋白表达比例、激活Caspase-3蛋白级联反应和调控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90-3p HMGA2 骨肉瘤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中药烫洗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及疗效分析
12
作者 刘桂馨 冀东兴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9期89-89,共1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中药烫洗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为患者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烫洗治疗。结果:观察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5%。结论:应用中药烫洗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中药烫洗疗法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含神经游离背阔肌肌皮瓣急诊修复伴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上肢严重创伤
13
作者 刘宏波 孙英华 +1 位作者 窦洪磊 朱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2期1327-1332,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采用含神经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上肢严重损伤创面、恢复屈肘或伸肘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关节创伤骨科收治的上肢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含神经的游离... 目的探讨急诊采用含神经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上肢严重损伤创面、恢复屈肘或伸肘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关节创伤骨科收治的上肢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含神经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急诊修复。术后随访12~24个月,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肌皮瓣愈合、形态、温度、感觉及功能的满意度;术后3、6、12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功能评价标准对上肢运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术后12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进行肘关节修复后的效果评定;术后12个月测量患侧与健侧肘关节屈曲度、欠伸度及前臂旋前角度、旋后角度;观察供区外形及功能是否受影响。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患侧与健侧肘关节屈曲度、欠伸度及前臂旋前、旋后角度差异性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18~60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4例,机器伤7例。均为上肢严重复合组织缺损,伴有屈肘或伸肘功能损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5 cm×6 cm~33 cm×12 cm,背阔肌肌皮瓣面积为17 cm×8 cm~35 cm×1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2~5 h。21例患者背阔肌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对肌皮瓣愈合满意率为100%(21/21),形态满意率为100%(21/21),温度满意率为90.48%(19/21),感觉满意率为85.71%(18/21),功能满意率为95.24%(20/21)。上肢运动神经功能评价,12例为M3+,8例为M3,1例为M2。Mayo肘关节评分评定修复后效果,优11例、良8例、可2例。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曲度患侧为134.73°±7.41°,健侧为139.37°±9.13°(t=1.81,P=0.078);肘关节欠伸度患侧为6.28°±2.16°,健侧为5.91°±1.95°(t=0.58,P=0.563);前臂旋前角度患侧为78.59°±3.72°,健侧为80.26°±3.94°(t=1.41,P=0.166);前臂旋后角度患侧为79.28°±3.59°,健侧为81.02°±3.81°(t=1.52,P=0.136)。供区无明显瘢痕挛缩,外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含神经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肢严重组织缺损,不但覆盖了缺损创面,且重建了患肢功能,有效缩短了患者恢复周期,是急诊修复上肢严重创伤伴肘关节功能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上肢 修复 急诊
原文传递
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军 赵光宗 +3 位作者 李华壮 张龙强 梁志勇 李雪芹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349,共7页
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1年8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脊柱创伤骨科收治1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3... 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1年8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脊柱创伤骨科收治1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9~55岁,入院时创面面积为4.0 cm×3.0 cm~9.0 cm×8.0 cm。术前采用CT扫描机扫描患者股骨髁上至腓骨中段区域,将获得的数据提取到Mimics16.0软件并进行分析以确定预选穿支,然后对预选穿支侧图像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标记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穿出点在小腿区域的体表投影位置。在前述检查的基础上,按患者足部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并切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4.0 cm~10.0 cm×9.0 cm。将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覆盖。观察并比较术前3D-CTA检查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类型、穿支起始处及穿出点管径、穿支穿出点位置与术中情况是否一致。记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随访时记录患者对创面修复效果的满意度、受区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供区创面愈合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对肢体功能有影响的并发症。对数据行Kappa一致性检验、等效性检验(穿支管径、穿支穿出点位置测量差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0~0.50 mm、-2.0~2.0 cm)。结果术中观察到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类型为Ⅰ型者3例、ⅡA型者6例、ⅡB型者8例、Ⅲ型者1例,与术前3D-CTA检查结果一致(Kappa=1.00,P<0.05)。术前3D-CTA探测到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起始处血管管径为(1.81±0.39)mm,穿支穿出点血管管径为(0.83±0.21)mm,分别与术中实际测量的(1.83±0.43)、(0.86±0.22)mm相近;等效性检验显示,术前及术中测量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起始处血管管径、穿支穿出点血管管径差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8~0.22、-0.08~0.14 mm,P值均<0.05。术前3D-CTA探测到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深筋膜处穿出位置,即其与腘窝褶皱的垂直距离为(12.2±1.4)cm,与后正中线的水平距离为(2.6±0.7)cm,分别与术中实际测量的(12.4±1.4)、(2.6±0.7)cm相近;等效性检验显示,术前及术中测量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穿出点与腘窝褶皱的垂直距离、与后正中线的水平距离差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6~1.26、-0.46~0.66 cm,P值均<0.05。术后,18例患者的皮瓣均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1年,患者中对创面修复效果满意度评价为满意者16例、一般者2例,满意比达16/18;皮瓣区感觉恢复评价为S_(3)级者11例、S_(2)级者7例;供区创面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无挛缩,肢体关节功能未受影响。结论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术前应用3D-CTA可实现动脉穿支皮瓣的标准化、系统化和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穿支皮瓣 伤口愈合 足前段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套袖状髌骨上极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永杰 陈德生 +2 位作者 焦兆德 孙英华 苑广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缝合锚钉固定法、Krackow缝合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固定法、Krackow缝合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并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三种不同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效果以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髌骨上极骨... [目的]探讨应用缝合锚钉固定法、Krackow缝合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固定法、Krackow缝合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并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三种不同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效果以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髌骨上极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锚钉组、缝合组、张力带组各20例。锚钉组:应用缝合锚钉固定法治疗;缝合组:采用Krackow缝合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固定法;张力带组:Krackow缝合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并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法,分析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术后3、6个月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三组手术方法的平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Lysholm膝关节活动评分,锚钉组和缝合组明显低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rackow缝合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并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方法在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加早期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方面优于缝合锚钉固定法、Krackow缝合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固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袖状髌骨上极骨折 缝合锚钉固定法 Krackow缝合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固定法 Krackow缝合法缝合编织股四头肌腱并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
原文传递
健侧小腿内侧皮瓣桥接游离胸脐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6
作者 翟瑞华 刘春娟 +2 位作者 王燕燕 王建国 张孝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以健侧小腿内侧皮瓣交腿桥接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健侧小腿内侧皮瓣桥接游离胸脐皮瓣,修复一侧小腿严重外伤导致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皮瓣血管蒂和对侧胫后动、静脉吻合,蒂部制... 目的探讨以健侧小腿内侧皮瓣交腿桥接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健侧小腿内侧皮瓣桥接游离胸脐皮瓣,修复一侧小腿严重外伤导致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皮瓣血管蒂和对侧胫后动、静脉吻合,蒂部制成皮管,术后4周断蒂。观察术后皮瓣成活状况、色泽、外形、弹性及有无瘢痕挛缩、功能障碍等。结果16例皮瓣均成活,1例术后10h因疼痛出现动脉危象,经镇痛及镇静后缓解,其余15例均无血管危象出现。随访2个月至2年,皮瓣色泽、弹性、外形均满意,感觉恢复可。双膝、踝关节无明显影响。结论对伤肢无可供血管蒂、以往曾行局部皮瓣转移或交腿皮瓣不能修复的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以健侧小腿内侧皮瓣交腿桥接游离胸脐皮瓣修复,可收到较好效果,对挽救濒临截肢的患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皮瓣 胸脐皮瓣 桥式吻合 修复
原文传递
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海 丁玉峰 +4 位作者 李本英 朱军 王复超 范晓华 孙英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9年5月,共收治合并骨骺损伤的外踝骨及软组织缺损患儿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外踝软组织缺损并伴骨质缺损、外露,软...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9年5月,共收治合并骨骺损伤的外踝骨及软组织缺损患儿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外踝软组织缺损并伴骨质缺损、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2.0 cm~6.0 cm×9.0 cm;骨缺损长度1.0~4.0 cm。设计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同时重建外踝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4例直接缝合,1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弹性及颜色是否与周围近似,双下肢是否等长,关节有无畸形、依据美国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足踝功能评价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影像学改变,供区膝关节有无畸形发生,有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是否影响膝关节屈伸活动。对患儿手术前与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4年,皮瓣颜色、弹性较好,无瘢痕挛缩。踝关节无畸形,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背伸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37±1.12)°、(16.01±5.27)°(t=4.83),跖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1.35±1.96)°、(37.81±6.49)°(t=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3例,良2例。外踝骨骺无早期闭合,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供区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无影响,无畸形,稳定性较好。依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4例,良1例。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能够同时重建小儿外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重建的外踝和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步,是重建小儿外踝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头 复合组织瓣 外踝 重建 小儿
原文传递
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内踝骨质及皮肤缺损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晓华 夏海 +1 位作者 刘晓云 方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内踝骨质及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3月—2018年6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 5例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内踝骨质及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3月—2018年6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 5例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内踝缺损,伴有邻近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3.0cm×3.5 cm^6.0 cm×10.5 cm;骨缺损范围1.0 cm×1.0 cm^2.0 cm×3.0 cm。设计腓骨头复合组织瓣Ⅰ期重建内踝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4例直接缝合,1例植皮修复。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弹性及颜色是否与周围近似,双下肢是否等长,关节有无畸形、踝关节活动度及膝、踝关节功能[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制定的足踝功能评价标准],影像学改变,供区膝关节有无畸形发生,有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是否影响膝关节屈伸活动。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创面均Ⅰ期愈合。所有患儿随访6~30个月,平均21个月,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近似,无瘢痕挛缩,双下肢等长。踝关节无畸形,手术前后踝关节活动度对比,背伸术前为(4.4±1.1)°,末次随访为(13.2±2.4)°(P<0.05);跖屈术前为(12.4±1.8)°,末次随访为(34.8±4.8)°(P<0.05)。依照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3例,良2例。X线片显示踝穴间隙及内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无关节磨损征象,内踝骨骺无早期闭合,骨化中心逐步增大或明显。供区膝关节均无畸形发生,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无影响。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能够Ⅰ期重建小儿内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外观恢复较好,踝关节功能恢复,重建的内踝与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步,且对供区膝关节功能及感觉无影响,是重建小儿内踝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踝损伤 腓骨 复合组织瓣
原文传递
腓骨头复合皮瓣修复桡腕关节骨皮肤缺损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海 李本英 +2 位作者 张德溪 张国辉 王建国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皮瓣修复桡腕关节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6年12月,应用腓骨头复合皮瓣修复桡腕关节骨、皮肤缺损9例,患者均存在骨质缺损且伤及关节面,皮肤缺损面积为(3~7) cm×(5~10) cm。依照腓...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皮瓣修复桡腕关节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6年12月,应用腓骨头复合皮瓣修复桡腕关节骨、皮肤缺损9例,患者均存在骨质缺损且伤及关节面,皮肤缺损面积为(3~7) cm×(5~10) cm。依照腓骨头部分的解剖学特征,以膝下外侧血管束为血管蒂并作为中心,按照腕部皮肤缺损创面的大小和形状,设计包含腓骨头的复合皮瓣。切取复合皮瓣对创面进行修复,皮瓣面积:(4~8) cm×(6~11) cm。术后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价系统评价。结果对9例患者进行随访0.5~3年,平均1.5年。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移植腓骨全部骨性愈合。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29°~41°,平均32.9°;掌屈18°~33°,平均24.5°;前臂旋前56°~83°,平均75°;前臂旋后40°~78°,平均65.4°,平均握力为对侧的78%。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为58~91分,平均85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88.9%。患者腕关节稳定性均较好,没有活动性疼痛,恢复日常生活、工作能力。结论腓骨头复合皮瓣可较好地修复桡腕关节骨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头 复合皮瓣 桡腕关节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趾背横位皮瓣治疗4、5趾多并趾畸形
20
作者 王肖 赵翠萍 +1 位作者 刘翠华 王建国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趾背单边横位皮瓣治疗4、5趾并趾伴小趾多趾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4、5趾并趾伴小趾多趾畸形患儿13例,4、5趾均为软组织并连。手术切除多趾,关节面成形或楔形截骨治疗小趾外侧偏斜,趾背单边横位... 目的探讨趾背单边横位皮瓣治疗4、5趾并趾伴小趾多趾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4、5趾并趾伴小趾多趾畸形患儿13例,4、5趾均为软组织并连。手术切除多趾,关节面成形或楔形截骨治疗小趾外侧偏斜,趾背单边横位皮瓣重建趾蹼。术后根据足趾功能,趾蹼外观、深度、坡度以及主观满意度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3例患儿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重建后趾蹼的外观、颜色、弹性、质地与健侧趾蹼近似,小趾外侧偏斜完全矫正。随访6个月时,术后趾蹼深度、坡度、足趾外展度与健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趾背单边横位皮瓣用于4、5趾并趾伴小趾多趾畸形的治疗,术中无需植皮,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术后皮瓣成活率高,重建的趾蹼外观及足趾功能与健侧足趾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趾)畸形 并指(趾) 横位皮瓣 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