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杖苷对脓毒血症肾损伤大鼠的肾小球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世芬 丁玉峰 +2 位作者 牛建一 丁刚 孙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7-299,311,共4页
目的研究虎杖苷对脓毒血症肾损伤大鼠肾小球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及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西罗莫司靶点(mTOR)在其过程中的活性。方法在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脓毒血症模型。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实施麻醉、置管)... 目的研究虎杖苷对脓毒血症肾损伤大鼠肾小球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及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西罗莫司靶点(mTOR)在其过程中的活性。方法在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脓毒血症模型。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实施麻醉、置管),模型组(实施麻醉、置管及脓毒血症),对照组(实施麻醉、置管、脓毒血症及应用0.9%NaCl复苏),实验组(实施麻醉、置管、脓毒血症及应用0.9%NaCl+虎杖苷10 kU·kg^(-1))。测定心率和肾功能的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每组AMPK和mTOR蛋白活化情况。结果给药后6 h,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的心率(次/分)分别为88.21±17,102.36±12.83,118.04±16.51;这3组的尿素氮分别为(49.77±9.67),(77.92±12.01),(122.19±12.87)mg·dL^(-1),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模型组的AMPK分别为3.06±1.34,0.77±0.21;这2组的mTOR蛋白活性分别为2.48±1.12,3.95±1.02,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虎杖苷能够对脓毒血症肾损伤肾小球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这可能通过AMPK途径抑制mTOR的活性,发挥其保护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脓毒血症 内皮细胞 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西罗莫司靶点
原文传递
去甲斑蝥素联合紫杉醇对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世芬 丁玉峰 +2 位作者 牛建一 丁刚 孙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紫杉醇(PTX)及两者联合使用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NCTD组、PTX组和联合组(NCTD+PTX)。NCTD组和PTX组:在处于指数增长的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中,加入不同浓度(12.5,25.0,50.0,100.0,200.0...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紫杉醇(PTX)及两者联合使用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NCTD组、PTX组和联合组(NCTD+PTX)。NCTD组和PTX组:在处于指数增长的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中,加入不同浓度(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μmol·L^(-1))的NCTD和PTX;联合组:NCTD与PTX按1∶1浓度配比,重复第1组操作。48 h后再加入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工作液20μL,培养4 h后吸出上层液体,加入DMSO 200μL进行溶解。以离心培养法测定DU145的复苏率和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以MTT法检测半数抑制浓度。以模拟联合指数考察两药物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结果上述由小到大7个浓度NCTD组对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0.12%,0.14%,0.25%,0.30%,0.58%,0.70%,0.74%,PTX组分别为0.42%,0.43%,0.44%,0.46%,0.46%,0.47%,0.52%,联合组分别为0.53%,0.55%,0.56%,0.61%,0.66%,0.75%,0.79%,联合组对癌细胞的抑制率高于NCTD组与PT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两药剂量的增加,模拟联合指数值越来越高,且小于1,最低为0.07±0.01,最高为0.59±0.20,与最低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NCTD、PTX联用时,两者间有协同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协同作用更明显。结论 NCTD与PTX对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均有抑制效果,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两者联合使用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紫杉醇 前列腺癌细胞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阈值检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冯玉芳 刘学超 张伟 《社区医学杂志》 2020年第13期926-929,共4页
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常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检查和电流感觉阈值测定,但电流感觉阈值测定更能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尤其是尚无临床症状的亚... 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常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检查和电流感觉阈值测定,但电流感觉阈值测定更能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尤其是尚无临床症状的亚临床患者。本研究探讨感觉阈值对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03-01-2019-05-30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住院的406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NCV和感觉阈值检查,比较NCV和感觉阈值的异常率。结果 406例2型糖尿病患者,感觉阈值结果异常率为78.32%,NCV检查异常率为46.80%。不同年龄患者两种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年龄>60岁患者感觉阈值检查异常率为90.26%,NCV检查异常率为78.97%;年龄≤60岁患者感觉阈值检查异常率为66.82%,NCV检查异常率为51.18%。有症状组中感觉阈值异常率为89.71%,NCV检查异常率为72.57%;无症状组感觉阈值检查异常率为69.70%,NCV检查异常率为27.27%。病程>10年患者感觉阈值检查异常率为88.69%,NCV检查异常率为76.19%;病程≤10年患者感觉阈值检查异常率为69.75%,NCV检查异常率为40.76%。分组分析结果显示,病程>10年和病程≤10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踝反射联合温度觉和震动觉用于检查DPN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感觉阈值检查和NCV检查的诊断具有一致性,对于2型DPN早期无症状患者,感觉阈值检查方法更能早期发现DPN,尤其是尚无临床症状的亚临床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阈值 神经传导速度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