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在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宋伟宁 杜国防 +2 位作者 杨红 王清明 杜科霖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在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泌尿外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61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钬激光膀...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在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泌尿外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61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钬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二次活检阳性率、复发率。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二次活检阳性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与激光相当,但仍需开展大规模、长期随访的对照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针状电极 膀胱癌 膀胱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附4例报告) 被引量:15
2
作者 宋伟宁 徐阿祥 +5 位作者 孙圣坤 杨国强 许勇 杜国防 徐真蕊 张旭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3年第6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针状电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4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直径1~4 cm.用针状电极沿肿瘤周围环形全层切开膀胱壁,在肌层与结缔组... 目的:探讨经尿道针状电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4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直径1~4 cm.用针状电极沿肿瘤周围环形全层切开膀胱壁,在肌层与结缔组织之间剥离整块膀胱壁,完整切除肿瘤所在部位膀胱全层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分期.结果:4例患者共切除8枚肿瘤,每枚肿瘤切除时间4~30 min,平均(14.4±11.9) 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或几乎不出血,无尿外渗,术后无继发出血.术后肿瘤病理分期:T1期3枚,T2a期4枚,T2b期1枚.结论:针状电极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膀胱肿瘤电切,并实现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等离子针状电极 膀胱部分切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伟宁 徐阿祥 +4 位作者 孙圣坤 许勇 杨国强 杜科霖 张旭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对经尿道针状电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初步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应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对8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总结手术操作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 目的:对经尿道针状电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初步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应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对8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总结手术操作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均可耐受手术,术中出血量极少或几乎无出血,无尿外渗,闭孔神经反射可控。术后无继发出血及尿路刺激症状。获得完整肿瘤病理分期:T1期5枚,T2a期5枚,T2 b 期2枚。随访2~3个月,患者无不适。结论:等离子针状电极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等离子针状电极 膀胱部分切除术 闭孔神经反射
下载PDF
早期扩张法治疗小儿包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国防 杜科霖 曲桂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23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扩张法治疗小儿包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收治包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扩张分离术,对照组行包皮环切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儿中有3例患儿因疼痛而退出。在观察期内,治疗组的治疗时间(2.0&#... 目的:探讨早期扩张法治疗小儿包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收治包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扩张分离术,对照组行包皮环切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儿中有3例患儿因疼痛而退出。在观察期内,治疗组的治疗时间(2.0±1.2)分钟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2.1±1.2)小时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水肿、瘢痕形成及感染发生例数等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扩张法治疗小儿包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包茎 扩张法 包皮环切术
下载PDF
彩超对附睾结核声像图表现及彩色血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付华 孙希娇 +2 位作者 杜国防 王丽伟 王军华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年第8期618-619,共2页
目的 探讨附睾结核声像图和血流特征 ,提高附睾结核的诊断率。方法 对 6 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附睾结核声像图表现及其中的 4 2例彩色血流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病变范围分为 :弥漫型 5例 (7.9% ) ,局限型5 8例 (92 .1 % )。超声诊断符合... 目的 探讨附睾结核声像图和血流特征 ,提高附睾结核的诊断率。方法 对 6 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附睾结核声像图表现及其中的 4 2例彩色血流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病变范围分为 :弥漫型 5例 (7.9% ) ,局限型5 8例 (92 .1 % )。超声诊断符合率 84 .1 % (5 3/ 6 3) ,误诊率 1 5 .9% (1 0 / 6 3)。血流检测结果 :2例弥漫型和 5例局限型病灶内血流丰富 ,6例局限型仅病灶周围血流增加 ,其余 2 9例少或无血流。结论 附睾结核高频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附睾结核 声像图 彩色血流分析
下载PDF
改进无线结包皮环切术切口缝合的体会
6
作者 杜国防 曲桂玉 杜科霖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8期358-359,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包皮环切术后切口缝合的方法,以减轻拆线时患者的痛苦及术后阴茎皮下存留线结引起的不适反应。方法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45例包皮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包皮袖套状环切并采用凡士林油纱条上缝线的... 目的:介绍一种包皮环切术后切口缝合的方法,以减轻拆线时患者的痛苦及术后阴茎皮下存留线结引起的不适反应。方法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45例包皮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包皮袖套状环切并采用凡士林油纱条上缝线的打结法缝合。具体内容包括:明显出血点结扎后先不剪线,切口缝合后线结置于切口皮缘,将来自行脱落,切口缝线距皮缘2~3 mm。先不结扎,提起切缘缝线两端,交叉拉紧,放置凡士林油纱条上面再打紧线结,术后切口缝线自行脱落。结果例患者切口缝线顺利脱落,,均无明显疼痛,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此种包皮环切术切口缝扎法,对减轻拆线时的患者的痛苦及术后皮下线结存留引起的不适反应明显减轻,医疗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无线结 切口缝合
下载PDF
改良袖套式阴茎包皮环切术35例体会
7
作者 杜国防 曲桂玉 吕渐成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65-165,共1页
自2004年10月~2005年8月我们为35例包皮过长和不完全包茎者施行一种改良包皮环切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正常男性,年龄6~51岁,其中单纯包皮过长16例,不完全包茎者12例,完全包茎者7例。1.2 手... 自2004年10月~2005年8月我们为35例包皮过长和不完全包茎者施行一种改良包皮环切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正常男性,年龄6~51岁,其中单纯包皮过长16例,不完全包茎者12例,完全包茎者7例。1.2 手术方法:1%利多卡因在阴茎根部做一周的皮下浸润麻醉。在阴茎勃起状态下,环行标记冠状沟在包皮表面位置,并沿标记线环行仅切开皮肤,一定勿切阴茎浅筋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阴茎包皮环切术
下载PDF
转染IκB激酶2的显性负性突变体的受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产生的CD4+CD25-T细胞致耐受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杜科霖 樊彩斌 +3 位作者 温端改 侯建全 欧阳骏 张东兴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39-2441,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转染抑制性蛋白IKB激酶2的显性负性突变体(IKK2dn)基因的受者大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产生的CD4±CD25-T细胞致耐受作用的特性及机制。方法将含IKK2dn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按1:200的感染复数(200MOI)体外转... 目的探讨体外转染抑制性蛋白IKB激酶2的显性负性突变体(IKK2dn)基因的受者大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产生的CD4±CD25-T细胞致耐受作用的特性及机制。方法将含IKK2dn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按1:200的感染复数(200MOI)体外转染受者Lewis大鼠骨髓源性imDC,2d后负载供者BN大鼠抗原,48h后与受者大鼠T细胞初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72h后免疫磁珠法分离筛选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诱导产生的CD4±CD25-T细胞,将获得的CD4±CD25-T细胞与受者大鼠T细胞再次MLR72h,检测其对T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MLR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p和干扰素(IFN)-1的水平。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IKK2dn基因的imDC稳定、高效表达IKK2dn。转染IKK2dn受者imDC诱导产生的CD4+T细胞低表达CD25(18.50±1.40)%,与未转染组(72.20±3.30)%及转染空载体组(63.70±1.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IKK2dn诱导产生的CD4+CD25-T细胞能抑制异种抗原刺激引起的受者T细胞的增殖反应(0.044±0.006),与转染空载体所诱导产生的CD4+T细胞比较(0.419±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R中高比例的CD4+CD25-T细胞能够明显抑制受者T细胞的增殖反应(0.044±0.006),与低比例组比较(0.106±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CD25-T细胞介导的MLR上清液中IL-10、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染IKK2dn基因并负载供者抗原的受者imDC可以诱导受者T细胞产生CD4+CD25-T细胞,此种CD4+CD25-T细胞能够引起受者T细胞针对供者抗原的特异性低反应,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IκB激酶2 淋巴细胞反应 CD4 T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