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菊科植物改变土壤氮素的可利用性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涵
李伟华
赵海霞
赵梦欣
刘万学
孙文秀
-
机构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潍坊职业学院滨海校区信息工程学院
-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66-1778,共1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400100、2021YFC2600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07162)。
-
文摘
生物入侵破坏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稳定性、阻碍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2种入侵植物。菊科、豆科、禾本科构成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主体,其中菊科入侵植物约有107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区)。菊科入侵植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种子产量高且易于传播等)而具有高度的入侵性。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38篇共211个关于菊科入侵植物对土壤氮素含量影响的案例。结果发现,菊科植物入侵后,85%以上的案例中土壤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等氮素含量显著(P<0.05)增加,其中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最大。菊科植物入侵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分解凋落物和改变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来改变土壤氮素含量,从而对本地生态系统的氮养分资源造成极大影响。土壤氮是限制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通过研究菊科入侵植物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能帮助理解土壤氮在入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完善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
-
关键词
土壤氮素含量
菊科植物
入侵机制
化感作用
土壤微生物
氮循环功能菌群
凋落物
-
Keywords
soil nitrogen content
Compositae plants
invasion mechanism
allelopathy
soil microbe
nitrogen cycling functional flora
litter
-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