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氮分压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氮化硅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万小涵
张广清
+2 位作者
John Sharp
Oleg Ostrovski
俞乐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2,共4页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在1450-1650℃、氮气分压700-1100kPa下进行。非晶二氧化硅与石墨粉末以n(C)/n(SiO2)=4.5比率混合、压片。样品中的氧、氮、碳含量通过LECO元素分析仪测得。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质组成通过XRD定性分析。结...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在1450-1650℃、氮气分压700-1100kPa下进行。非晶二氧化硅与石墨粉末以n(C)/n(SiO2)=4.5比率混合、压片。样品中的氧、氮、碳含量通过LECO元素分析仪测得。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质组成通过XRD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氮气分压,氮化硅的稳定温度升高,二氧化硅的还原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大。碳化硅的生成仍无法避免。与常压下的碳热还原/氮化反应一致,高压下的碳化硅和氮化硅的生成亦为连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Si3N4稳定性
连续反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度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氮化硅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万小涵
张广清
+1 位作者
Oleg Ostrovski
Hal Aral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6,共5页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Si3N4在1300~1600℃下N2或N2-H2混合气中进行。反应物由非晶SiO2与C粉以1∶4.5摩尔比混合、压片。产生的CO由红外传感器监测,样品中氧、氮、碳含量由LECO元素分析仪测得,混合物各相由X射线衍射(XRD)检测。SiO2还...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Si3N4在1300~1600℃下N2或N2-H2混合气中进行。反应物由非晶SiO2与C粉以1∶4.5摩尔比混合、压片。产生的CO由红外传感器监测,样品中氧、氮、碳含量由LECO元素分析仪测得,混合物各相由X射线衍射(XRD)检测。SiO2还原反应在1300℃以下开始,速率随温度升高增大;温度高于1570℃时,速率因反应物表面被生成物覆盖降低。由于还原产物CO平衡分压差别小,选择生成Si3N4或SiC的临界温度不明显。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氮化硅的原理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还原/氮化法
临界温度
生成物选择性
CO平衡分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工艺中碳化硅生成的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万小涵
张广清
Oleg Ostrovski
《云南冶金》
2015年第3期47-49,73,共4页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在Si O2∶C=1∶4.5(摩尔比)、1 425-1 475℃、氮气中添加10 vol%氢气气氛、气体流量1 L/min条件下进行。生成物各相通过XRD定性分析。实验结果及热力学分析表明二氧化硅-碳-氮气反应体系中,氮化硅和碳化硅在...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在Si O2∶C=1∶4.5(摩尔比)、1 425-1 475℃、氮气中添加10 vol%氢气气氛、气体流量1 L/min条件下进行。生成物各相通过XRD定性分析。实验结果及热力学分析表明二氧化硅-碳-氮气反应体系中,氮化硅和碳化硅在常用温度区间内的生成趋势差别小;碳化硅成核在较高温度趋势较强,但在整个温度区间与氮化硅成核趋势均较强且差别细微;氮化硅晶体生长反应为控制步骤。在碳热还原/氮化工艺中控制Si3N4和Si C生成的边界温度并不明显,碳化硅的生成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温度
生成趋势
控制步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氮分压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氮化硅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万小涵
张广清
John Sharp
Oleg Ostrovski
俞乐
机构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
大学
材料
科学与工程
学院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机械材料与机电一体化学院
出处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2,共4页
文摘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在1450-1650℃、氮气分压700-1100kPa下进行。非晶二氧化硅与石墨粉末以n(C)/n(SiO2)=4.5比率混合、压片。样品中的氧、氮、碳含量通过LECO元素分析仪测得。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质组成通过XRD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氮气分压,氮化硅的稳定温度升高,二氧化硅的还原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大。碳化硅的生成仍无法避免。与常压下的碳热还原/氮化反应一致,高压下的碳化硅和氮化硅的生成亦为连续反应。
关键词
高压
Si3N4稳定性
连续反应
Keywords
elevated nitrogen pressure
Si3N4 stability
series reaction
分类号
TM286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TF123.3 [冶金工程—粉末冶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度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氮化硅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万小涵
张广清
Oleg Ostrovski
Hal Aral
机构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
大学
材料
科学与工程
学院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机械材料与机电一体化学院
澳大利亚
维多
利亚
大学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研究院
出处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6,共5页
文摘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Si3N4在1300~1600℃下N2或N2-H2混合气中进行。反应物由非晶SiO2与C粉以1∶4.5摩尔比混合、压片。产生的CO由红外传感器监测,样品中氧、氮、碳含量由LECO元素分析仪测得,混合物各相由X射线衍射(XRD)检测。SiO2还原反应在1300℃以下开始,速率随温度升高增大;温度高于1570℃时,速率因反应物表面被生成物覆盖降低。由于还原产物CO平衡分压差别小,选择生成Si3N4或SiC的临界温度不明显。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氮化硅的原理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碳热还原/氮化法
临界温度
生成物选择性
CO平衡分压
Keywords
carbothermal reduction and nitridation
boundary temperature
selectivity of products
equilibrium CO partial pressure
分类号
O613 [理学—无机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工艺中碳化硅生成的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万小涵
张广清
Oleg Ostrovski
机构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
大学
材料
科学与工程
学院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机械材料与机电一体化学院
出处
《云南冶金》
2015年第3期47-49,73,共4页
文摘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在Si O2∶C=1∶4.5(摩尔比)、1 425-1 475℃、氮气中添加10 vol%氢气气氛、气体流量1 L/min条件下进行。生成物各相通过XRD定性分析。实验结果及热力学分析表明二氧化硅-碳-氮气反应体系中,氮化硅和碳化硅在常用温度区间内的生成趋势差别小;碳化硅成核在较高温度趋势较强,但在整个温度区间与氮化硅成核趋势均较强且差别细微;氮化硅晶体生长反应为控制步骤。在碳热还原/氮化工艺中控制Si3N4和Si C生成的边界温度并不明显,碳化硅的生成不可避免。
关键词
边界温度
生成趋势
控制步骤
Keywords
boundary temperature
formation potential
controlling step
分类号
TG148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氮分压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氮化硅的影响
万小涵
张广清
John Sharp
Oleg Ostrovski
俞乐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温度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氮化硅的影响
万小涵
张广清
Oleg Ostrovski
Hal Aral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硅工艺中碳化硅生成的分析
万小涵
张广清
Oleg Ostrovski
《云南冶金》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