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管内占位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赵庆禹 卢海平 +3 位作者 马亚萍 伍富俊 肖殷 王信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肠源性囊肿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疾病,1958年Harriman用它来描述神经管原肠、内胚层或呼吸道囊肿[1]。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占椎管内肿瘤的0.7%~1.3%,可见于任何年龄,多发于青少年,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2]。多数患者无... 肠源性囊肿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疾病,1958年Harriman用它来描述神经管原肠、内胚层或呼吸道囊肿[1]。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占椎管内肿瘤的0.7%~1.3%,可见于任何年龄,多发于青少年,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2]。多数患者无明显典型的临床表现,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颈肩背部疼痛或不适,疼痛机制可能是由于神经、脊髓受压出现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3]。椎管内的肠源性囊肿可以发生在脊髓的任何层面,最常见于下颈椎和上胸椎,极少发生在腰椎和骶椎[4]。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5]。2012年1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肠源性囊肿患者,为青年男性,符合发病年龄段,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检查诊断为L 1~2椎管内占位肠源性囊肿,行经后路L 1及L 2全椎板切开、占位物摘除、横突及椎板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疗效满意。本研究结合文献探讨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囊肿 椎管内占位 椎管内肿瘤 上胸椎 疼痛机制 磁共振成像 脊髓受压 下颈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