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忘”有三种定义吗?——关于“忘”的哲学反思
1
作者 邓文韬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3期21-32,194,共13页
不同领域衍生出对忘的不同定义。在心理学中,“忘”被定义为记忆的“提取失败”。在日常理解和脑神经科学中,“忘”被定义为记忆的“信息缺失”。这两种“忘”的定义在哲学领域中都习以为常。然而,当我们细心分析这两个定义时便会发现,... 不同领域衍生出对忘的不同定义。在心理学中,“忘”被定义为记忆的“提取失败”。在日常理解和脑神经科学中,“忘”被定义为记忆的“信息缺失”。这两种“忘”的定义在哲学领域中都习以为常。然而,当我们细心分析这两个定义时便会发现,它们内部都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此外,学界一直忽略的是在上述定义外,“忘”的第三种可能定义:“忘”作为“缺乏注意”。忘的这三种定义可以兼容不悖。“提取失败”“信息缺失”“缺乏注意”这三种定义分别对应“提取”“储存”“编码”记忆过程三阶段的框架。由此观之,最能概括“忘”的定义的就是“记忆的否定”(the negation of mem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编码 储存 提取
下载PDF
新语文学/世界语文学的方法论启示:中国学术如何融入世界学术? 被引量:2
2
作者 贾晋华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1年第1期25-35,共11页
语文学是中西共有的学术传统。在西方,始于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语文学源远流长,被誉为现代人文各学科的源头。在中国,涵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目录学、文献学和考据学的语文学自汉代以来就成为学术的根基,至清代乾嘉学术... 语文学是中西共有的学术传统。在西方,始于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语文学源远流长,被誉为现代人文各学科的源头。在中国,涵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目录学、文献学和考据学的语文学自汉代以来就成为学术的根基,至清代乾嘉学术达到高峰。20世纪初以来,由于现代语言学的兴起及人文学科的分枝散叶,语文学在东西方都衰落了一段时期。但近三四十年来,语文学正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复兴和变革的趋势,先后出现各种新语文学,并正在发展成为世界语文学。新语文学/世界语文学强调通过考证和阐释原始文献(文本的和其他载体的)而全面探讨其社会历史背景和语言文化意义,从而有可能将人文各学科重新融会贯通。由于是中西共有的传统方法,新语文学/世界语文学可以抛开无休止的中学西学之争。由于强调考据训诂与分析评论相结合,新语文学/世界语文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导致既有厚实文献基础、又有深刻义理阐释并遵循国际学术规范的世界一流成果,从而真正融入世界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 世界学术 语文学 新语文学 世界语文学
下载PDF
不当之名:中国哲学史中的一个主题
3
作者 +2 位作者 沈今语(译) 李家明(校) 《思想与文化》 2020年第1期279-304,共26页
本文旨在阐明一场持续数世纪、众说纷纭的论辩。意识到此种跨文本的共鸣,可为哲学文本的解读增加一层历史性理解。我们意在表明,《老子》明确提出的不可说之"道",如何开启了一场关于不当之"名"的经久不衰的论说,它... 本文旨在阐明一场持续数世纪、众说纷纭的论辩。意识到此种跨文本的共鸣,可为哲学文本的解读增加一层历史性理解。我们意在表明,《老子》明确提出的不可说之"道",如何开启了一场关于不当之"名"的经久不衰的论说,它与要求"名"与其所指相符的主流范式相悖。因此,我们采取一种迥异于现代神秘解释的进路,追溯不可说之"道"这一观念的发展。我们说明,如何首先在早期中国语境中产生了《庄子》对社会构造之名所隐含的不当的社会政治批判;而后是玄学对德与名之不当的论说;最终到僧肇主张,人们感知到的名与物之相符并不意味着名实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当 庄子 玄学 僧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