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澳门文学与汉语文学的后现代感兴
1
作者
朱寿桐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62,213,共7页
澳门文学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地理状貌、经济结构、人文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影响下所表现的漂动感、无定感和悬置感等后现代人生体验都属于澳门经验,是中国经验中非常特别的一类。澳门经验成为汉语新文学领域不可忽略而且也不可取代的经验表...
澳门文学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地理状貌、经济结构、人文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影响下所表现的漂动感、无定感和悬置感等后现代人生体验都属于澳门经验,是中国经验中非常特别的一类。澳门经验成为汉语新文学领域不可忽略而且也不可取代的经验表达,这也是澳门文学对于汉语新文学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澳门诗歌和澳门戏剧在这方面收获颇丰,成为汉语新文学界弥足珍重的文学成就。澳门诗人将这种后现代的既奇特、殊异甚至荒诞,同时又平凡、平常甚至平庸的人生感兴交付诗歌,其所呈现的后现代诗的特征,客观上为中国后现代诗歌开辟了道路。澳门戏剧也以其地域性特点和土生土语的语言特色给汉语文学、华文戏剧乃至于整个戏剧世界以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学
汉语文学
后现代感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先勇创作的戏剧资源及其开发运用
2
作者
朱寿桐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2年第2期280-289,共10页
已经有研究者注意到,白先勇的文学创作与戏剧的关系极为密切,但这样的研究多为白先勇近十数年来浸淫于戏剧事业,推动并主导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这一特别的文化事件所启发,而且相关的研究往往过甚其词,认定白先勇的文学创作具有“戏剧...
已经有研究者注意到,白先勇的文学创作与戏剧的关系极为密切,但这样的研究多为白先勇近十数年来浸淫于戏剧事业,推动并主导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这一特别的文化事件所启发,而且相关的研究往往过甚其词,认定白先勇的文学创作具有“戏剧化”的倾向。在这方面,娄奕娟的论文具有代表性,也具有相当的分寸感,论者认为白先勇的《台北人》具有“戏剧化的因素”,((1))但其他论者较多地坐实白先勇小说创作的“戏剧化”倾向,似乎想论证白先勇小说“太像戏”,这就有些不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小说
《牡丹亭》
戏剧化
《台北人》
分寸感
开发运用
文学创作
青春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家国情怀的传承与呈现——中国澳门汉语诗歌发展史略论
3
作者
杨青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澳门文学作为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既是中国的地区性文学,又是坚守中华文明主体性的地域性文学。澳门汉语诗歌对于中国文学爱国精神优秀传统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护,使其成为了澳门文学中最为耀眼的篇章。从《过零...
澳门文学作为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既是中国的地区性文学,又是坚守中华文明主体性的地域性文学。澳门汉语诗歌对于中国文学爱国精神优秀传统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护,使其成为了澳门文学中最为耀眼的篇章。从《过零丁洋》到《七子之歌·澳门》,中国澳门诗史呈现了一种由“天下”至“大义”再至“认同”的家国情怀书写谱系。这一谱系不仅昭示出中华文脉连绵不绝的客观事实,还体现出中华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和生命力,更铭刻了中华民族不断抗争和奋斗的光辉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学
汉语诗歌
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庚子宅思记
4
作者
刘景松
《粤海风》
2020年第3期94-96,共3页
一、书里书外散落在澳门半岛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如黄营均图书馆、何东图书馆等,对我来说既熟悉又亲切。20世纪80年代末,因为乏胆示爱,只好悄悄地痴痴地苦苦地恋。又因为笃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于是便天天往图书馆跑。八角亭图...
一、书里书外散落在澳门半岛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如黄营均图书馆、何东图书馆等,对我来说既熟悉又亲切。20世纪80年代末,因为乏胆示爱,只好悄悄地痴痴地苦苦地恋。又因为笃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于是便天天往图书馆跑。八角亭图书馆是一处值得流连的好地方。我的第一封英文求职函,就是参阅馆藏图书写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图书
颜如玉
何东图书馆
20世纪80年代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创造中国新文学的民族形式?——回顾1940年代的民族形式论争
5
作者
龚刚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7年第4期24-35,共12页
民族形式论争作为“抗战”以来文艺民族化思潮的主体,既是五四时期新旧中西之争的拓展,也是三十年代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深化,不仅关乎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也关乎对五四新文艺传统的正确评价。“抗战”爆发后,文学需要承担起动员大众...
民族形式论争作为“抗战”以来文艺民族化思潮的主体,既是五四时期新旧中西之争的拓展,也是三十年代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深化,不仅关乎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也关乎对五四新文艺传统的正确评价。“抗战”爆发后,文学需要承担起动员大众、鼓舞大众的职责,因此,民族形式问题就成了深受关注的重大文艺问题。对于民族形式的强调,既是为了强化民族意识,也是基于战争期间广泛动员大众的需要。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是在论辩双方都对创造民族形式的必要性予以肯定的前提下,围绕着向林冰的“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民间形式”这一观点展开。本文反思了胡风所谓民族形式论争是“理论的悲剧”的观点,探讨了外来形式的移植与旧形式的利用这两个关乎中国新文艺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了民族形式论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并以莫言为例,论及民族化小说的当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形式论争
外砾法则
新旧斗争法则
五四新文艺传统
胡风
莫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澳门文学与汉语文学的后现代感兴
1
作者
朱寿桐
机构
澳门
大学中文系
澳门
大学南国人文研究中心
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62,213,共7页
基金
澳门大学CPG研究项目"澳门文学论"
文摘
澳门文学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地理状貌、经济结构、人文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影响下所表现的漂动感、无定感和悬置感等后现代人生体验都属于澳门经验,是中国经验中非常特别的一类。澳门经验成为汉语新文学领域不可忽略而且也不可取代的经验表达,这也是澳门文学对于汉语新文学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澳门诗歌和澳门戏剧在这方面收获颇丰,成为汉语新文学界弥足珍重的文学成就。澳门诗人将这种后现代的既奇特、殊异甚至荒诞,同时又平凡、平常甚至平庸的人生感兴交付诗歌,其所呈现的后现代诗的特征,客观上为中国后现代诗歌开辟了道路。澳门戏剧也以其地域性特点和土生土语的语言特色给汉语文学、华文戏剧乃至于整个戏剧世界以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启迪。
关键词
澳门文学
汉语文学
后现代感兴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先勇创作的戏剧资源及其开发运用
2
作者
朱寿桐
机构
澳门
大学中文系
中国历史文化中心
南国人文研究中心
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2年第2期280-289,共10页
文摘
已经有研究者注意到,白先勇的文学创作与戏剧的关系极为密切,但这样的研究多为白先勇近十数年来浸淫于戏剧事业,推动并主导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这一特别的文化事件所启发,而且相关的研究往往过甚其词,认定白先勇的文学创作具有“戏剧化”的倾向。在这方面,娄奕娟的论文具有代表性,也具有相当的分寸感,论者认为白先勇的《台北人》具有“戏剧化的因素”,((1))但其他论者较多地坐实白先勇小说创作的“戏剧化”倾向,似乎想论证白先勇小说“太像戏”,这就有些不合适。
关键词
白先勇小说
《牡丹亭》
戏剧化
《台北人》
分寸感
开发运用
文学创作
青春版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国情怀的传承与呈现——中国澳门汉语诗歌发展史略论
3
作者
杨青泉
机构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人
文艺
术学院
澳门
大学
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中国文学框架中的澳门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919—2019)”(项目号:19BZW10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澳门文学作为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既是中国的地区性文学,又是坚守中华文明主体性的地域性文学。澳门汉语诗歌对于中国文学爱国精神优秀传统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护,使其成为了澳门文学中最为耀眼的篇章。从《过零丁洋》到《七子之歌·澳门》,中国澳门诗史呈现了一种由“天下”至“大义”再至“认同”的家国情怀书写谱系。这一谱系不仅昭示出中华文脉连绵不绝的客观事实,还体现出中华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和生命力,更铭刻了中华民族不断抗争和奋斗的光辉历程。
关键词
澳门文学
汉语诗歌
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庚子宅思记
4
作者
刘景松
机构
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
出处
《粤海风》
2020年第3期94-96,共3页
文摘
一、书里书外散落在澳门半岛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如黄营均图书馆、何东图书馆等,对我来说既熟悉又亲切。20世纪80年代末,因为乏胆示爱,只好悄悄地痴痴地苦苦地恋。又因为笃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于是便天天往图书馆跑。八角亭图书馆是一处值得流连的好地方。我的第一封英文求职函,就是参阅馆藏图书写成。
关键词
馆藏图书
颜如玉
何东图书馆
20世纪80年代末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创造中国新文学的民族形式?——回顾1940年代的民族形式论争
5
作者
龚刚
机构
澳大南国人文研究中心总口、中文系
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
出处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7年第4期24-35,共12页
文摘
民族形式论争作为“抗战”以来文艺民族化思潮的主体,既是五四时期新旧中西之争的拓展,也是三十年代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深化,不仅关乎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也关乎对五四新文艺传统的正确评价。“抗战”爆发后,文学需要承担起动员大众、鼓舞大众的职责,因此,民族形式问题就成了深受关注的重大文艺问题。对于民族形式的强调,既是为了强化民族意识,也是基于战争期间广泛动员大众的需要。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是在论辩双方都对创造民族形式的必要性予以肯定的前提下,围绕着向林冰的“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民间形式”这一观点展开。本文反思了胡风所谓民族形式论争是“理论的悲剧”的观点,探讨了外来形式的移植与旧形式的利用这两个关乎中国新文艺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了民族形式论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并以莫言为例,论及民族化小说的当代发展。
关键词
民族形式论争
外砾法则
新旧斗争法则
五四新文艺传统
胡风
莫言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澳门文学与汉语文学的后现代感兴
朱寿桐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白先勇创作的戏剧资源及其开发运用
朱寿桐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家国情怀的传承与呈现——中国澳门汉语诗歌发展史略论
杨青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4
0
原文传递
4
庚子宅思记
刘景松
《粤海风》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如何创造中国新文学的民族形式?——回顾1940年代的民族形式论争
龚刚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