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澳门与内地新闻语篇词汇差异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姚双云 黄翊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7,共11页
本文利用新闻报刊语料对澳门与内地词语使用情况作了定量比较。研究显示:同等规模语料样本中,两地在词语频率、共有词汇的独特用法、地区特色词、同形异义词、同形异性词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澳门地区词语运用上的不同与该地&... 本文利用新闻报刊语料对澳门与内地词语使用情况作了定量比较。研究显示:同等规模语料样本中,两地在词语频率、共有词汇的独特用法、地区特色词、同形异义词、同形异性词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澳门地区词语运用上的不同与该地"三文四语"的语言政策以及澳门独特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关。文章还以助词"了"为个案剖析了词语运用差异背后语用因素的驱动,指出"了"在使用频率上的显著差异与两地新闻语篇叙事视角的倾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内地 词汇 计量研究
下载PDF
试论同声传译教学的思维和语言策略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9,共6页
本文根据笔者在国内外(包括港澳地区)长期从事同声传译及教学的经验,并结合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思维过程和语言应用为主线,对同声传译教学的设计与操作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涉及的主要问题有:特殊能力的开启,注意力分配机制的建立,思... 本文根据笔者在国内外(包括港澳地区)长期从事同声传译及教学的经验,并结合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思维过程和语言应用为主线,对同声传译教学的设计与操作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涉及的主要问题有:特殊能力的开启,注意力分配机制的建立,思维模式的转换,变“平时”为“同时”,同声传译中的“预测”,以及相应的语言处理技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声传译教学 语言策略 思维模式 翻译学 处理技巧
下载PDF
试论中西“心”概念及其翻译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巍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关于"心"的概念和功能,可以从医学(包括中医和西医)、心理学、语言学及文化学等方面加以分析和理解。本文由一特殊角度,透视其跨中西语境和学科的多种涵义,从而探究其多方面的翻译侧面。
关键词 心理学 中西医学概念 传统文化 翻译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视域中的翻译
4
作者 蒋骁华 《外语与翻译》 2010年第2期27-33,共7页
新历史主义通过强调“文本的历史性”暗示“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或多解性。这一思想为多重阐释和多重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探讨“文本的历史性”和多重翻译之间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新历史主义视域中如何通过翻译重写... 新历史主义通过强调“文本的历史性”暗示“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或多解性。这一思想为多重阐释和多重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探讨“文本的历史性”和多重翻译之间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新历史主义视域中如何通过翻译重写文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翻译 文本的历史性
下载PDF
清代中文档案中的澳门汉语词汇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61,共6页
由清代澳门中文档案中筛选出具有澳门地方色彩的词语386条,归纳当时澳门中文的词汇特点,不仅可以看到在语言接触下澳门语言生活的一般状况,还可以发现在文化冲突中语言的反映机制是如何工作的。
关键词 清代中文档案 语言接触 文化身份 词语 标记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的国际化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45
6
作者 思创.哈格斯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0,共5页
依托东方哲学理念和生态智慧发展起来的生态翻译学,将有望打破西方翻译理论的"一统天下"并终结东西方翻译理论生态"严重失衡"的局面;同时也有利于构建东西方翻译理论真正平等对话的平台。本文拟报告生态翻译学的国... 依托东方哲学理念和生态智慧发展起来的生态翻译学,将有望打破西方翻译理论的"一统天下"并终结东西方翻译理论生态"严重失衡"的局面;同时也有利于构建东西方翻译理论真正平等对话的平台。本文拟报告生态翻译学的国际化进展和趋势,提出生态翻译学进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和若干研究课题。文章认为,把这些事情做好,生态翻译学就会越来越成熟,也就会为生态翻译学的进一步国际化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国际化 进展 新起点
下载PDF
应急语言服务视角下的新冠肺炎医学英语专题术语表开发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龙兴 王宪 《中国科技术语》 2021年第2期32-41,共10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的迅速蔓延,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应急医疗和社会治理之外,应急知识和语言服务的重要性。以词表开发和术语管理等形式提供的术语支援是应急语言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是保障精确沟通、顺畅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的迅速蔓延,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应急医疗和社会治理之外,应急知识和语言服务的重要性。以词表开发和术语管理等形式提供的术语支援是应急语言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是保障精确沟通、顺畅传播的必要条件。文章从应急语言服务视角出发,利用Sketch Engine语料库工具,从COVID-19语料库中提取出364条新冠肺炎英语单词术语和176条多词术语,以期助力于新冠疫情的防控。从本次新冠肺炎专题词表的开发实践中,文章总结出以目的为导向的学术词表制作流程,并提出学术词表的后续研究方向,为应急语言服务中的术语支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语言服务 新冠肺炎 医学英语 术语表 语料库
下载PDF
特定的规范化:澳门法律公文翻译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巍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85,共6页
澳门法律公文翻译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缺乏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法律翻译用语表述。本文从澳门三文四语(中文、葡文、英文,“三文”;广东话、普通话、葡语、英语,“四语”)的独特语境出发,剖析了其传统的“硬译”模式,特别是... 澳门法律公文翻译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缺乏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法律翻译用语表述。本文从澳门三文四语(中文、葡文、英文,“三文”;广东话、普通话、葡语、英语,“四语”)的独特语境出发,剖析了其传统的“硬译”模式,特别是其中“字字忠实”而“整句失实”的实例,从而进一步提出应在语言和法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澳门法律公文翻译规范化。通过对于澳门现行法典、公文及有关法律教材的若干综合分析,该文认为澳门法律公文翻译应逐渐走向两个“接轨”,即对内,主要体现在与规范的现代汉语及规范的法律概念、术语表述的吻合;对外,则表现为与世界上其它大陆法系的德、意等及普通法系的英语术语进行对比、参照,从而有效地提高其翻译的专业化水平, 同时也就逐渐形成其“特定规范化”的内涵。最后,探讨了在法律公文翻译中这种规范化与通俗化的并非矛盾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译 双接轨 特定规范化 专业化与通俗化
原文传递
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评《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 被引量:27
9
作者 蒋骁华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5,共5页
C.Birch、汪榕培、张光前的三个英语《牡丹亭》全译本各有特色。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为理论工具评析此三译本。研究显示:Birch译文在文化维及交际维的第三层面较多适应原文;汪榕培译文在语言维及... C.Birch、汪榕培、张光前的三个英语《牡丹亭》全译本各有特色。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为理论工具评析此三译本。研究显示:Birch译文在文化维及交际维的第三层面较多适应原文;汪榕培译文在语言维及交际维的第二层面较多适应原文;张光前译文处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适应选择论 “三维”转换 《牡丹亭》英译
下载PDF
大声不入里耳——严译新词未流行原因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骁华 《外国语文研究》 2015年第3期62-67,共6页
严复的翻译为中国引进了新思想,带来了新气象。然其"一名之立,旬月踟蹰"、苦心孤诣迻译的新概念、新术语,即严译新词,经短短十几年就被淘汰殆尽。为何命运如此惨淡?有关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这些成果对我们认识严译新词及其未... 严复的翻译为中国引进了新思想,带来了新气象。然其"一名之立,旬月踟蹰"、苦心孤诣迻译的新概念、新术语,即严译新词,经短短十几年就被淘汰殆尽。为何命运如此惨淡?有关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这些成果对我们认识严译新词及其未流行之原因启示良多。但严译新词被淘汰殆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关研究均语焉不详。本文分析了严复翻译新词的外因与内因,认为严译新词最终未流行的根本原因是严译文体将严译选词限制在"雅训"范围内,"雅训"导致严译新词用词古奥,语义含混,背离语言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严译新词 严译文体
下载PDF
19世纪以来西人文献中的南北官话规范音
11
作者 艾溢芳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33-44,共12页
本研究对多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西人文献材料中所记录的南方和北方官话音系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并提出这样一种观点: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官话有一种通行全国的标准音系,这种标准音既不是南京音也不是北京音,而是一种人们心目中的“规范音... 本研究对多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西人文献材料中所记录的南方和北方官话音系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并提出这样一种观点: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官话有一种通行全国的标准音系,这种标准音既不是南京音也不是北京音,而是一种人们心目中的“规范音”概念。这种规范音受字典韵书影响,综合了南北方的语音特点,并包含了一定的守旧语音成分。在这个全国通行的规范音概念基础上,加上一定的方音成分,则成为规范音的实现形式——规范音的南方和北方变体。无论偏南方还是偏北方的规范音,都共享很多重要的音系特征。本文根据诸多西人汉语文献材料归纳总结出这个通行全国的“规范音”音系特点,并对该“规范音”的语音系统进行构拟,还原其音系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人文献 南方官话 北方官话 规范音
下载PDF
比较法律文化与法律翻译 被引量:22
12
作者 林巍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63,共6页
在法律翻译中必然会涉及到比较法学中的许多问题,而对于比较法学的研究现已扩展到了比较法律文化的领域,因而法律翻译也必然会与比较法律文化学有着内在关系。本文正是通过对于二者的结合,从"语言符号、法律概念、法律文化及其相... 在法律翻译中必然会涉及到比较法学中的许多问题,而对于比较法学的研究现已扩展到了比较法律文化的领域,因而法律翻译也必然会与比较法律文化学有着内在关系。本文正是通过对于二者的结合,从"语言符号、法律概念、法律文化及其相互影响"、"中西法律文化的对应及其翻译"以及"法律文化融合趋势及法律翻译"三个方面加以探讨,提出了比较法律文化对于法律翻译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在法律翻译中涉及到的诸多比较法律文化学中的问题,以期引起兴趣,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功能对应物” 法律文化融合 法律语言
原文传递
澳门口述历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发钦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7,共4页
当下,口述史学以其在挖掘史料与再现社会底层声音方面的独特优势而迅速引得国际史学界的关注。它的出现与发展不仅在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等方面为历史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变革动力,同时也引起了其他学科的广泛兴趣,在推动跨学科研究中... 当下,口述史学以其在挖掘史料与再现社会底层声音方面的独特优势而迅速引得国际史学界的关注。它的出现与发展不仅在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等方面为历史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变革动力,同时也引起了其他学科的广泛兴趣,在推动跨学科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名副其实的面向大众的科学,其社会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史学研究的大众化趋势和发展动向,体现出一种重返人文的传统。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学界对其既不乏褒扬,也不乏质疑。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口述史学的可信性、口述史学的版权问题、口述历史的学科归属及呈现形式等方面,而相关研究者也迫切需要广泛了解其他地区口述史学的研究状况。为了推动口述史学的健康、快速发展,也为了廓清学界有关口述史学的一些争论,本刊特邀了大陆及港澳台几位学有造诣的学者,分别从口述历史的基本特征、口述史学的社会性、香港口述历史的具体实践、澳门口述历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台湾口述历史的现状及展望等方面进行研究,期冀对口述史学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 澳门人 历史研究 研究机构 口述史料 口述史学 完善发展 研究者
原文传递
评《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骁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49,共3页
谭载喜教授的《西方翻译简史》是我国译界的名著,1991年初版于商务印书馆。自出版至今,它一直是我国被引用最多、播惠最广的译学著作之一。它两次重印、本次修订再版,而且台湾将要印行增订版的繁体字版。这些事实是其学术价值和广受... 谭载喜教授的《西方翻译简史》是我国译界的名著,1991年初版于商务印书馆。自出版至今,它一直是我国被引用最多、播惠最广的译学著作之一。它两次重印、本次修订再版,而且台湾将要印行增订版的繁体字版。这些事实是其学术价值和广受欢迎的最好证明。国家教育部曾组织专家学者在“客观公正、先进实用、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下,将其遴选为2002—2003年度“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详见www.cdgdc.edu.cn/jxys.html),既说明了它历经时间检验的过硬质量,也说明它在我国译界一定时期内的不可取代性。作为一位严肃认真、对推动我国译学建设与发展负有使命感的著名学者,谭先生从未满足于初版《简史》所取得的成效,在繁重的教学、科研、行政之余,他一直设法跟踪西方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希望有机会将这些最新进展反映到《简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翻译简史》 增订版 谭载喜 翻译理论 学科体系 书评
原文传递
翻译对英国早期文学和文化的巨大影响——《英国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翻译文化》述评
15
作者 蒋骁华 《外国语言文学》 2013年第3期205-209,共5页
1绪言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一般指5世纪初盎格鲁人、撒克逊人进入英国到1066年诺曼征服这一时期。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也是古英语(Old English)时期。
关键词 翻译文化 英国 早期文学 盎格鲁-撒克逊 述评 诺曼征服 古英语 绪言
原文传递
"科学"概念翻译——中西医视阈下的理解与沟通
16
作者 林巍 《东方翻译》 2011年第3期15-19,共5页
“是否科学”,历来是中西医间相互争论的焦点之一。然而,对于“科学”概念,双方的理解在根本上存在着差异。本文以“科学”的基本涵义和特征为线索,以中西哲学为背景,剖析了这一基本概念在中西医视域内的不同解读:在西医,主要体... “是否科学”,历来是中西医间相互争论的焦点之一。然而,对于“科学”概念,双方的理解在根本上存在着差异。本文以“科学”的基本涵义和特征为线索,以中西哲学为背景,剖析了这一基本概念在中西医视域内的不同解读:在西医,主要体现在其独立于神学、宗教等的有系统的知识积累与运用;在中医,则主要体现为“形而上者”的学问,即可理解为一种宏观概念上的“科学”。然而,从不同角度分析,二者又非总是泾渭分明;双方其实可以进行多种有效的沟通、转述和翻译。为此,该文又从“中医概念包涵西医概念的关系”和“中西医概念间的近值关系”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列举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概念 哲学 形而上学 中医翻译
原文传递
“华”概念翻译——传统中国人特性的转述
17
作者 林巍 《东方翻译》 2011年第1期16-21,共6页
“华”概念,总与“中国”和“中国人”交融在一起。身为一位海外华侨,笔者对此有着特殊的认识和理解,故拟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相应角度,对此概念的英文翻译与表述,作一综合性的探讨。本文主要从“华”的文化内涵英译、华人... “华”概念,总与“中国”和“中国人”交融在一起。身为一位海外华侨,笔者对此有着特殊的认识和理解,故拟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相应角度,对此概念的英文翻译与表述,作一综合性的探讨。本文主要从“华”的文化内涵英译、华人“属性”与“德性”的表述以及对于具体“华人”的描绘等方面,以相关历史资料为基础,结合现代理论学说,并涉及个人的亲身实践,力图对这一具有丰厚历史文化涵义概念的翻译与转述,提供较为典型的实例分析与独到的学术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概念 华人 中国人特性 跨文化翻译
原文传递
以读者为中心:“杨译”风格的另一面——以杨译《宋明平话选》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骁华 姜苏 《外国语言文学》 2007年第3期188-197,共10页
"杨译"数量大,质量高,很有名。多年来,我国译界普遍认为其风格是"以原作为中心"的,即"杨译"不仅自然流畅,而且非常忠实于原文,特别是原文的文化特色。然而笔者在通读了"杨译"后发现,"杨译... "杨译"数量大,质量高,很有名。多年来,我国译界普遍认为其风格是"以原作为中心"的,即"杨译"不仅自然流畅,而且非常忠实于原文,特别是原文的文化特色。然而笔者在通读了"杨译"后发现,"杨译"风格还有另一面,即"以读者为中心",尽量照顾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杨译"风格的"另一面"主要体现在非一流汉语典籍的英译中。本文以杨译《宋明平话选》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杨译"中种种"以读者为中心"的现象,并探讨了这种译法在一般意义上对典籍英译的启示。本文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加深或修正我们以前对"杨译"的认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译” 风格 以读者为中心
原文传递
近四十年来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研究漫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志军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3-168,共26页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近四十年间,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而不尽如人意处也并不鲜见。本文试图以《新译红楼梦》编译方式研究、哈斯宝生平事迹研究、《新译红楼梦》成书年代及所依底本问题研究为中心,在全面梳理...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近四十年间,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而不尽如人意处也并不鲜见。本文试图以《新译红楼梦》编译方式研究、哈斯宝生平事迹研究、《新译红楼梦》成书年代及所依底本问题研究为中心,在全面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哈斯宝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研究路向、研究策略、研究方法等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译红楼梦 哈斯宝 编译方式成书年代 底本
原文传递
芳园应赐大观名——大观园园林书写的文学意义解读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志军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84,共19页
大观园是纸上园林,无论小说如何为它的建造自我圆说,所造之园终究是作为宝玉及众姐妹的生活家园来体现其存在价值的。将园林和人物一步步地构建起紧密的关系,从而达到对人物的深入刻画,应是曹雪芹最根本的写作诉求。正因如此,园林之于... 大观园是纸上园林,无论小说如何为它的建造自我圆说,所造之园终究是作为宝玉及众姐妹的生活家园来体现其存在价值的。将园林和人物一步步地构建起紧密的关系,从而达到对人物的深入刻画,应是曹雪芹最根本的写作诉求。正因如此,园林之于《红楼梦》的价值,当在文学层面上更显其大,曹雪芹对中国园林之美的领悟或在文本研究中蹊径更其清晰,而对大观园的审视也成为读懂《红楼梦》的一大关键。本文拟从作为省亲别院的大观园、作为私家园林的大观园、作为青年居所的大观园三个维度,对大观园园林书写的文学意义作尝试性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大观园 中国园林 文学书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