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岁以上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9例报告
1
作者 罗兆榴 宋伟 +2 位作者 张海瑞 阮新民 罗征祥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7年第1期31-33,64-65,共5页
1994年5月至1996年9月间,澳门镜湖医院心外科为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1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例。年龄60至83岁,平均70.8岁。术前心功能Ⅳ级者1例,Ⅲ级者4例,Ⅱ级者14例。本组病人手术搭桥62条,其中... 1994年5月至1996年9月间,澳门镜湖医院心外科为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1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例。年龄60至83岁,平均70.8岁。术前心功能Ⅳ级者1例,Ⅲ级者4例,Ⅱ级者14例。本组病人手术搭桥62条,其中应用内乳动脉7条。术中同时施行主动脉瓣──机械瓣替换2例,同时施行二尖瓣整形术1例。无手术死亡。本文就(1)高龄老人搭桥手术与复苏;(2)逆行灌注心肌保护;(3)内乳动脉的应用;(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围术期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肺切除術後支氣管胸膜瘺的防治策略
2
作者 朱偉國 《镜湖医学》 2021年第2期94-96,共3页
支氣管胸膜瘺(bronchopleuralfistula,BPF)是由胸膜腔、各級支氣管、肺泡之間相互交通而形成的瘺管,是肺葉或全肺切除術後嚴重的併發症之一。發生原因包括:1.原發病為肺結核等感染性疾病;2.術前併發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3.長期使用糖... 支氣管胸膜瘺(bronchopleuralfistula,BPF)是由胸膜腔、各級支氣管、肺泡之間相互交通而形成的瘺管,是肺葉或全肺切除術後嚴重的併發症之一。發生原因包括:1.原發病為肺結核等感染性疾病;2.術前併發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3.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4.低蛋白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 胸膜腔 感染性疾病 低蛋白血症 防治策略 糖尿病
下载PDF
Boerhaave's綜合癥1例報導
3
作者 何家駒 崔鳳東 +1 位作者 朱偉國 陳正煊 《镜湖医学》 2016年第2期73-73,82,共2页
患者男,59歲,因“劇烈嘔吐後出現左胸部疼痛10小時”入院。胸部CT發現縱隔積氣、左側胸腔積液,接行食道碘水造影和CT檢查發現造影劑自食道下段向縱隔滲漏(圖1)。診斷為自發性食道破裂(Boerhaave's綜合癥)。在左側胸腔閉式引流後急... 患者男,59歲,因“劇烈嘔吐後出現左胸部疼痛10小時”入院。胸部CT發現縱隔積氣、左側胸腔積液,接行食道碘水造影和CT檢查發現造影劑自食道下段向縱隔滲漏(圖1)。診斷為自發性食道破裂(Boerhaave's綜合癥)。在左側胸腔閉式引流後急症胃鏡,發現胃食道交界以上約2~3cm食道左後壁破裂,用鈦鋏封閉。術後3天起患者出現發熱,逐漸出現感染表現,第5天複查胸部CT提示縱隔感染、雙側胸腔積液。行胸腔鏡下左側膿胸清除+縱隔腔切開引流+右側胸腔閉式引流+營養管胃造瘻手術。經抗生素、胃腸內外營養等治療後,第2週拔除鼻胃管及逐步恢復進食,複查CT提示縱隔、雙側胸腔積液後逐步拔除胸腔引流管及胃造瘻營養管。經過35天的治療,患者康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破裂 胸部CT 鼻胃管 胸腔引流管 下段 引流 抗生素
下载PDF
原發性肺動脈肉瘤1例
4
作者 林萬雙 林俊華 李嘉亮 《镜湖医学》 2023年第1期84-84,51,I0002,共3页
原發性肺動脈肉瘤(primary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PAS)是一種惡性度極高而又罕見的腫瘤,其發病率為0.001%~0.003%[1],至今全球報導僅500餘例[2],其發病隱匿,預後極差,常被誤診為慢性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原發性肺動脈肉瘤(primary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PAS)是一種惡性度極高而又罕見的腫瘤,其發病率為0.001%~0.003%[1],至今全球報導僅500餘例[2],其發病隱匿,預後極差,常被誤診為慢性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現報導本院經手術確診的1例PAS如下。患者女性68歲,無基礎病,因“氣促3月餘,下肢浮腫1月”2022年5月經仁伯爵綜合醫院擬“慢性肺動脈栓塞,肺動脈高壓,右心衰”轉介本院評估肺動脈取栓手術。入院前3月餘患者出現乾咳,活動後氣促,2022年4月在內地某醫院行胸部CT示肺動脈栓塞,肺動脈主幹,左、右肺動脈及遠端分支血栓並肺梗死,進一步肺動脈介入治療及血管內溶栓治療,效果不佳,漸出現雙下肢浮腫,予口服NOAC抗凝治療,經治療症狀無改善,2022年5月返澳於仁伯爵綜合醫院跟進,複查CT(圖1見封底)示雙側肺動脈栓塞伴部份肺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梗死 右心衰 胸部CT 右肺 栓塞 pulmonary 肉瘤 ARTERY
下载PDF
急性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血栓形成1例
5
作者 張海瑞 李嘉亮 朱偉國 《镜湖医学》 2014年第1期54-55,共2页
患者男性,50歲,法籍游客,因“腹痛、嘔血1天”入院。患者2天前乘長途機抵澳,因便秘自行予以藥物塞肛,隨後出現腹痛,並嘔吐血性液6~7次,到本院急診就診,查嘔吐物潛血(+++),Hb:175g/l,擬“上消化道出血查因:潰瘍病?”收入院。查體:T:36.5... 患者男性,50歲,法籍游客,因“腹痛、嘔血1天”入院。患者2天前乘長途機抵澳,因便秘自行予以藥物塞肛,隨後出現腹痛,並嘔吐血性液6~7次,到本院急診就診,查嘔吐物潛血(+++),Hb:175g/l,擬“上消化道出血查因:潰瘍病?”收入院。查體:T:36.5℃,P:118次/min,腹膨隆,全腹壓痛,反跳痛(+),上腹部明顯,腸鳴音減弱,WBC:18.9×10e9/L,中性粒比例:0.791,入院考慮急腹癥可能性大,予以胃腸減壓,抗感染,補液對癥治療,留置胃管可引出暗紅色胃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膨隆 留置胃管 上消化道出血 血栓形成 吐血 塞肛 抗感染
下载PDF
自發性孤立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2例
6
作者 張海瑞 林萬雙 +1 位作者 朱偉國 李嘉亮 《镜湖医学》 2014年第2期78-78,83,共2页
患者1男性,57歲,因“腹部持續性絞痛18小時”入院,疼痛以臍上明顯,無他處放射痛,伴嘔吐1次,腹部CT提示:腸系膜上動脈(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近段壁可疑血管內膜撕裂,SMA近段腔內未見造影劑充盈,累及範圍約7cm,考慮動脈夾層或... 患者1男性,57歲,因“腹部持續性絞痛18小時”入院,疼痛以臍上明顯,無他處放射痛,伴嘔吐1次,腹部CT提示:腸系膜上動脈(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近段壁可疑血管內膜撕裂,SMA近段腔內未見造影劑充盈,累及範圍約7cm,考慮動脈夾層或壁內血腫所致,SNA遠端造影劑充盈可。次日行血管造影檢查:SMA距起始部開口1cm右上壁半球狀突起,內似見一透亮條帶狀影,SMA中遠段及部份空腸動脈關閉可見淺弧形切跡,管腔略窄,中結腸動脈近段閉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 血管造影 系膜 ARTERY 放射痛 孤立性 起始部
下载PDF
體動脈(腹腔幹)-肺動脈瘺手術治療1例
7
作者 林萬雙 朱偉國 李嘉亮 《镜湖医学》 2022年第1期64-64,69,I0002,共3页
肺部血管畸形是種罕見的病變,據一項納入15,000例連續屍檢的研究僅檢出3例肺動靜脈畸形[1]。另外3項來自Mayo診所的病例系列研究顯示,一般人群中的肺動靜脈畸形發生率同樣較低,45年間共報導了194例(即4.3例/年)[2-4]。而體動脈-肺動脈瘻... 肺部血管畸形是種罕見的病變,據一項納入15,000例連續屍檢的研究僅檢出3例肺動靜脈畸形[1]。另外3項來自Mayo診所的病例系列研究顯示,一般人群中的肺動靜脈畸形發生率同樣較低,45年間共報導了194例(即4.3例/年)[2-4]。而體動脈-肺動脈瘻(Systemic artery-to-pulmonary artery fistula,SA-PAF)的畸形則是種更為罕見的肺部血管畸形。以下報導1例因自發性氣胸檢查發現腹腔幹動脈-右下肺動脈瘻的案例,因氣胸手術接受同期瘻管切斷手術治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血管 ARTERY 病例系列研究 PULMONARY 治療 腹腔 畸形
下载PDF
63例心臟大血管手術使用小劑量重組活化凝血因子Ⅶ的療效分析
8
作者 張海瑞 林萬雙 《镜湖医学》 2021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心臟大血管手術中及手術後預防性和治療性使用小劑量(35~70μg/kg)重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的療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行心臟大血管手術(主動脈夾層,心臟瓣膜、冠脈搭橋、心臟腫瘤等)術中和術後使用rFⅦa的患... 目的分析心臟大血管手術中及手術後預防性和治療性使用小劑量(35~70μg/kg)重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的療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行心臟大血管手術(主動脈夾層,心臟瓣膜、冠脈搭橋、心臟腫瘤等)術中和術後使用rFⅦa的患者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採用體外循環下手術,並給予小劑量rFⅦa,監測應用rFⅦa前後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結果63例使用rFⅦa能早期有效減少出血(P<0.05)。21例主動脈夾層手術術中預防性使用小劑量rFⅦa,術後大多數有效減少引流量(P<0.05)。有活動性血管出血的病例,rFⅦa的效果不一定理想,有8例需二次手術止血,其中7例發現有外科活動性出血。術後死亡2例,併發血栓4例。結論對於體外循環術後嚴重滲血患者,小劑量rFⅦa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對於主動脈夾層大血管手術病例,術中止血困難可預防性使用rFⅦa,也能減少術後引流量和出血風險,但須小心監測血栓性併發症的發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臟大血管手術 重組活化凝血因子Ⅶ 出血 併發症
下载PDF
獲得性下肢動靜脈瘻的診治進展
9
作者 張海瑞 林萬雙 《镜湖医学》 2019年第2期93-96,共4页
動靜脈瘻(G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動脈和靜脈系統之間的異常通道。瘻管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地方,可能是單個或多個,分為先天性或獲得性的(例如創傷)。獲得性下肢AVF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AVF,常繼發於作為經皮動脈和靜脈的腹股溝等... 動靜脈瘻(G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動脈和靜脈系統之間的異常通道。瘻管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地方,可能是單個或多個,分為先天性或獲得性的(例如創傷)。獲得性下肢AVF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AVF,常繼發於作為經皮動脈和靜脈的腹股溝等部位。本文將回顧對獲得性下肢動靜脈瘻的診斷和治療進展。對獲得性AVF的最早描述是William Hunter於1961年一共報導了2例因嘗試行靜脈切開術而產生的肱部A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F 腹股 下肢 先天性 治療
下载PDF
自發性髂靜脈破裂1例
10
作者 林萬雙 林俊華 張海瑞 《镜湖医学》 2019年第1期52-52,55,共2页
自發性髂靜脈破裂是種十分罕見的病例,常以休克症狀就診。有文獻統計至2016年全球報導的案例少於50例[1]。以下報導1例自發性髂靜破裂個案。患者男,65歲,有高血壓病史,2018年12月23日因排便後出現腰腹部疼痛及頭暈而至山頂醫院就診,就... 自發性髂靜脈破裂是種十分罕見的病例,常以休克症狀就診。有文獻統計至2016年全球報導的案例少於50例[1]。以下報導1例自發性髂靜破裂個案。患者男,65歲,有高血壓病史,2018年12月23日因排便後出現腰腹部疼痛及頭暈而至山頂醫院就診,就診時體檢發現血壓低下並呈現休克狀態,予糾正休克治療後生命體徵穩定。行腹盆電腦掃瞄檢查見腹膜後巨大血腫,病患於次日出現左下肢腫脹情況,超聲檢查示: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左下肢 休克 破裂
下载PDF
聚合物束帶於傳統胸骨切開縫合之應用分析
11
作者 林俊華 林萬雙 李嘉亮 《镜湖医学》 2021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本次研究通過對比分析胸骨束帶固定胸骨和鋼絲固定胸骨的心臟手術患者資料,以評估胸骨束帶固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0名於本院進行心臟手術的患者被分為兩組進行比較。在心臟手術後,胸骨縫合固定會按病患情況而選用聚醚醚酮束帶(... 目的本次研究通過對比分析胸骨束帶固定胸骨和鋼絲固定胸骨的心臟手術患者資料,以評估胸骨束帶固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0名於本院進行心臟手術的患者被分為兩組進行比較。在心臟手術後,胸骨縫合固定會按病患情況而選用聚醚醚酮束帶(ZipFix系統)25人與傳統鋼絲25人。胸骨縫合時間、術後疼痛及胸骨併發症會在兩組中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胸骨縫合時間在聚醚醚酮束帶(ZipFix系統)組是10~15分鐘而在傳統鋼絲組是15~20分鐘。傳統鋼絲組中出現一例胸骨切割斷裂的併發症,而且聚合物束帶(ZipFix系統)組的平均疼痛指數在追蹤期間均低於傳統鋼絲。結論在成人心臟手術後使用聚合物束帶(ZipFix系統)進行胸骨縫合是安全而有效的,同時可以有效地縮短胸骨縫合的時間及減低術後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臟手術 胸骨正中切開術 胸骨縫合 ZipFix系統
下载PDF
26例多原發肺癌的臨床分析
12
作者 林萬雙 朱偉國 +1 位作者 林俊華 李嘉亮 《镜湖医学》 2023年第2期45-49,F0002,共6页
目的對26例多原發肺癌的臨床資料結合文獻分析探討多原發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的診斷和治療策略。方法回顧性分析從2016年3月~2023年1月本院胸腔鏡微創手術確診的26例MPLC病例(含60個病灶)的影像學、術式及病理等資... 目的對26例多原發肺癌的臨床資料結合文獻分析探討多原發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的診斷和治療策略。方法回顧性分析從2016年3月~2023年1月本院胸腔鏡微創手術確診的26例MPLC病例(含60個病灶)的影像學、術式及病理等資料。結果病例均由薄層CT發現並接受胸腔鏡手術。同側病灶大都(16/19例)同期手術治療,術式多為以胸腔鏡肺葉+亞肺葉切除,少數同側病變次病灶進展後二次手術切除;雙側病灶均分期手術。病灶中磨玻璃結節(ground-glass opacity,GGO)以微浸潤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為主,混合磨玻璃結節(mixed ground-glass opacity,mGGO)和實性結節以浸潤性腺癌為主。MPLC多有基因突變,本組病例中18/26的病例有基因突變,均為EGFR突變。結論CT是診斷MPLC的最常用方法。胸腔鏡病灶的肺葉或亞肺葉切除是最常用的術式。肺部多發結節,其大小和實性成分對結節獨立分期有重大影響,MPLC多有基因突變情況,基因檢測對後期腫瘤治療有幫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時性多原發肺癌 外科手術 胸腔鏡 基因突變
下载PDF
胸腔鏡下單操作孔手術治療肺大泡併自發性氣胸173例分析
13
作者 朱偉國 林萬雙 +1 位作者 Satish Shrestha 張海瑞 《镜湖医学》 2013年第2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討胸腔鏡下單操作孔手術治療肺大泡併自發性氣胸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適應症。方法2005年1月~2013年6月共實施胸腔鏡下單操作孔手術治療肺大泡併自發性氣胸173例,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7例,年齡14歲~80歲,平均27.7歲。首次發作自發性... 目的探討胸腔鏡下單操作孔手術治療肺大泡併自發性氣胸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適應症。方法2005年1月~2013年6月共實施胸腔鏡下單操作孔手術治療肺大泡併自發性氣胸173例,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7例,年齡14歲~80歲,平均27.7歲。首次發作自發性氣胸138例,復發性自發性氣胸35例;單側病變164例,雙側病變9例。全組均採用全麻雙腔氣管插管,胸腔鏡單操作孔法手術治療。進鏡口在腋中線7肋間,切口長約1.0cm,操作孔在腋中線4肋間,切口長約1.5cm,術中依據肺大泡情况採用切割縫合器切除,或加肺大泡結紮;同時常規行胸膜搔擦固定術。結果本組173例患者,手術療效滿意,無臨床死亡,1例因手術中出血及黏連嚴重中轉開胸,1例術後持續漏氣需再次手術。結論胸腔鏡下單操作孔手術切除肺大泡具有安全、微創、療效高、恢復快、併發症少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泡 胸腔鏡 單操作孔
下载PDF
70歲以上病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療效分析
14
作者 朱偉國 張海瑞 《镜湖医学》 2011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討70歲以上高齡病人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的臨床效果。方法自1993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共爲55例70歲以上高齡病人行CABG術,其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齡70~86歲,平均74.89±3.63。行停跳(On-pump)CABG28例,不停跳(Off-... 目的探討70歲以上高齡病人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的臨床效果。方法自1993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共爲55例70歲以上高齡病人行CABG術,其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齡70~86歲,平均74.89±3.63。行停跳(On-pump)CABG28例,不停跳(Off-pump)CABG27例。分別行搭橋1~6根,平均2.87±1.03根。39例病人應用乳内動脈搭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加左室成形術4例,瓣膜手術9例。結果圍術期死亡6例,死亡率爲10.9%。術後發生併發症包括低心排綜合征11例,術中及術後應用主動脈内球囊反搏(IABP)7例。呼吸功能不全7例(4例行氣管切開),急性腎衰5例(4例行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平均ICU滯留天數爲7.91±7.63天,平均術後住院天數爲39.01±31.20天。結論70歲以上高齡病人行CABG術是可行的,手術仍有較高死亡率。術前應加强對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的判斷,術後積極處理和預防併發症的發生,以進一步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歲以上高齡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療效
下载PDF
下肢動脈閉塞介入治療12例臨床觀察
15
作者 林俊華 范世豪 《镜湖医学》 2018年第1期49-50,22,共3页
目的探討血管腔内介入治療針對下肢動脈閉塞症患者的臨床價值。方法探用Seldinge r技術,經股動脈穿剌擂管,對12例患者14條患肢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對.下肢動脈行球襄成形術聯合釋放支架,並於4遇後對比跟蹤其治療效果及保肢率。結... 目的探討血管腔内介入治療針對下肢動脈閉塞症患者的臨床價值。方法探用Seldinge r技術,經股動脈穿剌擂管,對12例患者14條患肢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對.下肢動脈行球襄成形術聯合釋放支架,並於4遇後對比跟蹤其治療效果及保肢率。結果所有手術均成功,患肢循環均明顯改善;治療後患肢麻木、疼痛、皮溫低、發紺等臨床症狀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治療後4過踝肱指數(ABI)(0.80±0.13)明顯高於治療前(0.52±0.10);介入治療後無患者需進行重大截肢手術。結論血管腔内介入治療微創、安全、有效,動脈介入治療對於下肢動脈閉塞症患者的近期療效滿意,可明顯改善患肢循環及預防下肢的重大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邊動脈疾病 下肢動脈閉塞 介入治療
下载PDF
無管與氣管插管單孔胸腔鏡手術臨床療效對比研究
16
作者 朱偉國 張靜嫻 錢曉暉 《镜湖医学》 2020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無管(不需氣管插管麻醉,術中不留置尿管,術後不放置胸腔引流管)單孔胸腔鏡與傳統氣管插管單孔胸腔鏡在肺部手術中應用的可行性與優勢。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4月中國澳門鏡湖醫院胸外科同一主刀醫師及團隊實施的無管... 目的分析無管(不需氣管插管麻醉,術中不留置尿管,術後不放置胸腔引流管)單孔胸腔鏡與傳統氣管插管單孔胸腔鏡在肺部手術中應用的可行性與優勢。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4月中國澳門鏡湖醫院胸外科同一主刀醫師及團隊實施的無管單孔胸腔鏡在肺部手術患者18例(觀察組)的臨床資料,全部為男性,年齡(30.4±12.3)歲。另抽取同期行傳統氣管插管單孔胸腔鏡肺部手術患者21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齡(23.3±6.8)歲。比較兩組病例在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麻醉時間,術後疼痛度,術後下床活動時間(h),留置胸腔引流管時間、術後住院時間、後進食時間(h),氣道損傷、頑固性乾咳、咽痛、惡心嘔吐併發症發生率等指標方面差異。結果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並無差異。兩組患者麻醉時間、術中失血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優於對比組;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術後進食時間(h),術後下床活動時間(h),術後疼痛評分,術後住院時間(d)等方面較對照組均具有明顯優勢[(3.6±1.0)h vs.(6.0±0.0)h,P<0.001;(1.6±0.8)vs.(2.7±0.7),P<0.001;(1.3±0.6)d vs.(5.2±3.7)d,P<0.001]。結論無管單孔技術應用於胸腔鏡肺部手術是可行及安全,可避免傳統氣管插管所致氣道損傷,減少聲音嘶啞、咽痛、惡心嘔吐等全身麻醉所致症狀,減少甚至避免單肺機械通氣所造成肺損傷,減少了尿道口不適感及胸部疼痛,促進術後快速康複,縮短住院時間,更符合整體微創及快速康複的理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無管胸腔鏡 插管麻醉 單孔
下载PDF
單孔胸腔鏡治療自發性氣胸18例臨床體會
17
作者 朱偉國 林萬雙 《镜湖医学》 2018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討單孔電視胸脛鏡下治療自發性氣胸的安全性及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18例使用5mm的30°電視胸脛鏡系統,探用腋中線第4肋間單切口行胸脛鏡下肺大泡縫合切割術,術後從切口置入胸管接负壓水封瓶引... 目的探討單孔電視胸脛鏡下治療自發性氣胸的安全性及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18例使用5mm的30°電視胸脛鏡系統,探用腋中線第4肋間單切口行胸脛鏡下肺大泡縫合切割術,術後從切口置入胸管接负壓水封瓶引流。結果本組18例患者均在單孔下成功完成手術,術中無1例中轉開胸,無增加輔助切口,無嚴重饼發症。手術時間40-70(53.1±10.1)分鐘,術中出血量10~30(15.6±5.2)ml,術後胸管接負壓水封瓶留置時間2~12(3.8±2.3)天,術後住院3~13(5.0±12.4)天。全組病例隨訪時間1~6個月,無氣胸復發。結論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安全可行,療效確切,較兩孔手術切口更少,創傷更小、恢復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發性氣胸 單孔胸腔鏡手術
下载PDF
孤立型腸系膜上動脈夾層的14例回顧分析
18
作者 林俊華 范世豪 +1 位作者 林萬雙 李嘉亮 《镜湖医学》 2020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為了檢查出現孤立性自發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的患者的自然病史和預後。方法2014~2019年診斷為孤立性自發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的患者進行回顧性綜述數據分析,包括人口統計學、臨床數據、放射學評估、治療和結果。結果14名患者在沒有主... 目的為了檢查出現孤立性自發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的患者的自然病史和預後。方法2014~2019年診斷為孤立性自發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的患者進行回顧性綜述數據分析,包括人口統計學、臨床數據、放射學評估、治療和結果。結果14名患者在沒有主動脈夾層的情況下發現孤立性自發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所有患者都是由電腦斷層掃描所診斷。年齡為48歲(42歲~68歲),79%為男性;86%的患者出現腹痛和背痛等症狀;14%無症狀。所有患者於診斷早期都只接受藥物治療,追蹤期間沒有患者需要後期介入手術治療或復發。結論雖然孤立性自發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存在内臟缺血的風險,但大多數患者可以用短期抗凝藥物治療而不必手術治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型腸系膜上動脈夾層 高血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