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壮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存岭 赵德勤 +1 位作者 陈爱萍 周江源 《安徽科技》 2010年第8期24-25,共2页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地位和关注度下降。如何迎接挑战,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规范运作,发展壮大,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发展壮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关键词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专业合作社 规范运作
下载PDF
搭建研究开发平台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点建点27年回眸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存岭 陈爱平 +1 位作者 曹承富 纪永民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9期1-2,36,共3页
杨柳农科实验点始建于1981年,27年来,取得10多项农业科技新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7篇,试验示范推广多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成果新技术,为淮北及安徽农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27年来,杨柳点的基本做法... 杨柳农科实验点始建于1981年,27年来,取得10多项农业科技新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7篇,试验示范推广多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成果新技术,为淮北及安徽农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27年来,杨柳点的基本做法是:增加投入搭平台,寻求依托引人才,申报项目求支持,创新机制闯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学实验点 成效 做法 濉溪杨柳
下载PDF
濉溪县夏玉米生产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苏玉杰 周景春 +1 位作者 张存岭 陈若礼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9期165-168,共4页
利用濉溪1980~2006年夏玉米单产和同期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6月中旬至9月下旬光、热、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夏玉米生产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濉溪夏玉米的气象波动指数为0.105 3,占夏玉米产量波动的37.9%;7月中下旬的平均... 利用濉溪1980~2006年夏玉米单产和同期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6月中旬至9月下旬光、热、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夏玉米生产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濉溪夏玉米的气象波动指数为0.105 3,占夏玉米产量波动的37.9%;7月中下旬的平均气温、8月下旬的降水、8月中下旬的日照时数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关键气象因子;温光水变化趋势与玉米需求吻合。生产上要采取选用中熟和中晚熟品种、适期早播、及时灌溉排水、推迟收获等技术措施,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实现夏玉米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气象产量 气象因子 技术对策
下载PDF
淮北砂姜黑土地力贡献与培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存岭 陈龙潭 +2 位作者 曹承富 孔令聪 纪永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1期244-246,264,共4页
对杨柳点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和相关小麦施肥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力贡献与小麦施肥产量、地力贡献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高产田块地力贡献在小麦施肥产量中占主要地位。砂姜黑土地力贡献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速效钾... 对杨柳点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和相关小麦施肥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力贡献与小麦施肥产量、地力贡献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高产田块地力贡献在小麦施肥产量中占主要地位。砂姜黑土地力贡献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速效钾含量尚不是限制因子。长期连续施肥条件下.不同的土壤养分指标受有机无机配比的影响不同。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偏低的土壤,要通过增施有机肥加以培肥,磷素或钾素养分偏低的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化肥来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力贡献 长期定位试验 培肥技术 砂姜黑土
下载PDF
濉溪县夏大豆产量低而不稳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玉琪 张新萍 +3 位作者 顾检选 张存岑 陈若礼 纪永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92-1793,1795,共3页
品种更新缓慢、施肥不足、重茬面积大和病虫害发生频繁是大豆低产的主要原因,6月中下旬的降水量,花荚期的雨日、鼓粒期的日照时数和9月中旬的平均温度是导致大豆产量波动的主要气象因子。因此,实现大豆生产再上新台阶,必须加快品种更新... 品种更新缓慢、施肥不足、重茬面积大和病虫害发生频繁是大豆低产的主要原因,6月中下旬的降水量,花荚期的雨日、鼓粒期的日照时数和9月中旬的平均温度是导致大豆产量波动的主要气象因子。因此,实现大豆生产再上新台阶,必须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科学运筹肥料,适期播种,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合理灌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产量波动 气象因子 发展对策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濉溪县夏大豆产量低而不稳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纪永民 张存岭 陈若礼 《大豆通报》 2006年第6期8-11,共4页
在分析安徽省濉溪县大豆产量低而不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豆生产再上新台阶的技术对策。(1)大豆产量水平低,增产速度缓慢,产量波动不仅略高于生育期间灾害频繁的小麦,也明显高于同一生育期和相同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夏玉米。(2)品种... 在分析安徽省濉溪县大豆产量低而不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豆生产再上新台阶的技术对策。(1)大豆产量水平低,增产速度缓慢,产量波动不仅略高于生育期间灾害频繁的小麦,也明显高于同一生育期和相同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夏玉米。(2)品种更新缓慢、施肥不足、重茬面积大和病虫害发生频繁是大豆低产的主要原因;6月中下旬的降水量,花荚期的雨日、鼓粒期的日照时数和9月中旬的平均温度是导致大豆产量波动的主要气象因子。(3)实现大豆生产再上新台阶,必须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科学运筹肥料,适期播种,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合理灌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产量波动 气象因子 高产对策
下载PDF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濉科998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纪永民 张存岭 +2 位作者 吴健 陈若礼 焦浩 《大豆科技》 2008年第5期38-41,共4页
濉科998是以巨丰×豫豆21的优势单株为母本,开豆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夏大豆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732.2kg/hm2,比中豆20(CK)增产7.30%;2007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 濉科998是以巨丰×豫豆21的优势单株为母本,开豆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夏大豆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732.2kg/hm2,比中豆20(CK)增产7.30%;2007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20.0kg/hm2,比中豆20(CK)增产8.99%。籽粒蛋白质含量41.52%,脂肪20.07%。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1.8d,中抗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SC3、SC7,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适应性强,综合抗性好,适于安徽沿淮淮北作中熟夏大豆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濉科998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烟农19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示范和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存岭 陈若礼 +2 位作者 孔令聪 吴健 张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烟农19集高产、优质、广泛适应性于一身。高产栽培要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争取穗大粒多。6750kg/hm2产量结构为600-675万穗/hm2×28-30粒/穗×41-45g/千粒。规范化栽培要以适期播种为前提,以培育高产群体为中心,以高产优质... 烟农19集高产、优质、广泛适应性于一身。高产栽培要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争取穗大粒多。6750kg/hm2产量结构为600-675万穗/hm2×28-30粒/穗×41-45g/千粒。规范化栽培要以适期播种为前提,以培育高产群体为中心,以高产优质为目的,围绕产量构成3要素综合运用平衡施肥、氮肥后移调优、半精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技术,保证每一要素都能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农19 技术规程 示范
下载PDF
农民工:科学素质行动应当关注的重要群体
9
作者 张存岭 赵德勤 周江源 《科协论坛》 2008年第7期37-38,共2页
2006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提出深入开展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人群”为重点的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作为现代化建设主力军... 2006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提出深入开展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人群”为重点的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作为现代化建设主力军之一的农民工,其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直接关系到产业升级换代、社会大局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素质低下,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理应受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科学素质 农民工 现代化建设 群体 应当 未成年人 劳动人口 领导干部
下载PDF
濉溪县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0
作者 张存岭 陈爱萍 +1 位作者 周江源 訾春云 《科协论坛》 2012年第9期14-16,共3页
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由政府或社会有关方面兴办的,以土地或农业设施为载体,通过引进吸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新技术、新成果,在农业结构调整及“双增”中起示范带动作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一定代表性的种... 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由政府或社会有关方面兴办的,以土地或农业设施为载体,通过引进吸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新技术、新成果,在农业结构调整及“双增”中起示范带动作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一定代表性的种养业基地或园区。创建科普示范基地,是深化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科普工作中存在的深度不足、有效性不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建设 濉溪县 农村科普工作 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践 农业发展方向 示范带动作用
下载PDF
安徽省濉溪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工作成效
11
作者 张存岭 孙文略 +1 位作者 纪艳玲 徐静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35期90-91,共2页
杨柳实验站建站40余年来,濉溪县与安徽省农科院协同创新,在土壤培肥、粮食增产提质、农田减排、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26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该文阐述了实验站的建设历程,取得了... 杨柳实验站建站40余年来,濉溪县与安徽省农科院协同创新,在土壤培肥、粮食增产提质、农田减排、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26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该文阐述了实验站的建设历程,取得了砂姜黑土培肥、小麦持续增产、夏秋粮均衡增产、种业振兴等成效,展望了未来几年的工作方向,以推动区域粮食持续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野外实验站 协同创新 合作共建 砂姜黑土培肥 增产 种业振兴
下载PDF
濉溪县2013年小麦减产的气候原因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彬 周景春 +1 位作者 张存岭 陈若礼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6期38-38,133,共2页
濉溪县2012-2013年小麦生产周期,前期干旱少雨,后期降水过多,晚播早熟。低温来临早,越冬期气温低,麦田群体小;晚霜冻强度高,穗部冻害偏重发生,穗数少。灌浆后期日照偏少,降水过多,千粒重低。产量较前两年降低。生产上应扩种冬性、压缩... 濉溪县2012-2013年小麦生产周期,前期干旱少雨,后期降水过多,晚播早熟。低温来临早,越冬期气温低,麦田群体小;晚霜冻强度高,穗部冻害偏重发生,穗数少。灌浆后期日照偏少,降水过多,千粒重低。产量较前两年降低。生产上应扩种冬性、压缩偏春半冬性品种,适期足墒早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晚霜冻 小麦产量 濉溪县
下载PDF
濉溪县小麦生产水环境分析与抗旱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怀念 苏玉杰 +2 位作者 周景春 张存岭 陈若礼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9期147-150,共4页
濉溪县50个小麦生产周期平均降水量274.1mm,雨日47.3d,蒸发量955.3mm。2010-2012年平均地表水2.2亿m3,浅层地下水2.1亿m3,埋深降至3.0~4.5m。旬降水量、雨日和蒸发量、降水过程与旬次呈抛物线关系。播种期、分蘖越冬期和拔节孕穗... 濉溪县50个小麦生产周期平均降水量274.1mm,雨日47.3d,蒸发量955.3mm。2010-2012年平均地表水2.2亿m3,浅层地下水2.1亿m3,埋深降至3.0~4.5m。旬降水量、雨日和蒸发量、降水过程与旬次呈抛物线关系。播种期、分蘖越冬期和拔节孕穗期降水20mm以上的保证率为66%、24%和58%。随着时间的推移,降水量略有减少,全生育期和返青至抽穗期雨日减少趋势明显;越冬期、返青至抽穗期、抽穗成熟期和全生育期蒸发量明显减少。耕层土壤含水量增长与雨前含水量、过程降水量多元直线相关,含水量消退与雨后含水量、无雨时段蒸发量多元相关。干旱7周期4遇,涝渍8周期1遇。因此,应蓄水保墒,及时人工增雨,适时补充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降水 蒸发 地表水 地下水 濉溪县
下载PDF
濉溪县2012年夏大豆生产和气候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荣光 张存岭 +3 位作者 陈若礼 纪永民 卓越 蔡士侠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4期32-33,共2页
濉溪县2012年夏大豆遇旱晚播,成熟期推迟,开花—成熟期延长,生育期略有缩短。气温略低于常年,降水少而集中,后期日照充足。鼓粒期光温条件有利,百粒重高,产量创历史新高,突破2 250kg/hm2。
关键词 夏大豆 气候条件 产量 生育期 濉溪县
下载PDF
提高协会运作质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15
作者 张守辉 窦长坤 +2 位作者 张存岭 王传礼 周心愿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3期15-16,60,共3页
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组织机构、章程制度、协会运营、利益联结等方面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带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带领千... 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组织机构、章程制度、协会运营、利益联结等方面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带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带领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组织机构 协会运营 产业化运作
下载PDF
濉溪县科协大力推广“电脑农业”
16
作者 王传礼 彭继承 《科协论坛》 2001年第12期36-36,共1页
近年来,安徽省濉溪县科协以'电脑农业'作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战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应用和推广农业专家系统,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速度。至去年底,在全县164.85万亩示范区中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6%,新技术推广率... 近年来,安徽省濉溪县科协以'电脑农业'作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战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应用和推广农业专家系统,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速度。至去年底,在全县164.85万亩示范区中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6%,新技术推广率达61.8%,效益显著。最近,在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安徽示范区表彰会暨安徽省农业信息工作研讨会上,濉溪县有6名科技人员受到表彰。濉溪县科协被国家高技术智能计算机专家组评为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先进集体。1990年,国家把农业专家系统(即'电脑农业')等农业信息技术列入863计划的重点课题。1997年濉溪县科协引进农业专家系统,并积极组织应用示范。1999年初,承担实施'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县'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安徽 濉溪县科协 “电脑农业”
下载PDF
低温对黄淮南片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广飞 袁野 +2 位作者 张红艳 周景春 张存岭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3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低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9年丰乐联合体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2019—2020年新世纪联合体生产试验汇总材料及同期各试点低温指标,利用空间系列数据分析低温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 ]越冬期<0℃天数、负... [目的]研究低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9年丰乐联合体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2019—2020年新世纪联合体生产试验汇总材料及同期各试点低温指标,利用空间系列数据分析低温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 ]越冬期<0℃天数、负积温与相对气象产量负相关,3月上中旬和4月上旬最低气温与相对气象产量正相关。多数品种和试点平均气象穗粒数与冬前<0℃天数、负积温正相关,与4月上旬最低气温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小麦耐寒育种和趋利避害栽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产量 低温 冻害和冷害
下载PDF
基于区域试验的空间序列气象产量分离方法--以丰乐-新世纪联合体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为例
18
作者 李俊秀 周景春 张存岭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期168-170,173,共4页
产量分离是研究气象因子对作物产量影响的重要步骤。应用区域试验数据分离气象产量,具有原始数据准确可靠、样本容量大、不需要人为划分生育期、便于检验等优势,依空间指数直线回归拟合趋势产量操作简便,结果合理。
关键词 气象产量 产量分离 区域试验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评价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84
19
作者 陈欢 曹承富 +4 位作者 张存岭 李玮 乔玉强 杜世州 赵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9-617,共9页
利用安徽濉溪杨柳定位试验(1981-)为平台,以土壤的5种酶活性(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7种基础化学性质(pH、EC、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后将各主成分得分系... 利用安徽濉溪杨柳定位试验(1981-)为平台,以土壤的5种酶活性(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7种基础化学性质(pH、EC、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后将各主成分得分系统聚类。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可将原12个土壤生物化学性质指标降维、提取出2个主成分,反映了原信息量的88.22%,且无原变量丢失。其中第一主成分以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EC、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贡献最大;第二主成分则以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pH贡献最大。作为综合评价砂姜黑土肥力的生物指标,酸性和中性磷酸酶优于其他三种土壤酶。以两个主成分得分为新指标进行聚类得到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排序为MNPK,HMNPK>M>NPK>CK,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砂姜黑土的最佳培肥模式,单施有机肥次之,而长期单施化肥或者不施肥则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砂姜黑土 土壤肥力 施肥方式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1
20
作者 陈欢 曹承富 +5 位作者 孔令聪 张存岭 李玮 乔玉强 杜世州 赵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580-2590,共11页
【目的】分析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试图探明淮北小麦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淮北砂姜黑土合理施肥管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杨柳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小麦的平均产... 【目的】分析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试图探明淮北小麦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淮北砂姜黑土合理施肥管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杨柳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小麦的平均产量、产量年际波动及土壤养分状况对5种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的响应,比较不同施肥条件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的优劣,并以此评判施肥的合理性。【结果】淮北砂姜黑土区长期不施肥的小麦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下降量为5.81 kg·hm-2;而长期施肥的小麦产量随时间呈锯齿状波动并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处理(HMNPK)的产量趋势线最高,但其增产优势逐年减弱,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处理(MNPK)以9.75 kg·hm-2的年增长量缩短与其的差距;单施化肥处理(NPK)的小麦产量趋势线在试验前期高于单施有机肥(M),但在22年后有被M处理赶超的趋势。从32年小麦平均产量来看,与不施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与等氮)的增产幅度最大,平均产量分别达5 544.3和5 200.6 kg·hm-2;NPK次之,比当年不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了614.6%,M增产幅度最低,但与NPK差异并不明显。砂姜黑土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10年持续降低,降至10%左右趋于稳定,而肥料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则是在前10年持续增加至80%—90%便维持动态平衡。长期不施肥易导致小麦产量变异系数(CV)偏高、可持续性产量指数(SYI)偏低,产量稳定性最低;施肥处理中HMNPK和MNPK处理的CV最低、SYI最高,产量稳定性最高,而M处理的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及NPK。与长期不施肥相比,施肥可明显提高淮北砂姜黑土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有机肥的施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而有效磷含量与化肥的投入相关,处理M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但与其他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与小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施肥可有效提高淮北小麦产量,且产量随时间呈锯齿状波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和等氮)的增产效果最佳,但高氮与等氮水平间的产量差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逐渐缩短;在试验开始前一阶段单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但在22年后有被赶超的趋势。与长期不施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施肥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小麦产量稳定性和生产可持续性的提高,其次为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最低。施肥可有效提高砂姜黑土养分含量,其中有机肥对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的提高作用较强,而化肥则对有效磷含量提高作用较强,且小麦产量与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安徽淮北砂姜黑土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为最佳施肥模式,土壤养分供应较均衡,小麦产量幅度最大且稳定性最佳,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长期施肥 产量稳定性 产量可持续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