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梁润霞 李新丽 +1 位作者 郭振青 白建华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9期2032-2035,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分为传统组与快速康复外科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分为传统组与快速康复外科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的停止补液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首次进食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而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外科组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胃肠道肿瘤 围手术期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秦跃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48-1451,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9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8例)和未发生组(72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9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8例)和未发生组(7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因素。结果发生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手术部位、颈动脉阻断时间、术中使用转流管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重度颈动脉狭窄、外周动脉疾病史、术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颈动脉狭窄、外周动脉疾病史、术前血清Hcy水平是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重度颈动脉狭窄、外周动脉疾病史、术前血清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神经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大隐静脉曲张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秦跃辉 韩建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8期5243-524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大隐静脉曲张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大隐静脉曲张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传统治疗组(43例)与早期治疗组... 目的探讨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大隐静脉曲张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大隐静脉曲张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传统治疗组(43例)与早期治疗组(44例)。给予传统治疗组常规治疗,给予早期治疗组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个月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评分。结果早期治疗组总有效率[97.73%(43/44)]高于传统治疗组[81.40%(35/43)](P<0.05)。与传统治疗组比较,早期治疗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术后1个月,两组VCSS、CIVIQ评分较术前升高,且早期治疗组VCSS、CIVIQ评分较传统治疗组高(P<0.05)。早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4.55%(2/44)]低于传统治疗组[20.93%(9/43)](P<0.05)。结论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静脉曲张恢复,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大隐静脉曲张 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下载PDF
探讨顺行与逆行插管途径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秦跃辉 韩建成 《临床研究》 2021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顺行与逆行插管途径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5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介入治疗中不同插管途径将其分为甲组(n=33,顺行... 目的探讨分析顺行与逆行插管途径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5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介入治疗中不同插管途径将其分为甲组(n=33,顺行插管介入治疗)、乙组(n=62,逆行插管介入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插管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途径插管后,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血栓溶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甲组股浅静脉血栓溶解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5.8%)稍低于乙组(80.7%),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乙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血栓形成后综合征Villaita评分显著低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逆行插管途径介入治疗能减轻对静脉瓣膜造成的损伤,降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治疗效果更理想,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插管 逆行插管途径 介入治疗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