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2年灌南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孙建军 崔玲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灌南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现状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统计2012—2022年灌南县流行性腮腺炎2361例报告发病数/死亡数疫情、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结果2012—2022年灌南县流行性腮腺... 目的探讨灌南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现状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统计2012—2022年灌南县流行性腮腺炎2361例报告发病数/死亡数疫情、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结果2012—2022年灌南县流行性腮腺炎报告显示,2013年灌南地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最高,2020年发病率最低;性别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为0~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15岁的儿童发病最多,占比94.67%;0~19岁流行性腮腺炎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为683例,占59.65%。结论灌南县在2012—2022年期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整体降低,应加强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并严密监测完善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制度率,保护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南县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2
作者 孙建军 《大医生》 2023年第2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方法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1—2022年灌南县17个乡镇报告的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计算发病率时采用的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 目的分析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方法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1—2022年灌南县17个乡镇报告的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计算发病率时采用的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本信息系统》数据。全县疫情发病、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反馈的疫情分析报表及分地区统计表。结果2011—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病毒性肝炎报告显示,2019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最高,与上期比提升幅度最高(P<0.05),且死亡例数最多,与上期比提升幅度最高(P<0.05);2015年发病率最低,与上期比降低幅度最高(P<0.05);2013年死亡例数最多,2014年死亡率与上期比降低幅度最高(P<0.05)。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20~<25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35~<40岁人群,<15岁人群发病率最低(P<0.05)。农民发病率最高,牧民发病率最低(P<0.05)。新安镇人员发病例数最多(P<0.05)。结论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常规免疫功能及健康教育进行强化,从而对病毒性肝炎传播与蔓延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2022年 江苏省 灌南地区 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