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
作者 马晓冰 令狐恩强 +11 位作者 李惠凯 翟亚奇 柴宁莉 彭丽华 王向东 杜红 孟江云 王红斌 朱静 郭明洲 王潇潇 卢忠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2-897,共6页
目的通过大样本临床资料,筛选出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成功接受POEM治疗的4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长、... 目的通过大样本临床资料,筛选出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成功接受POEM治疗的4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长、隧道开口方式、肌切开方式、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等资料。结果 439例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8.7%(126/439)。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1月~48月),症状缓解率94.5%(344/364),术前Eckardt评分vs术后Eckardt评分6.7±1.5(2~10)vs1.2±1.1(0~5)(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年度(以2015年为参照,2011年之前OR=9.454,95%CI为2.499~35.76;2012年OR=2.177,95%CI为0.794~5.974;2013年OR=3.975,95%CI为1.904~8.298;2014年OR=1.079,95%CI为0.601~1.940)、隧道开口方式(以纵行开口为参照,倒T型开口OR=0.369,95%CI为0.165~0.824;横行开口OR=0.456,95%CI为0.242~0.859)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肌切开方式(以眼镜式为参照,渐进全层肌切开OR=0.363,95%CI为0.059~2.250;内环肌切开OR=2.137,95%CI为0.440~10.378;内环肌切开+球囊塑形OR=4.385,95%CI为0.820~23.438;全层肌切开复发率为0)是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随年度推移并发症发生风险逐渐减小,在3种隧道开口方式中倒T型开口对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最优。综合复发、手术时长等因素,渐进全层肌切开较其他肌切开方式表现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贲门失弛缓症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血清氨基酸和CEA/CA19-9联合测定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路丽娟 刘明浩 +2 位作者 胡文炜 马萍 王瑞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5-689,共5页
目的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氨基酸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的变化,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并以同期结直肠腺瘤30例作为对照。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目的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氨基酸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的变化,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并以同期结直肠腺瘤30例作为对照。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测定血清氨基酸(50种)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EA和CA19-9水平。确定有明显变化的氨基酸,计算其联合CEA/CA19-9诊断结直肠癌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并与单独测定CEA/CA19-9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与结直肠腺瘤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中5种氨基酸水平发生变化,其中乙醇胺(Et N)和瓜氨酸(Cit)水平明显升高(P<0.05),5-羟色胺(5-HT)、缬氨酸(Val)和亮氨酸(Leu)水平明显降低(P<0.05);CEA和CA19-9水平明显升高(P<0.05)。上述5种有变化的氨基酸联合CEA/CA19-9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95%CI:83.8%~97.8%),明显高于单纯检测CEA/CA19-9的ROC曲线下面积(0.791,95%CI:66.8%~90.4%,P=0.026)。结论联合测定血清Et N、Cit、5HT、Val、Leu和CEA/CA19-9对鉴别诊断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直肠腺瘤 氨基酸 癌胚抗原 CA19-9抗原
下载PDF
内镜下止血技术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明浩 李长政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10期18-20,共3页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最为常见病症之一,许多新的内镜下止血方法,如环镜止血夹(over-the-scope clip,OTSC)、内镜下缝合、止血喷雾剂、黏膜消融装置、支架置入、纤维蛋白胶注射等以及超声内镜介导下线圈套扎或黏合胶注射等取得较好的止血...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最为常见病症之一,许多新的内镜下止血方法,如环镜止血夹(over-the-scope clip,OTSC)、内镜下缝合、止血喷雾剂、黏膜消融装置、支架置入、纤维蛋白胶注射等以及超声内镜介导下线圈套扎或黏合胶注射等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止血 进展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补体C5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长政 刘全达 +3 位作者 于慧杰 胡文炜 李雪 刘明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梗阻解除前后血清补体C5a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64例,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补体C5a水平和Ⅳ...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梗阻解除前后血清补体C5a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64例,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补体C5a水平和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4项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补体C5a水平较健康对照人群升高[(89.7±30.2)vs(62.2±21.1)ng/L,t=2.213,P=0.016),并与梗阻病程密切相关(r=0.954,P=0.003)。解除梗阻后血清补体C5a水平降至(66.2±26.3)ng/L,与解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8,P=0.021)。解除梗阻前与血清补体C5a水平呈同步升高相关性的有Ⅳ型胶原(r=0.976,P<0.001)、Ⅲ型前胶原(r=0.972,P<0.001)、层黏连蛋白(r=0.915,P=0.039)和透明质酸(r=0.962,P=0.002);解除梗阻后与血清补体C5a水平呈同步下降相关性的有Ⅳ型胶原(r=0.965,P=0.001)、Ⅲ型前胶原(r=0.912,P=0.003)和透明质酸(r=0.875,P=0.023)。结论补体C5a可能参与梗阻性黄疸所致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黄疸 阻塞性 补体C5A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晓冰 王瑞玲 +2 位作者 李雪 令狐恩强 高飞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12-16,共5页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一种罕见的以食管体部蠕动丧失和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障碍为特征的食管动力性疾病,成年人发病率为每年0.3/10万~1.63/10万[1-4],16岁以下少年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每年0.18...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一种罕见的以食管体部蠕动丧失和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障碍为特征的食管动力性疾病,成年人发病率为每年0.3/10万~1.63/10万[1-4],16岁以下少年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每年0.18/10万[5].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吞咽困难、反食、胸痛和(或)体重下降[6].电子胃镜、食管钡餐造影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检查是临床诊断AC的常用方法,其中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被认为是诊断AC的金标准[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肌切开术 食管下括约肌 治疗 内镜 食管钡餐造影 高分辨率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放射性肠炎的内镜特点和治疗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静 李长政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24-126,共3页
放射性肠炎(RE)是放疗后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可累及肠道任何节段,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瘘等。本病病理变化特殊,处理困难,对于已发生RE者,目前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药物、高压氧、内镜下治疗... 放射性肠炎(RE)是放疗后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可累及肠道任何节段,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瘘等。本病病理变化特殊,处理困难,对于已发生RE者,目前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药物、高压氧、内镜下治疗等内科保守方法及其他方法如外科手术、干细胞疗法等,缺乏统一的治疗策略。本文就RE的内镜特点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探索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内镜特点 治疗
原文传递
孟鲁司特治疗嗜酸性食管炎1例
7
作者 路丽娟 吴杰 +1 位作者 李雪 王瑞玲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7年第6期392-393,共2页
嗜酸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tlagilis,EOE)食管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目前病因小明,现报道1例孟鲁司特钠片(商品名:顺尔宁;默沙东公司生产)治疗有效的EOE患者。
关键词 嗜酸性食管炎 吞咽困难 胸骨后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