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与语言:存在论生存论分析的意义与困难——哲学解释学语言观反思 被引量:4
1
作者 金延 高常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共7页
哲学问题的转换,使语言问题成为20世纪西方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语言从表达、描述“认知对象”的工具和符号转变为“存在”和“言说”本身,从“手段”转变为“自身”,并以此为基点分析语言研究中遭遇的哲学问题,是哲学解释学语言本... 哲学问题的转换,使语言问题成为20世纪西方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语言从表达、描述“认知对象”的工具和符号转变为“存在”和“言说”本身,从“手段”转变为“自身”,并以此为基点分析语言研究中遭遇的哲学问题,是哲学解释学语言本体论分析的重要特征。语言的本体论分析完成了理解的本体论分析。寻求在哲学意义上对话的平等性,预示着研究取得新成果的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语言问题 存在论生存论分析 平等性
下载PDF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被引量:97
2
作者 李全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8-12,共5页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是其社会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文化资本是资本的一种 ,本身又包括三种形式 ,三种形式的分离蕴含着不同资本转换的可能性。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是社会结构实现自我复制的主要机制。文化资本理论极具学术贡献 。
关键词 布迪厄 文化资本 资本转换 再生产 社会学体系
下载PDF
工具还是存在——伽达默尔语言观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常营 金延 《唐都学刊》 2003年第4期30-33,共4页
在西方哲学史上,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而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即存在方... 在西方哲学史上,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而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即存在方式,离开了语言,人的理解活动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方式 逻各斯 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 语言观 工具
下载PDF
近年来关于二元社会结构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全生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二元社会结构 城市 农村 综述
下载PDF
政治婚姻与晋文公称霸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晓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73-75,共3页
政治婚姻与晋文公称霸马晓丽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他的称霸,固然与他长期在外的磨难和回国后的整顿内政有关,但也与他同狄、齐国、秦国的政治联姻有很大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论述。一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之子,自小好士... 政治婚姻与晋文公称霸马晓丽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他的称霸,固然与他长期在外的磨难和回国后的整顿内政有关,但也与他同狄、齐国、秦国的政治联姻有很大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论述。一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之子,自小好士,到晋献公作太子时,他已长大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文公 政治婚姻 春秋时期 政治联姻 齐国 秦国
下载PDF
澳门文化及其研究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晓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4-100,共7页
作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澳门的各种宗教和谐共存,建筑装饰中西合璧,风俗礼仪互为借鉴,以及多种语言并立,反映了澳门文化的多元特点。这些不同背景的文化虽然在开始接触时发生碰撞,但随着相互交流的加深而日渐交融,成为澳门文化的... 作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澳门的各种宗教和谐共存,建筑装饰中西合璧,风俗礼仪互为借鉴,以及多种语言并立,反映了澳门文化的多元特点。这些不同背景的文化虽然在开始接触时发生碰撞,但随着相互交流的加深而日渐交融,成为澳门文化的又一大特点。尽管海内外专家学者已对澳门文化作了多侧面多角度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有力度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中西文化在澳门碰撞的程度与相互影响的内容,澳门的移民文化、婚姻文化,不同时期的澳门文化及其与其他地区文化的比较,如何加强当代澳门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化 多元性 交融
下载PDF
简论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小妮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8-111,共4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思想奠基于“五四”时期,形成于抗战爆发前夕,成熟于抗战胜利前后。
关键词 毛泽东 独立自主 外交思想
下载PDF
现代人文精神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常营 邵怀荣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7-21,共5页
人类已告别20世纪,跨入扑朔迷离的21世纪。在这百年之交和千年之交的历史转型时期,各国的文人学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思考和探究新世纪的福与祸、喜和忧,关注和展望人类的前途与命运。虽然其表现形式、论证内容和所得结论相异,但核心... 人类已告别20世纪,跨入扑朔迷离的21世纪。在这百年之交和千年之交的历史转型时期,各国的文人学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思考和探究新世纪的福与祸、喜和忧,关注和展望人类的前途与命运。虽然其表现形式、论证内容和所得结论相异,但核心均围绕或关涉到,新世纪究竟需要和建设什么样的精神世界问题。在新的世纪里,人们的精神世界会更加丰富多彩,但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是招致人们困惑、焦虑与不安的主要危险。因此,重建新的即21世纪的人文精神,将成为未来精神世界发展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理智 非理智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 被引量:1
9
作者 隋淑英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84-90,共7页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美国的对华政策存在着通过谈判在外交上承认新中国的可能性。在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下,美国为了加强其在全球遏制苏联的力量,在中苏之间实施"楔子战略",决定改变对华政...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美国的对华政策存在着通过谈判在外交上承认新中国的可能性。在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下,美国为了加强其在全球遏制苏联的力量,在中苏之间实施"楔子战略",决定改变对华政策,即由二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脱身国民党政权,撒手台湾,承认新中国。利用间接的政治经济手段来削弱中国革命的影响,从而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实施这一政策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比南斯拉夫更少受惠于苏联,鉴于苏南的分裂,中国也可能出现南斯拉夫的情况;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台湾的陷落,对美国的利益影响并不大;只要争取中国在亚洲本行一种独立于苏联的政策,美国就可以通过实行太平洋海岛防御战略来保护其亚洲利益,在欧洲全力以赴对付苏联。不幸的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美国的上述观念,认为苏联已开始在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在目前情况下,中苏的分裂已失去现实基础,由此,台湾也就不能被中共控制,美国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往往由于偶然的事件,影响了历史在某一时期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楔子战略 撒手台湾 朝鲜战争
下载PDF
试析邓小平的现代管理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小妮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5-8,共4页
邓小平对现代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全面和精辟的阐述。主要表现在:充分肯定了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长期以来影响管理科学发展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富有实践意义的科学管理思想。
关键词 邓小平 现代管理 思想
下载PDF
农村中社会互助现象初探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全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4-47,共4页
农村中的社会互助,指的是新时期以来农村社会中农户之间进行的正当的、有意识的互相帮助、互相援助的行为,社会互助与社会救助有五个方面的区别。社会互助的主要形式包括生产经营中的互助行为、日常生活中的互助行为、急难中的互助行为... 农村中的社会互助,指的是新时期以来农村社会中农户之间进行的正当的、有意识的互相帮助、互相援助的行为,社会互助与社会救助有五个方面的区别。社会互助的主要形式包括生产经营中的互助行为、日常生活中的互助行为、急难中的互助行为,互助行为有普遍性、关系性、交换性、即时性等特点,互助行为对农民和农村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但需进一步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农村 社会互助
下载PDF
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小妮 《世纪桥》 2002年第2期50-52,共3页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使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和地位愈显突出,知识分子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从70年代末开始,人们为了系统地反思和纠正党在意...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使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和地位愈显突出,知识分子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从70年代末开始,人们为了系统地反思和纠正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知识分子问题上长期"左"的错误,为新的知识分子政策提供历史依据,开始回顾、研究与宣传1956年的中共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特别是1984年<周恩来选集>下卷的出版和1986年纪念"双百"方针提出30周年,进一步促进了这一研究,一时间,相关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本文试就20年来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6年 知识分子问题 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 政治运动
下载PDF
建国初期一场卓有成效的思想改造运动——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述评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小妮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4-97,共4页
从 195 0年到 195 1年秋冬 ,全国数十万知识分子参加了土地改革 ,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一系列改造运动中最为成功的一次。广大知识分子在土地改革中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 ,加深了对工农群众和执政... 从 195 0年到 195 1年秋冬 ,全国数十万知识分子参加了土地改革 ,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一系列改造运动中最为成功的一次。广大知识分子在土地改革中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 ,加深了对工农群众和执政党的感情 ,效果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思想改造 土地改革
下载PDF
试析罗尔斯的正义观对功利主义的超越
14
作者 丛占修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罗尔斯正义观虽然在其论证正义的前提、过程和目的等方面包含有功利的考虑 ,但是并不能归结为功利主义 ,罗尔斯在对可能功利、分配差别的考虑和正义的论证等方面超越了功利主义。罗尔斯正义观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可能性的考虑脱离了现实性... 罗尔斯正义观虽然在其论证正义的前提、过程和目的等方面包含有功利的考虑 ,但是并不能归结为功利主义 ,罗尔斯在对可能功利、分配差别的考虑和正义的论证等方面超越了功利主义。罗尔斯正义观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可能性的考虑脱离了现实性的基础 ,而使其正义观具有较多的理想色彩。从解释学的视角看 ,作为社会正义的共识应是可能功利与现实功利的统一 ,是每一个具有正义前结构的个人视界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 正义 可能功利 现实功利 社会合作
下载PDF
创名牌应立足于高品质与高名度的统一
15
作者 张志平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3-54,共2页
当今市场经济进入到品牌竞争时代 ,创名牌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目标。创名牌一要加强品质管理 ,力求质量卓越、设计独特、服务优质 ;二要进行全方位的形象传播 ,将广告传播、公关传播、VI传播、人际传播结合起来 ,努力塑造一个高... 当今市场经济进入到品牌竞争时代 ,创名牌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目标。创名牌一要加强品质管理 ,力求质量卓越、设计独特、服务优质 ;二要进行全方位的形象传播 ,将广告传播、公关传播、VI传播、人际传播结合起来 ,努力塑造一个高品质与高名度相统一的名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牌战略 品质管理 形象传播 企业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用结构
16
作者 吴小妮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2,共2页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高校的宣传教育以及思想工作均属于态度引导范围。态度引导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结构,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对大学生的引导,必须分析和发挥这个结构中相关因素引导者、引导信息以及引导对象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效用结构 特征
下载PDF
养老保险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17
作者 李全生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公平 替代率 对象群体 欠费现象 企业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美育与个体创造性的培养
18
作者 马征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美育的基本功能之一便是培育个体的创造性。美育一方面最能激发个体发挥创造性所需的直觉、想象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等;另一方面美育有利于培育个体发挥创造性所需的内在基础──健全、完整、丰富的人格。美育之所以能促进个体创造性的... 美育的基本功能之一便是培育个体的创造性。美育一方面最能激发个体发挥创造性所需的直觉、想象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等;另一方面美育有利于培育个体发挥创造性所需的内在基础──健全、完整、丰富的人格。美育之所以能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展,是由美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个体创造性 本质性特征 形象思维能力
下载PDF
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研究述评
19
作者 吴小妮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3年第1期67-70,共4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关于 195 6年知识分子会议的研究涌现出大批研究成果。围绕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自身的得与失以及会议精神未能贯彻下去的原因 ,学者们发表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但研究中也明显地存在着不足。
关键词 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述评 知识分子政策 历史背景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三个代表”的人学诠释
20
作者 高常营 邵怀荣 《唐山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关切出发,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作出了新的阐释和发展。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人学 科学理性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