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LZB-GC纳米载银抗菌剂在藻酸盐印模材料中的抗菌性
被引量:
6
1
作者
柳文娟
王毅
+4 位作者
赵红梅
刘斌
韩俭
周伟
王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1期9557-9560,共4页
背景:关于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消毒方法一直存在争议。目的:分析LZB-GC纳米载银抗菌剂在藻酸盐印模材料中的最佳添加比例。方法:将LZB-GC抗菌剂分别以0.125%,0.25%,0.5%,1%,1.5%,2%,2.5%的比例添加到藻酸盐印模材料中,以未添加LZB-GC抗菌...
背景:关于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消毒方法一直存在争议。目的:分析LZB-GC纳米载银抗菌剂在藻酸盐印模材料中的最佳添加比例。方法:将LZB-GC抗菌剂分别以0.125%,0.25%,0.5%,1%,1.5%,2%,2.5%的比例添加到藻酸盐印模材料中,以未添加LZB-GC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为对照,采用薄膜密着法测试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与结论:随着LZB-GC抗菌剂添加量的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随之增大(P<0.05),当添加量达到0.5%及以上,抗菌率可达到99%以上。说明LZB-GC抗菌剂在藻酸盐印模材料中的最佳添加比例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剂
藻酸盐
印模材料
抗菌率
消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2
作者
王航雁
王静
+1 位作者
李志宏
彭立明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年第4期191-193,共3页
纳米技术问世以来,其巨大的发展潜能使之成为当前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和手段之一。纳米技术以其独特的性能在对神经元损伤的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纳米颗粒可以和有机高分子多肽结合、与无机盐结合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
纳米技术问世以来,其巨大的发展潜能使之成为当前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和手段之一。纳米技术以其独特的性能在对神经元损伤的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纳米颗粒可以和有机高分子多肽结合、与无机盐结合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蛋白质的运输中载有脂质包被的阳性纳米粒子也使转运能力大增。纳米技术为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使脑血管疾病的定位诊断更加准确,治疗措施也由有创性变为微创甚至无创性。可以断定纳米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必将起到划时代的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纳米技术
血脑屏障
神经元损伤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LZB-GC纳米载银抗菌剂在藻酸盐印模材料中的抗菌性
被引量:
6
1
作者
柳文娟
王毅
赵红梅
刘斌
韩俭
周伟
王猛
机构
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烟台山人民医院
兰州市口腔
医院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1期9557-9560,共4页
基金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lzujbky-2010-195)
兰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2008-1-86)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1107RJYA002)~~
文摘
背景:关于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消毒方法一直存在争议。目的:分析LZB-GC纳米载银抗菌剂在藻酸盐印模材料中的最佳添加比例。方法:将LZB-GC抗菌剂分别以0.125%,0.25%,0.5%,1%,1.5%,2%,2.5%的比例添加到藻酸盐印模材料中,以未添加LZB-GC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为对照,采用薄膜密着法测试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与结论:随着LZB-GC抗菌剂添加量的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随之增大(P<0.05),当添加量达到0.5%及以上,抗菌率可达到99%以上。说明LZB-GC抗菌剂在藻酸盐印模材料中的最佳添加比例为0.5%。
关键词
抗菌剂
藻酸盐
印模材料
抗菌率
消毒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2
作者
王航雁
王静
李志宏
彭立明
机构
中国
人民
解放军总
医院
儿科
航天部中心
医院
儿科
烟台山人民医院
外科
出处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年第4期191-193,共3页
文摘
纳米技术问世以来,其巨大的发展潜能使之成为当前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和手段之一。纳米技术以其独特的性能在对神经元损伤的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纳米颗粒可以和有机高分子多肽结合、与无机盐结合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蛋白质的运输中载有脂质包被的阳性纳米粒子也使转运能力大增。纳米技术为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使脑血管疾病的定位诊断更加准确,治疗措施也由有创性变为微创甚至无创性。可以断定纳米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必将起到划时代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纳米技术
血脑屏障
神经元损伤
脑血管疾病
分类号
R-39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LZB-GC纳米载银抗菌剂在藻酸盐印模材料中的抗菌性
柳文娟
王毅
赵红梅
刘斌
韩俭
周伟
王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纳米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王航雁
王静
李志宏
彭立明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