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炎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1
作者 董艳俊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8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炎患者心搏骤停发生的高危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心搏骤停发生率;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炎患者心搏骤停发生的高危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心搏骤停发生率;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其心搏骤停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82例急性心肌炎患者中,共有19例出现心搏骤停,发生率为23.17%(19/8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白细胞计数(WB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与急性心肌炎患者心搏骤停的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积液、室性心动过速、血肌酐(Sc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急性心肌炎患者心搏骤停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心包积液(β=1.723,OR=5.600,95%CI=1.777~17.644)、有室性心动过速(β=1.609,OR=5.000,95%CI=1.490~16.777)、高Scr(β=2.318,OR=6.487,95%CI=2.013~20.539)、低LVEF(β=2.159,OR=6.157,95%CI=1.849~14.215)、高NT-proBNP(β=2.689,OR=8.013,95%CI=2.493~26.975)是急性心肌炎患者心搏骤停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炎患者容易发生心搏骤停,而有心包积液、有室性心动过速、高Scr、低LVEF、高NT-proBNP是急性心肌炎患者心搏骤停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炎 心搏骤停 高危因素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包积液 血肌酐 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许耀 徐晗 +5 位作者 郝云霞 刘爱玲 崔爱东 梁友玲 于春英 胡人月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8例,年龄45~8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组54例,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8...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8例,年龄45~8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组54例,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和多支病变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同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直接测量法)和肱动脉(袖带加压法)的血压,记录中心动脉及肱动脉压力参数,随访2年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多支病变组中心动脉收缩压( CASP)、中心动脉脉压( CAPP)、肱动脉收缩压( SBP)、肱动脉舒张压(DB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均为P<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APP≥49 mmHg(中位数)时MACE发生风险明显增高(χ2=11.216,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MACE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χ2=7.716,P=0.005)。在校正年龄、BMI、吸烟及血压水平等因素后,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CAPP(RR:1.095,95%CI:1.030~1.165,P=0.004)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心动脉压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CAPP是MAC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中心动脉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霞 吕美娜 蒋安侠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3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分别行优质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3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分别行优质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1%及护理满意度91.2%明显高于对照组84.2%、6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大幅度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速度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均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优质护理服务
下载PDF
基层医院安全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90例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臧仁迅 张世堂 +1 位作者 黄建英 于志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1期76-76,共1页
总结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2 90例无手术及相关并发症的经验和体会。 2 90例患者中 ,男 162例 ,女 12 8例 ,年龄 3 4~ 82岁 ,平均 67.4岁。其中病窦综合征 178例 ,房室阻滞 112例。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 2 68例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 ... 总结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2 90例无手术及相关并发症的经验和体会。 2 90例患者中 ,男 162例 ,女 12 8例 ,年龄 3 4~ 82岁 ,平均 67.4岁。其中病窦综合征 178例 ,房室阻滞 112例。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 2 68例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 2 2例。心室起搏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 12 1例 ,位于右室流入道靠近心尖部 82例。心房电极均位于右心耳。随访 3 5± 1.2 (2~ 5 0 )个月无 1例发生并发症 ,起搏器工作正常。结论 :认为正确掌握起搏指征和方式 ,作好术前准备 ,严格无菌操作 ,掌握置管技巧 ,确保电极定位 ,做好抢救准备 ,术后及时程控起搏参数及选择性抗栓治疗等是安全起搏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病窦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电生理学检查 手术指征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许耀 徐晗 +5 位作者 郝云霞 崔爱东 梁友玲 于春英 胡人月 刘爱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823-826,832,共5页
目的 观察在常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进一步探讨影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13... 目的 观察在常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进一步探讨影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13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85例,年龄53~79岁(68.5±7.8)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5)和治疗组(n=65),对照组行常规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制剂10 μg,1/日,连用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住院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受试者随访120 d,记录2组因心衰进展再入院治疗患者例数及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MWD距离增加,NT-proBNP水平下降,[(359.9±144.4)m vs. (414.9±145.1)m]、[(3120.0±1811.6)ng/L vs. (2350.1±1731.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治疗组第一次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1.2±2.6)d vs.(12.3.±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VEF、FS提高,LVEDD缩小,[(42.6±7.9)% vs. (45.7±7.7)%]、[(33.3±4.1)% vs. (35.1±4.3)%]、[(52.3±5.8)mm vs. (49.9±6.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0 d,共有26例患者因心衰进展恶化再次住院治疗,其中对照组15例,治疗组11例,治疗组心衰进展恶化再入院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101.6±19.0)d vs. (69.5±1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RR=7.395,95%CI:1.881~29.073)及合并COPD(RR=7.120,95%CI:2.762~18.349)是心衰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可能会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RR=0.253,95%CI:0.096~0.666)。结论 CHF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制剂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心力衰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心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晓芳 黄建英 +2 位作者 张胜利 李敬田 孟祥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CHD)的关系,并分析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CHD确诊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及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CHD)的关系,并分析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CHD确诊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及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脂联素、hs-CRP、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并测算体质量指数。结果 CH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SAP、UAP、AMI依次降低),但SAP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s-CRP浓度高于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和SAP组,UAP组高于SAP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s-CRP、IRI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检测对CHD的预防、疗效判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联素 C反应蛋白质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睡眠障碍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许耀 徐晗 +5 位作者 郝云霞 刘绍妍 刘晓芳 于春英 孙帅 刘爱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于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高血压受试者242例,年龄36~72岁,由同一研究小组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匹茨堡睡...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于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高血压受试者242例,年龄36~72岁,由同一研究小组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匹茨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受试者睡眠状况进行评估分组,PSQI≤7分为睡眠良好组(n=155),PSQI>7分为睡眠障碍组(n=87),分析两组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并评价血压波动状况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睡眠障碍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冠心病比例高于睡眠良好组(P<0.05或P<0.01)。睡眠障碍组异常血压节律比例高于睡眠良好组(72.4%vs.52.3%,χ^2=9.395,P=0.002)。睡眠障碍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收缩压平台、夜间收缩压平台、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水平[(15.0±8.8)vs.(11.1±9.2)mmHg/h]高于睡眠良好组(P均<0.01),而夜间舒张压下降速度慢于睡眠良好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4 hSBP、白天收缩压平台、夜间收缩压平台和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与PSQI评分密切相关(r=0.481,0.370,0.390,0.208,P均<0.05)。睡眠障碍冠心病的患病率要高于睡眠良好组(57.5%vs.31.6%,P<0.001),在校正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6.023,95%CI:3.108~11.672,P<0.001)、睡眠障碍(OR=2.970,95%CI:1.618~5.452,P<0.001)、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OR=1.048,95%CI:1.015~1.083,P=0.004)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睡眠障碍会升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加剧清晨血压波动及减慢夜间血压下降速度,睡眠障碍和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加快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 睡眠障碍
下载PDF
隐蔽性高血压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许耀 郝云霞 +3 位作者 隋英丽 冯莲 梁雨露 王亮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7期745-750,共6页
目的探讨隐蔽性高血压(MH)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8~2017-08在该院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66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正常血压组(n=32)和MH组(n=34),分析两组动态... 目的探讨隐蔽性高血压(MH)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8~2017-08在该院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66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正常血压组(n=32)和MH组(n=34),分析两组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结果MH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MH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收缩压平台、夜间收缩压平台、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4hSBP与腰围及BMI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大的腰围和BMI是MH的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H患者发生MACCE风险增加(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水平的24hSBP和患有MH是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会升高血压水平和加剧清晨血压波动,24hSBP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MACC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代谢综合征 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初青莲 《中国医药》 2009年第9期659-660,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情况探讨炎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发生心脏事件的特点。方法96例受试者共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3例,... 目的通过观察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情况探讨炎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发生心脏事件的特点。方法96例受试者共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3例,另选对照组28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组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3.03±61.23)、(25.26±18.13)、(5.13±3.86)、(3.26±1.98)mg/L]。急性心肌梗死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组中C反应蛋白在发病后48h达到峰值。急性心肌梗死组中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69.23±26.22)mg/L]明显高于其中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95.34±43.45)mg/L]。结论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过程中存在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损伤及坏死的严重程度。急性心肌梗死中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可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绞痛 C反应蛋白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腹型肥胖对超重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爱东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5期312-314,共3页
目的:研究腹型肥胖对超重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37名健康志愿者依据体重和体型分为正常体重组(n=78)、超重组(n=87)和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组(n=72),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比较各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与正... 目的:研究腹型肥胖对超重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37名健康志愿者依据体重和体型分为正常体重组(n=78)、超重组(n=87)和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组(n=72),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比较各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和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组室壁增厚,心腔增大,左室质量指数、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组织多普勒Em增加(P<0.05~0.01),而组织多普勒Em、Em/Am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超重组比较,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组心脏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恶化(P<0.05)。各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及组织多普勒Sm均无统计学差异。体质量指数与室间隔厚度(r=0.271)、左室内径(r=0.313)、左室质量指数(r=0.429)、左室后壁厚度(r=0.455)以及E/Em(r=0.379)呈正相关;与组织多普勒Em(r=-0.362)、Em/Am比值(r=-0.298)呈负相关。腰围与左室后壁厚度(r=0.347)、左室内径(r=0.435)、左室质量指数(r=0.413)、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r=0.338)、组织多普勒Am(r=0.422)以及E/Em(r=0.459)呈正相关;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r=-0.287)、组织多普Em(r=-0.386)、Em/Am比值(r=-0.236)呈负相关。结论:超重者即可出现心腔增大、左室质量指数增加、心脏舒张功能减低,而腹型肥胖者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组织多普勒 超重 腹型肥胖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CHO、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人月 李浩劼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21期3328-3330,共3页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效果以及对CHO、hs-CRP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效果以及对CHO、hs-CRP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一的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CHO和hs-CRP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HO、hs-CRP水平分别为(3.09±0.71)mmol/L、(4.65±0.92)m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分别为(2.42±2.19)次/周、(2.06±1.29)min/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过程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CHO和hs一CRP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治疗效果提高,在临床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单硝酸异山梨酯
下载PDF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心电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人月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9期1415-1419,共5页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麝香保心丸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实施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48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麝香保心丸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实施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48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电图各指标[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最长J-T间期与最短J-T间期差值(J-Td)、12导联心电图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差值(Q-Td)]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72.34%(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Q-Td、J-Td及血清IL-1、hs-CRP、MMP-9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6/48),对照组为10.64%(5/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麝香保心丸可纠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抑制炎症反应,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硫酸氢氯吡格雷 麝香保心丸 疗效 心电图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刘晓芳 石磊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606-607,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皮下注射12h/1次,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晚1次,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曹兴阳 朱亚男 张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693-699,共7页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病史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因STEMI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行PPCI的高龄(年龄≥75岁)患者共29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住院...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病史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因STEMI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行PPCI的高龄(年龄≥75岁)患者共29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住院期间的相关信息。一级研究终点为PPCI术后1年内的全因死亡;二级研究终点为PPCI术后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治疗及新发卒中;安全终点为PPCI术后1年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策略的全球性研究(GUSTO)出血事件(包括轻微出血、中度出血及重度出血)。结果高龄STEMI患者PPCI术后1年内死亡37例(12.7%),发生MACE 125例(42.8%),发生GUSTO出血事件55例(18.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一级研究终点Killip心功能分级(HR 2.074,95%CI 1.377~3.125,P<0.001)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HR 0.978,95%CI 0.957~0.999,P=0.04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CEI/ARB)(HR 0.333,95%CI 0.113~0.981,P=0.046)是独立保护因素;二级研究终点Killip心功能分级(HR 1.638,95%CI 1.339~2.004,P<0.001)是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HR 0.943,95%CI 0.923~0.963,P<0.001)、β阻滞药(HR0.610,95%CI 0.390~0.953,P=0.030)是独立保护因素。安全终点Killip心功能分级(HR 1.866,95%CI1.511~2.305,P<0.001)是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HR 0.991,95%CI 0.983~0.999,P=0.022)、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HR 0.610,95%CI 0.390~0.953,P=0.030)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心功能与高龄STEMI患者行PPCI预后关系密切。Killip心功能分级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ACEI/ARB、β阻滞药是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死亡、MACE或出血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是高龄STEMI患者PPCI术后1年内死亡的保护因素,也是死亡及出血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龄 预后
下载PDF
小剂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疗效观察
15
作者 康玉民 李君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2年第4期177-177,共1页
关键词 肝素 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摘要)
16
作者 康玉民 刘绍妍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89-89,共1页
目的 :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选择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间临床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 (男性 46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3 8— 72岁 ,平均 60 .5岁 )。其中初发劳累型 12例 ,... 目的 :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选择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间临床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 (男性 46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3 8— 72岁 ,平均 60 .5岁 )。其中初发劳累型 12例 ,恶化劳累型 2 1例 ,自发型 8例 ,心肌梗塞后心绞痛 2 7例。合并高血压病 41例 ,糖尿病 2 3例 ,高脂血症 3 2例。冠状动脉造影均采用Judkins法 ,多体位投照 ,用数字减影记录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分 5级 :Ⅰ级≤ 2 5 % ,Ⅱ级 2 6%~ 5 0 % ,Ⅲ级 5 1%~ 75 % ,Ⅳ级 76%~ 99% ,Ⅴ级完全闭塞。病变部位分LM、LAD、LCX、RCA。结果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多为 1支病变 (9 12 ) ,该型心绞痛的侧支循环多不丰富 ,恶化劳累型和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多为 2、3支病变 (17 2 1、2 3 2 7) ,且以B、C型病变为多 ,9例为完全闭塞病变 ,单纯自发型心绞痛亦 1支病变为主 (6 8) ,且冠状动脉病变较轻 ,Ⅰ、Ⅱ级病变者占 62 .5 % (5 8)。血管狭窄多表现为近端、偏心、多处。狭窄部位以LAD最多见 ,占 80 .9% (5 5 68) ,其中Ⅲ级以上病变占 85 .5 % (4 7 5 5 ) ,其次为LCX ,占 5 7.4% (3 9 68) ,Ⅲ级以上病变占 82 .1%(3 2 3 9) ,RCA占 5 1.5 % (3 5 68) ,Ⅲ级以上病变占 82 .9% (2 9 3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介入治疗 UAP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诊室血压正常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波动状况及其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17
作者 吕国令 李霞 +4 位作者 刘爱玲 黄建英 崔爱东 张京波 许耀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6期579-583,共5页
目的观察诊室血压正常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分析MS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2~2017-09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可疑冠心病患者125例,根据MS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非MS组(n=60)和MS组(n=65),比较... 目的观察诊室血压正常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分析MS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2~2017-09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可疑冠心病患者125例,根据MS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非MS组(n=60)和MS组(n=65),比较两组一般临床指标及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分析MS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影响。结果MS组腰围、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于非MS组,合并糖尿病、隐蔽性高血压(MH)人数比例大于非MS组,但HDL-C水平低于非MS组(P<0.05)。MS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收缩压平台、夜间收缩压平台及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24 h平均动脉压(24hMAP)、白天平均动脉压(dMAP)及夜间平均动脉压平台均显著高于非M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腰围、更高水平的BMI及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是促进MS发生的危险性因素,而较高水平的HDL-C是抑制MS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以发生MACCE为结局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S组发生MACCE的风险显著高于非MS组(P<0.05)。结论MS的发生会升高收缩压水平和加剧清晨血压波动,并可能会进一步增加MACCE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血压变异性 影响因素 主要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QT离散度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张永萍 金理云 孙兆家 《齐鲁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26-327,共2页
①目的 探讨QT离散度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随机选取心脏超声诊断为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人 67例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组 (2 4例 )与单纯心肌肥厚组 (43例 ) ,对两组静态 1 2导... ①目的 探讨QT离散度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随机选取心脏超声诊断为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人 67例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组 (2 4例 )与单纯心肌肥厚组 (43例 ) ,对两组静态 1 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的QT离散度值进行对比研究。③结果 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组的QT离散度均值较单纯心肌肥厚组明显延长 (t=3 .2 8,P <0 .0 1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对照 ,用QT离散度≥ 70ms作为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灵敏度为 91 .7% ,特异度为 81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心电图 QT离散度 高血压 心肌肥厚 心肌缺血 诊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治疗30例临床观察
19
作者 康玉民 付瑞玺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1996年第3期78-78,共1页
本文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了早期康复治疗,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1~70岁,平均56.5岁。全部病例均经常规治疗无自觉症状、生命体征稳定,在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下开始康复治疗。第1~3天绝对安静卧床,第4~7天床上活动,第8~14天... 本文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了早期康复治疗,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1~70岁,平均56.5岁。全部病例均经常规治疗无自觉症状、生命体征稳定,在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下开始康复治疗。第1~3天绝对安静卧床,第4~7天床上活动,第8~14天室内活动,第15~21天室外活动。结果:30例患者均于21~28天内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23.5天。有2例大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发生心衰,其中1例并发室壁瘤,1例并发肺部感染。随访16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 身体康复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爱东 张秀华 +3 位作者 赵燕 于春英 胡人月 刘爱玲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29例伴高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n=44)、20mg组(n=42)和40mg组(n=43),10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基线水平相...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29例伴高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n=44)、20mg组(n=42)和40mg组(n=43),10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阿托伐他汀10、20和40mg组均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LDL-C(P均<0.05),但是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均<0.05)。其中,40mg组较20mg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进一步增加(P<0.001)。20mg和40mg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但仅40mg组血糖升高(P<0.05)。结论:在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血脂代谢,但是同时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升高,表现为糖代谢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代谢综合征 糖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