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外科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姜宁 王涛 +1 位作者 林琰超 徐培国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7期170-175,共6页
随着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热潮,AI在辅助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中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AI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一系列辅助系统,包括疾病预测、风险分级、诊断和治疗方案规划等,为提高临床诊疗效... 随着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热潮,AI在辅助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中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AI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一系列辅助系统,包括疾病预测、风险分级、诊断和治疗方案规划等,为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和准确性、降低错漏失误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以及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首先总结分析了心血管外科与AI关注的共同点,随后列举了AI在血管外科手术和心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实例,并深入分析其异同以及各种应用之间的系统关系,最后探讨了AI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疾病领域的指导意义和研究进展,旨在为新一代AI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规划软件的开发以及在心血管外科临床实践中的落地转化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人工智能 ChatGPT 疾病诊疗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血管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薇 于英 +2 位作者 刘俊莲 盖其梅 尚芸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11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血管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护生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采取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血管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护生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采取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法有利于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理论和操作成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血管外科 护理带教
下载PDF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牟 石吉华 +2 位作者 滕静 李鲁滨 车海杰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739-742,共4页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腹主动脉瘤一种特殊类型,是由致病微生物直接或间接感染腹主动脉所引起的假性动脉瘤,较难愈合,破裂风险高,病死率高,预后极差。目前,IAAA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主要有解剖外途径血管重建、原位血管重建和覆膜支架...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腹主动脉瘤一种特殊类型,是由致病微生物直接或间接感染腹主动脉所引起的假性动脉瘤,较难愈合,破裂风险高,病死率高,预后极差。目前,IAAA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主要有解剖外途径血管重建、原位血管重建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等。本文主要综述了IAAA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优缺点以及疗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把握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好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动脉瘤 感染性 修复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牟 张居文 +3 位作者 陈平 孙林 车海杰 勇俊 《齐鲁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对采用支架血管腔内治疗的43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3例病人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病人死亡。结论熟练掌握支架技术可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腔内隔绝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瘤16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牟 张居文 +3 位作者 陈萍 孙林 车海杰 勇俊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8期40-41,共2页
目的分析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16例的体会,并探讨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应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控制血压,同时给予镇痛、镇静处理,行螺旋CT成像,判断主动脉夹层的范围、破口位置及宿主参考血管直径,选择适当直... 目的分析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16例的体会,并探讨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应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控制血压,同时给予镇痛、镇静处理,行螺旋CT成像,判断主动脉夹层的范围、破口位置及宿主参考血管直径,选择适当直径、长度的支架血管,行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成功。本组16例共置入支架血管19个,予球囊扩张2例,有3例完全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术毕造影示,所有病例真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5例假腔有少量内漏。随访1个月至1年,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是当前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最佳方法,但须注意术前、术中血压的控制、支架型号的选择、破口位置的确定及真腔血管的判断技巧,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瘤 带膜支架血管 腔内隔绝
下载PDF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诊治 第9讲 人工血管旁路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牟 张居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5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人工血管旁路术 下肢缺血性疾病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膨体聚四氟乙烯 主髂动脉闭塞症 诊治 EPTFE 移植材料
下载PDF
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5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居文 杨牟 +1 位作者 孙林 陈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3年第4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人工血管旁路术 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牟 张居文 +5 位作者 陈萍 车海杰 孙林 勇俊 李鲁滨 宋富波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体会,探索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7月,我科应用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病人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人工血管取栓6例,人工血...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体会,探索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7月,我科应用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病人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人工血管取栓6例,人工血管取栓+腔内吻合口成形术10例。结果 1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40±15)min,出血量均<100mL。术后1年随访时人工血管通畅13例,保肢15例。结论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对提高人工血管术后通畅率和保肢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移植物闭塞 血管 杂交技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同侧颈动脉狭窄(附1例报告)
9
作者 杨牟 宋富波 +5 位作者 车海杰 张居文 陈平 孙林 勇俊 李鲁滨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89-489,共1页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诊治 第4讲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10
作者 杨牟 宋富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年第12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下肢缺血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 诊治 下肢动脉病变 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足 足部感染
下载PDF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刁新清 陈平 +2 位作者 杨牟 宋富波 张居文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47-54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15例,全部采用手术取栓治疗,同时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10例。结果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防半年,有3例病人仍有轻度下肢水肿,其余病人症状消失,... 目的探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15例,全部采用手术取栓治疗,同时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10例。结果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防半年,有3例病人仍有轻度下肢水肿,其余病人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提高。结论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夕F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凝血功能障碍2例
12
作者 刘颖 王小磊 +3 位作者 于本翔 裴志刚 刘国龙 车海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148-1152,共5页
腔内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经成为腹主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其侵入性小、有更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EVAR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少见、易被忽视但后果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腔内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经成为腹主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其侵入性小、有更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EVAR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少见、易被忽视但后果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与患者的体质、动脉瘤、手术及植入物等诸多因素有关。本文报道2例EVAR术后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治经验,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动脉瘤修复术 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结扎脐旁静脉缓解TIPS后肝性脑病1例
13
作者 付强 李鲁滨 +2 位作者 盛忠峰 陈勇 姜文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192,共2页
患者男,57岁,黑便3天;腹胀1年余,经多次利尿、腹腔积液抽取等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罹患乙型肝炎肝硬化20余年。查体:贫血貌,结膜苍白,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2 g/L,胆红素31.6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5.5 s,血氨32μm... 患者男,57岁,黑便3天;腹胀1年余,经多次利尿、腹腔积液抽取等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罹患乙型肝炎肝硬化20余年。查体:贫血貌,结膜苍白,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2 g/L,胆红素31.6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5.5 s,血氨32μmol/L。腹部增强CT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腹盆腔大量积液、腹壁静脉曲张。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红色征;行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肝性脑病 脐旁静脉
下载PDF
下肢PTS患者术后静脉支架通畅率及危险因素
14
作者 崔杰 黄志伟 +1 位作者 卢健 车海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85-3088,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术后静脉支架通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06例下肢P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29~79(58.71±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术后静脉支架通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06例下肢P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29~79(58.71±9.64)岁。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评估静脉支架通畅情况。根据静脉支架通畅情况将患者分为通畅组与不通畅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静脉支架通畅的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经统计,在106例下肢PTS患者中,术后1年静脉支架通畅88例,通畅率为83.02%(88/1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存在静脉曲张、支架数量均为静脉支架通畅的危险因素(OR=2.349、3.509、2.604,P=0.002、0.002、0.007),而血栓清除分级、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治疗、抗凝治疗时长、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接受压力治疗均为静脉支架通畅的保护因素(OR=0.400、0.335、0.460、0.316、0.356,P=0.016、0.028、0.003、0.028、0.016)。结论下肢PTS患者静脉支架通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控制体重、改善静脉曲张、有效清除血栓、合理选择抗凝药物、抗凝6个月以上、术后行抗血小板治疗和压力治疗,或许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静脉支架通畅率,保障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静脉支架 通畅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腘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富波 张居文 +2 位作者 杨牟 李鲁滨 车海杰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疗效观察。方法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120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前后患肢...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疗效观察。方法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120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前后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率评分和静脉通畅率。结果患肢消肿率为膝上79.9%,膝下为78%。溶栓治疗前静脉通畅率评分为(9.41±1.32)分,治疗后静脉通畅率为(2.82±0.84)分,溶栓治疗后静脉通畅率为70%。结论经腘静脉入路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是DVT的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治疗 导管接触
下载PDF
下肢急性动脉栓塞DSA下取栓1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车海杰 杨牟 +1 位作者 张居文 宋富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57-1658,共2页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一旦发生,迅速引起肢体的严重缺血,导致肢体坏疽甚至危及生命。1963年,Fogarty首先采用球囊导管,经股动脉作腹主动脉和髂动脉的栓子取出术,显著提高了本病的治疗效果,成为抢救急性动脉阻塞最...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一旦发生,迅速引起肢体的严重缺血,导致肢体坏疽甚至危及生命。1963年,Fogarty首先采用球囊导管,经股动脉作腹主动脉和髂动脉的栓子取出术,显著提高了本病的治疗效果,成为抢救急性动脉阻塞最有效的方法,但该手术方式在挽救大批患者肢体的同时,术后再栓塞率、截肢率依然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血栓栓子切除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小腿局部溃疡25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林 杨牟 张居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6期77-78,共2页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到晚期可出现静脉性溃疡,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应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局部溃疡 小腿 综合治疗方法 静脉性溃疡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由腹主动脉破裂分析双侧肾周间隙间的连通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杰 杨牟 +4 位作者 薛洪千 张杰峰 张居文 徐敦元 耿建利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6-427,共2页
关键词 腹主动脉破裂 肾周间隙 通关 双侧 腹膜后间隙 手术病例 血肿扩展 术中所见
下载PDF
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治 第2讲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牟 李鲁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2年第8期18-21,共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一个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是目前住院患者中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同样也严重影响此类患者出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一个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是目前住院患者中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同样也严重影响此类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诊治 病理生理过程 住院患者 致死原因
下载PDF
腔静脉滤器置放联合取栓术治疗DVT2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牟 张居文 +3 位作者 陈平 孙林 车海杰 王桂乐 《中国医刊》 CAS 2003年第11期50-52,共3页
目的 通过本文探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手术取栓的可能性 ,并且说明静脉取栓过程中为防止肺栓塞发生 ,需行永久或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置放。方法 所有 2 1例病人先于DSA监视下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行腔静脉滤器置放术 ,以预防... 目的 通过本文探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手术取栓的可能性 ,并且说明静脉取栓过程中为防止肺栓塞发生 ,需行永久或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置放。方法 所有 2 1例病人先于DSA监视下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行腔静脉滤器置放术 ,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然后立即送手术室经股总静脉入路进行静脉取栓术。术后给予抗凝和小剂量溶栓治疗 ,时间约 5~ 7天。结果 所有病人取栓顺利 ,大部分可完整取出带有静脉管腔形态的血栓 ,最长者达 65cm。患肢基本在 1~ 3天内消肿 ,反复彩超检查血流均通畅。所有病例均随访 3个月以上 ,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 ,彩超提示 2例有轻度股静脉瓣膜反流 ,静脉瓣膜均未见反流。结论 对于下肢DVT(发病时间 <15天 ) ,可行静脉取栓术 ,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有效保护深静脉瓣膜 ,防止遗留血栓后综合征 ,早日恢复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滤器置放 取栓术 联合治疗 DVT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