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烟台220 kV沈福线与嵛新线开断改接规划设计
- 1
-
-
作者
王茂成
康凯
李刚
刘树华
王星涵
梁屿
-
机构
烟台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出处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0,共5页
-
文摘
烟台电网220 kV岗嵛站最高负荷为180 MW,220 kV新港站最高负荷为170 MW,由220 kV嵛福线和汤新线串供。若220 kV汤新线、嵛福线任一线路故障跳闸,则余下另一回线路带220 kV岗嵛站和新港站共350 MW负荷运行,220 kV嵛福线、汤新线允许电流均为845 A,线路超流12%。若在220 kV沈福线、嵛新线交叉跨越处进行开断、改接后,将形成220 kV沈余站到岗嵛站、220 kV新港站到福山站两回线路。经计算,潮流、稳定、N-1方式下潮流均无问题。但在施工期间,需220 kV沈福线、嵛新线、霞沙线3条线路同时停电,对电网安全运行影响较大。为此,设计人员提出3个设计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同塔双回异侧T接的最优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迎接夏季用电高峰。
-
关键词
输电线路
220
KV
开断改接
方案设计
-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220 kV
unfold-reconnection
embodiment design
-
分类号
TM715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
-
题名变电构架避雷针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与减振优化研究
- 2
-
-
作者
侯永俊
张静
高义新
胡国伟
宋群
黄东旭
-
机构
烟台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0期64-67,共4页
-
文摘
针对烟台某变电站构架避雷针在风场作用下产生的涡激振动等异常振动问题,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避雷针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减振优化方案。首先,利用现场实测数据获取变电构架避雷针的基本动力特性,并根据目标谱拟合方法模拟脉动风的荷载时程,为后续动力响应分析提供基础。其次,基于这些数据,建立精细化的有限元模型,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针对避雷针结构的特性和调谐质量阻尼器在避雷针结构中的不同安装位置,提出3种不同的减振控制策略。通过在脉动风下进行时程反应分析,检验不同策略下结构的响应,并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实测数据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结构的动力特性,随着质量比的增加,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控制效果逐渐提高,但增长率逐渐减小;在相同质量比下,同时控制避雷针一阶和二阶结构频率的策略比仅控制单一频率更为有效。通过该研究,对于变电构架避雷针的风振响应与减振优化提供全面深入的探讨,并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
关键词
构架避雷针
脉动风
涡激振动
有限元模型
调谐质量阻尼器
优化设计
-
Keywords
frame lightning rod
pulsating wind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finite element model
tuned mass damper
optimal design
-
分类号
TM862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
题名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梁屿
张静
-
机构
烟台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科技资讯》
2012年第29期107-107,共1页
-
文摘
分析了常规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原系统自动化水平低,系统管理和信息共享困难、投资浪费、维护面宽等,针对这些问题,以110kV台海变电站工程一体化电源系统为例,对智能变电站站用电源一体化设计的优化进行论述,即采用网络通信、一体化监控等方法实现站用电源网络智能化设计,切实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并对电源系统的接线方式、蓄电池等设备进行了优化,从而避免了设备重复配置,优化了布局,保证了运行、维护的经济性。
-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一体化
交直流
-
分类号
TM6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
-
题名电动汽车充电站换电车间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 4
-
-
作者
尹华山
赵晓燕
-
机构
烟台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科技视界》
2013年第27期298-299,339,共3页
-
文摘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飞速发展,各地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建设也初具规模。本文结合烟台充电站的现状及扩建需求,对充电站增加换电车间及配套设施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并提供参考设计方案。
-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站
换电车间
-
分类号
U469.7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消弧补偿自动跟踪及选线技术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 5
-
-
作者
杨帆
杨涛
尹华山
-
机构
烟台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年第5期149-150,共2页
-
文摘
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要流过全系统的电容电流,此时在接地点容易燃起电弧,产生弧光过电压,使非故障相电压进一步升高,破坏绝缘,影响设备和人身安全。通过在中性点接入消弧线圈,能有效的补偿单相接地点的电容电流,避免故障进一步恶化。所提供补偿的消弧线圈的大小,与系统的运行方式及系统的对地电容有关。如何根据系统实时对地电容的变化来调整需要投切的消弧线圈的感抗值,是一个关系到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及选线技术的原理和作用,并阐述了该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上的优势。
-
关键词
消弧补偿自动跟踪
选线技术
工程应用
-
分类号
TM862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
题名1000kV双回直线塔V形串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 6
-
-
作者
王晓涵
王茂成
-
机构
济南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烟台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0,共5页
-
文摘
以国内某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工程SZC301型双回直线塔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 000 kV双回直线塔"V"形悬垂串关键技术及其夹角的取值,采用综合高差系数法比较了I型悬垂串和"V"形悬垂串在工程设计中对排塔定位的影响,使复合绝缘子"V"形悬垂串更加安全可靠运行。为确保"V"形悬垂串中的2支复合绝缘子始终受拉而不受压,当基本设计风速V=30 m/s,1 000 kV双回直线塔上、中导线横担"V"形串夹角不宜小于100°;当基本设计风速V=27 m/s,1 000 kV双回直线塔上、中导线横担"V"形串夹角不宜小于90°。首次采用综合高差系数法推导出1 000 kV线路"V"形串的摇摆角检验曲线方程,确保"V"形串在最大设计风速下安全可靠运行。
-
关键词
1000
KV
双回直线塔
“V”形串
综合高差系数法
摇摆角检验曲线
-
Keywords
1 000 kV
double-circuit tangent tower
V-type insulator string comprehensive highdifferential coefficient method
swing angle correction curve
-
分类号
TM75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
-
题名110kV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系统构建方案研究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杨帆
盖雪
黄婕
-
机构
烟台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电工技术(下半月)》
2015年第5期75-75,共1页
-
文摘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推广,我国已建成了多座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特点是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二次设备的网络化和运行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在逻辑结构上又可以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3个层次。本文着重对过程层系统进行设计讨论,过程层被定义为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或者说过程层即为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部分。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作为过程层中的重要设备,是体现智能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合并单元负责采集不同的电压电流信号、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将相关的信号通过SV协议传送给保护及测控装置。智能终端可对整间隔的开关设备实现完整控制,包括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等的控制和相关的状态信号采集。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传统变电站大量电缆硬接线的局面,转而采用光纤替代传统电缆,并采用数据共享的方式减少了布线的复杂程度,减少了人工维护的工作量。
110kV变电站一般为地区变电所或终端变电站所,负责域市中一个地区以及重要用户的供电。本文根据110kV变电站在电网中的地位以及以往的运行经验,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110kV创业变电站工程为例,对110kV变电站过程层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的配置及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相应合理的方案,提高了站内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优化了布局。避免了设备的重复配置。
-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过程层
系统构建
-
分类号
TM6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TM76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