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血清组织释放酶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洪涛 裴国献 +3 位作者 张敬良 郑晓勇 罗炳德 林励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0-301,共2页
将 12只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和常温常湿组 ,分别于火器伤后 0、2、4、6、8、12、2 4h抽取外周血检测碱性磷酸酶 (ALP)、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等指标。结果显示 ,ALP、LDH、CK含量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高 ,其中CK含量变化较ALP... 将 12只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和常温常湿组 ,分别于火器伤后 0、2、4、6、8、12、2 4h抽取外周血检测碱性磷酸酶 (ALP)、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等指标。结果显示 ,ALP、LDH、CK含量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高 ,其中CK含量变化较ALP、LDH明显 ;高温高湿组较常温常湿组变化提前且各酶含量升高显著。表明组织释放酶含量与局部组织损伤程度一致 ;CK含量对组织损伤的反应更敏感 ;高温高湿环境因素与火器伤因素同时作用后机体变化更为显著 ,组织损伤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血清组织释放酶
下载PDF
防治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进行性损伤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洪涛 裴国献 +3 位作者 张敬良 郑晓勇 罗炳德 郭进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5-296,F004,共3页
将 18只健康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常温常湿组和热习服组 ,肢体枪伤后分别置入相应的人工气候舱。于伤后0、4、6、8、12、2 4h进行组织形态学及细菌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 ,热习服组伤肢肿胀和局部病理变化较高温高湿组明显... 将 18只健康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常温常湿组和热习服组 ,肢体枪伤后分别置入相应的人工气候舱。于伤后0、4、6、8、12、2 4h进行组织形态学及细菌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 ,热习服组伤肢肿胀和局部病理变化较高温高湿组明显减轻及推迟 ,但较常温常湿组严重并提前 ;局部组织菌落计数达到感染临界的时限 ,热习服组与常温常湿组均为 12h,高温高湿组为 8h ,热习服组感染时限明显晚于高温高湿组。提示热习服的获得可减缓高温高湿环境下火器伤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进行性损伤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细胞免疫学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周祥吉 裴国献 +4 位作者 魏宽海 张旭辉 罗炳德 孙鸿涛 胡罢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299,共3页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 ,将 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高温高湿组、热习服组 ,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犬肢体枪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 + 、CD8+ 、CD11a+ 、CD11b+ 亚群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 ,将 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高温高湿组、热习服组 ,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犬肢体枪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 + 、CD8+ 、CD11a+ 、CD11b+ 亚群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a、CD11b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高温高湿组伤后 1h淋巴细胞CD4 + 亚群表达水平短暂升高 ,随后下降 ,10h后明显降低 ;CD8+ 亚群 4h后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相应导致CD4 + /CD8+ 比值 8h后持续降低 ;CD11a+ 亚群 8h后降低 ,而CD11b+ 亚群的变化轻微 ;热习服能够增加CD4 + 的表达值 ,抑制CD8+ 大量表达。常温常湿组CD11a、CD11b在致伤后即刻以及伤后 4h显著增高 ;与常温常湿组比较 ,高温高湿组第 2峰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但下降时间提前 ;犬热习服后可以降低第 2峰的高度并且延长其平台期。提示高温高湿环境及火器伤等复合因素共同抑制了机体免疫功能 ,热习服则能减轻这些不利因素造成的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细胞免疫学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东升 裴国献 +4 位作者 魏宽海 孙鸿涛 罗炳德 王前 胡罢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2,F004,共5页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的病理学改变 ,将 8只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 (HHE)组和常温常湿 (NE)组 ,分别于火器伤后 4、8、12、2 4h进行大体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测定挫伤区、震荡区和震荡外区的ATP、ADP、AMP及能荷含量。结...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的病理学改变 ,将 8只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 (HHE)组和常温常湿 (NE)组 ,分别于火器伤后 4、8、12、2 4h进行大体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测定挫伤区、震荡区和震荡外区的ATP、ADP、AMP及能荷含量。结果发现 ,HHE组大体病理改变较NE组明显加重 ;光镜及电镜观察到HHE组各区肌肉纤维的病理变化均较NE组显著 ,且呈进行性加重 ,而NE组的震荡区及震荡外区 2 4h伤道组织病理变化均有减轻趋势。ATP在HHE组伤后 8、12、2 4h挫伤区及伤后 2 4h震荡区较NE组低。ADP在HHE组伤后 8h挫伤区及伤后 12、2 4h震荡区较NE组低。AMP在HHE组挫伤区 12h后明显高于NE组。HHE组伤后 8h震荡区及伤后 12、2 4h挫伤区能荷较NE组降低。说明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伤道肌肉组织病理损伤严重 ,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肌组织能量储备匮乏 ,且随时间延长能量储备显著下降 ;其处理更应强调及早、彻底的清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伤道病理学改变
下载PDF
湿热环境火器伤有限清创术疗效观察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敬良 裴国献 +4 位作者 张洪涛 郑晓勇 孙鸿涛 罗炳德 耿穗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8-290,300,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高温高湿环境猪肢体火器伤有限清创、开放引流术与彻底清创、开放引流术的疗效。方法24只猪枪击至伤双后肢,各8只分别置于高温高湿环境4、6、8h三个时段进行初期外科处理,每一处理时限分为彻底清创、开放引流组(4只,8肢)和... 目的观察比较高温高湿环境猪肢体火器伤有限清创、开放引流术与彻底清创、开放引流术的疗效。方法24只猪枪击至伤双后肢,各8只分别置于高温高湿环境4、6、8h三个时段进行初期外科处理,每一处理时限分为彻底清创、开放引流组(4只,8肢)和有限清创、开放引流组(4只,8肢)两组。观察比较每一时限下两种不同处理的伤道愈合情况、伤道壁组织细菌数及血中细菌内毒素水平。结果伤后4h处理,两组各实验点细菌数无显著差异,内毒素含量48h和72h时间点,彻底清创组低于有限清创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6h处理,细菌数及内毒素含量在术后均无明显差异。伤后8h处理,细菌计数彻底清创组在处理后72h和1周两个时间点明显高于有限清创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中内毒素水平72h,1周两时间点,彻底清创组明显高于有限清创组(P<0.01)。三个处理时限的伤口愈合时间,彻底清创组均要长于有限清创组(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我们,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的初期外科处理,采取有限清创、开放引流的方法效果较好。如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彻底清创、开放引流处理,其处理时限应趋向于在伤后4h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火器伤 有限清创术 疗效观察 军事医学 热带医学
原文传递
热性发热兔血浆脂多糖(LPS)浓度与生理反应的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罗炳德 闫文生 +3 位作者 万为人 张枫桐 华旭初 邹飞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在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5℃、相对湿度60%条件下,测定了24只热暴露兔[分为肛温维持43℃(Ⅰ)组和肛温持续上升(Ⅱ)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肛温及血浆LPS浓度等指标。结果显示:(1)Ⅰ、Ⅱ组当Tr... 在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5℃、相对湿度60%条件下,测定了24只热暴露兔[分为肛温维持43℃(Ⅰ)组和肛温持续上升(Ⅱ)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肛温及血浆LPS浓度等指标。结果显示:(1)Ⅰ、Ⅱ组当Tr升达43℃,热暴露时间分别为100min、60min时,血浆LPS浓度分别为0.195ng/ml、0.180ng/ml,与实验前比,P<0.05。两组临死前,热暴露时间分别为220min、120min(Ⅱ组Tr44.15℃)时,其血浆LPS浓度分别为0.285ng/ml、0.249ng/ml,P<0.01;(2)Tr43℃和临死前两阶段LPS的上升速率,Ⅰ组分别为0.00066ng/min和0.00067ng/min,Ⅱ组分别为0.00083ng/min和0.00113ng/min;(3)动物受热过程,Tr升至43℃时,HR和MAP达峰值水平,而呼吸频率则开始下降。本文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署 热暴露 生理反应 脂多糖
下载PDF
实验性中暑兔血浆内毒素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4
7
作者 罗炳德 闫文生 +3 位作者 万为人 华旭初 张枫桐 邹飞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1999年第4期386-388,共3页
目的 探讨兔中暑时血浆内毒素(LPS)浓度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特点。方法 在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5℃、相对湿度60% 条件下,测定了24 只热暴露兔随机分为肛温维持43℃组和肛温持续上升组。分别测定其白细胞、红... 目的 探讨兔中暑时血浆内毒素(LPS)浓度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特点。方法 在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5℃、相对湿度60% 条件下,测定了24 只热暴露兔随机分为肛温维持43℃组和肛温持续上升组。分别测定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内毒素(LPS)浓度。结果 ①肛温维持组与持续上升组血浆LPS浓度分别由实验前的0.139、0.131ng/m l升至0.285、0.249ng/m l(P< 0.05);②两组动物休克频死时,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和中间细胞百分率与绝对值等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 0.05)。其变化规律:淋巴细胞百分率呈上升趋势,其余指标均为下降;③两组动物在Tr 43℃和死前,红细胞总数、全血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三项指标均呈进行性升高,但与实验前相比,仅在死亡前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④肛温维持组动物实验前与死亡前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63.25±110.76)×109/L和(221.75±89.93)×109 /L,肛温持续上升组则分别为(348.67±71.60)×109/L和(197.33±67.24)×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学指标 内毒素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中暑
下载PDF
抗内毒素措施应用于中暑防治的展望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泽 罗炳德 闫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53-754,共2页
关键词 中暑 防治 抗内毒素措施 内毒素 致病机理
下载PDF
热暴露兔血浆内毒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罗炳德 万为人 +4 位作者 闫文生 张枫桐 华旭初 甄洪钧 王斌会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7年第6期353-355,共3页
在环境温度42.0±0.3℃、湿球温度35.0±0.3℃、相对湿度60%条件下,测定了22只麻醉热应激兔的全身动脉血浆内毒素(LPS)浓度。当动物肛温从40.0℃升高到43.0℃时,短、中、长组兔的血浆LPS浓度分别由开始的0.124、0.132和0.129ng... 在环境温度42.0±0.3℃、湿球温度35.0±0.3℃、相对湿度60%条件下,测定了22只麻醉热应激兔的全身动脉血浆内毒素(LPS)浓度。当动物肛温从40.0℃升高到43.0℃时,短、中、长组兔的血浆LPS浓度分别由开始的0.124、0.132和0.129ng/ml升高到0.147、0.171和0.201ng/ml(P<0.05);动物死亡前各组则分别升到0.189、0.251和0.299ng/ml(P<0.05)。在肛温42.8℃至休克前这段时间,3组动物的平均心率分别为367、367、328次/min,平均动脉压为11.33、11.33和11.86KPa,呼吸频率为196、226和223次/min,经统计学处理,相差均不显著。本研究表明,动物血浆中LPS的含量升高与热暴露时间有关,而动物生理反应之改变则与血浆中高浓度的LPS水平有关。为此认为,LPS在中暑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抗LPS抗体等在中暑防治中的应用可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热暴露 中暑 心率 肛温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部队强度训练时的WGT阈值与活动允许时间
10
作者 罗炳德 邱仞之 +5 位作者 朱受成 谭淼 华旭初 肖能国 李建明 吴鸿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90-92,共3页
研究了WGT与人体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为热环境强度作训人员提供其军事活动允许时间值。结果:(1)短期强度作训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生理反应即达最大应激水平;(2)生理反应随着运动速度的加快(或增加运动强度)而增强;(... 研究了WGT与人体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为热环境强度作训人员提供其军事活动允许时间值。结果:(1)短期强度作训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生理反应即达最大应激水平;(2)生理反应随着运动速度的加快(或增加运动强度)而增强;(3)实验结束时的HR、Tre、出汗量,I组为178±14b/min、39.3±0.6℃、1.321±0.196/h,Ⅱ组为182±12b/min、40.0±0.4℃、1.639±0.291/h,Ⅲ组为163±12b/min、38.3±0.6℃、1.671±0.3071/h.依据上述结果,作者推荐军事活动允许时间,Ⅰ、Ⅱ、Ⅲ组应分别控制在88、74和28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队 训练 湿黑球温度 热暴露 生理反应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猪肢体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的初步观察及细菌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敬良 裴国献 +4 位作者 张洪涛 郑晓勇 孙鸿涛 罗炳德 耿穗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初步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不同初期外科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建立猪双后肢火器伤动物模型并立即置于高温高湿环境,分别于伤后3h和4h进行外科处理。每一处理时限均分为一期闭合组(组1:8只,16肢)和开放引流组(组2:6只,12肢)... 目的初步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不同初期外科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建立猪双后肢火器伤动物模型并立即置于高温高湿环境,分别于伤后3h和4h进行外科处理。每一处理时限均分为一期闭合组(组1:8只,16肢)和开放引流组(组2:6只,12肢)两组。分别观察每一时限下,两种不同外科处理前及处理后8h、24h、48h、72h、1周时血中白细胞数、伤道壁组织细菌数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在伤后3h处理时限下,两种外科处理前后的各时间点白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外科处理后组1的细菌数低于组2且渗出较少,除两组中有个别肢体有少量干性脓苔外其余均无明显感染征象;组1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组2(P<0.05)且瘢痕形成小。在伤后4h处理时限下,外科处理后1周前的白细胞数和细菌数两组均无差别,致1周时组1要明显高于组2(P<0.05);组1有4肢伤口发生感染,而组2只1肢有少量脓苔样分泌物外其余均无明显感染发生;伤口愈合时间两组已无差别。结论结果显示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猪肢体火器伤在伤后3h内采用一期闭合处理效果较好,但应考虑到实验与实战环境有着较大的距离;而且在延长较短的处理时限后就会使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因此,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即使受伤时间极短,若要采用较为积极的清创缝合时,应充分考虑伤口的污染及组织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 火器伤 外科处理 细菌学检查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