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
- 1
-
-
作者
刘朴兵(文/图)
-
机构
焦作师范学院覃怀文化研究院
-
出处
《餐饮世界》
2023年第11期62-65,共4页
-
文摘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二上《口部》释“味”为:“滋味也。从口,未声。无沸切。”国学大师张舜徽称:“味之厚者,始称滋味,今语犹然。味当以未为初文。从口之味,乃后增体。”(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卷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02页)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味是指口味,广义的味还包括气味。口味用嘴巴来品尝,气味让鼻子来欣赏。口味包括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滑。气味包括香、臭、腥、膻、臊。除口味、气味之外,“味”还有情趣的意思,如趣味、兴味、意味、津津有味等。“味”还作“体会”“研究”,如体味、耐人寻味。最后,“味”还作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如一味药、两味药。
-
关键词
张舜徽
中国饮食文化
《说文解字》
国学大师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国传统膳食平衡原则的两点启示
- 2
-
-
作者
刘朴兵
-
机构
焦作师范学院覃怀文化研究院
-
出处
《餐饮世界》
2022年第6期18-18,共1页
-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餐饮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自觉
文化自信
脏气法时论
膳食平衡
餐饮文化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