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成波 李青山 王建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73-79,共7页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聚丙烯(PP)等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本文用纳米二氧化硅与PP共混进行改性,利用双螺杆共混方法制备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聚丙烯(PP)等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本文用纳米二氧化硅与PP共混进行改性,利用双螺杆共混方法制备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熔融流变仪、XRD、SEM对熔体流动速率、PP物相情况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含量的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提高了PP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本文中对纳米SiO2改性PP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对PP中β晶型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 改性聚丙烯 共混
下载PDF
金属短纤维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东春 田永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介绍了振动切削法制造金属短纤维的基本原理和金属短纤维的特点,表明振动切削法制造的金属短纤维有许多性能优于非金属纤维,同时还讨论了金属短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金属短纤维 复合材料 制造 振动切削法
下载PDF
Cr镀层对立方氮化硼(cBN)-玻化陶瓷复合材料界面成分、结构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艳辉 王明智 臧建兵 《复合材料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用DTA、XRD、SEM、EPMA等研究了Cr镀层与cBN晶体在600~1000℃范围的界面反应过程,以及界面成分结构特征,讨论了Cr镀层在烧结时与SiO_2-Na_2O-B_2O_3玻化结合剂的的作用。结果表明,C... 本文用DTA、XRD、SEM、EPMA等研究了Cr镀层与cBN晶体在600~1000℃范围的界面反应过程,以及界面成分结构特征,讨论了Cr镀层在烧结时与SiO_2-Na_2O-B_2O_3玻化结合剂的的作用。结果表明,Cr镀层与cBN晶体在600℃以上发生界面反应形成CrN,800℃以上开始形成CrB_2,这些在cBN晶体上外延生长的难熔化合物使Cr镀层与cBN牢固结合并阻止了结合剂中碱性组分对cBN的侵蚀,实现了cBN与玻化结合剂间的化学键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镀层 立方氮化硼 玻化陶瓷 复合材料 成分
下载PDF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新伟 李青山 吴丽娜 《广东塑料》 2005年第4期50-55,共6页
介绍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包括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性能及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详细介绍 种类
下载PDF
P(AN-VAC)/Clay/DMA体系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金安 胡玉洁 +2 位作者 李青山 王新伟 朱思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4,共3页
本文研究了腈纶成纤高聚物———丙烯腈与乙酸乙烯酯在蒙脱土纳米层间的共聚物P(AN-VAC)/C lay和二甲基乙酰胺体系的流变性能,得到了不同应力,不同温度下的剪刀应力、剪切应变和粘度、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测得了各种浓度下的粘流活化能... 本文研究了腈纶成纤高聚物———丙烯腈与乙酸乙烯酯在蒙脱土纳米层间的共聚物P(AN-VAC)/C lay和二甲基乙酰胺体系的流变性能,得到了不同应力,不同温度下的剪刀应力、剪切应变和粘度、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测得了各种浓度下的粘流活化能.研究表明该共聚物和二甲基乙酰胺(DMA)体系的流变性属于假塑性流体,为纺丝成型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乙酸乙烯酯 蒙脱土 二甲基乙酰胺 流变性
下载PDF
超低碳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的显微特征及强韧性行为 被引量:61
6
作者 赵明纯 肖福仁 +4 位作者 单以银 李玉海 杨 柯 肖福仁 李玉海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利用力学实验及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超低碳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的显微特征及其对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纯净化和热加工工艺优化,可在超低碳管线钢中获得具有以针状铁素体为主的显微组织,并在其铁素体晶界上发现有马氏体薄膜的存在,这... 利用力学实验及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超低碳针状铁素体管线钢的显微特征及其对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纯净化和热加工工艺优化,可在超低碳管线钢中获得具有以针状铁素体为主的显微组织,并在其铁素体晶界上发现有马氏体薄膜的存在,这些微观特征成为大幅度提高超低碳针状铁素体管线钢强韧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针状铁素体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输气管道 超低碳钢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的Ti、Mo、W镀层及界面反应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明智 王艳辉 +1 位作者 关长斌 臧建兵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8-52,共5页
为了提高工业金刚石的抗氧化能力,本文用XRD、SEM、DTA和TGA等方法研究了Ti、Mo、W镀层与金刚石界面反应过程、结构特征及对金刚石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在高于600℃、Mo在高于650℃、W在高于6... 为了提高工业金刚石的抗氧化能力,本文用XRD、SEM、DTA和TGA等方法研究了Ti、Mo、W镀层与金刚石界面反应过程、结构特征及对金刚石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在高于600℃、Mo在高于650℃、W在高于650℃与金刚石界面发生固相反应,通过反应扩散过程在金刚石表面外延生长成相应的TiC、MoC+Mo2C及WC+W2C碳化物层。该致密连续的碳化物层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延缓了金刚石表面的氧化。镀Ti、Mo、W金刚石在空气中的氧化温度达958℃、871℃和880℃。Ti、Mo、W镀层经真空碳化处理后,抗氧化温度分别达1024℃、977℃和986℃。而未镀金刚石在780℃以上即开始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镀层 碳化物层
下载PDF
镀Ti立方氮化硼(cBN)与玻化SiO_2-Na_2O-B_2O_3结合剂的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艳辉 王明智 +1 位作者 温熙宇 臧建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51-355,共5页
为了防止玻化SiO2-Na2O-B2O3结合剂烧结时对立方氨化硼(cBN)的侵蚀,并实现cBN晶体与结合剂间的化学键结合,本文用DTA、XRD、SEM、EPMA等研究了Ti镀层与CBN界面在600~1200℃温度范围... 为了防止玻化SiO2-Na2O-B2O3结合剂烧结时对立方氨化硼(cBN)的侵蚀,并实现cBN晶体与结合剂间的化学键结合,本文用DTA、XRD、SEM、EPMA等研究了Ti镀层与CBN界面在600~1200℃温度范围的界面反应过程及界面成分结构特征,讨论了镀TicBN与结合剂复合体在烧结过程中的成分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Ti镀层与cBN晶体在600℃以上,以反应扩散的形式发生界面反应形成TiN,800℃以上形成TiB2及TiB,这些在cBN表面外延生长的难熔化合物使Ti镀层与cBN牢固结合并阻止了结合剂中的碱性组分对cBN的侵蚀,镀TicBN晶体与结合剂则由低价的氧化钛为中介实现良好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氮化硼 硼硅玻璃 钛镀层 玻化陶瓷 结合剂
下载PDF
60CrMnMo钢热疲劳裂纹生成与长大及稀土的作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庆祥 王爱荣 +1 位作者 廖波 姚枚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2-185,共4页
采用金相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60CrMnMo钢热疲劳裂纹的萌生和长大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考查了稀土在钢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热疲劳裂纹萌生于钢中夹杂物处;热疲劳裂纹的生长,不仅是裂纹自身发展的结果,更主要的是裂纹的相互联接... 采用金相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60CrMnMo钢热疲劳裂纹的萌生和长大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考查了稀土在钢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热疲劳裂纹萌生于钢中夹杂物处;热疲劳裂纹的生长,不仅是裂纹自身发展的结果,更主要的是裂纹的相互联接。钢中加入稀土后,可以变质钢中夹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材 热疲劳裂纹 稀土元素 抑制作用 热轧辊
下载PDF
化学镀镍钴磷合金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宏飞 刘继林 +2 位作者 葛圣松 徐庆莘 姚枚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12,共2页
对化学镇三元合金Ni-Co-P镀层的材料特性进行了研究,特别对Ni-Co-P三元合金化学镀层的初期沉积行为及金相结构等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磷含量对镀层的影响。
关键词 化学镀 耐蚀性 镀合金 电镀 镍钴磷合金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镀镍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艳辉 王明智 关长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2-14,共3页
研究金刚石表面镀Ni工艺,金刚石经粗化处理后,首先以氯化钯对其表面活化,进行化学镀Ni形成金属表层,然后以滚镀方式在其表面进行电镀加厚,镀Ni层使金刚石强度提高,磨削性能得到改善。讨论了各工艺因素对镀层质量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 金刚石 镀镍 工艺
下载PDF
非晶态Ni-Sn-P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金库 王玉林 +2 位作者 沈德久 邵光杰 关长斌 《表面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6期7-9,共3页
用化学沉积法获得的Ni-Sn-P非晶态合金层的耐蚀性,在某些介质中优于Ni及Ni-P合金;在碱性及强氧化性介质中其耐蚀性优于Ni-P合金;在含有Cl^-的介质中,未发现该合金产生点蚀。
关键词 稳定电位 耐蚀性 非晶态合金 电镀 镀合金
下载PDF
镀W金刚石与金属结合剂界面成分、结构及结合性能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艳辉 王明智 关长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68-72,共5页
本文用差热分析(DTA),X 射线衍射分析,SEM 观察及磨削试验研究了镀 W 金刚石与铜合金结合剂界面成分、结构及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在700~1250℃范围内,镀 W 层与金刚石发生界面反应,在金刚石表面外延生成岛状 WC 和 W<sub>2<... 本文用差热分析(DTA),X 射线衍射分析,SEM 观察及磨削试验研究了镀 W 金刚石与铜合金结合剂界面成分、结构及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在700~1250℃范围内,镀 W 层与金刚石发生界面反应,在金刚石表面外延生成岛状 WC 和 W<sub>2</sub>C 从而实现了金刚石与 W 镀层间的冶金结合,即金刚石表面金属化。镀 W 金刚石与铜合金的粘结强度可达4×10<sup>7</sup>Pa。用镀钨金刚石制成的磨块磨削比、出刃高度得到提高,金刚石的脱落率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层 金刚石 铜合金
下载PDF
Mo涂层的立方氮化硼(cBN)与玻化陶瓷复合烧结体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明 藏建兵 +2 位作者 王明智 王艳辉 张红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3-28,共6页
本文用DTA、XRD、SEM、EPMA等研究了Mo镀层与立方氮化硼(CBN)晶体在600~1000℃温度范围的界面反应过程,以及界面成分、结构特征;讨论了Mo镀层在烧结时与SiO2-Na2O-B2O3玻化结合剂的作用... 本文用DTA、XRD、SEM、EPMA等研究了Mo镀层与立方氮化硼(CBN)晶体在600~1000℃温度范围的界面反应过程,以及界面成分、结构特征;讨论了Mo镀层在烧结时与SiO2-Na2O-B2O3玻化结合剂的作用。结果表明,Mo镀层与cBN晶体在700℃以上形成MO2N,在800℃以上形成Mo2B5和MoB。这些在cBN晶体表面外延生长的难熔化合物,使Mo镀层与cBN牢固结合,并阻止了结合剂中碱性组分对cBN的侵蚀,实现了cBN与结合剂间的强力化学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氮化硼 镀层 硼硅玻璃 烧结 复合材料
下载PDF
Q235钢热浸铝初期镀层组织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夏原 姚枚 李铁藩 《金属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34-38,共5页
研究了Q235钢热浸铝初期镀层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浸铝的初始阶段铝表层与基体之间产生连续的FeAl3薄层。随时间延长,斜方Fe2Al5相的快速生长,抑制了FeAl3相生长,并使FeAl3相的连续性被破... 研究了Q235钢热浸铝初期镀层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浸铝的初始阶段铝表层与基体之间产生连续的FeAl3薄层。随时间延长,斜方Fe2Al5相的快速生长,抑制了FeAl3相生长,并使FeAl3相的连续性被破坏,Fe2Al5相呈不均匀的齿状垂直于基体表面生长。采用AlKα元素的面分布分析及透射电镜分析了镀层初期形成过程,并提出了镀层的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铝 FeAl3相 Fe2Al5相 结构钢 镀层
下载PDF
稀土对60CrMnMo热轧辊钢夹杂物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杨庆祥 吴浩泉 郭景海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不同稀土加入量的60CrMnMo热轧辊钢夹杂物的大小、变形系数和数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60CrMnMo钢中加入稀土后,大颗粒的夹杂物明显减少;长条状的硫化锰被等轴状的稀土硫化物所代替;当稀土加入量在0.01w... 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不同稀土加入量的60CrMnMo热轧辊钢夹杂物的大小、变形系数和数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60CrMnMo钢中加入稀土后,大颗粒的夹杂物明显减少;长条状的硫化锰被等轴状的稀土硫化物所代替;当稀土加入量在0.01wt%~0.05wt%时,夹杂物的数量最少;加入量超过0.10wt%后,夹杂物数量略有增加,即稀土加入量过多,反而会增加钢中夹杂物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辊钢 稀土 60CRMNMO钢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超声波化学镀铜-镍双层金属 被引量:6
17
作者 关长斌 周振君 于金库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8,共3页
研究了金刚石表面超声波化学镀Cu-Ni双层金属工艺及其对金刚石性能的影响,并与单独镀Cu,单独镀Ni金刚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金刚石表面化学镀Cu后,再镀Ni,其性能比单镀Cu者高,比单镀Ni者低,介于两者之间,但更接近于镀Ni者.
关键词 金刚石 超声波 电镀 磨具 铜镍合金
下载PDF
PI/PANI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青山 周光举 郭晓峰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97-1300,共4页
以纳米聚苯胺为电磁波的吸收剂,高强度、耐高温的聚酰亚胺为基体设计与制备了高强度、耐热、质轻、薄和吸收宽的新型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利用微乳液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合成了纳米级聚苯胺... 以纳米聚苯胺为电磁波的吸收剂,高强度、耐高温的聚酰亚胺为基体设计与制备了高强度、耐热、质轻、薄和吸收宽的新型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利用微乳液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合成了纳米级聚苯胺(PANI).在此基础上,以PANI的NMP溶液为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的聚合场所,室温下,原位聚合出PANI/聚酰胺酸(PAA)复合材料,再经过亚胺化制备出了PANI/PI复合材料.利用XRD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晶形态.红外光谱表征了中间体和聚合物.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发现PANI/PI复合材料呈现海岛结构,PANI像岛屿一样分散在PI的连续相中,两种材料复合并没有破坏各自的结晶形态.利用数字电桥和自制电极表征了不同含量复合材料的损耗性能,当聚苯胺加到3.4%以上时,复合材料的损耗因数提高了,并且随着频率的增大损耗因数直线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聚酰亚胺 原位聚合 复合材料 吸波材料
原文传递
铬锰氮双相不锈钢过冷奥氏体热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万堂 王政 +1 位作者 荆天辅 郑炀曾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9-10,共2页
用膨胀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铬锰氮双相(M+A)不锈钢过冷奥氏体在Ms点附近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0Cr13Mn8N钢在Ms点附近等温停留时出现显著的热稳定化现象,在170℃和100℃等温停留所引起的奥氏体... 用膨胀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铬锰氮双相(M+A)不锈钢过冷奥氏体在Ms点附近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0Cr13Mn8N钢在Ms点附近等温停留时出现显著的热稳定化现象,在170℃和100℃等温停留所引起的奥氏体增加量最大值分别达到20.2%和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奥氏体 热稳定化 不锈钢
下载PDF
热浸铝镀层的微观结构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34
20
作者 夏原 姚枚 李铁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4-158,共5页
在一定温度下,研究了Q235钢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热浸铝时镀层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浸铝初期,在铝铁界面产生连续的FeAl3薄层;随时间延长,由于斜方晶格Fe2Al5相的快速生长,抑制了FeAl3相的进一步... 在一定温度下,研究了Q235钢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热浸铝时镀层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浸铝初期,在铝铁界面产生连续的FeAl3薄层;随时间延长,由于斜方晶格Fe2Al5相的快速生长,抑制了FeAl3相的进一步形成,使FeAl3相由初期的连续层向非连续相层转变,而Fe2Al5相呈不均匀齿状垂直于基体表面生长。通过SEM及TEM分析了镀层形成机理并提出了镀层的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铝 镀层 形成机理 微观结构 熔剂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