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
作者 张志 马利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981-1983,共3页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例12眼,术前均在裂隙灯下用三面镜进行裂孔定位,术中均在显微镜下行巩膜扣带术,按术前裂孔的定位预置巩膜缝线,放出黏稠视网膜下液,冷凝封闭裂...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例12眼,术前均在裂隙灯下用三面镜进行裂孔定位,术中均在显微镜下行巩膜扣带术,按术前裂孔的定位预置巩膜缝线,放出黏稠视网膜下液,冷凝封闭裂孔,预置缝线下植入硅胶,根据病情,部分患者植入环扎带,结扎缝线固定。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初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100%。结论:巩膜扣带术对于部分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轴长度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文青 高玲玲 白兰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5期162-163,共2页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儿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4组,1组患儿18例,年龄2-3岁;2组患儿18例,年龄4-5岁;3组患儿18例,年龄6-7岁,4组患儿1...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轴长度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儿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4组,1组患儿18例,年龄2-3岁;2组患儿18例,年龄4-5岁;3组患儿18例,年龄6-7岁,4组患儿18例,年龄≥8岁。患儿均行双眼摘除术,对术后患儿眼轴长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各患儿屈光度数均向近视方向移动,年龄较大组患儿移动幅度相对较小,各组患儿屈光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患儿眼轴长度增长幅度随年龄增长而有所降低,各组眼轴长度增长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前术后各组患儿角膜屈光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儿童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眼轴长度 临床观察
下载PDF
PACG小梁切除术后视盘结构及视野改变的研究
3
作者 文青 高玲玲 白兰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3期123-124,共2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对患者视盘结构及视野的改变。方法临床纳入116例(116眼)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PACG患者,根据药物治疗结果,根据患者眼压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眼压正常组患者药物治疗后5 ...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对患者视盘结构及视野的改变。方法临床纳入116例(116眼)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PACG患者,根据药物治疗结果,根据患者眼压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眼压正常组患者药物治疗后5 d内眼压恢复正常,眼压异常组患者药物治疗后5 d内眼压未恢复正常。对两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视盘结构及视野改变情况。结果眼压正常组患者治疗6个月盘沿面积、鼻侧RNFL与治疗前有差异意外(P<0.05),其余视盘结构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期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眼压异常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颞上方RNFL、颞下方RNFL及颞侧RNFL与治疗前有差异(P<0.05),而其余视盘结构均在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眼压正常组患者视野情况治疗6个月后均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而眼压异常组治疗后6个月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ACG患者眼压持续升高超过5天可能造成视神经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对PACG患者治疗原则在于尽可能降低眼内压,减少眼内压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结构 视野 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研究
下载PDF
内皮移植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代偿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绍伟 陈铁红 +2 位作者 宁建华 吕芳奇 郭作锋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移植手术(EK)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KP)后植片失代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自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因不同原因接受PKP手术,术后因免疫排斥反应导致植片内皮失代偿的患者资...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移植手术(EK)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KP)后植片失代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自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因不同原因接受PKP手术,术后因免疫排斥反应导致植片内皮失代偿的患者资料5例。所有病例采取不撕除后弹力层的EK术。供体植片采取手工剥板层或用飞秒激光制作,厚度200μm左右,直径8.00~8.75mm。用植入镊或缝线牵引法,经巩膜隧道5.00mm切口植入。术后常规处理,观察有无手术并发症、檀片透明度、内皮细胞密度和排斥反应等。结果1只眼术后发生植片半脱位,经再次前房注气后贴附良好。术后随访8~28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植片保持透明,内皮细胞密度865~2410个/mm2。术后矫正视力恢复到好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结论对于反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混浊的高危病例,EK可能是患者复明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 假体失效 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