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中国学”视角的《论语》批判比较研究——以和辻哲郎、子安宣邦、加地伸行三位学者为例
1
作者 葛诗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7-95,共9页
经典文本是儒家思想的文字载体。在中国的经学体系中,经典通过不断被注解与阐释,被赋予了超越文本本身的含义,延续了儒学的生命。海外学界的《论语》研究,提供了以“中国学”视角考察儒家经典的借鉴。日本学者和辻哲郎、子安宣邦、加地... 经典文本是儒家思想的文字载体。在中国的经学体系中,经典通过不断被注解与阐释,被赋予了超越文本本身的含义,延续了儒学的生命。海外学界的《论语》研究,提供了以“中国学”视角考察儒家经典的借鉴。日本学者和辻哲郎、子安宣邦、加地伸行以原典批判的方式出版了《论语》研究的相关著作,并在近年来被译介到国内学术界,成为儒学研究的跨文化视角和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新趋势。对比这三位日本学者的《论语》原典批判可见,三位学者都认可儒家经典的文本一致性与反思性,将其视作珍宝(和辻哲郎)、财富(子安宣邦)和“精神食粮”(加地伸行)等;他们也都认同经典在编纂过程中必然远离最初的言论,应当以批判的角度解读文本内涵。同时,三位学者均论及儒家的人文关怀,将其看作经典文本得以为不同时代所拥有的生命力所在。其中,和辻哲郎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待孔子作为“人类教师”所带来的人文主义转向;子安宣邦强调了激活《论语》文本中“学”的自省意识;而加地伸行侧重解构儒学提供的精神关怀与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儒家经典 原典批判 日本儒学
下载PDF
日本“再话文学”视阈下的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译介研究——兼论日本“再话文学” 被引量:6
2
作者 赵蕤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2,共7页
20世纪50至60年代日本兴起对民间故事、传说与世界名著改编创作的"再话运动",在此浪潮中,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在日本连续出现四个版本。文章对日本"再话文学"的译介有助于对我国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研究的反观;... 20世纪50至60年代日本兴起对民间故事、传说与世界名著改编创作的"再话运动",在此浪潮中,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在日本连续出现四个版本。文章对日本"再话文学"的译介有助于对我国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研究的反观;分析、比较《阿诗玛》四个译本在日本的传播对当下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诗玛》 再话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原文传递
藤井草宣所藏民国佛教资料与太虚
3
作者 坂井田夕起子 《北大佛学》 2018年第1期61-84,共24页
藤井草宣是净土真宗大谷派僧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佛教界知名的'支那通'。1925年,藤井在东亚佛教大会与太虚大师相识。1928年8月,藤井赴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留学,一边学习中文,一边与中国佛教徒交往,同时收集了很多民国佛教资料... 藤井草宣是净土真宗大谷派僧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佛教界知名的'支那通'。1925年,藤井在东亚佛教大会与太虚大师相识。1928年8月,藤井赴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留学,一边学习中文,一边与中国佛教徒交往,同时收集了很多民国佛教资料。1931年,受九一八事变影响,藤井回国,但此后依然保持与太虚及其弟子的交往。藤井收集的资料原保存于他本人担任住持的爱知县丰桥市净圆寺。该寺毁于战火,但资料幸免于难。本文重点介绍藤井藏品中保存的在中国已经佚失或尚未发现的有关太虚大师的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藤井草宣 民国佛教期刊 中日佛教关系史 净圆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