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江解放初期的秧歌运动
1
作者 张生筠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8-151,共4页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略上的原因,牡丹江成为了可靠战略后方,许多文艺界的著名人士和文艺团体集中在这里,推动了群众性文艺运动的发展。特别是秧歌运动的开展,更为喜人。主要是1946年庆祝"八一五"光复一周年和1947年春节...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略上的原因,牡丹江成为了可靠战略后方,许多文艺界的著名人士和文艺团体集中在这里,推动了群众性文艺运动的发展。特别是秧歌运动的开展,更为喜人。主要是1946年庆祝"八一五"光复一周年和1947年春节。特别是1947年春节,时值农闲,秧歌队伍之多,参加人员之广泛,均为历史之空前。秧歌运动又带动了秧歌剧的创作、演出,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江 解放初期 秧歌运动
原文传递
中国戏曲观众的特殊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生筠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无论是剧本创作、演员表演、舞台设计都是独具美学风格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它的广大观众也是有别于西方戏剧的。中国戏曲观众欣赏的是演员的表演技艺;他们多有看角的习惯,并喜欢演戏自娱;观众欣赏戏剧演...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无论是剧本创作、演员表演、舞台设计都是独具美学风格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它的广大观众也是有别于西方戏剧的。中国戏曲观众欣赏的是演员的表演技艺;他们多有看角的习惯,并喜欢演戏自娱;观众欣赏戏剧演出时也要参与创作;而且观众在剧场里可以直接对戏曲进行评论。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戏曲观众的特点,决定了戏曲剧场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观众 艺术欣赏 特殊性
原文传递
唱堂会——中国戏曲独特的演出形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生筠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8-102,共5页
中国戏曲的唱堂会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活特点,伴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形成的独特演出形式。它最早始于宋元时期的"唤官身"制度,后发展为一种演出形式,经明清,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剧团里仍然存在着这种演出形式。唱堂会也有很多规... 中国戏曲的唱堂会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活特点,伴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形成的独特演出形式。它最早始于宋元时期的"唤官身"制度,后发展为一种演出形式,经明清,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剧团里仍然存在着这种演出形式。唱堂会也有很多规矩,如演出前要"参堂",演出后主人要给赏钱等等。但堂会戏也是有很高要求,很不好唱的。因此,由于堂会演出的盛行,也推动了中国戏曲的繁荣和发展。唱堂会的演出形式也可以为今天的社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唱堂会 形成 特点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