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3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荣获集团公司“绿色低碳促提升”优秀案例二等奖、三等奖
1
作者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11期37-37,共1页
近日,集团公司公布了“绿色低碳促提升”优秀案例,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分布式空气源热泵供热(制冷)系统应用案例”“火工品销毁废气治理项目”分获节能降碳优秀案例二等奖、环境保护优秀案例三等奖。
关键词 废气治理 环境保护 空气源热泵 优秀案例 绿色低碳 物理化学 应用案例 节能降碳
下载PDF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科研实验楼施工技术简介
2
作者 张子健 杨平 《陕西建筑》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科研实验楼是国家科研保障项目,于2008年建成后至今,各项功能运转良好。本文简述了该工程基坑支护与桩基工程、防水工程、幕墙工程、钢结构工程以及外墙节能工程方面所采取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 科研实验楼 防水 外墙饰面 施工技术
下载PDF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作者 《中国军转民》 2022年第17期60-60,共1页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受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卢飞朋博士喜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实现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受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卢飞朋博士喜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实现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领域的首次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评审结果 物理化学 研究所
下载PDF
链烷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分子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良超 吴廷华 +1 位作者 胡德聪 杨远南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25-1130,共6页
用N ,N′ ,P ,q ,n等分子参数表征链烷的分子大小、取代参量和相邻取代基的相互作用 .并以其为独立参量 ,通过回归方法建立模型来预测链烷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 .对 1~ 9个碳原子链烷的原子化焓、标准生成焓、汽化焓等理化性质的预测表... 用N ,N′ ,P ,q ,n等分子参数表征链烷的分子大小、取代参量和相邻取代基的相互作用 .并以其为独立参量 ,通过回归方法建立模型来预测链烷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 .对 1~ 9个碳原子链烷的原子化焓、标准生成焓、汽化焓等理化性质的预测表明该模型的原理简单、方法实用、结果可靠 .其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且置信度高达 99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烷 物理化学性质 分子参数 相关性
下载PDF
重新认识“物理化学”课程的战略地位 被引量:27
5
作者 魏光 曾人杰 +2 位作者 马兆海 杨意泉 廖代伟 《高等理科教育》 CSSCI 2001年第1期21-24,共4页
鉴于当前某些高校化学系和生物学系在深化教改过程中对<物理化学>学科的性质、作用认识不足,以致于该课程面临被削弱、甚至被取消的境地,为此本文着重从理论高度和具体实践阐明该学科在经济振兴、科技腾飞、适才育帅中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理论基础 科技经济 战略地位 化学 高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生物分子液-液相分离的物理化学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长胜 来鲁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68,共15页
近年来,有关生物分子通过液-液相分离机制进行组织定位、功能调控的研究发展迅速。相分离产生的聚集体在众多细胞活动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聚集体的生物功能是以相分离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本文将从相分离聚集体的基本性质、... 近年来,有关生物分子通过液-液相分离机制进行组织定位、功能调控的研究发展迅速。相分离产生的聚集体在众多细胞活动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聚集体的生物功能是以相分离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本文将从相分离聚集体的基本性质、相图、微观结构,相分离的统计热力学、实验和分子模拟研究等方面阐释相分离物理化学机制研究相关进展。对于生物分子相分离的重要功能体系进行了列举和归纳,收集了相分离研究的模式体系,探讨了生物分子相分离的生物功能同物理化学机制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生物分子相分离的调控机制和调控分子的设计方法,并对生物分子相分离物理化学机制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子液-液相分离 液态聚集体 天然无序蛋白质 多价作用 分子聚集的计算模拟 相分离调控
下载PDF
物理化学实验中差热图谱的解析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元法 朱凯汉 +1 位作者 王月娟 胡耀元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79-281,共3页
讨论了DTA图谱 (差热图谱 )中峰的起点、顶点、结束点、峰面积、重叠峰的意义以及峰形所揭示的某些反应动力学意义 ;阐述了DTA图谱的解析方法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可以定性确定样品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是否产生热效应 。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差热图谱 DTA图谱 化学反应动力学 热效应 差热分析 化学热力学
下载PDF
大学《物理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实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向阳 刘冠昆 +4 位作者 莫缵华 陈六平 车冠全 童叶翔 古喜兰 《现代计算机》 1997年第5期57-58,共2页
本文介绍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物理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主要功能、系统结构及主要特点。该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复习与练习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经验积累库、题库和方便的出题工具。可供大学本科化学化... 本文介绍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物理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主要功能、系统结构及主要特点。该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复习与练习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经验积累库、题库和方便的出题工具。可供大学本科化学化工类以及生物、药学等系科的《物理化学》课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 化学 软件开发 CAI 教学软件 高校
下载PDF
物理化学教材与教学中存在的数学疑问
9
作者 朱凯汉 赵雷洪 管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物理化学教学与教材中,有关热力学公式推导的准确性及简明性,诸如稀溶液凝固点下降公式、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单组分在"相"变时的化学势 温度曲线及埃伦菲斯方程推导,以及麦克斯韦关系式的定义、冠符规则的理解等内容,目前... 在物理化学教学与教材中,有关热力学公式推导的准确性及简明性,诸如稀溶液凝固点下降公式、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单组分在"相"变时的化学势 温度曲线及埃伦菲斯方程推导,以及麦克斯韦关系式的定义、冠符规则的理解等内容,目前存在一些争议与讨论,试用自设计的"态函数网络拓扑空间列阵"模型一一解析这些数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问题 教材 疑问 方程 教学 推导 热力学公式 麦克斯韦关系式 态函数 物理化学
下载PDF
新形势下应用型高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淑杰 《化工管理》 2017年第8期113-114,共2页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带动下,高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教学过程更加看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十分可观。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通过教师的规范化引导来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要...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带动下,高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教学过程更加看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十分可观。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通过教师的规范化引导来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要点,进而在实践中强化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缺少必要的实践条件和环境,学生很难将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造成高校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跟不上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在时代发展背景下,不断创新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等,并完善实验教学所需的硬件基础,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实验教学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教学创新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不同相结构NiOOH的制备及其物理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芳芳 王建明 +1 位作者 陈惠 张鉴清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00-703,共4页
为了提高碱性电池的大功率放电性能,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制备了碱性电池正极活性材料NiOOH,并应用XRD、IR、TG以及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和IR的测试结果显示,以b-Ni(OH)2和a-Ni(OH)2为前驱物,采... 为了提高碱性电池的大功率放电性能,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制备了碱性电池正极活性材料NiOOH,并应用XRD、IR、TG以及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和IR的测试结果显示,以b-Ni(OH)2和a-Ni(OH)2为前驱物,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制备的样品分别为b-NiOOH和g-NiOOH。热重分析结果说明,g-NiOOH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其热稳定性高于b-NiOOH。电化学测试则表明,NiOOH样品表现出优越的大功率放电性能,其放电曲线平坦,大电流放电容量相对较高,其放电电位也远高于MnO2样品。b-NiOOH和g-NiOOH均具有良好的可充性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但b-NiOOH的首次放电性能优于g-NiOOH。NiOOH样品适于用作高功率一次碱性电池和高性能碱性镍基蓄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iOOH Γ-NIOOH 电化学性能 化学氧化
下载PDF
镍铬硅薄膜换能元的制备及其发火性能研究
12
作者 任小明 姚洪志 +3 位作者 解瑞珍 刘红娥 王燕兰 王可暄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5,共4页
为了探索镍铬硅薄膜换能元的发火性能,采用MEMS工艺制备了镍铬硅薄膜换能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四探针法对镍铬硅薄膜进行了性能表征;依据GJB/Z 377B-2022感度实验中兰利法进行了镍铬硅薄膜换能元感度测试;在发火电压27 V、发... 为了探索镍铬硅薄膜换能元的发火性能,采用MEMS工艺制备了镍铬硅薄膜换能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四探针法对镍铬硅薄膜进行了性能表征;依据GJB/Z 377B-2022感度实验中兰利法进行了镍铬硅薄膜换能元感度测试;在发火电压27 V、发火电容33μF条件下对镍铬硅薄膜换能元进行了发火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镍铬硅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性较好,且具有负电阻温度系数,其换能元平均发火电压比镍铬薄膜换能元高;镍铬硅薄膜换能元作用过程中产生等离子体,瞬发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换能元 镍铬硅 MEMS 性能表征 发火性能
下载PDF
Ni-Cr薄膜换能组件静电响应特性与发火概率预测研究
13
作者 章云 李博 +3 位作者 解瑞珍 付禹龙 任小明 姚洪志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5,共7页
针对电火工品在静电放电影响下可能发生误发火的问题,以Ni-Cr薄膜换能组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分析其在人体静电放电下的响应特性,并预测发火概率的方法。首先,介绍了Ni-Cr薄膜换能组件系统架构,并建立了电火工品静电放电等效电路模型... 针对电火工品在静电放电影响下可能发生误发火的问题,以Ni-Cr薄膜换能组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分析其在人体静电放电下的响应特性,并预测发火概率的方法。首先,介绍了Ni-Cr薄膜换能组件系统架构,并建立了电火工品静电放电等效电路模型;其次,研究了Ni-Cr薄膜换能组件静电放电响应特性,分析了换能组件尺寸和放电电压对薄膜桥区温度的影响规律;最后,构建了Ni-Cr薄膜换能组件在统计特征下的输入条件,确定了换能组件失效判据,进而结合发火感度试验与数理统计方法,实现了在静电放电条件下电火工品发火概率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预测发火概率与试验值误差不超过5%,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工品 Ni-Cr薄膜 静电放电 失效判据 发火概率
下载PDF
电阻性换能元电爆特性与最大不熔断电流特性试验方法研究
14
作者 樊龙龙 马骏 +5 位作者 艾沛延 赵婉君 石敏科 郭莉晴 韩克华 焦清介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针对火工品电阻性换能元作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提出了电阻性换能元电爆特性及最大不熔断电流特性的试验方法,并采用该试验方法进行了桥膜换能元及桥带换能元的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桥膜换能元最小爆发电压为20 V,最小爆发电流为1... 针对火工品电阻性换能元作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提出了电阻性换能元电爆特性及最大不熔断电流特性的试验方法,并采用该试验方法进行了桥膜换能元及桥带换能元的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桥膜换能元最小爆发电压为20 V,最小爆发电流为1.5 A;桥带换能元最小爆发电压为22 V,最小爆发电流为2.0 A。桥膜换能元的最大不熔断电流为1.6 A,经历1.7~1.9 A的5 min不熔断电流试验后,换能元电阻显著减小;而桥带换能元的最大不熔断电流为1.2 A,在相同条件下未观察到电阻减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性换能元 电爆特性 不熔断电流 爆发电压 爆发电流
下载PDF
一种双级弹射作动筒对抛分离输出特性研究
15
作者 杨文 毛纪银 +3 位作者 杨勇 屠小昌 陈静 胡凡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为满足武器系统低过载对抛分离功能要求,设计了一种对抛式双级弹射作动筒,基于零维内弹道理论建立了对抛式双级弹射作动筒内弹道模型,对其分离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并对内弹道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抛式双级弹射作动... 为满足武器系统低过载对抛分离功能要求,设计了一种对抛式双级弹射作动筒,基于零维内弹道理论建立了对抛式双级弹射作动筒内弹道模型,对其分离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并对内弹道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抛式双级弹射作动筒内弹道模型准确可靠,压强仿真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分离输出参数仿真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误差不超过5%。本研究能够为同类型对抛式双级弹射作动筒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抛分离 双级弹射作动筒 内弹道性能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近代物理技术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Ⅲ)——第三章 光电子能谱中的化学态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念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846-855,822,共11页
光电子能谱 PES(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通常按激发源种类的不同,分为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ray Photoeleotron Spectroscopy)、紫外光电子能谱 UPS(Ultra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
关键词 物理 多相催化 光电子能谱 化学态
下载PDF
某液体火箭发动机用起动器峰值压力时间超差故障研究
17
作者 吴昊 唐井爽 +1 位作者 王天宝 王坤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针对某液体火箭发动机用起动器峰值压力时间超差故障,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造成起动器峰值压力时间超差故障的原因为起动器内膜片与端盖间的焊接强度不足,在高温燃气冲击下膜片过早脱落... 针对某液体火箭发动机用起动器峰值压力时间超差故障,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造成起动器峰值压力时间超差故障的原因为起动器内膜片与端盖间的焊接强度不足,在高温燃气冲击下膜片过早脱落、烧蚀,从而导致压力提前泄放。提出将1圈焊接改进为2圈焊接、将点焊改进为连续焊接,焊接后增加气密性及承压性能检测,以及加强削弱槽深度检测等改进措施。验证试验表明上述改进措施可有效避免起动器出现峰值压力时间超差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动器 液体火箭发动机 峰值压力时间 膜片 焊接强度
下载PDF
叠氮化银起爆药连续化合成芯片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瑞山 王燕兰 +4 位作者 卢飞朋 张松 张方 李蛟 褚恩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9,共10页
针对叠氮化银(AgN3,简写为SA)起爆药合成过程对于反应溶液快速混合的要求,设计制作了连续反向旋T形微混合芯片,并采用Ansys Fluent仿真模拟软件对芯片结构及反应物流速等因素对混合效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优化获得了高效微混合芯片... 针对叠氮化银(AgN3,简写为SA)起爆药合成过程对于反应溶液快速混合的要求,设计制作了连续反向旋T形微混合芯片,并采用Ansys Fluent仿真模拟软件对芯片结构及反应物流速等因素对混合效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优化获得了高效微混合芯片结构。使用该芯片进行了纳米SA起爆药的连续化合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SA起爆药的形貌、成分结构与热性能。结果表明:当微混合芯片的通道尺寸为1 mm,对撞角度180°,反应物流速4 mL·min^(-1)以上时,可获得接近100%的混合效率。通过调节反应物流速、浓度和添加表面活性剂,可有效调控产物粒径及其分布,且反应产物主要成分为正交晶系的AgN3晶体。相较常规方法,使用微流控方法制备的SA起爆药放热峰温度由365.2℃提前到358.2℃(降低7℃),且放热量由851.6 kJ·kg^(-1)升高到976.7 kJ·kg^(-1)(升高14.7%),表明微流控方法制备的SA起爆药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和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微混合芯片 起爆药 叠氮化银
下载PDF
JHX-1不敏感传爆药的起爆与传爆特性研究
19
作者 王波 黄亚峰 +4 位作者 田轩 杨雄 杨惠 王永顺 赵东奎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2,共5页
聚黑烯-1(JHX-1)是一种新型的不敏感传爆药。采用水悬浮工艺制备了JHX-1,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炸药药柱,利用电测法测试了JHX-1的爆速、临界爆轰直径以及爆轰增长距离。结果表明:JHX-1具有较低的机械感度,摩擦感度最高为8%... 聚黑烯-1(JHX-1)是一种新型的不敏感传爆药。采用水悬浮工艺制备了JHX-1,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炸药药柱,利用电测法测试了JHX-1的爆速、临界爆轰直径以及爆轰增长距离。结果表明:JHX-1具有较低的机械感度,摩擦感度最高为8%,撞击感度最高为4%;97%理论最大密度时的爆速为(8432±25)m/s;临界爆轰直径小于5 mm,在临界起爆压力下,爆轰增长距离不大于18 mm。JHX-1在保持不敏感性的同时,具备了良好的起、传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敏感传爆药 JHX-1 临界爆轰直径 爆速
下载PDF
某火工分离作动器的冲击抑制技术研究
20
作者 张菲 夏冬星 +2 位作者 刘小龙 郑挺军 刘虎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针对某火工分离作动器分离作用时冲击过大的问题,基于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冲击特征点分析,在仿真计算设计参数对冲击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装药设计和设置异型金属缓冲结构相结合的冲击抑制技术。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表明,提出... 针对某火工分离作动器分离作用时冲击过大的问题,基于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冲击特征点分析,在仿真计算设计参数对冲击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装药设计和设置异型金属缓冲结构相结合的冲击抑制技术。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表明,提出的冲击抑制技术有效,可将该分离作动器的冲击峰值由3 645.30g降至635.55g。本研究为火工装置类产品的降冲击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作动器 降冲击 装药量 缓冲环 仿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