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第69届物理医学与康复年会见闻
1
作者 谢斌 王宁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92-493,共2页
关键词 物理医学 康复 美国 年会
下载PDF
北京地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永禧 徐本华 +4 位作者 戴红 王茂斌 程治馨 徐辉 李存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73--17,共1页
北京地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现状和对策黄永禧1徐本华1戴红2王茂斌3程治馨4徐辉1李存中5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特别是疾病谱、人口谱的变化,健康观念的更新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恢复功能为导向的现代康复医学自80年代... 北京地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现状和对策黄永禧1徐本华1戴红2王茂斌3程治馨4徐辉1李存中5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特别是疾病谱、人口谱的变化,健康观念的更新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恢复功能为导向的现代康复医学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兴起。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康复医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循证医学及规范化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宁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0-652,共3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康复 循证医学
下载PDF
康复医学科发展中的人才和专业特色建设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宁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1-542,共2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医疗工作 医疗服务 卫生工作
下载PDF
日本康复医学现况 被引量:11
5
作者 袁华 《中国康复》 2008年第5期364-365,共2页
关键词 日本 康复医学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日本康复医学的概况
6
作者 殷秀珍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0-61,共2页
作者于1987年9~12月应邀赴日本访问和考察康复医学,访问了6大城市(东京,大阪,神户,名古屋,爱知县,京都),并参加了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参观了有关的医疗仪器展览和十余所医院。对日本的康复医疗及教学培干工作有所了解,特简介如下。日本... 作者于1987年9~12月应邀赴日本访问和考察康复医学,访问了6大城市(东京,大阪,神户,名古屋,爱知县,京都),并参加了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参观了有关的医疗仪器展览和十余所医院。对日本的康复医疗及教学培干工作有所了解,特简介如下。日本的康复医学是近20多年来在传统的物理治疗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日本 矫形外科 理学疗法
下载PDF
心脏康复的5大处方
7
作者 刘淑芬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1期37-37,共1页
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期治疗后,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尽量减少这次心肌梗死对身体和心脏功能造成的影响,二是避免再次发作急性心肌梗死。这两个目的要如何达成呢?目前医学界的手段是一种叫做“心脏康复”的综合性管理模式,我... 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期治疗后,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尽量减少这次心肌梗死对身体和心脏功能造成的影响,二是避免再次发作急性心肌梗死。这两个目的要如何达成呢?目前医学界的手段是一种叫做“心脏康复”的综合性管理模式,我们将其概括为“5大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急性期治疗 大处方 心脏功能 管理模式 医学界 发作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国康复医学进修班通知
8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7-667,共1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物理医学康复科已主办卫生部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康复医学进修班多年,近期因大学对进修医的管理有所调整,现将有关内容重新通知如下。
关键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康复医学 进修班 教育项目 物理医学 卫生部 康复科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徐本华 干汝起 +2 位作者 于文 谢斌 黄永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84-587,共4页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1个月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于发病后7—23天,对康复组30例脑卒中患者,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至病后1个月时结束,对照组27例...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1个月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于发病后7—23天,对康复组30例脑卒中患者,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至病后1个月时结束,对照组27例脑卒中患者不接受康复训练。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康复治疗前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肌张力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康复治疗前、后ND的差值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康复治疗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康复治疗前、后FMA评分的差值,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肢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发病1个月内,早期短期的康复治疗,可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卒 运动功能恢复 溶栓治疗 运动疗法
下载PDF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闫汝蕴 张大成 +1 位作者 彭英 张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17-519,共3页
目的:前瞻性地进行双侧一次性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2年8月住院治疗TKR患者21例,所有入选病例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双侧一次性TKR的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 目的:前瞻性地进行双侧一次性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2年8月住院治疗TKR患者21例,所有入选病例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双侧一次性TKR的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前)、第二阶段(术后0—20天)、第三阶段(出院后),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术后康复治疗从术后第1天开始。结果:病例随访6—12个月,总共42个膝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出院时(术后10—20天):膝关节屈曲:100°—120°,平均101°±11.3°;伸直:10°—30°,平均10.4°±8.6°;膝关节周围肌力达到4级以上;术后半年复查,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优良率100%,患者能够脱离拐杖行走及上下楼梯,生活完全自理。结论:双侧TKR患者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对人工关节的磨损、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必需的,对双侧TKR患者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围手术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3
11
作者 张金声 黄永禧 +3 位作者 李和兴 田园 张茜 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9-521,共3页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效果。方法选择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6例为治疗组,在社区进行规范康复治疗;另选下属卫生站的脑卒中患者37例为对照组,只进行一周一...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效果。方法选择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6例为治疗组,在社区进行规范康复治疗;另选下属卫生站的脑卒中患者37例为对照组,只进行一周一次的康复指导。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Ba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ADL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DL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疗效好,规范、专业的社区康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效康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偏瘫 社区卫生服务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脑卒中运动功能训练的循证医学研究 被引量:106
12
作者 姚滔涛 王宁华 陈卓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5-570,共6页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四大特点。临床中发现脑卒中后大约有2/3的患者能存活下来,但却有1/2的生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四大特点。临床中发现脑卒中后大约有2/3的患者能存活下来,但却有1/2的生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 运动功能训练 医学研究 循证 躯体功能障碍 全球性问题 人类健康 高发病率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活动能力及继发合并症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本华 干汝起 +2 位作者 于文 谢斌 黄永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 1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继发合并症的影响。方法 :将 5 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于患者脑卒中发病后 7~ 2 3d ,平均 (1 5± 4 )d ,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 ,对康复组...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 1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继发合并症的影响。方法 :将 5 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于患者脑卒中发病后 7~ 2 3d ,平均 (1 5± 4 )d ,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 ,对康复组 30例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至发病后 1个月时结束 ,对照组 2 7例偏瘫患者不接受康复训练。两组药物治疗方案一致 ,一般资料均衡可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DDNF)、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 (FMA)和Barthel指数 (BI)进行评定。两组分别于康复前后各评定 2次。结果 :康复前 ,FMA上下肢评分、DDNF评分和BI评分除了修饰 1项外 (P =0 .0 4 ,康复组积分高于对照组 ) ,其余各项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均无显著性。康复后 ,(1 )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 :修饰项目由康复前差异有显著性变为差异无显著性 (P =0 .4 7) ;吃饭、床椅转移和步行活动 3项 ,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 ;将此 3项康复前后的差值合并后 ,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康复组的分值较对照组高 ;两组康复后与康复前比较除了大、小便控制和洗澡 3项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以外 ,其余 7项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两组康复后的分值较康复前高。 (2 )在合并症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疗法 脑卒中 活动能力 并发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肘关节创伤术后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闫汝蕴 覃鼎文 陆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73-675,共3页
目的:前瞻性地研究严重肘关节创伤患者,术后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方法:选择2002年8月—2003年5月间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的肘关节创伤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例均为肘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并于伤后7—10天实施骨折切开复位内... 目的:前瞻性地研究严重肘关节创伤患者,术后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方法:选择2002年8月—2003年5月间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的肘关节创伤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例均为肘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并于伤后7—10天实施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第1—5天开始康复治疗;随机选择对照组30例(术后自行锻炼)。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时间为4—16周、平均(8.2±4.6)周;治疗结束时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均达到正常,Mayo肘关节评分,20例为优(总分≥90分),6例为良(总分80—89分),优良率为100%。GEPI评分:2%—10%、平均5.9%±1.9%;无一例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不愈合、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征象。结论:肘关节严重创伤术后实行围手术期、个性化、系统性康复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伤肢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从而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是骨关节损伤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创伤 术后 围手术期 系统康复 临床研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8
15
作者 周丛乐 黄真 +6 位作者 姜毅 汤泽中 席宇诚 王素环 姜凌云 侯新林 王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了解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总结了123例新生儿期曾住院治疗,在随访中发现运动功能异常,接受康复治疗的疗效,分别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可能影响疗效的生物学因素。结果:本组小儿接... 目的:了解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总结了123例新生儿期曾住院治疗,在随访中发现运动功能异常,接受康复治疗的疗效,分别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可能影响疗效的生物学因素。结果:本组小儿接受康复治疗的起始时间:生后4个月内占81.3%,5—6个月13.01%,≥6个月5.69%。纳入阶段性总结77例,完全恢复正常者63例(81.82%),治疗至1岁半仍不正常,完全恢复较困难者14例(18.18%)。影响小儿康复治疗效果的相关生物学因素是出生时的成熟程度、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新生儿期后是否遗留脑部病变以及整体智能发育水平,其中以小儿的孕周、严重的脑损伤、智能水平与治疗效果关系更为密切。结论:康复治疗对存在运动异常的小儿是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脑损伤 小儿 康复治疗 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针刺结合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被引量:18
16
作者 何希俊 谭吉林 +3 位作者 黄永禧 黄红缨 何宇峰 袁小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自制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 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器组 (治疗组 )和单纯针刺组 (对照组 ) ,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FMA)评定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自制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 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器组 (治疗组 )和单纯针刺组 (对照组 ) ,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FMA)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 2 8天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针刺结合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针刺治疗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评定
下载PDF
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3
17
作者 黄真 席宇诚 +1 位作者 周丛乐 王素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探讨降低脑性瘫痪(脑瘫)的发生率和减轻脑瘫的伤残程度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95例平均月龄为(2.50±1.45)个月的高危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或治疗初期明确诊断脑瘫者34... 目的:通过分析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探讨降低脑性瘫痪(脑瘫)的发生率和减轻脑瘫的伤残程度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95例平均月龄为(2.50±1.45)个月的高危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或治疗初期明确诊断脑瘫者34例,平均确诊月龄(4.42±2.17)个月。可疑脑瘫161例。康复评定采用Gesell量表、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法及脑瘫功能评定等综合方法。结果:在平均月龄(9.65±3.00)个月时治疗结果显示,34例明确诊断脑瘫患儿中,19例(55.9%)正常,12例(35.3%)临界正常,3例(8.8%)异常。可疑脑瘫的161例高危新生儿中,154例(95.7%)正常,7例(4.3%)临界正常,无一例异常。140例颅脑影像学异常者中,120例(85.7%)正常,17例(12.1%)临界正常,3例(2.14%)异常。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儿等高危新生儿的脑瘫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脑瘫后遗症的发生。脑瘫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高危儿 脑性瘫痪 早期康复
下载PDF
帕金森病康复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路 刘颖 王含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28-333,共6页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变性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多样,药物治疗仅部分改善症状。康复治疗是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以外的辅助治疗方法,目的是最大程度提高功能和减少继发性损害。本文对多维度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变性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多样,药物治疗仅部分改善症状。康复治疗是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以外的辅助治疗方法,目的是最大程度提高功能和减少继发性损害。本文对多维度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澳式手法与物理因子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清 刘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5-656,共2页
颈椎病主要分为五大类,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其中90%左右的患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近年来,颈椎病有低龄化的趋势,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因此采取更为完善的保守治疗手段来医治... 颈椎病主要分为五大类,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其中90%左右的患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近年来,颈椎病有低龄化的趋势,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因此采取更为完善的保守治疗手段来医治此病更加显得重要与紧迫。北京协和医院物理医学康复科多年来应用澳式手法与物理因子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结合治疗 物理因子 澳式手法 临床观察 北京协和医院 交感神经型 椎动脉型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闫汝蕴 刘晓华 +1 位作者 陶莉 彭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HR)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2月住院治疗HHR患者20例,术后24小时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结果:术后12周,患者已经能够完成绝大部分日常生活;GEPI评分:... 目的:前瞻性研究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HR)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2月住院治疗HHR患者20例,术后24小时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结果:术后12周,患者已经能够完成绝大部分日常生活;GEPI评分:术后6周25.6%±2.6%,术后12周10.2%±3.1%,治疗结束时8.3%±1.6%;术后12周,肩关节被动ROM达到正常范围;术后24周,肩部肌肉肌力达到4级以上,能够完全满足患者日常生活的需要。结论:HHR患者术后实行围手术期、个性化、系统性康复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伤肢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是骨关节损伤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围手术期 康复治疗 HHR 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