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800碳纤维/5428双马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牛越 矫维成 +3 位作者 郝立峰 杨帆 刘文博 王荣国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4-88,共5页
界面作为增强体与基体连接的纽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T800 CF/5428 BMI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首先基于Wilhelmy方程,采用动态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了5428双马树脂与T800碳纤维的接触角,在此基础上求解... 界面作为增强体与基体连接的纽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T800 CF/5428 BMI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首先基于Wilhelmy方程,采用动态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了5428双马树脂与T800碳纤维的接触角,在此基础上求解了表面能与粘附功,为研究二者间界面的形成提供依据。其次,采用微滴脱粘试验,获得了T800/5428双马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讨论了微滴形状、刀具位置等参数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双马树脂 界面性能 微滴脱粘
下载PDF
C/C-SiC-ZrB2复合材料表面SiC/ZrB2-SiC/SiC涂层的制备及抗氧化烧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韩文波 周长灵 +1 位作者 胡平 张幸红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10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C/C-SiC-ZrB2复合材料表面SiC/ZrB2-SiC/SiC涂层的制备、抗氧化烧蚀性能与机理。方法选择ZrB2和SiC改性的C/C复合材料为基体,通过包埋-刷涂法在C/C-SiC-ZrB2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ZrB2-SiC/SiC多重抗氧化涂层,并对复合材料的... 目的研究C/C-SiC-ZrB2复合材料表面SiC/ZrB2-SiC/SiC涂层的制备、抗氧化烧蚀性能与机理。方法选择ZrB2和SiC改性的C/C复合材料为基体,通过包埋-刷涂法在C/C-SiC-ZrB2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ZrB2-SiC/SiC多重抗氧化涂层,并对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抗氧化烧蚀性能与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制备了一种三层结构的SiC/ZrB2-SiC/SiC超高温陶瓷复合涂层,获得了风洞考核试验下的复合材料微结构变化、线烧蚀率等试验数据,并得到了C/C-SiC-ZrB2复合材料的氧化烧蚀机理。结论SiC/ZrB2-SiC/SiC涂层对C/C-SiC-ZrB2复合材料的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具有明显提升,有效提高了C/C-SiC-ZrB2复合材料的综合热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 复合材料 超高温陶瓷涂层 抗氧化烧蚀性能
下载PDF
复合材料机翼前梁装配应力超声无损测量
3
作者 葛恩德 王伟 +2 位作者 陈磊 周玉锋 张宇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6-100,106,共6页
针对装配应力是影响飞机构件连接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复合材料装配质量研究的难点所在的问题,通过考虑被测材料各向异性对超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改进传统超声应力检测方法,得到适用于纤维增强类复合材料平面应力的检测方法。为了验证改... 针对装配应力是影响飞机构件连接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复合材料装配质量研究的难点所在的问题,通过考虑被测材料各向异性对超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改进传统超声应力检测方法,得到适用于纤维增强类复合材料平面应力的检测方法。为了验证改进方法的可行性,对复合材料机翼中实际采用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件进行了装配应力的检测。经可行性分析,确定复合材料结构件应力检测主要实验方案,为今后飞机复材结构件的内部应力检测试验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应力检测 装配应力 复合材料 LCR波
下载PDF
纤维编织材料超高速撞击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苗常青 徐铧东 +2 位作者 靳广焓 孙甜甜 祖振南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与铝合金等材料相比,纤维编织材料具有质量轻、可柔性折叠等优点,可应用于柔性充气展开防护结构,进而构建多屏、大间距防护结构,提升防护效率。考虑不同性能纤维编织材料对多屏防护结构防护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材料制成的多... 与铝合金等材料相比,纤维编织材料具有质量轻、可柔性折叠等优点,可应用于柔性充气展开防护结构,进而构建多屏、大间距防护结构,提升防护效率。考虑不同性能纤维编织材料对多屏防护结构防护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材料制成的多屏防护结构对空间碎片的防护性能,防护屏材料包括玄武岩纤维编织材料、芳纶纤维编织材料及铝板。在超高速弹丸撞击载荷作用下,与多屏铝板防护结构相比,多屏纤维编织材料防护结构具有更高的防碎片撞击效果;对多屏纤维编织材料防护结构来说,前两屏采用玄武岩纤维编织材料,后两屏采用芳纶纤维编织材料时,防护效果更好,说明多屏防护结构的前置防护屏采用软化温度较高的无机纤维编织材料时,可能会更好地破碎弹丸,从而提高防护结构的碎片撞击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材料 超高速撞击 空间碎片 多屏防护结构
下载PDF
一体化热防护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40
5
作者 孟松鹤 杨强 +1 位作者 霍施宇 解维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95-1302,共8页
防隔热/承载一体化热防护的结构承载功能使其比传统热防护具有更高的结构效率。近年来,已经发展了波纹夹芯一体化热防护及改进方案、刚性隔热夹芯一体化热防护、多层级一体化热防护等多种一体化热防护概念。首先介绍了各方案的结构特征... 防隔热/承载一体化热防护的结构承载功能使其比传统热防护具有更高的结构效率。近年来,已经发展了波纹夹芯一体化热防护及改进方案、刚性隔热夹芯一体化热防护、多层级一体化热防护等多种一体化热防护概念。首先介绍了各方案的结构特征,分析了各方案的热短路效应和结构承载性能。阐述了一体化热防护等效性能分析与热力耦合响应高效分析方法。介绍了热力耦合约束下一体化热防护的结构尺寸优化与材料优选方法。论述了一体化热防护非确定性分析与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体化热防护发展的特点和不足,探讨了一体化热防护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热防护 结构效率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可展开遮阳罩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卫剑征 林秋红 +1 位作者 林国昌 谭惠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6,共11页
可展开遮阳罩一般是由多层轻质柔性高精度无褶皱薄膜和展开支撑臂及其控制装置组成,在轨后展开支撑臂有序展开多层大面积薄膜实现光控制和热控制性能,能有效改善和防护空间航天器。针对可展开遮阳罩结构,依据一维轴向、二维平面与三维... 可展开遮阳罩一般是由多层轻质柔性高精度无褶皱薄膜和展开支撑臂及其控制装置组成,在轨后展开支撑臂有序展开多层大面积薄膜实现光控制和热控制性能,能有效改善和防护空间航天器。针对可展开遮阳罩结构,依据一维轴向、二维平面与三维周向的展开方式分类总结国内外可展开遮阳罩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遮阳罩结构形状、薄膜材料、层数与展开方式等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出遮阳罩在杂光抑制、折叠与展开变形机理、极端环境下薄膜多场耦合、低温热控、太阳辐射光压力矩及其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并给出了中国研究遮阳罩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展开 遮阳罩 热控薄膜 充气式 支撑臂
下载PDF
NiO界面涂层对钛酸锶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中陶瓷相变及性能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盛捷 陈万小男 +6 位作者 王黎东 王秒 杨子玥 时振东 张幸红 费维栋 韩杰才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88-1596,共9页
利用钛酸锶钡相变负膨胀的特性可以有效降低铜基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如何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仍然是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向钛酸锶钡/铜复合材料中引入NiO界面涂层的方法来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由于NiO界面涂层的引入有效降低... 利用钛酸锶钡相变负膨胀的特性可以有效降低铜基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如何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仍然是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向钛酸锶钡/铜复合材料中引入NiO界面涂层的方法来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由于NiO界面涂层的引入有效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复合材料中钛酸锶钡颗粒相变的温度区间被拓宽,因此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效降低,在室温~250℃范围内的平均热膨胀系数由12.99×10^-6℃^-1降低至11.71×10^-6℃^-1.此外,改善界面结合也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复合材料屈服强度和压缩断裂强度分别提升了72.8%和41.3%.本研究表明,NiO界面涂层可以有效改善钛酸锶钡/铜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并提高其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BATIO3 NiO界面涂层 低热膨胀
原文传递
高超声速飞行器新型热防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8
作者 梁伟 金华 +3 位作者 孟松鹤 杨强 曾庆轩 许承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9-424,共16页
从气动热载荷的来源出发,介绍了基于流动控制、光辐射操控、原子重组、电子耗散等物理机制的新型热防护机制的原理和进展。分别从环境和材料两方面实现对流热、化学热和辐射热的主动调控,进一步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新型热防护机制发展... 从气动热载荷的来源出发,介绍了基于流动控制、光辐射操控、原子重组、电子耗散等物理机制的新型热防护机制的原理和进展。分别从环境和材料两方面实现对流热、化学热和辐射热的主动调控,进一步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新型热防护机制发展的特点和不足,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热防护机制 对流热 化学热 辐射热
下载PDF
充气式再入减速器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34
9
作者 卫剑征 谭惠丰 +1 位作者 王伟志 赫晓东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1-890,共10页
随着载人航天事业和行星探索任务的不断发展,再入返回运载工具受到运载火箭整流罩的大小限制越来越明显。针对降低返回系统重量以增加有效载荷的日益需求,一种新型充气式再入减速器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它具有易折叠包装、重量轻、展... 随着载人航天事业和行星探索任务的不断发展,再入返回运载工具受到运载火箭整流罩的大小限制越来越明显。针对降低返回系统重量以增加有效载荷的日益需求,一种新型充气式再入减速器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它具有易折叠包装、重量轻、展开阻力面积大,再入时弹道系数低和产生的气动热量小等明显优点,为航天员应急返回、深空探测以及有效载荷的回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重点对堆叠圆环型、单充气环薄膜型和双层锥形充气囊型等三种充气式再入减速器在结构设计、飞行测试、材料防热研究、气动特性仿真分析等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总述,并对充气式再入减速器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 再入 减速器 气动特性
下载PDF
大载重气囊缓冲性能分析及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鹏飞 卫剑征 +2 位作者 陈雪岩 谭惠丰 竺梅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1-98,142,共9页
缓冲技术是航天器着陆与回收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如何有效地降低航天器过载对于保障人体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有限控制体积法与文献测试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仿真方法的正确性。以大载重返回舱为研究对象,对6个组合气囊... 缓冲技术是航天器着陆与回收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如何有效地降低航天器过载对于保障人体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有限控制体积法与文献测试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仿真方法的正确性。以大载重返回舱为研究对象,对6个组合气囊着陆时缓冲过程进行了仿真,单参数变化讨论了外气囊初始内压、排气孔开启时机与排气孔面积对缓冲气囊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评估返回舱发生触底与反弹离地的判据。以最大过载和大载重气囊的比吸能为优化目标,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选取方法给出了仿真样本点,构建神经网络代理模型,进行了多目标遗传优化分析,优化了缓冲气囊的初始设计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大过载降低了17.717%,且大载重装置没有发生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载重气囊 比吸能 碰撞 过载 缓冲 多目标优化设计
下载PDF
c向蓝宝石单晶纳米压痕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柯瑞 张宇民 周玉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78-1982,共5页
本文以c向蓝宝石单晶为对象采用纳米压痕方法测试了不同载荷下蓝宝石单晶的硬度与杨氏模量。分析表明,当载荷P=25±2 mN时出现了第一次位移突变现象,且位移突变量与最大压入载荷无关;试样的硬度与杨氏模量值随着压入深度的增大而减... 本文以c向蓝宝石单晶为对象采用纳米压痕方法测试了不同载荷下蓝宝石单晶的硬度与杨氏模量。分析表明,当载荷P=25±2 mN时出现了第一次位移突变现象,且位移突变量与最大压入载荷无关;试样的硬度与杨氏模量值随着压入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呈现出明显的压痕尺度效应;利用Nix-Gao尺度效应模型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拟合,最终得出试样的硬度值与杨氏模量为30.956 GPa与382.316 GPa,与前人分析结果符合程度较高,证明Nix-Gao模型适用于蓝宝石单晶纳米压痕测试尺度效应的模拟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纳米压痕 尺度效应 硬度 杨氏模量
下载PDF
蓝宝石单晶纳米压痕蠕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柯瑞 张宇民 +2 位作者 陈子羿 周玉锋 宋志成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7-491,共5页
蓝宝石单晶的蠕变性能对结构失效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采用纳米压痕测试方法对蓝宝石单晶窗口材料的蠕变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分析表明,纳米压痕测试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测得蓝宝石单晶蠕变应力指数;不同的最大载荷对蓝宝石单晶的蠕... 蓝宝石单晶的蠕变性能对结构失效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采用纳米压痕测试方法对蓝宝石单晶窗口材料的蠕变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分析表明,纳米压痕测试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测得蓝宝石单晶蠕变应力指数;不同的最大载荷对蓝宝石单晶的蠕变位移及蠕变应力指数没有明显的影响;蓝宝石单晶的蠕变位移及蠕变应力指数随着加载速率的减小分别减小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纳米压痕 蠕变性能
下载PDF
温度对图形化蓝宝石透过率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柯瑞 张宇民 +2 位作者 韩杰才 周玉锋 宋志成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68,共6页
蓝宝石单晶表面图形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减反增透手段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服役过程中其透过率将会由于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影响使用性能。本文通过高温红外光谱测试系统测试了图形化蓝宝石在25℃,300℃,400℃,500℃,600℃时3~6... 蓝宝石单晶表面图形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减反增透手段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服役过程中其透过率将会由于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影响使用性能。本文通过高温红外光谱测试系统测试了图形化蓝宝石在25℃,300℃,400℃,500℃,600℃时3~6μm波段范围内的透过率,分析了温度对图形化蓝宝石透过率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表面图形化使室温条件下蓝宝石透过率在一定波段范围内上升且伴随有明显的光谱红移效应;温度上升使图形化蓝宝石透过率下降且红移现象加剧,随着温度不断升高蓝宝石透过率有一定程度回升;高温条件下表面图形化对蓝宝石透过率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图形化 透过率 温度
下载PDF
金属铌对碳化锆陶瓷物相、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绪明 陈磊 +3 位作者 孟莹 王玉金 张幸红 韩杰才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6,共7页
碳化锆(ZrC)具有优异的抗辐照损伤和耐腐蚀等核用性能,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最有应用前景的候选材料之一,但碳化锆熔点高和固相扩散系数低等本征特性导致其烧结困难、烧结温度高,因而限制其在核能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本文采用金属铌作为添加... 碳化锆(ZrC)具有优异的抗辐照损伤和耐腐蚀等核用性能,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最有应用前景的候选材料之一,但碳化锆熔点高和固相扩散系数低等本征特性导致其烧结困难、烧结温度高,因而限制其在核能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本文采用金属铌作为添加相,利用其高烧结活性以及可与碳化锆形成固溶体特性,实现碳化锆陶瓷低温烧结致密化。结果表明:当Nb的添加量为20 vol%时,1800℃烧结可获得单相致密的(Zr,Nb)C固溶体陶瓷材料,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00 MPa和3.74 MPa·m^(1/2);随着Nb添加量的增加,材料中开始残留一定量金属Nb而形成(Zr,Nb)C-Nb复合材料,所残留的金属Nb抑制(Zr,Nb)C颗粒长大,起到了明显的强韧化作用;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均随N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材料的断裂方式也由穿晶断裂为主向穿晶和沿晶混合断裂形式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锆 物相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熵纳米材料的电催化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然 姜慧斌 +3 位作者 姚泰 张幸红 韩杰才 宋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41-2353,共13页
高熵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理化特性,在电化学过程中呈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使其有望成为理想的电催化材料.为进一步拓宽高熵材料的电化学应用场景,设计新型高熵纳米材料电催化剂并探究其催化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主... 高熵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理化特性,在电化学过程中呈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使其有望成为理想的电催化材料.为进一步拓宽高熵材料的电化学应用场景,设计新型高熵纳米材料电催化剂并探究其催化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高熵纳米材料在电催化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包括碳热冲击法、移动床热解法、湿化学法等高熵纳米材料的合成策略,分析了高熵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在析氢反应、析氧反应、氧还原反应、醇氧化反应以及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的应用.最后,从实验和理论方面展望了高熵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 纳米材料 材料制备 电催化 储能
原文传递
新型一体化热防护系统热力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解维华 霍施宇 +3 位作者 杨强 杜翀 孟松鹤 韩杰才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69-2176,共8页
高速飞行器对结构效率的苛刻要求使得热防护系统不断趋于向轻质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新型的力热耦合一体化热防护系统(ITPS)极具发展潜力。首先阐释了一种新型一体化热防护方案的概念与特点,总结了一体化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数值分析了... 高速飞行器对结构效率的苛刻要求使得热防护系统不断趋于向轻质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新型的力热耦合一体化热防护系统(ITPS)极具发展潜力。首先阐释了一种新型一体化热防护方案的概念与特点,总结了一体化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数值分析了结构参数对背面温度响应、屈曲临界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腹板厚度对背面温度以及屈曲临界载荷的影响最大。然后设计并加工制备了ITPS的面板与单胞试验样件,分别展开了800℃的高温防隔热性能试验考核和屈曲性能的力学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腹板结构是引发热短路效应和屈曲的关键因素,屈曲试验与模拟结果吻合,高温屈曲分析表明温度梯度对屈曲特征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系统 力热结构耦合 一体化设计 屈曲 防隔热性能
原文传递
反应烧结碳化硅中碳短纤维的形貌及增强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双 张宇民 +1 位作者 韩杰才 周玉锋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6-922,共7页
以双峰碳化硅粉末、碳黑、短碳纤维为原料,采用注浆成型、反应烧结法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碳化硅复合材料。研究了硅化反应对碳纤维表面形貌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化反应在碳纤维表面生成致密β-SiC层,反应过程伴随的体积膨胀增加... 以双峰碳化硅粉末、碳黑、短碳纤维为原料,采用注浆成型、反应烧结法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碳化硅复合材料。研究了硅化反应对碳纤维表面形貌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化反应在碳纤维表面生成致密β-SiC层,反应过程伴随的体积膨胀增加了纤维表面的粗糙度。混合酸HNO3+HF腐蚀实验表明纤维表面由直径2~5 m的β-SiC晶粒构成。提出了硅化纤维的双层结构模型:外层由微米、亚微米尺度β-SiC晶粒构成,内层由Si–C基团组成的混合物组成。碳短纤维体积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分别达到最大值416MPa、5.1MPa m0.5,相比单一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分别提高10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烧结碳化硅 注浆成型 断裂韧性 分散性 碳短纤维
原文传递
大尺度充气式桁架太阳能阵列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卫剑征 张鹏飞 +2 位作者 马瑞强 陈雪岩 谭惠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99,共7页
提出充气式桁架展开大尺度太阳能阵列结构设计方法,具有热固化复合材料充气铰实现高效折叠收拢,以及展开后提高结构刚度的特性。研制了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地面展开试验,验证了充气展开及其充气式桁架的性能。可展开桁架结构设计特色是将... 提出充气式桁架展开大尺度太阳能阵列结构设计方法,具有热固化复合材料充气铰实现高效折叠收拢,以及展开后提高结构刚度的特性。研制了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地面展开试验,验证了充气展开及其充气式桁架的性能。可展开桁架结构设计特色是将可折叠充气支撑管与刚性碳纤维杆相结合使用,减少热功耗并提高结构刚度。考虑可展开桁架的腹管设计以及材料固化前后对大尺度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对太阳能阵列的半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并采用BlockLanczos法求解结构的模态,计算分析了不同激励位置时结构阻尼对结构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充气式桁架展开大尺度太阳能阵列采用热固化方法,能实现大尺度结构从柔性大转动展开向高刚度结构特性的改变;且对低频结构具有振动抑制效果,其振动响应能受到激励幅值和载荷的影响,并显著改变结构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展开桁架 充气 太阳能阵列 大尺度 柔性
原文传递
全向增阻离轨的充气薄膜球设计与性能分析
19
作者 卫剑征 张义 +1 位作者 侯一心 谭惠丰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2-310,共9页
增阻式离轨是避免小卫星失效后产生空间碎片的高效方式之一。该文针对充气展开增阻薄膜球的离轨问题,首先,给出了充气展开薄膜球的全向增阻设计方案,提出了闭合三维球面变形收缩为紧致星型与星瓣Z型融合折叠方法,经零线宽与变厚度折叠... 增阻式离轨是避免小卫星失效后产生空间碎片的高效方式之一。该文针对充气展开增阻薄膜球的离轨问题,首先,给出了充气展开薄膜球的全向增阻设计方案,提出了闭合三维球面变形收缩为紧致星型与星瓣Z型融合折叠方法,经零线宽与变厚度折叠形成密实立方体状;其次,基于小挠度球壳变形假设,分析了增阻薄膜球在极限高度200 km下受到最大气阻力时其球面的失稳临界压力,对比在室温和高温条件下薄膜球的临界压力变化,通过真空环境箱进行试验验证;最后,分析了不同碎片面质比与增阻薄膜球直径对离轨时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聚酰亚胺薄膜球可作为空间碎片的全向增阻离轨设计的球状结构,随着球体直径的增大,其临界压力呈指数型下降;在相同的轨道高度,碎片的面质比越大,离轨时间越短;在相同的面质比条件下,碎片的轨道高度越高,离轨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轨 充气展开 薄膜球 折叠 增阻
原文传递
热循环对薄板镍基合金表面高辐射率涂层残余应力的影响
20
作者 武勇斌 赫晓东 +2 位作者 李军 钟业盛 史丽萍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59-461,共3页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不同次数热循环的镍基合金薄板表面的高辐射涂层的残余应力进行了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对热循环前后涂层的截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热循环对涂层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非晶态的硼硅玻璃,硼酸镁,二硅...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不同次数热循环的镍基合金薄板表面的高辐射涂层的残余应力进行了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对热循环前后涂层的截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热循环对涂层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非晶态的硼硅玻璃,硼酸镁,二硅化钼和四硼化硅组成;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涂层内部出现很多微裂纹和孔洞,但是涂层与基体的结合良好;涂层表面存在压应力,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涂层压应力先增加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辐射率涂层 X射线衍射 残余应力 热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