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梦思 金建宇 +4 位作者 尚书游 阮军 李硕芳 王劲松 李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3-169,共7页
该实验旨在研究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以化学法、秀丽隐杆线虫模型为评价方法,用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酶活力及线虫寿命等为指标,探究卷丹百合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在料液比为1:10(g:mL)时,抗... 该实验旨在研究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以化学法、秀丽隐杆线虫模型为评价方法,用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酶活力及线虫寿命等为指标,探究卷丹百合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在料液比为1:10(g:mL)时,抗氧化活性达到最大值,其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3.46%,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73.26%。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线虫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含量,提高线虫抗氧化能力,起到延长线虫寿命的作用。经过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处理的线虫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平均存活时间能达到10 h。卷丹百合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备开发食品抗氧化剂或功能食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百合 黄酮提取物 秀丽隐杆线虫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香蕉皮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2
作者 贲锦华 郭诗 +3 位作者 郭佳妮 彭馨睿 朱慧楠 缪园欣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3期104-112,共9页
【目的】优化香蕉皮多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香蕉皮多糖工业化提取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多糖得率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粉碎时间、料液比、纤维素酶添加量、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香蕉皮多糖得率的影响;... 【目的】优化香蕉皮多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香蕉皮多糖工业化提取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多糖得率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粉碎时间、料液比、纤维素酶添加量、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香蕉皮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香蕉皮超声波辅助酶解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香蕉皮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不同因素水平下,粉碎时间为60 s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4.15%;料液比为1∶40(g∶mL)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5.87%;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5.49%;超声时间为20 min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5.72%;超声温度为30℃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5.97%。在粉碎时间为60 s、料液比为1∶38(g∶mL)、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超声时间为19 min、超声温度为26℃的提取条件下,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6.51%。香蕉皮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随香蕉皮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响应面法确定香蕉皮多糖超声波辅助酶解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时间60 s、料液比1∶38(g∶mL)、纤维素酶添加量2.5%、超声时间19 min、超声温度26℃。香蕉皮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皮 多糖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月季‘月月粉’与野蔷薇U6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分析
3
作者 覃语祺 苏健馨 +3 位作者 曹雪敏 朱婉 程文翰 张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651-2661,共11页
【背景】U6启动子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中驱动sgRNA转录的重要元件,而不同物种的U6启动子转录活性可能存在差异,且物种内源U6启动子相比物种外源U6启动子可能具有更高效的启动效率。迄今对蔷薇属(Rosa)植物的U6启动子少有报道,且... 【背景】U6启动子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中驱动sgRNA转录的重要元件,而不同物种的U6启动子转录活性可能存在差异,且物种内源U6启动子相比物种外源U6启动子可能具有更高效的启动效率。迄今对蔷薇属(Rosa)植物的U6启动子少有报道,且尚未获得转录活性强于拟南芥U6的启动子。【目的】筛选转录活性更高的蔷薇属植物U6启动子,为后续月季和野蔷薇等蔷薇属植物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优化和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拟南芥保守的102 bp U6 snRNA序列,从中国古老月季‘月月粉’(Rosa chinensis Old Blush,OB)基因组中克隆相似性最高的6个OBU6启动子,从野蔷薇(R.multiflora)基因组中克隆相似性最高的7个RmU6启动子,并构建OBU6启动子和RmU6启动子分别驱动LUC和GUS报告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法转染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和月季‘萨曼莎’(R.Samantha)组培苗,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GUS组织化学染色对月季和野蔷薇的启动子转录活性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月月粉’6个OBU6启动子和野蔷薇7个RmU6启动子均具有影响U6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两个必要元件USE和TATA box。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月季‘月月粉’OBU6启动子和野蔷薇RmU6启动子均具有转录活性,但OBU6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均弱于拟南芥AtU6-1启动子。考虑到过长的U6启动子可能会削弱其转录活性,于是选取其中转录活性相对较高的OBU6-4进行5′端截短(1507、1076、574和187 bp),但截短后的启动子未能提高转录活性;而在野蔷薇中,成功筛选到一个长度为630 bp的RmU6-2启动子,其转录活性显著高于拟南芥AtU6-1启动子。【结论】从月季‘月月粉’中克隆得到6条U6启动子,从野蔷薇中克隆得到7条U6启动子,并筛选出一条转录活性显著高于拟南芥AtU6-1启动子的野蔷薇U6启动子RmU6-2,为构建蔷薇属植物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提供了极具应用潜力的启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6启动子 月季 蔷薇属 报告基因 瞬时表达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玫瑰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
4
作者 田雪军 徐佩琦 +2 位作者 吴晶晶 徐艳 熊兴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目的]高温已经成为制约玫瑰生长和生产最主要的非生物逆境因子之一。探究外源褪黑素对玫瑰耐高温能力的影响,可为解决玫瑰栽培过程中的热害问题以及玫瑰耐高温遗传改良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二年生‘紫枝’玫瑰盆栽苗为试验材料... [目的]高温已经成为制约玫瑰生长和生产最主要的非生物逆境因子之一。探究外源褪黑素对玫瑰耐高温能力的影响,可为解决玫瑰栽培过程中的热害问题以及玫瑰耐高温遗传改良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二年生‘紫枝’玫瑰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100μmol·L-1褪黑素预处理对40℃高温胁迫下玫瑰叶片相关生理特性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导致玫瑰叶片水分失衡,细胞膜系统受损,光合作用受阻,次生氧化胁迫,明显抑制了玫瑰的生长。而外源褪黑素预处理后,玫瑰叶片在高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含量(SPDA)显著升高;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提升;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SP)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增强;RhHSP70、RhHSP90和RhHSP101等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高温胁迫下,施加外源褪黑素预处理能够通过提高叶片保水能力,维护细胞膜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提升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上调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等途径来缓解高温胁迫对玫瑰叶片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了玫瑰的耐高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玫瑰 高温胁迫 生理特性 热激蛋白
下载PDF
园艺植物栽培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思考与探索
5
作者 陈锐 程文翰 +2 位作者 刘永昌 易庆平 朱德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9期97-99,共3页
首先分析了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包括混合教学模式在内的课程改革方法及措施,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对涉农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园艺植物栽培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 思考与探索
下载PDF
野蔷薇内源多胺的HPLC测定方法及其组织变化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锐 陈金萍 +2 位作者 杨雯翔 邓致运 程文翰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以野蔷薇为材料,提取内源多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多胺提取过程中,样品用量0.2 g、冰浴浸提液300μL、苯甲酰化反应37℃,提取效率最高.HPLC检测参数:流动相为V(甲醇)∶V(水)(60∶40),进样量1... 以野蔷薇为材料,提取内源多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多胺提取过程中,样品用量0.2 g、冰浴浸提液300μL、苯甲酰化反应37℃,提取效率最高.HPLC检测参数:流动相为V(甲醇)∶V(水)(60∶40),进样量15μL,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保留时间15 min时,3种内源多胺可完全分离并定量测定,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7.17%~103.64%,表明该方法可靠.在野蔷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叶片培养3 h,内源多胺无明显变化,培养3 d后,多胺总量和腐胺含量显著增加,5 d后,亚精胺和精胺含量显著增加,亚精胺含量最高,精胺其次,腐胺含量极显著下降,同时多胺总量下降,说明在野蔷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启动阶段,腐胺向下游产物亚精胺和精胺发生了转化;在培养25 d的愈伤组织中,多胺总量显著下降,腐胺和精胺含量很低,说明在野蔷薇愈伤组织增殖阶段,可能精胺作用不大.该试验建立了内源多胺的2 mL提取体系,该方法降低了样品材料的用量,多胺提取过程更简便高效,并初步探索了野蔷薇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内源多胺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蔷薇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多胺 体细胞胚胎发生
下载PDF
切花多头菊品种茎枝数量性状比较与因子分析
7
作者 过聪 程文翰 +3 位作者 陈锋 吕博 宋居荣 向发云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66,共8页
以20个切花多头菊品种为试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11个茎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品种间差异,并采用标准化后的因子分析结果对供试品种茎枝数量性状进行评价,以期为切花多头菊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11个数量性... 以20个切花多头菊品种为试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11个茎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品种间差异,并采用标准化后的因子分析结果对供试品种茎枝数量性状进行评价,以期为切花多头菊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11个数量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在8.93%~26.83%,品种间茎枝性状差异主要体现在栽培时期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花蕾大小与数量,以及采收时期切花枝的花序总长、节间长和花枝粗等性状,11个数量性状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3个因子,根据对应指标分别命名为F1长度、F2数量、F3粗度,方差解释率分别为30.51%、29.58%和19.41%。权重较高的指标为开放花头数、花枝粗,权重值分别为10.46%和10.32%。根据评价值结果,仅“爱之槟”“柠檬酒”“瑞丽”和“爱之黄”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 多重比较 因子分析 标准化
原文传递
根癌农杆菌介导万寿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晓敏 王亚琴 +6 位作者 刘雨菡 易庆平 程文翰 朱钰 段枫 张莉雪 何燕红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0-769,共10页
以万寿菊(Tagetes erecta)里程碑·黄色的小叶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探究抗生素浓度、菌株类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和抗褐化剂种类对万寿菊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孢霉素(Cef)和硫酸卡... 以万寿菊(Tagetes erecta)里程碑·黄色的小叶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探究抗生素浓度、菌株类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和抗褐化剂种类对万寿菊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孢霉素(Cef)和硫酸卡那霉素(Kan)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00 mg·L^(-1)和10 mg·L^(-1);EHA105菌株的稳定转化效率最高;菌液浓度OD600=0.1、侵染5分钟及共培养1天为最佳侵染条件。此外,在侵染过程中添加100μmol·L^(-1)乙酰丁香酮(AS)和筛选培养基中添加0.2 g·L^(-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均能提高出芽率。经GUS染色、PCR检测以及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转化成功,转化效率达到4%左右。研究结果为万寿菊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小叶 万寿菊
原文传递
万寿菊舌状花花冠裂片突变体的形态鉴定及连锁标记开发
9
作者 王文静 朱钰 +7 位作者 张洪铭 韦陆丹 易庆平 余晓敏 刘雨菡 张莉雪 程文翰 何燕红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3-904,共12页
万寿菊(Tagetes erecta)是菊科万寿菊属重要的观赏花卉,其舌状花花冠边缘的类型有平滑(smooth)、波浪(undulate)及不同程度的缺刻(incision)等。以第1轮小花花冠筒边缘五裂且雄蕊发育正常的万寿菊突变体JH和舌状花花冠边缘平滑且雄蕊败... 万寿菊(Tagetes erecta)是菊科万寿菊属重要的观赏花卉,其舌状花花冠边缘的类型有平滑(smooth)、波浪(undulate)及不同程度的缺刻(incision)等。以第1轮小花花冠筒边缘五裂且雄蕊发育正常的万寿菊突变体JH和舌状花花冠边缘平滑且雄蕊败育的万寿菊自交系S5为亲本构建F_(2)代分离群体。遗传分析表明,JH突变性状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将其命名为Telf。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发现JH第1轮小花为舌状花管瓣化,其花冠筒顶部具有5个裂片,中下部融合呈管状,且花药和花粉粒发育恢复正常。利用BSR-seq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将控制舌状花花冠裂片形成的基因Telf定位于37003-SCAR标记和34032-CAPS标记之间,2个标记距Telf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684 cM和3.517 cM。该研究为后续精细定位目的基因Telf奠定了基础,也为万寿菊分子标记开发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舌状花 裂片 BSR-seq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