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曾嫚妮 陈浩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8期2374-2375,共2页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MCV)抗体、抗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体(ACF)、抗-RA33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RA患者和50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MCV)抗体、抗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体(ACF)、抗-RA33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RA患者和50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MCV、抗-ACF、抗-RA33,观察各指标及3项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单指标检测抗-MCV对RA的敏感性为84.37%(81/96),特异性为95.00%(95/100);抗-ACF对RA的敏感性为64.58%(62/96),特异性为93.00%(93/100);抗-RA33对RA的敏感性为13.54%(13/96),特异性为98.00%(98/100)。3项指标中任一指标阳性即作为阳性的敏感性最高(95.22%);而3项指标均为阳性才视为阳性的敏感性略低于抗-ACF,但特异性可达99.00%。结论抗-MCV、抗-ACF、抗-RA33是RA较为特异的指标,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把阳性患者的误诊率降到最低,有助于对RA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病情预后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 抗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体
下载PDF
3种肌钙蛋白Ⅰ试剂在自动生化仪上的分析性能验证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浩全 曾嫚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0期2541-2543,共3页
目的对3种应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肌钙蛋白I(cTnI)试剂进行分析性能验证,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方法参考CLSI EP6-A、EP15-A、EP7-P方案对3种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干扰因素(胆红素、血红蛋白、乳糜)进行评估,... 目的对3种应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肌钙蛋白I(cTnI)试剂进行分析性能验证,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方法参考CLSI EP6-A、EP15-A、EP7-P方案对3种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干扰因素(胆红素、血红蛋白、乳糜)进行评估,并与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比对。参考CLSI C28-A2方案对试剂A、B、C的参考范围进行验证,评估试剂A、B、C与贝克曼ACCESS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判定cTnI异常的一致率。结果试剂A、B、C的CV批内、CV总均小于试剂盒声明不精密度,定量测定下限可分别达0.11、0.23、0.07ng/mL,基本满足检测要求,线性范围分别为0.12~26.3ng/mL(r=0.994),0.20~25.3mg/L(r=0.997),0.10~26.9mg/L(r=0.999),线性相关均良好。胆红素、血红蛋白、乳糜浊度分别不超过684μmol/L、3.88g/L及1240FTU时,对试剂A检测结果无显著干扰,试剂B、C后两项数值较试剂A高。乳糜血清标本高速离心后,试剂A、B、C测定cTnI浓度较离心前的平均偏倚分别为-7.31%、1.42%、1.02%。试剂A、B、C与ACCESS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应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3种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TnI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灵敏度,与ACCESS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结果相关良好;可满足临床测试要求.但抗干扰能力存在差异,部分试剂参考范围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指示剂和试剂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参考值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IL-6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浩全 曾嫚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2351-2352,共2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65例对照组血浆中TGF-β1及IL-6含量,并观察其与MM的临床...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65例对照组血浆中TGF-β1及IL-6含量,并观察其与MM的临床分期、肿瘤量分级的关系,及对病情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 MM患者血清中的TGF-β1及IL-6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Ⅰ期、Ⅱ期MM患者的血清TGF-β1及IL-6明显低于Ⅲ期患者(P<0.01),Ⅰ期、Ⅱ期患者的血清TGF-β1及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含量呈递增趋势。TGF-β1及IL-6水平在临床参数Hb、β2-微球蛋白(β2-MG)异常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GF-β1及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IL-6可能与MM的疾病进程有关,其水平升高是MM的预后不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和GMP-140水平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浩全 曾嫚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3期296-297,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方法将76例创伤患者分成轻伤组(ISS评分小于16分,27例)和重伤组(ISS评分大于或等于16分,49例),再把重伤组分为并...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方法将76例创伤患者分成轻伤组(ISS评分小于16分,27例)和重伤组(ISS评分大于或等于16分,49例),再把重伤组分为并发DIC组(19例)与未并发DIC组(30例),另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对76例创伤患者分别于伤后24h、3d、7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浓度、用放免法测定GMP-140。结果 24h内轻伤组与重伤组F1+2、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重伤组又明显高于轻伤组。非DIC组伤后F1+2、GMP-140水平逐渐降低,DIC组伤后F1+2水平持续升高,24h内GMP-140水平明显高于非DIC组。结论创伤后急性期F1+2、GMP-140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后DIC的发生密切相关;急性期外持续测定F1+2水平对预测创伤后DIC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8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浩全 曾嫚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652-65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保存时间、温度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与关节积液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例RA患者的血清与关节积液按照不同保存时间与温度条件分为A组(血清,室温0h)、B组(全血,室温36h)、C组(全血,室温72h)、D组(全血,4℃72h)... 目的探讨不同的保存时间、温度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与关节积液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例RA患者的血清与关节积液按照不同保存时间与温度条件分为A组(血清,室温0h)、B组(全血,室温36h)、C组(全血,室温72h)、D组(全血,4℃72h)、E组(血清,室温72h)、F组(关节液,室温0h)、G组(关节液,室温72h),用ELISA检测各组IL-18浓度变化。结果 B、D、E组IL-18浓度明显高于A组(均P<0.05);F组IL-18浓度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参数两关联样本检验显示C组IL-18浓度明显高于A、B、D组;G组IL-18浓度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外周血及关节积液IL-18水平变化趋势一致,IL-18检测受时间和温度影响,且温度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8 保存时间 温度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广红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206-206,共1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筛实验460例,交叉配血348例。结果:正反定型不一致126例(其中5—10个月12例、10个月~3岁21例、3~13岁93例),血型鉴定中Rh(-)5例...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筛实验460例,交叉配血348例。结果:正反定型不一致126例(其中5—10个月12例、10个月~3岁21例、3~13岁93例),血型鉴定中Rh(-)5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7例,血交叉主侧不合1例,次侧不合2例。结论:微柱凝胶试验可作为血型和交叉配血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血型 交叉配血 抗体筛查
下载PDF
179株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7
作者 陈民光 覃兵 《医学临床研究》 CAS 1997年第S1期115-115,共1页
本文对179株病原菌作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分析,作出我院G^+球菌的药物试验,选择抗生素药物的次序为;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紫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类)>红霉素.G^-杆菌的药物敏感次序为:丁胺卡那>卡那霉... 本文对179株病原菌作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分析,作出我院G^+球菌的药物试验,选择抗生素药物的次序为;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紫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类)>红霉素.G^-杆菌的药物敏感次序为:丁胺卡那>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类)>新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这对今后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治疗和防止院内感染,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培养 试验结果分析 药敏 丁胺卡那霉素 药物敏感试验 骨科医院 广西玉林 院内感染 抗生素药物 G^-杆菌
下载PDF
CHO-HPA-1a细胞快速检测人血小板同种(异型)抗体方法建立的分析
8
作者 陈广红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建立CHO-HPA-la细胞快速检测人血小板同种(异型)抗体方法,通过几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对比总结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MAIPA)和应用蛋白印迹(WB)对新生儿血小板减... 目的:探讨建立CHO-HPA-la细胞快速检测人血小板同种(异型)抗体方法,通过几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对比总结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MAIPA)和应用蛋白印迹(WB)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儿母体进行基因分型和血清分型对比。结果:三种方法均检测到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儿母体血清中的抗β-3抗体,但CHO-FCM方法敏感性与MAIPA接近,WB分析法敏感性最低。在血小板减少患儿疾病中,FCM检测阳性率达到91.3%,高于MAIPA的83.2%和WB分析法的73.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CHO细胞固定时,HPA-la抗原表面并未受损,且保存时间被明显延长,说明固定化细胞更适合于大量血小板减少患儿母体抗体的检测。CHO细胞模型可以成功地用来表达并研究HPA-1a的多态性及其抗原特性,同时可以作为用于临床检测抗HPA-1a同种(异型)抗体的一种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HPA-1a细胞 血小板减少 抗体 检测
下载PDF
抗MCV、抗RA33抗体、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浩全 曾嫚妮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9-400,共2页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anti-MCV)抗体、抗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RA患者和50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检测抗MCV、抗RA33抗体和RF,观察各指标及3...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anti-MCV)抗体、抗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RA患者和50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检测抗MCV、抗RA33抗体和RF,观察各指标及3项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单指标检测抗MCV抗体对RA的敏感性最高;抗RA33抗体对RA的特异性最高。三项指标中任一指标阳性即作为阳性的敏感性最高(95.12%);而三指标均为阳性才视为阳性的敏感性略低于RF,但特异性可达99.00%。结论:抗MCV、抗RA33抗体、RF是RA较为特异的指标,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把阳性患者的误诊率降到最低,有助于对RA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病情预后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 RA33抗体 类风湿因子
原文传递
乳胶粒子法检测甲胎蛋白的应用
10
作者 陈浩全 曾嫚妮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5-305,307,共2页
目的:评价Latex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血清标本做批内批间重复性测定试验及La-tex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对比测定。结果:Latex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结果无显著差异,Latex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5%... 目的:评价Latex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血清标本做批内批间重复性测定试验及La-tex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对比测定。结果:Latex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结果无显著差异,Latex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5%和96.7%。结论:电化学发光法灵敏度、精密度高,但其仪器、试剂价格高,不适于全面推广;Latex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结果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好,快速、结果稳定,试剂便宜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检测,可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 乳胶粒子法 电化学发光法
原文传递
两种定标方法检测ASO及与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对比和评价
11
作者 陈浩全 曾嫚妮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903-2904,共2页
目的:比较生化分析仪2种定标方式对ASO测定结果的影响及与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的比较。方法:用生化仪二点定标及多点定标和及与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250例标本ASO值,其中低值A组((40 U/ml)35例、低值B组(40 U/ml~80 U/ml)47例;中值A组(80 ... 目的:比较生化分析仪2种定标方式对ASO测定结果的影响及与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的比较。方法:用生化仪二点定标及多点定标和及与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250例标本ASO值,其中低值A组((40 U/ml)35例、低值B组(40 U/ml~80 U/ml)47例;中值A组(80 U/ml~120 U/ml)53例、中值B组(120 U/ml~160 U/ml)40例;高值A组(160 U/ml~200 U/ml)35例、高值B组(>200 U/ml)37例。结果:多点定标测定低值A、B组和高值A、B组ASO结果,与二点定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测定中值A、B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散射比浊法与多点定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多点定标、二点定标和散射比浊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87.5%、99.3%,批内平均CV分别为2.3%、6.2%、1.9%,批间平均CV分别为3.2%、7.4%、2.1%。溶血和黄疸对二点定标的干扰明显大于多点定标和散射比浊法。结论:两种定标方法对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多点定标与散射比浊法无显著响影,但离散度与CV高于散射比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O 定标 散射比浊法
原文传递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与鲍氏不动杆菌致下肢伤口感染1例
12
作者 陈浩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636-2636,共1页
关键词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 伤口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