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屋山-黛眉山 《道德经》原石艺术经卷揭幕
1
作者 刘晓玲 《资源导刊》 2017年第7期53-53,共1页
3月10日,王屋山一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所辖景区王屋山大型《道德经》原石艺术经卷揭幕式在王屋山道境广场隆重举行。王屋山大型《道德经》墙长101米,寓意“老子在世101载”;高81米,寓意“《道德经》通篇81章”;坡度51.9°,寓... 3月10日,王屋山一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所辖景区王屋山大型《道德经》原石艺术经卷揭幕式在王屋山道境广场隆重举行。王屋山大型《道德经》墙长101米,寓意“老子在世101载”;高81米,寓意“《道德经》通篇81章”;坡度51.9°,寓意“老子过半人生后19年悟道于王屋山的经历”。该《道德经》墙堪称全球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原石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艺术作品 王屋山 原石 世界地质公园 寓意 老子
下载PDF
豫西宜阳地区上二叠统孙家沟组古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祁帅帅 王艳鹏 +4 位作者 彭冰柔 张碧云 宁淑媛 刘晓玲 郑德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03-3818,共16页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该事件可能与当时气候环境的强烈变化有关。前人对该时期较连续的海相地层揭示的古气候研究较为成熟,而对同时期陆相地层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资料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选取豫西...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该事件可能与当时气候环境的强烈变化有关。前人对该时期较连续的海相地层揭示的古气候研究较为成熟,而对同时期陆相地层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资料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选取豫西宜阳地区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矿物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该时期的古气候进行恢复,并与同时期陆相地层对比,进而讨论气候变化对该时期生物灭绝的影响。结果表明:(1)宜阳地区孙家沟组经历了滨湖-浅湖-滨湖等亚相的演化过程,其地层中岩相变化、古生物化石缺失、大量的钙质结核及其它沉积构造的出现揭示了孙家沟组的上段气候明显比下段炎热干旱。(2)元素地球化学指标以及粘土矿物组合的垂向变化等指示了该时期的气候经历了温湿向炎热半干旱-干旱转变。(3)宜阳地区孙家沟组的气候指标所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地区同时期陆相地层古气候的变化基本一致,反映了研究区与同时期全球古气候的变化存在一致性。二叠纪末期温度的骤升、气候极度干旱化以及陆表生态系统遭受毁灭性破坏等因素,可能是导致或加速陆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对该时期气候变化与生物灭绝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探讨全球P-T之交生物灭绝的原因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生物灭绝 上二叠统 孙家沟组 宜阳地区
下载PDF
河南济源中始新世似两栖犀属(奇蹄目:两栖犀科)一新种
3
作者 王晓阳 王元青 +3 位作者 张睿 张忠慧 刘晓玲 任利平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8-203,共16页
描述了河南济源盆地中始新统聂庄组似两栖犀属(Amynodontopsis)一新种:济源似两栖犀(A.jiyuanensis sp.nov.),材料为一成年头骨。新种除了具有长头型,颅顶上凸,前颌骨和鼻骨连接,眶前窝较大并向眼眶内侧延伸,M1反前刺发育,M3后附尖强烈... 描述了河南济源盆地中始新统聂庄组似两栖犀属(Amynodontopsis)一新种:济源似两栖犀(A.jiyuanensis sp.nov.),材料为一成年头骨。新种除了具有长头型,颅顶上凸,前颌骨和鼻骨连接,眶前窝较大并向眼眶内侧延伸,M1反前刺发育,M3后附尖强烈偏向唇侧等似两栖犀属的典型特征外,与其他似两栖犀的区别在于鼻骨较长,前颌骨鼻突在侧面向后延伸较多,与鼻骨接触面较大,上颌骨未参与构成外鼻孔边缘,鼻切迹位于犬齿后齿缺上方,上臼齿原脊和后脊相对较长,近于与外脊垂直。新种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表明济源似两栖犀比其他似两栖犀更原始。动物群对比显示其时代为沙拉木伦期,早于其他似两栖犀,由此推测似两栖犀属起源于亚洲并扩散至北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济源 中始新世 聂庄组 两栖犀科 似两栖犀属
下载PDF
观赏植物栽培与土壤的关系
4
作者 闫磊磊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第9期98-98,共1页
观赏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公园、风景园区中栽植十分广泛,起到构成景物、增添季节物色、增加美感的作用。但在栽植观赏植物时,一定要做好土壤的测定工作,使土壤条件与观赏植物生长相适应,确保观赏植物健康生长。
关键词 观赏植物 土壤结构 土壤PH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