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药剂防治稻曲病效果对比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立亮 姚骏 +2 位作者 张玉美 冯晓霞 陈家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1期183-183,185,共2页
采用喷雾法研究4种药剂一次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300 mL/hm2施用剂量下,于水稻抽穗前10~15 d施药防治,防效可达69.10%。因此,生产上可把24%噻呋酰胺悬浮剂作为防治稻曲病... 采用喷雾法研究4种药剂一次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300 mL/hm2施用剂量下,于水稻抽穗前10~15 d施药防治,防效可达69.10%。因此,生产上可把24%噻呋酰胺悬浮剂作为防治稻曲病一次施药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药剂 防效 对比试验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立亮 尹维松 姚骏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0期83-83,94,共2页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和盛期,分别使用60%叶菌唑·福美双WP900g/hm2、45%戊唑·咪鲜胺WP900g/hm2、25%氰烯菌酯SC1500g/hm2防治小麦赤霉病,对小...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和盛期,分别使用60%叶菌唑·福美双WP900g/hm2、45%戊唑·咪鲜胺WP900g/hm2、25%氰烯菌酯SC1500g/hm2防治小麦赤霉病,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7.56%、75.24%、71.15%,均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1500g/hm2的防效5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防治药剂 药效试验
下载PDF
水稻抛秧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保国 《农技服务》 2011年第6期754-754,共1页
从地块选择、秧板制作、排盘、秧盘播种、喷施多效唑、拔秧几个方面介绍了水稻的育秧技术,并从整地、抛秧2个方面介绍了水稻抛秧技术。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抛秧
下载PDF
小麦抗旱技术措施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保国 刘庆友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4期134-135,146,共3页
江淮地区为南北气候过渡带,易旱易涝,易发生病虫危害,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该地区小麦生产。2011年该地区发生了50年一遇大干旱天气,农民们采取浇灌、洇灌、沟灌、喷施叶面肥等措施,获得了小麦丰产丰收,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技术 江淮地区
下载PDF
30%乙虫·毒死蜱SC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5
作者 马爱荣 胡金飞 李立亮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9期138-138,149,共2页
为明确30%乙虫·毒死蜱SC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对水稻的安全性,为农药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该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乙虫·毒死蜱SC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较好药剂,其速效性好,... 为明确30%乙虫·毒死蜱SC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对水稻的安全性,为农药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该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乙虫·毒死蜱SC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较好药剂,其速效性好,持效期长,防效高,对水稻和天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30%乙虫.毒死蜱 药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杂交中稻不同播期不同秧龄展示报告
6
作者 王保国 杨春桥 郭永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2期99-100,147,共3页
杂交中稻不同播期、不同秧龄的秧苗同时移栽,其秧龄越大,生育期越长;长秧龄有利于降低第一、二、三、五节间长宽比,增加抗倒伏能力,并且长秧龄能增加叶片数;长秧龄(大于50d)移栽秧苗素质下降,分蘖能力降低,但可延长生育期,降低植株高度... 杂交中稻不同播期、不同秧龄的秧苗同时移栽,其秧龄越大,生育期越长;长秧龄有利于降低第一、二、三、五节间长宽比,增加抗倒伏能力,并且长秧龄能增加叶片数;长秧龄(大于50d)移栽秧苗素质下降,分蘖能力降低,但可延长生育期,降低植株高度,有利于抗倒伏;其产量随秧龄增大,谷草比减小,产量下降。故长秧龄移栽应加大移栽基本苗,增加有效穗,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播期 秧龄 报告
下载PDF
杂交中稻不同水分管理方式试验
7
作者 薛业勤 王保国 郭永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1期101-102,共2页
不同管水方式对杂交中稻的分蘖、经济性状、产量等因素有所影响,试验进一步证实了改良管水方式能延长生育期1~2d,有利于根系生长,可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分蘖,有助于预防倒伏,能降低叶片长宽比,较常规管水叶片变短、增宽,植株谷草比... 不同管水方式对杂交中稻的分蘖、经济性状、产量等因素有所影响,试验进一步证实了改良管水方式能延长生育期1~2d,有利于根系生长,可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分蘖,有助于预防倒伏,能降低叶片长宽比,较常规管水叶片变短、增宽,植株谷草比较常规管水高,单产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管理方式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