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莞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1
作者 李晴 张梦悦 +4 位作者 于明乔 李小璇 常明 陈立斌 丁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了解城市化进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影响是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为探究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21年12月-2022年1月和2022年5-6月对东莞市内东江、东引运河、石马河3条城市河流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监... 了解城市化进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影响是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为探究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21年12月-2022年1月和2022年5-6月对东莞市内东江、东引运河、石马河3条城市河流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监测。结果显示,东莞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上节肢动物占优势地位,其次是软体动物。科级分类水平上,枯水期常见科级分类单元包括齿吻沙蚕科、田螺科、摇蚊科、长臂虾科等,丰水期常见科级分类单元为田螺科、颤蚓科等。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宽身舌蛭Glossiphonialata、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中华沼螺Parafossarulus sinensis、钩虾属一种Gammarus sp.和湖沼股蛤Limnoper lacustris是造成群落结构时空差异的关键物种。物种丰富度和现存量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石马河高于东江和东引运河。基于统计学的估计值表明,整体上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46-52种,枯水期约38-42种,丰水期约28-31种,石马河物种数最高(约35-38种)而东江最低(约23-27种)。β多样性丰水期高于枯水期,东引运河最高而石马河最低。CCA分析发现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溶解性固体和底质重金属(铜、汞、锌、砷)是枯水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溶解氧和总溶解性固体是丰水期的主要影响因子。该研究结果表明减少水质污染、增加河道生境多样性是东莞城市河流未来生态修复的管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特征 环境影响要素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pH对洱海沉积物-上覆水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伟莹 王圣瑞 +2 位作者 张生 焦立新 李畅游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9-235,共7页
不同pH条件下(pH=2、4、6、8、10、12)培养洱海沉积物,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研究了其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培养前后荧光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①培养前,洱海沉积物DOM类富里酸荧光峰在pH(2—8)发生"红移",pH(8—12)时... 不同pH条件下(pH=2、4、6、8、10、12)培养洱海沉积物,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研究了其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培养前后荧光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①培养前,洱海沉积物DOM类富里酸荧光峰在pH(2—8)发生"红移",pH(8—12)时发生"蓝移",紫外区类富里酸(A峰)荧光强度>可见区类富里酸(C峰)荧光强度,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受pH影响不大,这与其结构复杂且不易降解有关.②培养前,洱海沉积物DOM类酪氨酸物质受pH影响较大,可见光区类酪氨酸(B1峰)荧光强度>紫外区类酪氨酸(B2峰)荧光强度,这与其结构不稳定、易降解及其酚羟基解离pH范围有关.③培养后,洱海沉积物DOM可见区与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强度比培养前分别降低了34.1%、32.2%,可见区与紫外区类酪氨酸荧光强度较培养前升高了57.06%、86.65%,即洱海沉积物DOM在培养后部分类富里酸物质逐渐降解为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类酪氨酸物质,且在偏碱性(pH=8)环境条件下转化最为明显,沉积物DOM组成结构的转化对湖泊水污染与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三维荧光光谱 组成结构
下载PDF
林带外缘草地水热通量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海龙 余新晓 +3 位作者 张艳 张振明 赵阳 韩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了评价林带外缘草地水热通量状况,利用波文比系统2010年7月-2011年4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林带外缘草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变化规律以及对关键环境因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林带外缘草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日变... 为了评价林带外缘草地水热通量状况,利用波文比系统2010年7月-2011年4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林带外缘草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变化规律以及对关键环境因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林带外缘草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日变化呈单峰二次型曲线,潜热通量日最大为352W·m-2,显热通量最大224W·m-2。年内变化也呈单峰型二次曲线,7月~10月为峰值期,11月~次年3月为低值期;2)在林带生态场效应的作用下,林带外缘草地潜热通量变化幅度比无林带影响的草地生态系统增加33.2%,与林地相比增加47.7%,而显热通量变化幅度则比无林带影响的草地生态系统降低33%,比林地降低约28%;3)与无林带影响的草地相比,林带外缘草地能有效降温增湿,夏天平均降温最大1.94℃,平均增湿2.78%,最大增湿7.85%;林带外缘草地这种降温增湿的生态场效应能提高绿地的亲和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水热通量 波文比 生态场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氟离子暴露对SD大鼠氟斑牙及脏器系数的影响
4
作者 张晗 王红梅 +2 位作者 马聪丽 贺红 周洲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6期2401-2403,共3页
目的研究氟离子对SD大鼠氟斑牙及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6只,按单一性别分为12组,每组8只,每组均设有空白对照组(纯净水)、氟化钠染毒组[2、4、8、16、32 mg/kg],隔天染毒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氟斑牙症状,测量大鼠体质量。染毒90 d... 目的研究氟离子对SD大鼠氟斑牙及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6只,按单一性别分为12组,每组8只,每组均设有空白对照组(纯净水)、氟化钠染毒组[2、4、8、16、32 mg/kg],隔天染毒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氟斑牙症状,测量大鼠体质量。染毒90 d后颈椎脱臼处死大鼠,摘取脏器并称质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高浓度氟离子暴露引起大鼠体质量增长率降低,牙齿出现氟斑牙,心脏和肝脏发生损伤,同时对雌性大鼠的影响更明显。结论高浓度氟离子暴露对SD大鼠的体质量和牙齿有一定的影响,且对雌鼠影响更明显,同时会导致心脏和肝脏发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大鼠 Sprague-Dawley 脏器
下载PDF
草型湖泊叶绿素a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氮磷浓度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冯伟莹 张生 +5 位作者 王圣瑞 焦立新 王利明 崔凤丽 付绪金 杨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6-129,共4页
采用2006—2010年5—10月份乌梁素海监测数据,对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总氮、总磷浓度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5、6、9、10月份叶绿素a... 采用2006—2010年5—10月份乌梁素海监测数据,对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总氮、总磷浓度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5、6、9、10月份叶绿素a浓度较高,7、8月份叶绿素a浓度偏低,秋季≈春季>夏季,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9月,均值为9.01 mg/m3,最低值出现在2010年7月,均值为1.80 mg/m3;在空间上,南北部叶绿素a浓度以7.78 mg/m3为界,呈现北部区>南部区的趋势。通过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浓度相关性分析得出,2006年5月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r=0.7450、0.7596)、2008年5月叶绿素a与总磷(r=0.5421)、2010年5月叶绿素a与总氮(r=0.5089)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回归方程 相关性 时空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