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气泡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磊 刘平 +1 位作者 刘春 杨景亮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微气泡直径小于50μm,具有区别于传统气泡的行为特性,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中表现出一些潜在的应用优势,日益受到关注。介绍了不同微气泡产生方法及其原理,比较了不同方法所产生微气泡的差异及其主要应用领域,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微气泡产... 微气泡直径小于50μm,具有区别于传统气泡的行为特性,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中表现出一些潜在的应用优势,日益受到关注。介绍了不同微气泡产生方法及其原理,比较了不同方法所产生微气泡的差异及其主要应用领域,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微气泡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讨论了微气泡在强化传质、界面性质等方面区别于传统气泡的行为特性,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此外,综述了目前微气泡技术在强化臭氧传质及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目前微气泡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主要研究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产生方法 污染控制 应用
下载PDF
小分子环境污染物的免疫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余若祯 何苗 +1 位作者 施汉昌 钱易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2,共4页
针对小分子环境污染物免疫检测技术的现状,介绍了免疫检测技术原理、特点和研究开发步骤。综述了该技术的基本检测形式、抗原的设计与合成、抗体的制备和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最新技术的分类发展和应用现状。
关键词 小分子环境污染物 免疫检测技术 技术原理 检测形式 抗原 抗体 农药
下载PDF
杀虫剂十氯酮的多介质环境行为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磊 谢绍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3-587,共5页
应用EQC模型模拟十氯酮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宿和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是十氯酮最大的贮存库,在稳态平衡条件下,残留率达到95.0%;在稳态非平衡条件下,十氯酮单独排放到水体,有37.5%残留在于排放的水体中,其在大气的浓度水平和质量分布... 应用EQC模型模拟十氯酮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宿和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是十氯酮最大的贮存库,在稳态平衡条件下,残留率达到95.0%;在稳态非平衡条件下,十氯酮单独排放到水体,有37.5%残留在于排放的水体中,其在大气的浓度水平和质量分布均很低,在沉积物中的质量则来自于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迁移;十氯酮主要通过水体的水平迁移和土壤的厌氧降解输出;十氯酮的主要界面迁移过程是大气向土壤的迁移,其次是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和大气向水体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氯酮 EQC模型 环境归趋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自动控制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邱勇 李冰 +2 位作者 刘垚 侯艳玲 施汉昌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6-129,共4页
以某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工艺为例,设计了时序控制、流量前馈、出水浓度反馈等动态加药控制系统,并通过生产性试验比较了控制效果,发现出水反馈控制简单易行、可靠性好。总结了化学除磷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化学除磷 自动加药 前馈策略 反馈控制
下载PDF
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被引量:31
5
作者 谢绍东 张远航 唐孝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扩散模式可分为高斯型模式、经验模式、数值模拟模式和箱模式,按此分类介绍了各种模式,并比较了它们的优劣和指出开发新模式的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机动车 排气污染 扩散模式 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
下载PDF
青岛环境大气和海洋表层水中挥发性硫化物的测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田旭东 胡敏 马奇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建立了采用预浓缩和GC FPD测定环境大气和海洋表层水中挥发性硫化物(COS、DMS和CS2)的方法.该方法对气态COS、DMS和CS2的回收率分别为(95±4)%,(86±3)%和(91±6)%(n=5),精密度分别为4 75%,8 26%和7 55%(n=5).对水体中COS、... 建立了采用预浓缩和GC FPD测定环境大气和海洋表层水中挥发性硫化物(COS、DMS和CS2)的方法.该方法对气态COS、DMS和CS2的回收率分别为(95±4)%,(86±3)%和(91±6)%(n=5),精密度分别为4 75%,8 26%和7 55%(n=5).对水体中COS、DMS和CS2的回收率分别为(86±8)%,(80±6)%和(97±12)%(n=5),精密度分别为8 17%,5 59%和11 70%.COS、DMS和CS2检出限分别为33pg,387pg和22pg.采用该方法测定了青岛近岸海域大气和表层海水中COS、DMS和CS2的浓度.结果表明,COS是近岸海域大气中主要挥发性硫化物,DMS是表层海水中最主要的挥发性硫化物.3种挥发性硫化物的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浓度远高于冬季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2 大气 COS 近岸海域 表层海水 DMS 挥发性硫化物 GC-FPD 预浓缩 浓度
下载PDF
废水生物强化中基因工程菌的流失和环境生存状况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春 黄霞 杨景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571-2575,共5页
在废水生物强化处理中,基因工程菌从生物反应器向环境的流失会造成潜在生态风险.在传统活性污泥法反应器(CAS)和膜-生物反应器(MBR)中,考察了1株降解阿特拉津基因工程菌的流失和流失后在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况.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 在废水生物强化处理中,基因工程菌从生物反应器向环境的流失会造成潜在生态风险.在传统活性污泥法反应器(CAS)和膜-生物反应器(MBR)中,考察了1株降解阿特拉津基因工程菌的流失和流失后在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况.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在接种初期从反应器中流失的密度最大.在接种密度为1010CFU/mL时,CAS的最大流失密度接近接种密度,MBR的最大流失密度仅有102CFU/mL.在模拟自然环境中,流失密度是决定基因工程菌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在CAS出水1010CFU/mL流失密度下,高种群密度基因工程菌在水体和土壤中生存时间较长(30 d以上),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在MBR出水102CFU/mL流失密度下,基因工程菌在水体和土壤中很快衰亡,潜在生态风险较小.环境条件对基因工程菌生存状况具有影响,提高土壤的含水率、有机质含量以及环境选择压力的存在有利于基因工程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菌 流失密度 生存状况 生态风险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利用GFP标记基因检测环境微生物 被引量:6
8
作者 罗启仕 王慧 +1 位作者 张锡辉 钱易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34,共3页
 简要介绍了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性质和特点,综述了GFP作为标记基因在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细菌—原生动物互作用、微生物—植物互作用以及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的应用,认为GFP是研究环境微生物的理想分子标记。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标记基因 环境微生物 微生物检测
下载PDF
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化工过程综合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友麒 石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5-102,共8页
将环境影响最小化集成到化工过程综合中 ,不仅对于环境保护 ,而且对于过程技术本身都是目前紧迫的任务 .从过程系统工程的观点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化工过程综合进行了全面文献调研和综述 ,在简介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一般原则以及过程综合变... 将环境影响最小化集成到化工过程综合中 ,不仅对于环境保护 ,而且对于过程技术本身都是目前紧迫的任务 .从过程系统工程的观点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化工过程综合进行了全面文献调研和综述 ,在简介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一般原则以及过程综合变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过程综合中影响最为深远的 3个方面即反应路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和过程集成技术 ,最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最小化 过程综合 反应路径综合 环境影响评价 过程集成 化工过程
下载PDF
水平基因转移应用于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江江 陈吕军 +1 位作者 温东辉 王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560,共6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这类污染物的处理多采用生化处理方法,其中生物强化技术是目前较好的方法,但是它也存在强化效果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国外研究人员发现:遗传物质可在不同的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这类污染物的处理多采用生化处理方法,其中生物强化技术是目前较好的方法,但是它也存在强化效果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国外研究人员发现:遗传物质可在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或单个细胞的内部细胞器之间自发进行交流,称为水平基因转移。在污染体系中,降解基因的转移能够使土著菌获得降解新功能,从而强化对难降解污染物的处理,这就为现有的生物强化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难降解污染问题的新思路。介绍了水平基因转移的概念以及将其应用于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技术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基因转移 可移动遗传因子 难降解污染物
下载PDF
应用EQC模型评估灭蚁灵和十氯酮的环境归趋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磊 谢绍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6,共7页
应用EQC模型评估了灭蚁灵和十氯酮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行为和归趋.结果表明,在稳定平衡状态下,灭蚁灵和十氯酮在土壤相中的残留率分别达95.6%和94.5%;在稳定非平衡状态下,灭蚁灵除直接排放到大气相、十氯酮除直接排放到水体相中外,还分别约... 应用EQC模型评估了灭蚁灵和十氯酮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行为和归趋.结果表明,在稳定平衡状态下,灭蚁灵和十氯酮在土壤相中的残留率分别达95.6%和94.5%;在稳定非平衡状态下,灭蚁灵除直接排放到大气相、十氯酮除直接排放到水体相中外,还分别约有38%残留在排放相外,它们在大气相和水体相中的浓度水平和质量分布均很低,在沉积物相中则来自于水体相向沉积物相的沉降.灭蚁灵主要通过大气相的水平迁移以及大气相和土壤相中的化学反应降解输出;十氯酮则主要通过水体相的水平迁移和土壤相的厌氧反应降解输出.灭蚁灵的主要界面迁移过程是水体相向沉积物相的沉降,其次是沉积物相向水体相的扩散;十氯酮则是大气相向土壤相的迁移,其次是水体相向沉积物相的沉降和大气相向水体相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蚁灵 十氯酮 EQC模型 环境归趋 POPS
下载PDF
基因强化在难降解污染物生物处理和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春 黄霞 杨景亮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6-290,共5页
基因强化通过强化降解基因在土著菌群中的水平迁移和传播,促进土著降解菌群的进化,改善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作用的稳定性,提高难降解污染物的生物去除效果。介绍了基因强化的原理-微生物群落内水平基因迁移,讨论了基因载体、细胞接触条... 基因强化通过强化降解基因在土著菌群中的水平迁移和传播,促进土著降解菌群的进化,改善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作用的稳定性,提高难降解污染物的生物去除效果。介绍了基因强化的原理-微生物群落内水平基因迁移,讨论了基因载体、细胞接触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影响基因强化的因素,综述了目前基因强化在土壤生物修复和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基因强化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强化 基因工程菌 生物强化处理 难降解污染物
下载PDF
模拟酶蛋白结合物替代HEMIN测定大气过氧化物
13
作者 马一琳 张远航 曾立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0-465,共6页
在选择最佳测定条件的基础上,对比了模拟酶蛋白结合物和HEMIN对过氧化物的测定效果.结果表明,HEMIN-BSA效果最好,其对过氧化物的荧光响应信号约是HEMIN的2倍.该物质在不改变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前提下可增强反应活性,提高反应灵敏度,使方... 在选择最佳测定条件的基础上,对比了模拟酶蛋白结合物和HEMIN对过氧化物的测定效果.结果表明,HEMIN-BSA效果最好,其对过氧化物的荧光响应信号约是HEMIN的2倍.该物质在不改变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前提下可增强反应活性,提高反应灵敏度,使方法检测限降低至使用HEMIN时的1/3左右,最低线性值降至原来的1/5左右,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酶蛋白结合物 过氧化物 HEMIN 大气监测
下载PDF
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彭立新 唐孝炎 +1 位作者 白郁华 李金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运用二维网格模式模拟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的减少直接引起臭氧浓度的减少.当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51.0%;当人为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 运用二维网格模式模拟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的减少直接引起臭氧浓度的减少.当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51.0%;当人为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34.4%.尽管模拟区内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所占比例(45.7%)比人为源所占比例(54.3%)略小,但天然源碳氢化合物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却比人为源大.在广州地区东北部,天然源碳氢化合物对臭氧浓度起主要作用;在广州地区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污染 天然源 碳氢化全物 臭氧 光化学烟雾
下载PDF
纺织工业产排污特征与水污染治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马慧婕 沈忱思 +5 位作者 章耀鹏 徐晨烨 马春燕 刘艳彪 石磊 李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29-2539,共11页
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水污染防治问题也一直是环境治理的重点与难点.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升,纺织工业将面临愈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要求.为更清晰地了解纺织工业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水污染防治问题也一直是环境治理的重点与难点.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升,纺织工业将面临愈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要求.为更清晰地了解纺织工业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对纺织生产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及总结了行业中纺织和染整两个主要加工过程的产排污特点;其次,分别对物化、生物以及深度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与汇总,提出了基于废水分质处理和再生回用的可行技术体系;最后,结合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发展,根据未来纺织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行业水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显示:完善末端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回用率、推行清洁生产是我国未来纺织废水治理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亟需推进工业聚集区的设立,确立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纺织企业废水污染排放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工业 水污染治理 产排污 印染行业
下载PDF
河口地区污水侧向排放数学模型和精细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志峰 王华东 薛纪渝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4年第4期435-441,共7页
本文将水深平均形式数学模型推广应用于河口地区污水侧向排放近区流动,包括相应水深平均形式~紊流模式。模型抛弃了对自由水面广泛沿用的“刚盖假设”,充分考虑了水深的时空变化。应用于实验室明渠潮汐流中侧排问题,很好再现了真实流... 本文将水深平均形式数学模型推广应用于河口地区污水侧向排放近区流动,包括相应水深平均形式~紊流模式。模型抛弃了对自由水面广泛沿用的“刚盖假设”,充分考虑了水深的时空变化。应用于实验室明渠潮汐流中侧排问题,很好再现了真实流动和污染过程。文中就“刚盖假设”进行分析和验证,获得一些有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排放 数学模型 侧向排放
下载PDF
基于BioWin软件的某农村污水处理站AO+MBR工艺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佳恒 李冰 +1 位作者 田宇心 邱勇 《绿色科技》 2021年第6期44-45,共2页
根据江苏省某农村污水处理站AO+MBR工艺的调研数据,利用BioWin软件进行了AO+MBR工艺的模拟,设计3种不同进水条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AO+MBR工艺对于COD和氨氮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90%以上;当进水总氮高于35 mg/L时,可通过提高回流比... 根据江苏省某农村污水处理站AO+MBR工艺的调研数据,利用BioWin软件进行了AO+MBR工艺的模拟,设计3种不同进水条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AO+MBR工艺对于COD和氨氮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90%以上;当进水总氮高于35 mg/L时,可通过提高回流比实现出水总氮的降低;但该工艺对于除磷效果不显著,需要考虑加药通过化学沉淀来强化除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 AO+MBR工艺 BioWin 工艺模拟
下载PDF
地下渗滤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中试 被引量:77
18
作者 张建 黄霞 +3 位作者 刘超翔 施汉昌 胡洪营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61,共5页
以红壤土作为填充土壤 ,在 2cm/d的水力负荷下 ,进行了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现场中试 .结果表明 ,地下渗滤系统对COD、氨氮、总磷和总氮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 ,去除率分别达到 84 7%、70 0 %、98 0 %和 77 7% ,出水COD、氨氮... 以红壤土作为填充土壤 ,在 2cm/d的水力负荷下 ,进行了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现场中试 .结果表明 ,地下渗滤系统对COD、氨氮、总磷和总氮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 ,去除率分别达到 84 7%、70 0 %、98 0 %和 77 7% ,出水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1 1 7mg/L、4 0mg/L、0 0 4mg/L、4 7mg/L ,达到建设部颁发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对总氮去除机理的分析表明 ,由硝化 /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总氮的主要途径 .在本中试系统中 ,反硝化效果良好但硝化效果不够理想 ,改善土壤环境以促进硝化作用是提高总氮去除率的关键 .对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结果表明 ,土壤内部的还原性质是阻碍硝化反应进行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试 地下渗滤系统 村镇生活污水 反硝化 脱氮 除磷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北京夏季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0
19
作者 胡敏 刘尚 +4 位作者 吴志军 张静 赵云良 Birgit Wehner Alfred Wiedensohler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93-2298,共6页
2004—07—13~2004—08—23使用TDMPS-APS系统在线测量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并于07—16~07—18选取了高温闷热夜晚、日间高温高湿和雨后晴朗干洁3种天气条件,使用多级串联撞击式采样器(MOUDI)测量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谱分布,结果... 2004—07—13~2004—08—23使用TDMPS-APS系统在线测量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并于07—16~07—18选取了高温闷热夜晚、日间高温高湿和雨后晴朗干洁3种天气条件,使用多级串联撞击式采样器(MOUDI)测量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谱分布,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天气条件下颗粒物的污染、尤其细粒子污染严重,导致很低的能见度(2.5km);PM1.8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70.68μg/m^3和249.35μg/m^3,细粒子质量浓度占PM10的68%;粒径为50~100nm颗粒物的数浓度最高,为2×10^4~3×10^4个/cm^3;降雨过程对粗粒子和细粒子均有去除作用,对细粒子的去除作用尤为明显;降雨后PM10和PM1.8浓度分别比降雨前降低3倍和6倍;降雨过后的晴朗干洁天气有利于新粒子(3~20nm)的生成,生成的新粒子快速长大到50~100nm;随着污染物的累积,以后几天内又变为污染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质量浓度谱分布 数浓度谱分布 高温 高湿 降雨
下载PDF
北京大气气溶胶PM_(2.5)中的有机示踪化合物 被引量:47
20
作者 何凌燕 胡敏 +1 位作者 黄晓锋 张远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9,共7页
有机示踪化合物是大气污染源排放的特征化合物,是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指示物种,在污染源识别和利用受体模型进行源解析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研究采用衍生化预处理和GC MS分析技术,对北京2002~2003年夏、秋、冬3个季节大气PM2 5样品中几类... 有机示踪化合物是大气污染源排放的特征化合物,是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指示物种,在污染源识别和利用受体模型进行源解析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研究采用衍生化预处理和GC MS分析技术,对北京2002~2003年夏、秋、冬3个季节大气PM2 5样品中几类有机示踪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检测,其中包括生物质燃烧源示踪物———左旋葡聚糖和β 谷甾醇,肉类烹饪等餐饮源示踪物———胆甾醇、化石燃料燃烧源示踪物———17α(H),21β(H) 藿烷类化合物,它们在北京各季大气中平均浓度分别为33 9ng·m-3~116 7ng·m-3,1 8ng·m-3~10 7ng·m-3,0 17ng·m-3~2 9ng·m-3,5 0ng·m-3~13 8ng·m-3.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还表明,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分别在秋季和冬季对北京大气PM2 5污染有突出贡献.同时,还定性地检测到其它一些可能作为源示踪物的有机化合物,如甾烷类化合物,脱氢松香酸和邻苯二甲酸,值得今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源 PM2.5 大气污染源 大气气溶胶 源解析 煤源 甾烷 体模 类化合物 定量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