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鱼饵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敏
黄岁樑
+3 位作者
杜胜蓝
藏常娟
林超
罗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7,共8页
分别取0,0.1,0.2,0.5和1.0 g不同粒径(原状,0.15 mm<d≤0.85 mm和d≤0.15 mm)的鱼饵加入到400 mL无氮磷M11培养基中,研究鱼饵粒径和投加量与营养盐释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ρ(TP),ρ(DOP),ρ(NH4+-N)和ρ(TN)随着鱼饵投加量...
分别取0,0.1,0.2,0.5和1.0 g不同粒径(原状,0.15 mm<d≤0.85 mm和d≤0.15 mm)的鱼饵加入到400 mL无氮磷M11培养基中,研究鱼饵粒径和投加量与营养盐释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ρ(TP),ρ(DOP),ρ(NH4+-N)和ρ(TN)随着鱼饵投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同一投加量条件下,鱼饵粒径对水体ρ(TN)和ρ(TP)影响不大(P﹥0.05).同时,另外选用0,0.05,0.10,0.20和0.50 g原状鱼饵研究铜绿微囊藻在鱼饵培养基溶液中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当鱼饵投加量在0~0.2 g时,随着鱼饵释放可利用营养盐水平的提高,藻细胞最大现存量随鱼饵投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鱼饵释放的NH4+-N和溶解性正磷酸盐(DOP)是铜绿微囊藻吸收利用的主要氮磷形态.鱼饵的投加造成铜绿微囊藻生长延缓期延长,但鱼饵营养盐释放达到平衡后接入藻种,延缓期延长的现象消失,鱼饵中营养盐的溶失和矿化过程消耗了大量溶解氧,是出现藻类生长延缓期延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饵
铜绿微囊藻
氮
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株产电菌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的分离及其产电性能优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明
梁湘
+1 位作者
骆健美
周明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78-3087,共10页
本研究以天津泰达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间的污泥为接种物,启动并运行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从富集的阳极生物膜上分离得到了一株纯培养的微生物菌种,命名为P2-A-5.研究发现,菌株P2-A-5的16S rDNA序列与菌株Kocuria rhizophila DC2201具...
本研究以天津泰达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间的污泥为接种物,启动并运行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从富集的阳极生物膜上分离得到了一株纯培养的微生物菌种,命名为P2-A-5.研究发现,菌株P2-A-5的16S rDNA序列与菌株Kocuria rhizophila DC2201具有100%的同源性,结合该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将其归属为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通过化学剂处理、底物种类和浓度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菌株K.rhizophila P2-A-5经0.5 mg·L-1溶菌酶处理45 min后,接种到以2.0 g·L-1海藻糖为底物的阳极液中运行MFCs,其功率密度达到314.8 m W·m-2,比优化前(74.9 m W·m-2)提高了320.3%.这是首次对K.rhizophila种内微生物产电性能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应用的报道,其成果对于丰富产电微生物的多样性,挖掘更多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微生物菌种,提高其产电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电微生物
Kocuria
rhizophila
电化学活性
细胞通透化
底物优化
原文传递
海河悬浮颗粒物影响阿特拉津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严浩
黄岁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2-310,共9页
悬浮颗粒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降低了其表观生物富集系数,这一过程是否同时能够减弱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却少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选取海河干流二道闸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以阿特拉津为目标污染物,斑马鱼为目标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
悬浮颗粒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降低了其表观生物富集系数,这一过程是否同时能够减弱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却少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选取海河干流二道闸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以阿特拉津为目标污染物,斑马鱼为目标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无悬浮颗粒物时,阿特拉津对斑马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29.06 mg·L-1,95%置信区间为24.41~40.70 mg·L-1,悬浮颗粒物浓度为7500mg·L-1和15000 mg·L-1时这一指标分别为30.74 mg·L-1和39.51 mg·L-1,对应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17~40.91 mg·L-1和30.43~126.93 mg·L-1.并且无悬浮颗粒物、7500 mg·L-1悬浮颗粒物、15000 mg·L-1悬浮颗粒物3组染毒系列中出现的最大无效应浓度分别为3、9和15 mg·L-1.研究表明,悬浮颗粒物的存在降低了阿特拉津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阿特拉津
急性毒性
斑马鱼
原文传递
题名
鱼饵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敏
黄岁樑
杜胜蓝
藏常娟
林超
罗阳
机构
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
环境
数值模拟研究室
海河水资源保护局海河水利委员会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7,共8页
基金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1135)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09ZCGYSF00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9068)
文摘
分别取0,0.1,0.2,0.5和1.0 g不同粒径(原状,0.15 mm<d≤0.85 mm和d≤0.15 mm)的鱼饵加入到400 mL无氮磷M11培养基中,研究鱼饵粒径和投加量与营养盐释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ρ(TP),ρ(DOP),ρ(NH4+-N)和ρ(TN)随着鱼饵投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同一投加量条件下,鱼饵粒径对水体ρ(TN)和ρ(TP)影响不大(P﹥0.05).同时,另外选用0,0.05,0.10,0.20和0.50 g原状鱼饵研究铜绿微囊藻在鱼饵培养基溶液中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当鱼饵投加量在0~0.2 g时,随着鱼饵释放可利用营养盐水平的提高,藻细胞最大现存量随鱼饵投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鱼饵释放的NH4+-N和溶解性正磷酸盐(DOP)是铜绿微囊藻吸收利用的主要氮磷形态.鱼饵的投加造成铜绿微囊藻生长延缓期延长,但鱼饵营养盐释放达到平衡后接入藻种,延缓期延长的现象消失,鱼饵中营养盐的溶失和矿化过程消耗了大量溶解氧,是出现藻类生长延缓期延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鱼饵
铜绿微囊藻
氮
磷
Keywords
fish bait
Microcystis aeruginosa
nitrogen
phosphorus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株产电菌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的分离及其产电性能优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明
梁湘
骆健美
周明华
机构
工业发酵微生物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
天津
科技
大学
)
天津市
工业微生物
重点
实验室
天津
科技
大学
生物
工程
学院
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78-308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328602
51178225
+3 种基金
21273120)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o.NCET-08-0296)
天津科技大学大学生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No.1404A203)
农业部产地环境质量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2012-SZJJ-CYM)~~
文摘
本研究以天津泰达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间的污泥为接种物,启动并运行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从富集的阳极生物膜上分离得到了一株纯培养的微生物菌种,命名为P2-A-5.研究发现,菌株P2-A-5的16S rDNA序列与菌株Kocuria rhizophila DC2201具有100%的同源性,结合该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将其归属为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通过化学剂处理、底物种类和浓度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菌株K.rhizophila P2-A-5经0.5 mg·L-1溶菌酶处理45 min后,接种到以2.0 g·L-1海藻糖为底物的阳极液中运行MFCs,其功率密度达到314.8 m W·m-2,比优化前(74.9 m W·m-2)提高了320.3%.这是首次对K.rhizophila种内微生物产电性能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应用的报道,其成果对于丰富产电微生物的多样性,挖掘更多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微生物菌种,提高其产电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产电微生物
Kocuria
rhizophila
电化学活性
细胞通透化
底物优化
Keywords
exoelectrogens
Kocuria rhizophila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cell permeabilization
substrate optimization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海河悬浮颗粒物影响阿特拉津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严浩
黄岁樑
机构
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
环境
数值模拟研究室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2-31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079068)
天津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No.09ZCGYSF004)~~
文摘
悬浮颗粒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降低了其表观生物富集系数,这一过程是否同时能够减弱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却少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选取海河干流二道闸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以阿特拉津为目标污染物,斑马鱼为目标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无悬浮颗粒物时,阿特拉津对斑马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29.06 mg·L-1,95%置信区间为24.41~40.70 mg·L-1,悬浮颗粒物浓度为7500mg·L-1和15000 mg·L-1时这一指标分别为30.74 mg·L-1和39.51 mg·L-1,对应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17~40.91 mg·L-1和30.43~126.93 mg·L-1.并且无悬浮颗粒物、7500 mg·L-1悬浮颗粒物、15000 mg·L-1悬浮颗粒物3组染毒系列中出现的最大无效应浓度分别为3、9和15 mg·L-1.研究表明,悬浮颗粒物的存在降低了阿特拉津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阿特拉津
急性毒性
斑马鱼
Keywords
suspended sediments
atrazine
acute toxic
Brachydaniorerio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鱼饵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吴敏
黄岁樑
杜胜蓝
藏常娟
林超
罗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株产电菌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的分离及其产电性能优化
李明
梁湘
骆健美
周明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8
原文传递
3
海河悬浮颗粒物影响阿特拉津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严浩
黄岁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