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灵晓 刘翠青 张瑞英 《护理管理杂志》 2013年第7期489-490,共2页
目的调查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对50个骨科病房进行调查。结果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泵、梯度压力袜的配置率分别为34... 目的调查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对50个骨科病房进行调查。结果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泵、梯度压力袜的配置率分别为34.00%、58.00%、38.00%;80.00%的骨科病房制订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94.00%的骨科病房制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引;98.00%的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护士开展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培训。护士在落实基本预防措施、DVT持续质量改进中执行情况良好,但在DVT风险评估、物理预防措施落实、DVT监测与记录、与医生沟通方面有待改进。结论骨科病房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仍需加强,在增加物理预防设备配置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护士在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管理
下载PDF
PLA及PGA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在骨科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亮 靳安民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3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PLA PGA 骨科 应用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下载PDF
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冯磊 厉伟 +2 位作者 杨伟豪 吴尚兴 田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8-472,共5页
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指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行初次手术后,经历2周~6个月不等的无疼痛间隔,同侧或对侧相同水平的椎间盘再次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疼痛等症状。RLD... 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指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行初次手术后,经历2周~6个月不等的无疼痛间隔,同侧或对侧相同水平的椎间盘再次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疼痛等症状。RLDH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型 压迫神经根 危险因素 腰腿疼痛 椎间盘 初次手术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儿童胸椎化脓性脊柱炎误诊分析(附1例报告)
4
作者 林杰钊 林雨聪 +3 位作者 罗金舟 王涛 陈奇凡 周初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1,共2页
化脓性脊柱炎(Pyogenic spondyliti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脊柱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化脓性椎间盘炎、脊柱骨髓炎、椎间盘炎合并椎体骨髓炎以及硬膜外脓肿。有证据表明,近年来,化脓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正逐渐升高。化脓性脊柱炎好发于... 化脓性脊柱炎(Pyogenic spondyliti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脊柱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化脓性椎间盘炎、脊柱骨髓炎、椎间盘炎合并椎体骨髓炎以及硬膜外脓肿。有证据表明,近年来,化脓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正逐渐升高。化脓性脊柱炎好发于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患者[1],儿童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十分罕见,因而容易漏诊误诊。本文回顾2017年9月6日我院收治1例10岁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对其误诊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0岁,因“胸背部疼痛3个月,加重伴发热2天”于2017年9月6日至我院就诊。患者2017年6月2日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持续性钝痛症状,疼痛无放射,无发热、乏力、盗汗等症状,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局部软组织损伤,予止痛治疗,嘱患者回家卧床休息,局部热敷,患者症状短时间内可缓解,但病情仍然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脊柱炎 儿童 胸椎 误诊
下载PDF
比较4种方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系统性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科 陈仲 +5 位作者 靳安民 张辉 闵少雄 段扬 张西兵 叶文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9059-9063,共5页
背景: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的4种治疗方式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1980/2010-12有关比较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椎管扩大成形及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文章的... 背景: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的4种治疗方式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1980/2010-12有关比较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椎管扩大成形及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文章的回顾性分析,系统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最佳治疗方式,并对随访超过10年的病例进行独立评价。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718篇文章,筛选出591篇摘要,36篇有全文,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有4项研究比较了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1项研究比较了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2项研究比较了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3项病例研究随访时间在10年以上。所有治疗方法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基本相同。与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相比,椎管扩大成形有较高的颈痛发生率。与椎管扩大成形相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增加了邻近节段继发性病变的概率。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有较高的与植骨、内固定、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相比,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后颈活动范围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椎体次全切除 椎板切除 椎管扩大成形 颈椎外科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丝裂霉素C释药系统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宇 周初松 +2 位作者 蒋刚彪 高飞 傅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22-1226,共5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聚乙二醇琥珀酸酯(chitosan/polyethylene glycols-succinate,CH/PEG-SA)/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薄膜局部释药系统对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治疗作用。方法按摩尔比3︰1制得PEG-SA后,将其与CH及MMC(质量比为1︰1.5)在... 目的研究壳聚糖/聚乙二醇琥珀酸酯(chitosan/polyethylene glycols-succinate,CH/PEG-SA)/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薄膜局部释药系统对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治疗作用。方法按摩尔比3︰1制得PEG-SA后,将其与CH及MMC(质量比为1︰1.5)在一定条件下制成CH/PEG-SA/MMC薄膜。取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制作L1椎板切除模型。将大鼠按体重编号,随机分为Ⅰ~Ⅵ组,每组5只。Ⅰ组硬脊膜后方植入20mgCH膜片,Ⅱ组植入20mgCH/PEG膜片,Ⅲ组植入20mgCH/PEG-SA膜片,Ⅳ组用0.05mg/mLMMC溶液浸润硬脊膜5min,Ⅴ组植入20mgCH/PEG-SA/MMC膜片,Ⅵ组不作处理。术后4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Rydell评分)比较硬脊膜外瘢痕的增生情况;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计算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HE染色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动物术后情况良好,无步态异常、躁动、感染、死亡,各组间Rydel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Ⅵ组硬膜外瘢痕组织中Hyp含量分别为(0.5708±0.3450)、(0.7286±0.1506)、(0.5534±0.1223)、(0.3133±0.1064)、(0.2619±0.1021)及(1.0201±0.1206)μg/mg;Ⅰ~Ⅴ组Hyp含量均低于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组与Ⅰ、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见Ⅴ组胶原纤维少且与硬脊膜平行排列,走向清晰、规则,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无巨噬细胞反应。结论CH/PEG-SA/MMC膜片能有效减少硬脊膜外瘢痕中Hyp含量,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是一种预防瘢痕粘连的良好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二醇琥珀酸酯 丝裂霉素C 复合材料 局部药物释放系统 瘢痕粘连
下载PDF
椎体骨水泥注入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44
7
作者 杨刘柱 陈仲 +2 位作者 严鑫平 许遵营 谭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9期6265-6270,共6页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大部分老年患者可以耐受等特点,但其只是一种治疗手段,并不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术后再次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联...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大部分老年患者可以耐受等特点,但其只是一种治疗手段,并不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术后再次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7例(198个治疗椎体),其中女111例,男26例,年龄(75.55±6.96)岁,行椎体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治疗后连续3个月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检查目测类比评分、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及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7%,3个月随访期间未再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有效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抗骨质疏松治疗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翼状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初松 肖文德 +4 位作者 万磊 靳安民 刘健 张宇 张效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485-1486,i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翼状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WMAIF)内部生物力学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WMAIF。[方法]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8.0建立WMAIF三维模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然后进行相应的力学加载运算。[结果]建立了WMAIF的有限...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翼状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WMAIF)内部生物力学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WMAIF。[方法]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8.0建立WMAIF三维模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然后进行相应的力学加载运算。[结果]建立了WMAIF的有限元模型,可以预测WMAIF在变形过程中其本身结构中各节点、单元的受力、位移情况。[结论]WMAIF抗拉能力强,固定牢固,是治疗腰椎峡部裂较好的新型节段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内固定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被动应力训练对兔冈上肌腱急性断裂术后修复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森 闵少雄 +3 位作者 张辉 付国建 王鹏程 靳安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应力刺激对其腱-骨修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应力刺激在肩袖损伤术后腱-骨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术前随机选取两只白兔处死,以熟悉解剖结构及对照用。余16只白兔随机分为2... 目的通过研究应力刺激对其腱-骨修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应力刺激在肩袖损伤术后腱-骨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术前随机选取两只白兔处死,以熟悉解剖结构及对照用。余16只白兔随机分为2组:CPM组(A组与非CPM组(B组)。A组术后第2周开始训练;B组正常笼养。分别于术后2、4、6、8周训练结束后处死,取材,每次每组各处死两只,行b-FGF细胞因子表达检测。结果术后2周,两组染色均为阳性,A组颜色较B组稍深,面积稍显广泛;术后4周,A组染色颜色较B组明显加深,面积明显广泛。A组大量阳性表达的成纤维细胞沿腱外膜平行排列;术后6周,两组染色阳性,A颜色深度较前无明显变化,B组较前变浅;术后8周,两组染色仍为阳性,颜色深度较前均变浅,B组变浅较明显。结论被动应力训练(CPM)能够促进兔冈上肌腱急性断裂术后腱-骨界面修复早期b-FGF表达,从而增进Ⅲ型胶原合成,加快肩袖损伤术后早期腱-骨修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腱 修复 持续被动训练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局部药物缓释微球的研制及体外释药实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永峰 靳安民 +3 位作者 魏坤 王旭东 汤善华 闵少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4-756,共3页
目的研制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药物缓释微球,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DDS)。方法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PHBV/PEG),承载硫酸庆... 目的研制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药物缓释微球,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DDS)。方法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PHBV/PEG),承载硫酸庆大霉素(GM)制成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研究其结构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90mgDDS体外释放实验显示第1天释放量为165.2μg/mL,其后下降并以较低水平稳定释放,维持有效释药时间在28d以上。结论抗感染nano-HA药物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聚乙二醇 硫酸庆大霉素 局部药物释放系统
下载PDF
社区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徐新毅 邱素均 +2 位作者 安胜利 靳安民 闵少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94-1798,共5页
目的分析社区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项目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婚姻、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劳动强度、吸烟、饮酒和社会心理等,以人员中出现下腰痛的为病例组,无下... 目的分析社区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项目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婚姻、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劳动强度、吸烟、饮酒和社会心理等,以人员中出现下腰痛的为病例组,无下腰痛的为对照组。数据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社区人群1747例,398人为病例组,1126人为对照组。下腰痛的危险因素中性别的危险性最高(OR=3.5522),其次是教育程度(OR=1.958)、劳动强度(OR=1.956)、婚姻(OR=1.612)、是否接触振动源(OR=1.491)、BMI(OR=1.127)、年龄(OR=1.060)。结论人群的性别、教育程度、劳动强度、婚姻、接触振动源、BMI为下腰痛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业余运动以及心理状况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组织学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亮 靳安民 +2 位作者 高梁斌 李健 张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4841-4844,共4页
背景:评估伤椎下位椎间盘损伤情况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有关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形态和功能的研究很少。目的:通过观察脊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的影像学和组织学特点,探讨伤胸腰椎爆裂性骨... 背景:评估伤椎下位椎间盘损伤情况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有关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形态和功能的研究很少。目的:通过观察脊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的影像学和组织学特点,探讨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椎下位椎间盘的保留价值。方法:纳入18例脊柱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患者,X射线测量伤椎下间隙前、后缘高度和正常椎间隙前、后缘高度;MR表现依据Oner分型进行分级,在MR矢状面T2WI上测量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脑脊液的信号强度,分别计算出髓核、纤维环与脑脊液的信号强度的比值。将伤椎下位椎间盘组织和正常对照椎间盘(5例取自脊柱侧弯及脊柱肿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椎间盘髓核的组织学改变并行Boos评分;以阿辛蓝染色法测量图像阳性吸光度(A)值。结果与结论:X射线平片表现为伤椎下位椎间隙前缘及后缘高度与正常椎间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8例伤椎下位椎间盘MR表现为OnerⅠ型即间盘形态完整,无Ⅱ~Ⅴ型病例。伤椎下位椎间盘纤维环/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伤椎下位椎间盘髓核/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与正常椎间盘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伤椎下位椎间盘髓核组织与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Boos评分、阿辛蓝染色A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X射线平片、CT、MRI提示Denis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无明显损伤,形态完整,信号强度正常,组织学提示其结构完整具有良好的保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DENIS B型 椎间盘 影像学 组织学
下载PDF
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过程中不同强度应力刺激的生物力学反应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鹏程 靳安民 +3 位作者 付国建 李森 张飞 许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71-1974,共4页
背景:持续应力刺激已经证明可以促进肩袖损伤的修复,实验尝试在肩袖损伤修复的全过程中进一步量化应力刺激的强度,寻求到达更好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取成年雄性新西... 背景:持续应力刺激已经证明可以促进肩袖损伤的修复,实验尝试在肩袖损伤修复的全过程中进一步量化应力刺激的强度,寻求到达更好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取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大强度实验组、小强度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将冈上肌腱于大结节止点处横断后原位缝合(隧道法),建立兔冈上肌腱损伤模型。术后石膏绷带制动1周后,采用关节持续被动器(CPM)进行功能锻炼,大强度训练组活动范围为-60°~60°,小强度训练组活动范围为-15°~15°,术后第2周,隔天训练,10min/次;第3周开始每天训练,10min/次;第4周15min/次。对照组自由活动。于术后2,3,4,周每组各取4只动物取材,分别比较冈上肌腱-骨界面的刚度和最大抗拉强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时间观察,小强度训练组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均明显强对照组和大强度训练组(P<0.05),大强度训练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最弱,各组断裂点均在肌腱缝合处。结构表明,小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中效果较佳,而大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中起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刺激 强度 肩袖损伤 生物力学分析 肌肉肌腱组织工程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2
14
作者 许勇 朱立新 +3 位作者 田京 于博 冯庆玲 黄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23-1426,共4页
背景: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冯庆玲教授等采用仿生学原理,制成一种塑形简便并且具有良好骨传导、骨诱导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但制备的复合材料是否仍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尚不确切。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 背景: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冯庆玲教授等采用仿生学原理,制成一种塑形简便并且具有良好骨传导、骨诱导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但制备的复合材料是否仍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尚不确切。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8-08/11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由清华大学材料系研制,孔隙率90%,孔径50~200μ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2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和胫骨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方法:将预湿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置于培养板内,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材料表面在体外复合培养。对照组为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和材料复合培养后细胞生长状况,计数细胞接种后1,2,4h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状况,CCK-8检测细胞在复合材料上的增殖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种植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上生长状况良好。细胞接种到复合材料1h时黏附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接种2,4h后两组黏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接种后,两组均保持正常的分裂增殖速度(P〉0.05)。材料组和对照组细胞皆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未见异倍体细胞形成,复合材料对兔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不大。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IL-1、MMP-1及TIMP-1在兔骨性关节炎模型滑膜、软骨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干 李奇 +2 位作者 林荔军 段鑫 张西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21-2723,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兔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病理性过程中的表达,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IL-1、MMP-1及TIMP-1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A1、A2、A3组为...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兔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病理性过程中的表达,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IL-1、MMP-1及TIMP-1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A1、A2、A3组为对照组,B1、B2、B3组为模型组。B1、B2、B3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分别于2周、4周、6周后处死,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及标本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B1、B2、B3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A1、A2、A3组比较,B1组>A1组、B2组>A2组、B3组>A3组(均P<0.01);模型组B1、B2、B3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B1组<B2组、B2组<B3组(均P<0.01)。结论:IL-1、MMP-1、TIMP-1的异常表达与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其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辉 李森 +2 位作者 靳安民 于博 闵少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分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患者32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影响... 目的:分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患者32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患者加用内固定融合术。对所有再次手术患者进行3个月~8年(平均3.1年)的随访。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其再次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并对其再次手术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2例患者首次手术时,手术方式选择不当者16例,术中减压不彻底者10例,术后出现腰椎不稳或滑脱者3例;手术时遗漏突出节段者2例;手术不成功导致术后原有症状加重并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者1例。再次手术后,疗效评价参考Arnoldi标准,本组患者疗效优良率达到93.7%。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彻底减压、必要时加用内固定融合术是减少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次手术失败,并且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失败 再手术治疗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A、NgR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治来 陈银海 +1 位作者 靳安民 刘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髓鞘源性神经抑制因子(Nogo-A)及其受体(Ng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16只、损伤组16只及假手术组12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每周应用...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髓鞘源性神经抑制因子(Nogo-A)及其受体(Ng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16只、损伤组16只及假手术组12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每周应用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在第8、10、14天处死大鼠,每组4只,以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Nogo-A与NgR mRNA相对含量。结果:手术后第4—8周,运动训练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SCI组;运动训练组与SCI组Nogo-A与NgR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运动训练组与SCI组Nogo-A与NgR mRNA表达量趋于下降。术后第8、10天,SCI组Nogo-A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运动训练组与假手术组(P<0.05),至第14天,运动训练组与SCI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组在各时间点NgR mRNA表达均高于运动训练组与假手术组(P<0.05),运动训练组在第10天便下降至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减少Nogo-A、NgR mRNA的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训练 NOGO-A NGR BBB评分
下载PDF
Isobar TTL半坚强内固定系统与USS坚强内固定系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建航 靳安民 +2 位作者 段扬 温永福 张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目的建立USS坚强内固定系统、Isobar TTL半坚强内固定系统的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两种模型的力学分布特点,探索动态内固定系统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为动态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1名正常男性志愿者中立位下螺旋C... 目的建立USS坚强内固定系统、Isobar TTL半坚强内固定系统的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两种模型的力学分布特点,探索动态内固定系统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为动态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1名正常男性志愿者中立位下螺旋CT扫描资料,利用Mimics 11.1、Geomagic studio 10.0、HyperMesh 10.0和Abaqus 6.8等软件构建L3~S1三维有限元模型,重建Isobar TTL和USS术后模型,对模型施加150N预载荷及10Nm力矩,分别记录不同工况下模型的椎间活动度、邻段椎间盘应力及内固定应力分布和应力峰值。结果成功建立了解剖结构精细的L3~S1三维有限元模型及Isobar TTL和USS术后模型。Isobar TTL和USS模型应力主要分布在螺钉钉身,USS模型应力峰值大于Isobar TTL模型,主要集中在螺钉中部,但均不超过100MPa;Isobar TTL模型椎间稳定性与正常模型无明显差异,而USS模型的运动范围明显下降,在屈伸工况下最为明显;Isobar TTL模型邻段L3/L4椎间盘应力在前屈、后伸、侧曲、旋转工况下分别增加了6.2%、9.7%、3.6%、3.8%,而USS模型分别增加了8.5%、13.5%、4.3%、4.8%。结论 Isobar TTL系统能有效维持术后腰椎活动度,减少应力遮挡,理论上可以减缓邻近节段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动态内固定 脊柱融合术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三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曹军 胡攀勇 +1 位作者 蔡保塔 杨绍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83-1688,共6页
背景:目前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多采用髓内固定及髓外固定两种方式。髓内固定以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新型股骨近端髓内... 背景:目前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多采用髓内固定及髓外固定两种方式。髓内固定以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3种内固定方法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收治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3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40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60例,InterTan组20例。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中术后并发症,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与结论:(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InterTan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优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InterTan组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方面,InterTan组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又优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3组在住院时间、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InterTan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综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InterTan相比动力髋螺钉系统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修复效果。相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InterTan系统骨折复位固定及稳定性更好,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更短,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临床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股骨 骨钉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经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游离齿突小骨伴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辉 靳安民 +3 位作者 张力 周治来 段扬 闵少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58-1361,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游离齿突小骨伴寰枢椎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10例游离齿突小骨伴寰枢椎脱位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39.8岁,术前摄颈椎正侧位X片,CT及MRI检查,评价脱位及脊...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游离齿突小骨伴寰枢椎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10例游离齿突小骨伴寰枢椎脱位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39.8岁,术前摄颈椎正侧位X片,CT及MRI检查,评价脱位及脊髓受压程度。术前经1-2周牵引,10例患者均属可复性脱位,10例患者均采用颈椎后入路,其中C1侧块、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9例,枕骨髁钉C2~C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例,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3.5h,平均3h;术中出血量250~660ml,平均420ml,术后颈痛和神经损害表现均消失,10例患者均获随访6~52个月,平均22个月,患者均在6-8个月达到寰枢椎及寰枕骨融合,至末次随访,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结论齿状突游离小骨是齿状突畸形最常见的类型,合并寰枢椎脱位后可致严重的脊髓损伤,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能够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实现即刻稳定,术后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头颈部活动度,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齿突 寰枢椎脱位 融合 后路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